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这里不是克哈吗 linzihan011
关注数: 11 粉丝数: 11 发帖数: 18,820 关注贴吧数: 33
11岁女童豪刷两百万 主播加其微信称愿共同自残 原标题:深圳11岁女童豪刷两百万,有主播“推心置腹”称愿共同自残 近日,家住深圳宝安的洋洋妈妈突然收到银行的欠费通知,得知自己的50万额度信用卡不能刷了,还欠费8万多。洋洋妈妈说,自己一贯节俭,银行的这个短信让她惊诧不已,赶紧对自己的卡进行了查询,原来,洋洋有一张关联卡,这些钱都是11岁的女儿洋洋消费的,而所有的钱基本都花在了一个名为克拉克拉的直播平台上。 金额逐日增长 女孩深陷泥潭从去年11月开始,洋洋开始沉迷网络上这个克拉克拉直播平台,并在平台上与一些主播进行互动,渐渐的就开始学着给主播打赏以维持友谊,从最初的三五百到最疯狂的一天几千块。 观看洋洋的充值记录让人触目惊心!!4月1日晚上21点15分左右洋洋竟然在一分钟内充值5次!刷掉了家长一万五! 主播成为知己 平台套路深远?洋洋的妈妈说,发现自己的女儿刷掉了200万,就要求女儿写了一份检讨书。洋洋在检讨书上说,除了平时在平台上进行互动,主播还跟自己加了微信好友,平时对自己特别关心,聊天的内容好像关系很密切,说的话也都推心置腹一般,其中一个主播还说了,要和洋洋共同自残 在洋洋的自白中可以看到,多个主播轮番上阵,而洋洋认为必须要一碗水端平,不然就会觉得“很没有面子”。 洋洋的妈妈认为,看似这些主播都情深义重,其实都是套路。目前,洋洋的妈妈拿到了另一个主播的聊天群截图,其实,这些主播早就知道洋洋仅仅是一个11岁的孩子。
爆发背后的故事,周琦看望患病球迷并送上签名鞋 虎扑2月26日讯在中国男篮与叙利亚的比赛中,周琦发挥抢眼。在爆发的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这场比赛,周琦还肩负着一位患病球迷的希望。 “郝振华,我带着你我的约定和我们共同的信念踏上赛场,希望这股力量可以让我们全力以赴!一起加油!”上周五晚上,周琦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这样一句话,并且配上了一只篮球鞋的图片,鞋子的侧面写着“亚洲最强!——HZH”的字样。HZH,是郝振华三个字的拼音首字母,但这个人又是谁?周琦为何把他的名字拼音缩写写在自己的鞋子上? 记者了解到,18岁的郝振华是一位篮球迷,尤其喜欢周琦。2015年,他被查出患有恶性骨肉瘤,2016年做了腓骨切除手术。但不幸的是,去年11月,他又被查出癌细胞转移,需要做股骨头置换手术,目前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郝振华的家庭条件很困难,母亲在他患病后辞去工作照顾他,父亲前几年做过心脏支架手术,爷爷常年偏瘫并双目失明。巨大的经济压力下,郝振华一家发起了筹集治疗费用,而工作人员得知他是周琦的球迷后,主动帮他联系到自己的偶像。得知郝振华的情况后,周琦觉得自己该为这位球迷做点儿什么,于是在这次国家队出征世预赛之前,他特意去看望了这位球迷,鼓励他积极对抗病魔,并送上他自己的签名鞋。 郝振华祝福周琦在世预赛上有出色发挥,两人还约好,等今年8月男篮世界杯举行时,到比赛现场为周琦和中国男篮助威。
劳木:跟非洲人结婚幸福不幸福? 跟非洲人结婚幸福不幸福?这是个自流行跨国婚姻以来被问了几十年的老问题。 如今,中国人找个欧美人结婚,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要说到跟非洲人结婚,很多人仍会不由得从心底发问:这样的跨国婚姻图个啥?能持久吗?会幸福吗? 这不奇怪。中国人对跨国婚姻的传统观念是,即使它不能成为人往高处走的跳板,至少也要讲个门当户对,性情相投。目前,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落后,生活水平远不如中国。因此,中非青年联姻,理想中的条件显然有所缺失,婚姻基础不够牢靠。 近些年,随着中国同非洲国家交往日增,这种传统世俗婚姻观受到很大挑战,中非跨国婚姻呈上升趋势。一对对中非年轻人冲破各种传统观念,顶住有形无形的压力,为了爱情和幸福,勇敢坚定地走进了婚姻殿堂。 几年前,我所在的《非洲》杂志曾做过中非青年婚姻状况调查,杂志社的记者为此走访近十个中非跨国婚姻家庭,发现状况大不相同。他们或定居中国,或住在非洲,有的虽然经济上拮据,但夫妻恩爱,携手奋斗,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的因种种原因在“围城”里挣扎,有的已劳燕分飞,留下了酸甜苦辣的复杂记忆。 同其他跨国婚姻一样,中非跨国婚姻不管成功与否,都不值得大惊小怪,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婚姻从来没有十全十美。但需要指出的是,涉及跟非洲人的婚姻,一定要谨慎一些,不能太感情用事,受浪漫的想象主宰,用玫瑰色涂抹未来。因为毕竟中国与非洲离得太远,文化、语言、生活习惯都存在很大差异。有位受访者说的一句话很有警示意义:嫁给他,就等于嫁给他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一旦婚姻破裂,就会被拋到举目无亲的“孤岛”上,对自己造成伤害。 对这番话,可以看作是过来人的由衷之言,也可以理解为旁观者清。 很多年前我在非洲工作时,就目睹耳闻过两起中非跨国婚姻失败的事例,令人唏嘘。 第一件发生在坦桑尼亚。有一天上午,我们记者站来了一位两眼红肿的中国女青年,她说自己是上海人,同一位坦桑尼亚留学生相恋、结婚,一周前随丈夫来到了婆家。她哭着抱怨:他们家不做饭,每天就吃芭蕉和玉米粉做的“乌嘎里”,她快饿死了。她哪里知道,这正是当地人的主食。她已经怀孕,但决计不要这个孩子,想打胎,但当地法律不允许;打算离婚,但手续必须在结婚地办理,但男方很难跟她去上海。我们见过她丈夫,小伙子长得不错,人也老实,沉默寡言,只会说“一切听她的”,很是无奈。在中国大使馆的帮助下,她回国了,后来的事我们不得而知。 第二件事出在乌干达。情节大体相同,一个中国女孩子跟一位在当地留学的非洲青年相识、相爱、结婚,然后带着彩色的梦想随夫到了万里之外的乌干达。不幸的是,美好的梦幻很快被严酷的现实击碎,接下来是龃龉,离异,沦落风尘,成为当地有些名气的“高级妓女”。听说她不愿同中国人接触,或许是“无颜见江东父老”?这大可不必,你的亲人,你的父母之邦,在等你回家 人们常说“爱情无国界”,这听起来浪漫,温情,有诗意。但现实状况是,跨国婚姻的成功率很低,很多是露水夫妻,中国人与非洲人的婚配尤其如此。而龃龉,离异,中途夭折的婚姻,很难同幸福扯上关系? 消息来自环球网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