玉阶 tkylyi
lol
关注数: 15 粉丝数: 251 发帖数: 12,867 关注贴吧数: 37
人身攻击和观点的关系我们来假设 人身攻击和观点的关系 我们来假设一个问题,如果欧几里得先生被证明是一个精神病患者,那么几何学是否还成立?同样,假设牛顿先生后来被发现是一个罪犯,他的第一宇宙定律是否还成立?这样的问题似乎很可笑,但却是中国人基本的思维方式之一:中国人认为一个观点(或者一个理论体系)并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附着于思考者的一种派生的“属性”,如果一个人被证明品质不好,那么他的理论和观点自然就是没有价值的,所以中国人对于人身攻击的兴趣远远大于对于观点本身的逻辑分析。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观点是否成立?那就是对其观点进行逻辑分析。这个对西方人来说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是中国人的大问题,因为中国人缺乏思维的工具来对一个理论进行证伪。西方文明以逻辑为基础,而逻辑一个严格的语言工具,它要求任何一个理论要达到内部的逻辑自洽,甚至是数学公式的一致性,然后才能进入实证领域。逻辑学有着严密的体系来对一个理论的内部结构进行梳理,所以西方人有着强大的工具来对任何一个理论本身进行分析,而不需要知道这个理论的提出者的个人信息,比如道德修养、学历职称、性取向等等。在逻辑学中,对观点提出者个人的分析被认为是一种诡辩,并有专门的一个名称叫做“诉诸背景”,即将观点提出者个人的背景作为对其观点进行证伪的证据。 所以,西方人对于一个观点的批判的方式是:这个观点是不成立的;而中国人对于一个观点的批判方式是:某某人的这个观点是不成立的。无力对一个观点本身进行逻辑分析,而是热衷于"把一个人搞臭"是一种思维的无能,也是争论之源。中国人如果一直保持在一种普遍的低水平的逻辑能力上,那么"把人搞臭"就会永远成为中国人不得不选择的“证伪工具”。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会认为一个观点(或者理论)是个人的附属物而不是独立的存在呢?这与中国人的语言结构有关。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其实已经解体了,因为汉语中大量使用同样的发音来表达不同的含义,即所谓同音字现象。这种现象对于一个符号体系来说可能不是问题,但对于一个语言来说是毁灭性的问题,因为这意味着语言本身的结构已经完蛋了,语音已经不能够表达准确含义了。 语音的混乱使得汉语语言内部的结构崩塌了,这也使得语言内在的含义体系也崩塌了,所以中国人不得不“借助”象形文字来区分同音字,但这种“借助”使得汉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那就是放弃了在语言内部建立逻辑结构的可能性,转而承认含义不位于语言之中而是位于语言之外,即在“客观对象”的属性。这种语言的自我放弃是对思维的伤害是毁灭性的,这使得中国人借助汉语建立严密的逻辑思考(logic)几乎是不可能了,同时,运用语言分析工具解析他人观点的逻辑能力也没有了。这样的困境下,"人身攻击”、"把任搞臭"成为了最终的选择。 一个诚实善良的人很可能发表一个自相矛盾的观点,而一个战争罪犯可能解决一个数学猜想,所以一个理论是否成立并不取决于这个理论提出者个人的道德水平,而是由理论自身内部的逻辑结构决定的。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但中国人理解起来却难之又难。也许不是不能理解,而是实在难以掌握那个逻辑分析的工具吧。 只有当所有的观点和理论都被置于同样的逻辑标准下进行审视、只有所有的中国人都具有逻辑分析的能力去解析所有的理论和观点,理性的大厦才能够建立起来,平等的人的观念才能够深入人心。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抛弃汉字恢复汉语语言的内在结构是当务之急,只有当语言是可以建构独立的自洽概念体系的,谩骂和人身攻击才会是不必要的,理性共识才是可能的。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