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斯🌱
dehualiang851
关注数: 0
粉丝数: 14
发帖数: 379
关注贴吧数: 5
【纯心相依】时代最美的珠玉 - 《歌手2025》为单姐加油助威了! 应奖小吧的集结号,感觉也是时候写点什么了。不过事实上目前关于单姐的一切都如预想之中一样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其实我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歌迷,也没有啰哩啰嗦的必要。不过呢单姐作为史上最强养成系歌手,实在是给我的生活带来太多的快乐和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或许我应该表达我的谢意,在这个也许很关键的时刻,给单姐加油打气。 还有什么更好的呢?没有什么比纯妹妹更好了。听了很多年的歌,自己平时也玩玩音乐娱乐一下,音乐方面虽然说不是专业但是也是略懂一点的业余爱好。单姐可以说是我真正意义上喜欢的第一位华语歌手。没有单姐的话,估计人生会变得乏味很多。她的音乐是那么的灵动,她是天赋异禀的代名词;她的勇敢额度是那么的高,毫不犹豫地坚持自己的风格;她是那么的正直,在节目中为不公而呐喊;她是那么的孤高,总是选那些独自在夜里跳舞的歌;她是那么的认真努力,用一个又一个专业的舞台打下稳固的根基;她是那么的善良,将爱和美好留给我们,将眼泪留给自己。她是一位穿越时间和空间、连接过去与未来、融合现代与古典的Diva。 她是真善美的集合体,她也是一个奇怪的矛盾体。镜头前的她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憨憨样,但是却不知怎的在音乐中抽象出一种只应天上有的美感;她时常哭鼻子,但是却一边哭一边说最狠的话,做最狠的事;她明明只是一个23岁的年轻人,却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成熟;她明明拥有着超乎寻常的成熟,却展现出小孩子才有的赤诚;她明明顶着巨大的压力,超负荷的工作量,却永远是一副游刃有余的慵懒样子,四两拨千斤。她出道的4年,活生生拿着大女主的剧本上演了一出真实世界的爽剧。她超越了我的想象,比我预想当中的更加有天赋、更加真挚、更加善良、更有个性。 单姐的歌声陪伴了我四五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面可能也算是我个人最艰难的时间。她用出人意料的小品给我寂寞的夜晚带来了欢乐,她用完美的舞台给我干枯的灵魂带来了滋润。一向对明星脸盲的我硬生生地被掰成了颜粉,每一次的舞台皆是视觉、听觉双重享受。更不用说单姐那对时尚的敏锐嗅觉直线拉升了我的直男审美。 勇敢地乘风破浪、尽情地享受舞台吧单姐!你的音乐就是我的心之所属,我们的爱永不失联。单姐值得一切的褒奖,一切的荣耀。在《歌手2025》开播之际,我为你呐喊,我为你送上最真挚的祝福。这个时代是属于单依纯的时代!单依纯就是这个时代最美的珠玉!
从发歌开始已经循环到现在 已发疯 啊啊啊啊 单姐太帅… 不,纯妹妹可爱到要起飞🛫 强势毕业宣言,咱们单姐的时代要来了。大伙上车坐稳了! 天怪乖,地怪乖~ P.S. 戴上耳机食用更佳。
【纯心相依】《天天》有感 最近纯牛奶过年了,吃撑的不行。单姐年底冲KPI也真是拼。首先恭喜依纯,演唱会大获成功。我由于人在他国无法去她的首场线下演唱会,甚是遗憾(虽说想去也不一定抢得到票就是了)。11月她到波士顿的时候我也正好有事,没法去。相信她以后会越来越好的,总有一天会有机会去她的线下。在吧里也看到各位的演唱会感受,只能说真的是十分的羡慕了。大家从抢票、订酒店机票、然后约朋友一起去演唱会的各种经历,让我感受到音乐所带给人的不仅仅是艺术意义上的价值,更加是社会和文化意义上的价值。一位吧友(风兄)藉着去演唱会的机缘,与多年不见的朋友相聚,把酒言欢;另一位吧友(R兄)在忙碌的生活当中,能够找到一个小小的“please me”的瞬间。这些故事,都让我深深地感动。 演唱会的成功是意料中的事,因为这年头华语圈能够让人心甘情愿由于音乐掏钱看演唱会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依纯常年的稳定输出绝对值得票价。真正热爱音乐的人肯定是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的,毕竟这在内地华语圈是稀缺资源。最令人惊喜的应该是江苏跨年晚会,正式象征着依纯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首先是江苏跨年的待遇。相比于上一年,今年可谓是重量级。一共三首歌,意味着她的大众价值获得了认可。而且真的应验了单姐上一年的愿望 - “可以唱自己的歌”。她终于也有了一首《风起》这样的能够上这种大舞台的歌。相信很多去到现场的人也是想一睹单姐的风采,《风起》中间递麦的全场大合唱也能显示出现在单姐的国民度是有多高。 对于我个人而言,过年那么多道菜,《天天》可谓是最让我惊喜的。我自己从很小就喜欢陶喆,小时候一边洗澡一边哼《普通朋友》、《Melody》、《流沙》等等,KTV也是常点他的歌。其实小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是R&B,只是觉得陶喆的音乐风格是真的很帅很独特。单姐早些年唱《别问》、《if only》、《三人游》等等的时候,我就在想,她如果能唱陶喆的歌,那一定是绝配。这首《天天》,不单止是唱的陶喆的歌,而且还是跟他一起合作的舞台,不能不说是愿望成真,而且效果也是非常的好。单姐说她喜欢R&B,那陶喆绝对是华语乐坛绕不过去的人。这次的碰撞,正意味着单姐离自己所热爱的更进一步。如果依纯所做的音乐,可以融入陶喆的风格,那我个人绝对狂喜了。 我越来越期待依纯自己的创作了。那些随处可见的小设计、小转音,律动感还有音色,再融合由依纯自己的审美和思考所产生作品,相信一定会很独特。她的演唱会的主题是“Please Me”,也体现出她自己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可以说是年纪虽小,但是其实内心挺早熟的。在最近的一些访谈中看到的单姐,虽然表面看上去很有松弛感,但是实际上对每个作品的创作都很认真,也很内耗(压力大的得都嘴角长痘了,心疼单姐)。我想除了她自己可能其他人很难想象她对于作品的要求是有多高。可能她的标准是能够比拟Beyoncé这种等级的才能真正称之为“好”的作品。而由于有这样的高标准和审美要求,可能就不那么容易对自己的作品满意。我想这也是众多追求卓越的人都要面对的一个心理难关。希望单姐也如她所说的,能够在生活中找到一个不错的平衡。有些时候感觉这种淡定和坚持,出现在这么一个小女孩的身上,真的是很令人惊讶。不过也许如她所说,她可能很会“装”,也就是说她的另一面不会轻易地给我们看到。不过尽管怎么装,这个小女孩的眼泪当中总是蕴含着太多的温柔,这种真诚令人动容。我相信她自己作词作曲的单曲应该很快就会面世了(也许就在二专啊家人们),狠狠地期待一下。 能遇见单姐真的太好了。每一年都在持续地带给我惊喜。希望单姐越来越好,继续加油!也祝单姐新年快乐,2024步步高升!
【纯心相依】今晚终于Get到了永不失联 我的入坑曲是《像风一样》,虽然当时好声音时候《永联》最火,大家都很喜欢,但是我一直都没Get到。甚至商演、演唱会,因为听的多,所以有点审美疲劳了。 今晚《剧好听》再听,对这首歌有了新的认识。依纯经过这几年的锤炼,感觉更加厉害了。今晚这《永联》,层层的铺垫,然后后半段的真声直接把我天灵盖给击穿。真的很震撼,堪称史上最完美《永联》。只有依纯自己才能打败自己,将一首已经唱烂了的歌重新赋予新的意义。作为粉丝歌迷的我真的太幸福了,不知道已经多少次了盯着屏幕惊掉下巴,然后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虽然这么说有点玄学,依纯也说粉丝爱臆想,但是身边发生的一切事都可能成为表演者爆发的契机。能让依纯迸发出这么激烈的情绪,我想最近大家功不可没 之前依纯和TIA一起走红毯的时候还说自己很霸气,我一开始还觉得这小女孩平常就一搞笑女,如何霸气呢?不过想想一路以来她所创造的奇迹,不霸气一点估计是走不过来。这个小女孩也耿直的可怕,对她来说可能击破质疑的最好方法是,直接地用实力粉碎,勇敢额度再次拉满。对这个只有21岁大学都还没毕业的小女孩我不得不大写一个服字。 不过耿直如她,希望她多体谅自己,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了。不过矛盾的点也在,不对自己苛刻又如何能够创造优秀的作品?未来的事很难预测,唯有珍惜现在。至少作为一个歌迷,每一次的舞台都如数家珍,每一个音符,都细细品味。其他的事情,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无力感,只能在角落一遍又一遍地循环欣赏那些艺术品一般的经典曲目 - 丝滑转音、真假音、顶级和声、完美律动、气泡音、高频、动态。只能说其乐无穷,无比感恩。 感谢依纯!一如既往,希望依纯越来越好。
【纯心相依】单姐有点淡定。。 刚找那个战至巅峰最新的比赛视频看了一下,单姐心率全场最低,就只有黑掉的张含韵能比一下。从开团到打完团,心率动都不动一下,这也太淡定了吧? 虽说看上去瑶像是猫咪一样可能操作起来没那么复杂,但是单姐不会激动的咩? 而且全场一句话都没说过,属实是大鳖精一个。
【纯心相依】依纯小日子行 依纯本次是有记录以来第一次出国,应该很好玩的了。 私心以为如果依纯出国留学的话选择小日子好像也不错。小日子是东亚音乐最鼎盛的地方,也是东亚文化和西方音乐结合得最好的地方。出了非常多有名的音乐大师,爵士氛围也是全东亚最浓厚的地方。想当年相当火的很多港台音乐都是拿小日子的曲子重新填词。虽然欧美是现代音乐的发源地,但是小日子第一是离家近,可能对于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很多在伯克利的明星飞来飞去感觉很幸苦的样子)。第二,是依纯未来的路子感觉也不是像欧美派系那么大开大合,感觉小日子的风格就更加婉约一点,跟依纯挺合得来的。第三,不禁令我想起依纯跟小野丽莎小姐的合作舞台,私心真的很喜欢bossa nova,如果依纯可以唱bossa nova和爵士,能出一张主题唱片,那我不能不说就死而无憾了。 唯一的缺陷是,有一点点zz风险。这个就不深入探讨了。 不过感觉除了度假以外,可能还有工作安排?应小野丽莎小姐的邀约来两场live house,认识一些日本音乐人好像也不错的亚子?也许是专辑里面的歌会有小日子的曲子和音乐制作人?就是依纯和公司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人脉和打算。 不过怎样都好,再繁忙能休息一下也是不错的。依纯的笑容很重要 。
【纯心相依】《剧好听》开播纪念 距离我第一次被依纯的声音俘虏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记得那是2021年2月左右的时间,无意中在B站刷到了好声音时期她唱的《像风一样》,立即就被吸引了,然后考古了好声音时期的所有舞台。往后这几年就像大部分粉丝朋友一样,每天多了一个期盼,希望能听到更多依纯的作品。实际上这也是我第一次如此关注一个歌手。依纯的声音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是我听歌很多年都未曾有过的难以言喻的奇特体验。我虽然能够演奏一些乐器,但是我并不懂声乐技术,即便如此我的耳朵却能感受到她声音当中的细腻,而且我所喜欢的风格跟她是不谋而合的。这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依纯是这么多年以来所有方面跟我个人审美重合度最高的歌手。因为对依纯声音的喜爱,在她经历网络抹黑和风格争议的时候,我也曾经多次写下一些文字。但是我并不熟悉网络语境,不知道自己花时间写的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意义,又或者会不会对依纯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不过最近开播《剧好听》之后,我在B站刷视频的时候,又看到了一些争议。于是我再思考到底这些文字是否真的有意义的时候,我发现讨论的意义在于表达自己的声音,而不至于被反面的观点所淹没。希望能够作为其中一个沉默的大多数,表达一个正面的声音,表达自己对依纯的支持和理解。这可能是作为一位粉丝歌迷能够给予自己喜欢的歌手唯一有价值的东西了吧。因此不管有没有意义,至少无愧于心,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首先是关于编曲和唱法的争议。在B站有一些热评将《剧好听》依纯翻唱的版本与原版做对比,觉得她的表达太油,失去了原来OST的意境,也与原来《金粉世家》的剧情不符。这种说法其实不无道理,看过剧或者听过原曲的人可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觉得这首歌就是要用某一种方法去演绎,感觉才是对的。不过依纯自己在预告片也说过,她会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也就是R&B的元素 —— 更辗转的转音、更强的律动感和更加绚丽的技巧。她自己和她的团队应该也早已知道这种尝试会造成什么样的争议,但是正如她自己的首张专辑《勇敢额度》的宣言,她希望更加勇敢地去尝试、去融合、去跨越,走出华语琶乐的舒适圈,做自己喜欢的音乐。这是她自己的坚持和尝试,她和她的团队也知道她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由于我自己所喜欢的跟依纯所表达的是一致的,当我听到这版本翻唱的时候,我自己是欣喜若狂的。我甚至连着循环了好几天,越听越有味道。但是看到一些负面的评价,我只能在内心无奈地感慨,同时也越发敬佩依纯的魄力。如同她曾经所说,不可能让所有的人喜欢,自己做自己喜欢的,刚好让别人也喜欢。我有幸成为其中一个,我为那些无法感受到这份美的人感到遗憾,我也无法说服他们,所以我选择独自享受。这种感觉就像依纯《在夜里跳舞》一样,她“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将自己燃尽成灰”,“我在夜里跳舞,我不想要所有不属于我的归宿”。在她的歌声当中,我总是感觉跟依纯有一种“永不失联的爱”,她在悄悄地跟我说话。 然后是关于依纯的成长。除去她在音乐上极高的天赋,我曾经一度非常疑惑到底依纯看似柔弱似水,却内心坚强、意志坚定,这样的一种品质到底是如何能够在一个这么年轻的小女孩身上产生的。《剧好听》中她谈到她的童年,似乎这一切也都有了一些线索。她说,她对家是没有什么眷恋的。我自己有幸成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很难想象像她这样8岁经历父母离异、母亲改嫁,自己生活在奶奶家的那种成长环境。她云淡风轻地说出了那些话,而我却从那些话当中感受到了有着千言万语都道不完的无奈。可能音乐是她的孤独乐园,一个能够在技术、律动当中迷失的乐园,让她能够表达不可言说的乐园。她对音乐的感受力,除去年少时母亲和奶奶的音乐熏陶,可能还有从小对于身边的人和事物的敏感察觉。她本能地洞察人性,并将其融入到歌曲的表达当中。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会有《给电影人的情书》的破碎,《永不失联的爱》的挽留,《forever young》的热泪,《如此》的凌乱,《不值得》的犹豫,还有《在夜里跳舞》的独舞。她唱歌时的那种柔和自洽的安全感,可能也是因为从小这种成长环境下,心智超越年龄地快速成长的结果。她固然是温柔的,但是我觉得,她更像是一匹披着羊皮的独狼;就像她在爆裂时,唱《狼》的时候的那种感觉。她并不需要所有人的认同,她只需要与自己歌声的共鸣。而唱《分分钟需要你》的小甜妹形象,只不过是她个性上的小点缀。因此她自己也说,对她最大的误会是,她是甜妹。她不是,她是一匹独狼。 最后是关于依纯的未来。我个人认为,她大概率会成为一个跟TIA类似的歌手。这种类型的歌手,在技术上做到极致,玩自己喜欢的音乐,有稳定的曝光度保证生存,也有自己稳定的歌迷粉丝,在音乐人圈子当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她不沽名钓誉,正气凛然。她极其重视将自己的个人生活和工作生活分开,因此粉丝歌迷们几乎不可能知道除了音乐以外的大多数事情。除了一年某些时候的强制营业以外,其他时间几乎处于神隐状态,最大的目标是早日退休。因此我觉得对她有着那种全民天后的想法是没有必要的。她对音乐和艺术本身有着极大的野心和热情,但是却毫无事业心。大家争着抢着的资源、名声,对她来说似乎重要但是又不太重要,因为她的想法是将每一首歌、每一个音唱好,问心无愧,那便足矣。人如其名,她的确是“单纯”,“一(依)心”,“纯粹”。我想这也是很多,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她的缘故。这是在这个时代难得的、罕见的美好,且听且珍惜吧。不过我更加期待的也许是多年以后,在单纯年轻的美好褪去以后,她是否能够继续蜕变。现在的她多少还是有一点稚气未消,天赋和才华更是显得有点不接地气。我期待某个时候,她的声音能够表达更有深度、更加复杂的情绪。可能那个时候,她才能真正称之为“艺术家”。而这个可能是穷尽一辈子、经历一些不可言说的起伏以后,才能真正能表达出来的东西,去挑选、创作或者演绎那些能够真正让所有人的灵魂震撼的作品。不过这个境界可能罕有人至,我想我们也不应该将这种期待放到任何一个21岁的小女孩身上。我更乐于她自由自在地探索,时候到了,自然水到渠成,她无疑是有这个可能性的。 一如既往,希望依纯越来越好,越来越开心,越来越成熟漂亮,越来越有满意的作品。非常期待《剧好听》往后依纯的作品。凡是有依纯的新作品、新音综,那总是歌迷粉丝们的狂欢。大家尽情享受吧!
感谢依纯 - 演唱会感受 本人是大约在2021年2月份的时候,偶然刷到了依纯好声音《像风一样》的视频被吸引住了,然后再听《Forever Young》入坑的。接下来的大概两年时间,就基本上是像各位粉丝歌迷一样,一次又一次地被依纯给震撼到。依纯的声音里有一种柔美,但是这种柔美当中又带有很强的力量,也有一种与世无争的纯粹。她的声音给每天疲惫的精神以安慰,让人忍不住地循环。看她唱歌,你会有一种感觉,就是这个女孩子是天选之女。这种感觉就像你看库里投三分,看梅西踢足球,你很容易被各种眼花缭乱、臻至化境的技术所感染,从而爱上他们。我喜欢上依纯的原因,除了鉴赏人类最顶级的技术以外,还有依纯那令人迷醉的音色和律动,当然还有那个越来越神的颜。很庆幸我能在此生听到依纯的歌声。她的歌声仿佛为这个让人窒息和绝望的世界点亮了一盏灯 - 我终究没有白活一场。 关于歌 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那两首英文歌,《paper heart》和《weak》。各种上下翻飞的装饰音和转音,各种真假音的变换,那种丝滑的程度,我听了那么多年的歌是真的从来都没有感受到过,特别是华语女歌手。而且,依纯所唱出来的感觉是明显跟原唱不一样的。原唱感觉是更加的大开大合,典型的欧美黑人R&B的奔放。依纯则是更加的柔软,比起控诉和呐喊,她的声音更多的是与自己的沟通和解。她的声音当中有一种孤独感,一种两杯红酒下肚以后,回顾种种往事,为我们曾经的努力和勇敢而干杯的洒脱。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之快,让人无所适从。演唱会用《勇敢额度》来开始,“无所适从,言不由衷地活着”,用《另一种答案》来结束,“让脚步慢下来”,“你没说的,我都明白,只要你回头,我就一直在”。依纯在对我们说,我们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生活的种种,生活、爱情、成长,如果我们疲惫了,回头来,她会一直在,她的歌声会一直在。这也是过去两年我的真实写照,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压力,总是能在依纯的歌声当中得到消解。对于依纯,我一直有着感激之心。不过作为歌迷,能做的只是关注和聆听。我愿依纯在演唱会过后新的人生起点,能够继续唱自己所热爱的歌,做自己喜欢的音乐。我也会一直陪伴和见证,只要她回头,我也会一直在。 关于收费模式 很多人都对39元的门票有争论。一个商业问题,往往是有最优解的。比如说,怎样做才能让利润最大化。什么样的收费模式,才能将依纯推广到最大的受众。不过对于艺术来说,可能答案是不一样的。我想,对于依纯或者是她的团队,甚至是这次的主办方来说,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很直接很简单的 - 我将我自己认为最好的音乐,以最好的形式,以不亏本的情况下,呈现给最喜欢我的观众。39元,本质上是一种筛选 - 热爱的,这39元根本不值一提。我想很多对这个收费模式产生疑问的人,可能从根本上没有搞懂依纯或者百沐想做的事。为什么不能做自己喜欢的音乐,做给喜欢自己的人?想要将自己的音乐唱给所有人,并让所有人所接受,是不是太贪心了?又或者是,在艺术上,这是不是一种值得去做的事情?被资本挟持,被大众审美所影响,是不是所有音乐人都能够接受和妥协? 依纯用一场完美的演唱会,或许给出了她自己的答案。 希望大家都有很享受这场演唱会,我反正是听爽了。感谢依纯,依纯加油!未来一定会更好!
【纯心相依】让眼泪不断在眼里打转的传承之声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从小听着港乐、看着TVB长大,深受港台文化的影响。最近十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港台文化式微,而残留在内心的那些成长烙印,也被我小心翼翼地保存在了一个小小的角落。这些儿时的记忆,却被这首歌完完全全地重新点燃了。听这首歌的时候,全程都是眼泪在眼里打转的。我仿佛穿越到了小时候,想起了父母那时放的那卷磁带,想起了王菲声音里的那种温婉的韵味。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就像在一首歌的时间里,重新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穿越国家近几十年的历史 - 那个时代独有的,那个熟悉的声音,那些熟悉的味道,那个狮子山下写下香江名句的璀璨繁荣。最近几年不是很太平,整个国家都挣扎在“爱与痛的边缘”当中,特别是对岸离岛的那点事。曾经的东方之珠,是华人文化鼎盛时代的标志。而港乐,正是见证着这一个时代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而其中包含着那个混乱时代太多的感情 - 侠义江湖、家国情怀、理想奋斗、儿女私情。生长在这一时代的华人,无不可以从中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声音。那个曾经的小小渔港,也诞生了许许多多影响国家命运甚至是世界潮流的优秀华人。在这新时代当中,我们应该何去何从?我们该如何继承上一代人的奋斗?我们该如何才能拥有更多“爱”,抚平更多“痛”?我想这些,都是《声生不息》这个节目,藉着香港回归25周年的契机,希望我们去思考的事情。 在节目开始之前,其实我是有一点担忧的。由于这个节目主旋律味道太重,在巨大机遇的同时,也有着巨大的风险。因为你的优点和缺点都会被无限的放大,我不知道年轻的依纯能否顶得住这个压力。依纯唱的这首《爱与痛的边缘》,大概率是节目组给她选的。节目组到底是对依纯多有信心,才让她唱这首歌?先不说国语与粤语的语言壁问题,即便你发音完美,也难免不拿来跟曾经的华语天后王菲相比。说实话当我看到歌单的时候,我是为依纯捏了一把汗的。依纯一公的对手根本就不是李克勤,而是《爱与痛的边缘》背后那个名为天后的幽灵。而依纯的表演无疑是惊艳的,并且赢得了所有前辈的喜爱。依纯无疑是00后实力派年轻歌手的代表。而这,就是传承。时隔二十年,终于再次有一个歌手,她的声音能够让我不断地、久久地回味。而且她几乎是全能的,而这孩子还只有20岁,出道不到一年半 - 想想就觉得很恐怖,这到底是什么神仙? 最后是关于口音问题,依纯这首歌的粤语口音并不是完美的,有一些音仔细去听的话,能够听出来母语不是粤语。注意,是仔细去听。事实上对比起绝大部分非粤语母语的内地歌手而言,这首粤语歌的完成质量绝对是顶级,这一点点的口音问题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并不影响听感 - 又是一首超越预期、可以无限循环的优质翻唱。如果你仔细去听这歌里面的动态、细节和音色,都会发现跟王菲实在是太像了。那种柔情似水和风情万种,我还一度怀疑这是不是王菲再世?可是不对,王菲还活着。非常能够理解为什么当年霆锋会如此喜欢依纯,我想他肯定也是在这个声音里面听到了一个能够穿越时空的灵魂。除了技术上的绝对实力以外,依纯还有一种超越她年龄的淡定。我想上了年纪的人都能够多多少少明白,要真正做到宠辱不惊有多难。我不明白小小年纪的她到底是如何能够炼成这种心性的。到底是因为她未经风霜的依然纯净,还是久经风霜的人间清醒,还是两者莫名其妙的融合?我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主要还是以欣赏音乐为主。不过这个姑娘却让我觉得很好奇,她的未来到底会怎么样。在这个复杂的社会当中,这样的一个小天才,会如何成长?她会站的有多高?看的有多远?我衷心祝愿她能够一直开开心心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下一张专辑如果是粤语的,我也会乖乖掏钱的,球球了快点出下一张专辑。 期待未来依纯的表演。一如既往,依纯加油!
【依纯首专1月2号发布】震惊,依依的特长竟是。。。 没想到我竟然跟依纯的特长一样
【依纯首专1月2号发布】话说只能买一张吗?
【依纯首专1月2号发布】完了,明天注定是不眠之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