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玉人良子 爱玉人良子
关注数: 93 粉丝数: 179 发帖数: 4,541 关注贴吧数: 3
转载《给新人的一点建议》 1:莫要盲信所谓的高手、专家,就我对目前专家群体的了解,基本都脱离市场,仿件接触的少,实战水平并不高。再说了,人心隔肚皮,且不论这个所谓“高手专家”懂不懂,就算他懂,不跟你说真话,你照样被带弯路,可能伤的还更重。 2:不要一上来就死啃书本,一是现实中象书本里那些馆藏的玉器并不多,二来书本里的拍摄角度、光线不同,与实物会有差异,直接拿着书本去对比手上的玉器,多数时候会误入歧途。最快捷的方法还是能大量上手老玉器,这个时期看书还是了解器型为主,等略有心得后再回去啃书本,这样消化的更快,着眼点也更准确。神马包浆,刀工都是浮云,有时一件玉器的一片枝叶,衣裙的一条转折都足以说明问题了。有没有这样大量上手老件的机会就看各自的缘分了。 3:不要相信什么科学鉴定方法,这都是扯淡。 4:玉器不是越古旧就价值越高也不是越白就价值越高,基本遵照一般东西的价值规律,物以希为贵。 5:玉器不是样子越粗犷就一定老,也不是看起来鲜亮就一定不老。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往往新中见老才是好东西。 6:学习古玉知识是一门科学,等你真入门了才能接触到“艺术”,所以基本上来说,理工科的人群玩起来比较快一点入门。学艺术类的人群路会走的比较曲折一点。 7:鉴别古玉其实大都还是靠眼学,即不属于化学范畴也不属于物理范畴,基本上来说属于比较类学科,也就是我们说的标准学,对器物的认知,都是在不断的比较中总结出来的。所以上手越多,学的越快。 8:如果你现在已经50挂零了,我劝你最好就别玩了,一来年纪大了容易固执,二来吃了药不容易消化,伤不起啊!年纪大了还是不玩为好。 9:且勿天天想捡漏的事儿,漏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着的。漏是物主和别的买家都看不明白的时候,你的眼力好,你敢认,你看准了,而且你自己可以接受这个风险。捡漏是需要有一定能力的人才能玩的。开始玩的时候,能花正常价格买到合适的东西就很好了。 10.学习玉器,要学会自我归零,不要把现实生活工作中的性格带到古玩中来,承认你自己是个学生,需要学习,这样人家才愿意教你。 11.不要怕买错东西,就怕买错了不承认,自己骗自己。错一次痛一次,记住一次。每一件假货都是你的良师益友。仿件的门类并不多,买了仿件不要放下,吃透他,确保以后这一类的仿件绝对杀不到你,反证法也是一条学习的途径,你入门的契机往往就是你买对第一件东西的时候。 12.要学会看一件玉器的新老并不难,悟性高的人10天半个月就OK了,真正难的是五花八门的玉器如何断代。 13.光看书不实战,到头来肯定路子歪掉的,实战是检验水平的唯一标准。 14.不要认为现在的仿件能做到多好多好,其实仿件永远是仿件,拿件真的放边上,你立马就明白了。 15.玩任何门类的古玩都要学会借鉴,玉器也一样,其它门类的古玩对玉器的断代也是很好的参考,所以要适当的阅览一些别的书籍,雕塑、服饰、家具、书画、青铜等等门类中都蕴藏着大量的纹饰信息,都是对古玉断代的绝佳参考。 16.玩古玉要有独立的思维和鉴别能力,不可人云亦云,但也要会听话听音,分辨真话和假话,要在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中把握好平衡。 17.吃药的时间其实并不是刚刚学习的时候,这个阶段往往下手轻,吃的药也都是小剂量的,真正吃大药的时候基本上是刚刚入门后的一段时间,自己信心爆棚的时候。 18.玩老玉的没有把什么和田料、俄料、韩料、青海料等名词天天挂嘴边说的,这样很不专业。 19.不少人觉得买卖玉器是不齿的行为,其实大可不必。没有流通就没有繁荣,交流是成长的捷径,不断交流不仅能丰富收藏,更能清晰的把握市场行情。 20.基本上来说,玩玉器是个量和质的累计过程,过手的东西越多,比较的机会越多,认知水平提高的越快。 21.古玉的新老其实很难用语言文字来描述的,言传身教也只能说个皮毛。就算眼力很好的人也很难通过文字明白的告诉你这件东西为什么新为什么老。能学会的人大都依靠自己的悟性,有高人稍加点拨就好了。 22.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就算学会了,也没有丝毫可以值得炫耀的。我们始终只能暂时的占有某些玉器一段时间而已,我们不可能永远的占有它。学习古玩,收获的不是多少精美的器物,收获的是对古物的认知能力和欣赏能力。知道的越多,就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越多。所以,低调和谦虚才是一个成熟的古玩人必须的品格。
和田玉籽料、青海料、俄料、韩料辨别 当你买了第一块和田玉籽料后你又该怎么办?好东西他自己会说话,我个人建议是反复看,灯光打,从强光打到弱光,从正面打到底面,放大镜一点一点的照,看什么?看的就是籽料的结构特征,云絮状,宛如天空的云,藕断丝连,看表面细细的毛孔,浓球花圈,像以前乡下土上的小泥馒头,看1个月2个月,对和田玉有个进一步了解,这段期间我不推荐再够买,最多就是问问价,了解了解行情,为下一次购买做好功课。 青海料很简单,灰色调,一眼看过去水性足、透、干,其结构千万别用强光打,一定要弱光,弱到能看清里面结构为止,你会发现青海料的结构成点状的,有如一粒粒小沙子密密麻麻,有时候周围会有几条水线伴随着“扬花”。 俄山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俄糖料,很简单糖色部分嘛,(但是糖色其他料也有)糖色相信我不用给大家解释了吧,不懂的可以看看什么老凤祥这种地方几乎全糖料,手把件个个电脑版。很多商家现在为了谋取暴利去掉糖色部分,但是别忘了色调对于俄糖是永远存在的,把料在自然光下放远一点看,隐隐的糖色便体现出来。再看结构,一灯进去冰点色差特别明显,像一个个小汤团有些大有些小分布在其内部,并且无一件保留原皮,我的圈子里面称它为团块云絮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