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0aJ6Ua 喜爱金顺
关注数: 9 粉丝数: 77 发帖数: 11,590 关注贴吧数: 6
再有几天就要上星了,强烈期待中。 《大西南剿匪记》,一部让我感动的“劣制”作品,制作不止是粗糙,如果不是老柳,偶根本不会看上一眼的,也许是因为《暗算》中毒太深,以至于现在反倒不敢看了。其制作水平,和《功勋》都不相提并论,更别提《血色迷雾》和《东风雨》。 可是,就是这部“烂剧”,看到最后,居然感动的哭了。 这部戏,内容不错,新颖,演员,一般,也就是老柳,老申和小马同学,其它的全都不认识,剧本漏洞百出,但是主线不错,有让人看下去的欲望。 想起,百度知道里有个人对《剿匪记》的评论“才看第一集,我吐了,看了第二集,我倒了,没想到,看到最后一集,我居然哭了”,感动那种最纯朴的,最真诚的情谊。 虽然柳导说:“刘大卯相比安在天和钱之江是个颠覆,”,可是整个剧本漏洞确实太多了,后期制作,服装、造型、音乐,完全不敢恭维,音乐没有一句是原创的,直到现在偶还很怀念当时的〈暗算〉,那种激人深省的震撼,这是〈剿匪〉记无论如何也无法相比的。 不过,柳导,对于这部戏,并不像〈暗算〉、〈迷雾〉和〈东风雨〉那样倾注太多,对于他来说,只是玩票而已,就是京剧中的票友吧,在〈东风雨〉做后期时,不用亲自盯着的时候,放松了一下心情,感觉也不错。
感觉好心痛,这么早就要退出荧屏。(郑重向你提几条建议,希望采纳 喜爱安在天,崇拜钱之江,如今平凡的文康同样让人感动。那种感动就像流星划过夜空,可是我相信绝不会,也绝不能是昙花一现。柳导之前演了那么多角色,他付出许多的努力,可是却一直不出名。不是他演的不好,是他没有陆毅那么幸运,碰到那么好的机会。《夜幕下的哈尔滨》的缺憾,人物的苍白,可是,赵宝刚还有那些青春级的偶像,再加上老剧翻拍,本片还是掀起了收视狂潮。央视一套还没播完,8套就开始了,现在好多卫视也开始了疯狂的重播。陆毅好幸运,不仅能演王一民,居然还能演苏东坡,不管他演技如何,他幕后的创作班底是强硬的。赵宝刚出了那么多作品,可在荧屏上却依然精神饱满。柳导呢?从暗算后,一年一部,也是累得“近乎绝望”,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他还不到40岁的人,已经累成这个样子了,让人心痛。忽闻他说:“他演不了戏了,双重身份让的心里常常充满矛盾,再加上严重的精力透支,他只想做导演”我想说:“《血色迷雾》累的值,《功勋》就不值了,直到现在还没在大台播,连和观众见面的机会都没有。”以后只当导演,不做演员,他可以轻松了,可是对影视界是一个损失。不想看他太过劳累的样子,心疼,如果以后荧屏中不能看到他的形象,心更痛,两者难以取舍。柳导能否像张纪中,他们那样,找个经纪公司,虽然是又导又演,可是,有些时候不用事必恭亲,像什么发盒饭,自己探玻璃。你虽然追求完美,可是,人的身体不是铁打的。有些事情该找执行导演就找执行导演。还有你的片子,我发现几乎没有用过配音演员,不光你,演员们都是,虽然省钱了,可是,演员们所有的配音你肯定都要再审一遍,这样怎么不累呀?而且配得还不好。最不喜欢那个郑晓聪的声音,虽然是原声,一点儿感情色彩都没有。人家好多电视剧,都是找的配音演员,这可以省下导演好多的精力。好的配音,是绝对可以给影片增分的.这样你的工作量也可以减少许多.希望再考虑一下,有的工作是能省则省的。
【玉刚加油】真不敢相信,这真的是梅葆玖先生的心里话吗? 这几天工作太忙了,好几天没有进贴吧了.看了新闻才知道,梅先生怎么会这样呢?以前我特别尊敬他呀,虽然他是梅先生的儿子,在艺术创新和改革方面不如梅兰芳大师,可是,他的艺术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觉得他的人品和艺德也该是一样的.可是,为什么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我现在实在是想不通,难道新人想要成长就那么难吗?梅先生,你是传承了梅兰芳先生的艺术,也希望你能传承梅兰芳先生的艺德.可是,玉刚的创新有些地方你们觉得不能接受,可是为什么你们不能像杨小楼,王瑶卿前辈那样帮助荀慧生那样帮助玉刚呢?而要对他如此打击?是想把他扼杀在摇篮里吗?现在不光是您,好多你的同行也有好多人这样表态?您觉得他哪些地方不合适,为什么不能指导他,教导他呢? 近段时间,我看了电视剧《荀慧生》,太感人了。以前,我只知道在京剧界最出色的梅兰芳先生,现在我知道了四大名旦。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也许,以玉刚现在的水平当然无法和前辈们相比,他的艺术需要不断的提高,需要创新,更需要你们前辈的帮助呀? 为什么不能以博大的胸怀去接受他呢? 玉刚现在只是一个新人,也许他年轻气盛,性子直,在说话方式上不懂得委婉,他的表演,他的创新,也可能步子迈得比较大,做为前辈们一时接受不了,我们可以理解。可是为什么要如此打击。 虽然玉刚的创新在有的地方迈得比较大,就像《荀慧生》中一样,同样的节目在上海可以连满几个月,在北京很多人就接受不了。有些东西是需要慢慢来,可是,为什么做为前辈们不能以宽容和博大的胸怀去接受他,并支持他呢? 我喜欢他,不仅是因为他的表演,他的人品将来是什么样,我不敢说,谁都不能保证。可是,我现在所看到的是一个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乐于助人的李玉刚。真诚希望梅先生和前辈们能够真心接受他,并帮助他! 更希望过了多少年后,我们再提起梅葆玖先生时,人们心中会觉得:“他和梅兰芳大师一样德艺双馨,受人尊敬”!
【支持李玉刚】刚看完荀慧生大师的生平,和玉刚真的太像了。 荀慧生,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生于1900年,卒于1968年,祖籍河北东光。他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号留香,艺名白牡丹,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起,改用荀慧生的名字。  他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被卖给天津一个梆子戏班,后又转卖给河北梆子花旦庞启发为徒,8岁登台表演,时随侯俊山学梆子花旦,1911年入三乐班(后易名正乐)从路三宝、薛兰芬学京剧青衣、花旦,与尚小云、赵桐珊有“正乐三杰”之称。曾拜吴菱仙、陈德霖、王瑶卿为师,并受孙怡云、程继先等名家教益。1918年加入喜群社,与梅兰芳、程继先合演《虹霓关》,从此专演京剧。后自组“留香社”。1919年加入永胜社,同杨小楼、谭小培、尚小云赴沪演出,并与周信芳、盖叫天、冯子和等合演《赵五娘》、《劈山救母》、《九曲桥》等。荀慧生喜欢作画,1924年正式拜吴昌硕为师,他又向齐白石、陈半丁、傅抱石、李苦禅、王雪涛等名师求教,丰富了他的艺术生活,提高了他的艺术素养。20世纪30年代逐渐形成荀派艺术。  建国后,荀慧生为京剧艺术改革做出了大量工作。1952年获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老艺术家表演奖。他历任中国戏曲家协会艺委会副主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河北省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主任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备受屈辱,抑郁而死。  荀慧生的表演熔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表演于一炉,根据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吸收小生、武小生及其他行当的表演技巧,甚至将外国舞蹈步法融于其中。他根据自己的天赋条件,在唱腔、身段、服装、化妆等方面进行大胆的革新。他表演人物非常注意刻划心理状态,重视角色的动作,提倡旦角动作要美、媚、脆。他强调旦角每个动作都要给人以美感,要求演员把女性的妩媚闪现于喜、怒、哀、乐、言谈举止之中,同时身段动作变化多姿,尤其讲究眼神的运用,角色一举一动、一指一看都要节奏鲜明,使观众醒目,演员一出场就光彩照人,满台生辉。所以他的表演感情细腻,活泼多姿、文武兼备,唱做俱佳。  他的唱腔素以柔媚婉约著称,他有不少精彩的唱段,成为荀派弟子的必修课目。他的唱腔委婉动听,俏丽多姿,声情并茂,感人至深。他敢于标新立异,创造新腔;广采博收,吸取其他剧种唱腔的长处,设计新腔。如《红娘》中那段“反四平调”脍炙人口。他善于使用上滑下滑的装饰音,听来俏丽、轻盈、谐趣,具有特殊的韵味。荀慧生编制新腔坚持三条原则:一是让人喜悦;二是让人听懂;三是让人动情。  荀慧生的念白有独特的风格,柔和圆润,富于韵律美。他不照搬传统的韵白和京白,从人物的感情感出发,富含人物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轻重缓急,恰到好处,流利感人,又声声入耳。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生活美。  代表剧目:《胭脂虎》、《红娘》、《绣襦记》、《丹青引》、《勘玉剑》、《钗头凤》、《鱼藻宫》、《荀灌娘》、《贩马记》、《玉堂春》、《十三妹》、《得意缘》、《花田错》、《元宵谜》、《辛安驿》、《香罗带》、《金玉奴》、《红楼二尤》、《杜十娘》、《霍小玉》等。有《荀慧生演剧散论》、《荀慧生演出剧本选集》、《荀慧生舞台艺术》等书行世。  荀派艺术丰富多彩,流传极广,弟子甚多。他指导和亲自传授的后人、学生、徒弟有:吴纪敏、金淑华、李薇华、荀令莱、宋德珠、毛世来、童芷苓、李玉茹、李玉芝、吴素秋、赵燕侠、小王玉蓉、张正芳、尚明珠、厉慧敏、陆正梅、宋长荣、李妙春等等,还有许多人虽未拜师,但多得其亲授。
【玉刚加油】从BBN到湖北卫视(看玉刚的专访有感) 还记得前段时间,第一次看了玉刚的《天仙配》,我的心好像被一盆水浇了一下一样,觉得他的扮相不如以前,服装更是不好。然后,就给自己平添了好多的失落感。(当时在网上,视频效果太差)心情郁闷,总觉得玉刚怎么会是那样的打扮,服装有些暴露,化妆也显粗糙,怎么就觉得和星光大道中的玉刚有些判若两人呢?心情郁闷,在贴吧也发了好多言论,对玉刚太苛求了。后来,几天后,我再次进入央视播客观看《天仙配》和第一次的感觉竟完全不同,我怀疑自己是第一次没有仔细看,还是第二次看得太仔细了。玉刚的妩媚动人,像夜莺般婉转的歌喉,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除了感觉和陈娟在一起有些不协调,其它的真没有什么。最重要的是,我发现了一个细节,玉刚好像对他这次表演也不太满意,一直都在把自己的衣服尽量往里拉,还想快点把时间让给其它人。后来,看了BBN后,我觉得我心中一下子释然了,我心中有好多问题想问玉刚,朋友们都问过了,不管是签约经纪公司还是专辑录制。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对玉竹的爱,眼中含着热泪,就像一个大哥哥,哪点都不像个明星。 他有自己的理想,更了解自己以后的道路,他不签约公司,这样他会很累,可是他宁愿自己累一些,苦一些,也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面对各种各样的非议,在大家面前的坦然,都让人觉得他的心是那么纯净。“受人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想这一定是玉刚心里所想的,我们大家都看了BBN对胡文阁老师的专访,也明白他对玉刚的评价,我们会为玉刚不平,可是玉刚却觉得不管别人怎么想,一人为师,终身为师,虽然只是和胡老师学过那短短的时间,他还是觉得胡老师就是他的老师。 在昨晚的湖北卫视中,玉刚又再次提到了胡老师是他的老师,还有那个小女孩儿,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他买了双布鞋,他到现在都记得。 玉刚,继续保持你的美丽的品格,你是我们大家的骄傲。 你的未来一定会越走越美好。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