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言不改 荣言不改
关注数: 0 粉丝数: 18 发帖数: 178 关注贴吧数: 0
与哥哥五次擦肩而过(一个后荣迷的悲哀) 我是十足的后荣迷,八十年代出生.我第一次见到哥哥竟然便是《新民晚报》上他的遗照.我始知:原来,他就是张国荣!!"我出生之时,哥哥正是如日中天.可惜一个毛孩是不会欣赏哥哥的绝代风华的——————当这样一个•••我不知如何形容的人避开尘嚣于巅峰退出,我的嘴里还闲着奶瓶,又哪里会懂《少女心事》,那解得《侬本多情》?这两次是许许多多后荣迷共有的永远的痛吧!可是,还有三次错过是我相信命运注定要让我在斯人已逝的伤痛中追寻我错过的那段辉煌.大家知道,上海的华山路是文化名人集聚之地,周围又有希尔顿等酒店,当时上戏,华山美校也在哪里.是2000年吧,当时妈妈在华山路上的一家艺术品古玩商店工作.那年夏天,我在商店对面的华山美校学画画.一天放学,我跨进店门时,就听到有几个阿姨在说:"张国荣来过了!前脚走的."当时的我始自认为不崇拜任何明星的,也对他们的话不以为然. 后来,当噩耗传来,我看了《霸王别姬》,看了新闻报道,听了他的歌,知道了他的种种种种————将要面临高考的我便一下子溃不成军,那样的剧痛我至今仍不时感受得到.我发疯一样的找寻他的点点滴滴,那年的事情我当然不会放过.在我的逼问之下,脑中才有了那天的情景:那天,哥哥穿了一身黑色的衣服,坐着别克商务车,有多人陪伴来到了店中,唐唐在不在,是在不得而知.其中有一个是上海人(可能是哥哥的朋友),他颇为自豪的说:"他就是————张国荣!"一旁的哥哥腼腆的一笑.(哥哥真友善,到哪儿都没架子!!)想象的出,他是很敬仰也很宠爱哥哥的!,妈妈的同事们说:哥哥很潇洒,要比电影里的还要好看!!!!哥哥的鉴赏品位很高,一般的古玩他都看不中,最后只要了几样小玩意,好像有一个牙签盒吧.只是那几分钟的时间,我就可以见到哥哥了!!我现在想起还是555555555555555555555第四次错过是我到澳门的时候,爸爸有个朋友是当地的名流,红顶商人一类的.那天,他招待我们吃饭.他的手机响了,接着就是一阵粤语,只是其中夹杂"张国荣"三字.我依旧是后之后觉,不以为意.后来从网上看到:哥哥带一班艺人到澳门,市政厅招待他们的消息,才知道那位朋友定是与哥哥一同晚宴了.要是我早一天到澳门,也去赴宴,哪有多好哇~~~~~~~~~ 那天,据说哥哥想花蝴蝶样满场飞的呢~~~~~最后一次,也是令我最遗憾的一次.2004年3月,上海博物馆举行72件国宝展.一向对中国古典文化钟情的哥哥专程到上海看展出.当时的上博是人山人海,几件名画都是难得展出的,实在是引起了轰动.哥哥由一个上海朋友陪去的,最后由于《清明上河图》前拍了数米长队,哥哥又已被认出,所以不得不抱憾而归.这些也都是从网上看到的,只是那次展览我去了三次,最后一次我在一楼大厅听见有人说:香港的张------来了.大概就是指哥哥吧.那时的我对张-----国------------荣三字远不敏感,要是我没有前两次错过的话,我想后来的三次也许不会是遗憾,而是一段虽令人伤感,但起码充实的回忆了!!!
《艺术人生》的"艺术"标准 看到艺术人生的论坛上有那么多呼唤哥哥专辑的帖子,看到了荣迷的深情,我为哥哥高兴!真的!在我的人生路途中,从未看见一个艺人(当明星一词已充斥了包装•制造•作态种种种种之后,我已不忍称哥哥为明星.尽管,这曾是他年少时的梦想,尽管他曾反复唱《明星》,但我仍固执的认为这两个明星之间有太多的不同.)在逝去之后,没有了包装,没有了商业,没有了宣传,仍是千人醉,万人迷,仍是千万人心中的最红.身前光彩夺目,身后风华绝代,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艺术人生"!但我却遗憾地看到那堪称权威的《艺术人生》竟然能绕过这样一段为世人惊叹的"传奇",竟然对那么多人的真诚心愿视而不见! 哥哥的人格•哥哥的风姿•我们暂且不表,哥哥的歌声`哥哥的电影`我们也可以按下不说.但是,哥哥在华语乐坛的地位,在中国流行文化史上的位置,在至少两代人心中留下的印记是不容置疑的!我尽量客观地从一个观众,一个仅只见证过这个传奇后半段的观众的角度来看:没有张国荣的《艺术人生》是愧对于这样一块金字招牌的.我不知道《艺术人生》的选材标准和立场是什么,但是,能对一大批人的心声于不顾,能短视到将已不在人世的艺术家排斥在"艺术人生"之外.不仅令人惊诧,还令人惋惜.如果《艺术人生》竟然也难以避免成为人情关系的俘虏,商业利益的假手的话,那简直是令人心寒和鄙视的了.假若不幸如我所言,以哥哥的性格是决不会愿意他的人生被他们指摘,就如他当初被吴思远骗去拍《红楼》.不同是那时的哥哥还是默默向上游的后辈,而今在完成了无数个传奇之后的他,我们都不想他再无奈的经受一次侮辱!尊重是相互的.对历史•现实不加审视,对观众不加珍视的节目注定有一天会门前冷落鞍马稀!尊重并满足人们善良的心愿才是一个节目生存之本!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