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苦行僧 东方苦行僧
书画爱好
关注数: 154 粉丝数: 214 发帖数: 11,900 关注贴吧数: 31
参展!参展!201314 2013年开始选择性投稿。但凡具有全国性,学术性及权威性和公平性平台较高的展览。都选择性的参加了几个,因为艺术作品最终是要与外界进行交流的。最终需要进行阶段性的平台验证是才是理智的。现将参展情况略述如下。 1,英国顶级艺术大赛:中国上海2014约翰莫尔新绘画大奖。这个大赛号称英国最顶级和最公平的大赛,全程采用匿名投票。(不论地位,名气和年纪大小,只看作品)英方三位评审,中方两位评审。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共收稿件3000多件。初评194件作品入围。我的荣华图初评有幸入围。第二轮终评70件作品落选。荣华图不幸落选,虽有些心酸,但我心里却很欣慰,因为它的权威性和公平性我是选择相信的。2,中国大写意研究院成立五周年中国当代名家邀请展。 选择这个大展投稿,是因为我一直就是画大写意花鸟为主。中国大写意研究院乃是以大写意花鸟大师崔子范为第一任院长,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一个大写意专项大展,基本汇集了当今全国顶尖大写意顶尖代表人物。(苏州高风堂美术馆承办)。 如 1、组委会名誉主任:周韶华、邵大箴   2、组委会主任:胡忠   3、组委会副主任:赵梅生、贾浩义、高卉民、贾平西、齐新民、王培东、刘曦林、邢少臣、颜泉、李荣光、贾宝珉、韩墨、魏传义、鲁风、李自强、吴中培、梁时民、 李晖、刘阳、尹石、陈承基、祝涛、易洪斌、姜舟、刘宝申、上官超英、刘万鸣、曾贤谋、陈济谋、王来文 这个大展具有大写意代表性。因此要想验证自己的作品水准,当然是专业性最强的一个大展。 我的作品(秋凉图)有幸入展,并被大写意研究院收藏.,此画展2013年9月份征稿,至今天才收到入展证书。哎!真是忐忑的心焦急等待结果,脆弱的心总算得到了一些安慰。
传统笔墨核心审美价值与当代水墨艺术价值的思考 最近经常反复思考这个命题。我自己接受的是很正宗的传统训练,连画带不画也画了二十年了。对于传统的大写意花鸟不能说画好了,只能是有了一些认识。这些年完全按照诗书画印四门功课为标准作为追求目标。(篆刻除外,本人不会,其余略有涉足)可是 2013年开始,因为人生出现一些外在挫折和困扰。忽然对这些涂抹了二十多年的东西感到非常陌生,觉得非常不满意。内心的声音不能呐喊出来,内在的情感也没有了载体寄托。经过痛定思痛,偶然从残荷之中看到了另一个我。不禁激动不已。用整整一年的时间,在残荷塘里寻觅解语花。 <?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就这样一步步废画三千。在痛苦的过程中产下了这些残荷作品,我还配了几首诗。到现在际遇有些转变,虽然有时还画残荷,但是却再也没有当时那个心境,所以再也画不出那样的残荷了。自己觉得可以作为一个阶段性总结了,所以萌生写此文的念头。 这个过程中就是传统的笔墨核心价值与我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一次激烈的交锋。我传承的笔墨,到底怎么画?到底画什么?成了我心头之结!显然传统的构图和模式根本无法解决这个矛盾。直到这时,我还没接受到当代水墨艺术。对当代水墨艺术懵懵懂,所见甚浅。其中还大量研究吴冠中大师,研究潘公凯大师。。反过头来再重新认识传统。又翻看朱德群大师,对中西之间艺术思想碰撞来了一次大浏览。 经过思索加实践,得出如下几个问题思考。 1 ,笔墨本身到底有什么价值?如果没有了精神和思想内涵去支撑笔墨。那么笔墨到底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存在? ,无病呻吟,画几根浓淡干湿的线条笔墨他就有价值?而且还是核心价值?不得不产生疑问。 2 ,反观传统。中国画的发展史,很清楚的显示,创造力才是唯一中国画核心价值。宋徽宗赵佶创造了生漆点睛法,隐约高出画面有立体感。这当然只是技法创新。徐文长开创了大泼墨花鸟画。放在当时那个时代环境下,他是否属于当代水墨的意义呢?文人画颠覆了工笔画,是不是就不是中国画了呢?不辩自明。 3. 其后吴昌硕将金石撰籒气融入大写意画,开创了金石大写意一路,影响至今。那么徐文长是否就是吴昌硕的传统呢?显然也不辩自明。说明今日的创新和创造就是明日的传统。 4 ,我认为文人大写意发展到吴昌硕,应该就是终结了(此言一出,怕是会被唾沫星子淹死)。因为吴昌硕那个环境和时代已经终结了,他自打学写字就用毛笔,而我们现在连电脑打字都懒得打了。这就是时代不同,既然我们现在都到了航空母舰的时代了,那我们还有必要去苦练绝世武功九阴真经吗?这同样值得思考。谁说我用笔墨和宣纸去画一幅抽象画他就不是中国画了呢? 5. 所谓当代水墨艺术有讨好和谄媚西方之嫌的言论。我一屁民没有话语权去评论,但思考却是我的自由,否则我的脑袋就成了榆木脑袋了。 6 ,我始终觉得真正的艺术家,或者说艺术追求的大道一定是殊途同归,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走向一定是越来越接近大道。(三观价值)西方梵高画的是思想和激情。东方的徐文长画的也是思想和激情。虽然画的工具不同,但是绘画语境的表述无疑是一条道上的,更何况论全面修养,徐文长之才不知道要超过梵高百倍。所以中国的才是世界的,这个论点要站到高处去看,而不是狭窄的笔墨价值论能谬盖的。 7 ,一个网友说的话非常有意思:西方的抽象艺术总是走在社会的最前面甚至超前。而我们中国的文人画家却总喜欢一头扎进古人的坟墓刨起来没完。最后挑一件古人衣服,穿上走出来就自成一家了。呵呵,多么形象。 , 8 ,我想,创造创新不一定就是不要传统。而是到底我们要继承什么样的传统?笔墨是要继承,但继承过来你要怎么画,这绝对应该去思索。徐文长身先士卒,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苦练武功,参加扫荡倭寇。人们似乎只看到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徐文长,却没看到一个舍掉小我得失而成大我境界的徐文长。这些画面之外的功夫,试问现在几人能做到呢? 9.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该继承的核心价值不是狭隘的笔墨价值,而恰恰是徐文长那样的开创精神。那种舍小我而成大我的精神王道。这才是中国画价值核心所在,这才是我们该继承的传统内涵!而不是对社会,对众生,对政治毫不关心,麻木不仁,自娱自乐,自我陶醉的小我笔墨。所以传统的笔墨核心审美价值论,不得不被我怀疑是新时代文人思想懒惰和麻木的一块遮羞布。(清四王既是典型的复古主义代表) 10 ,位卑言轻,观点未免偏颇。就说这么多,算是 2013年创作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与自己的艺术主张吧!
转帖==朱军中国美术馆开个展之我见(雅昌艺术网吴林田日志) 有人问我对朱军在中国美术馆开个人画展怎么看?我认为开的好,好多圈内人表示不服,是心态出了问题。名人爱字画对书画市场是有好处的,也许他们不够专业,但能吸引一大帮有钱的美盲来对书画产生兴趣,对民族文化在物质人群里的普及有益。 或许他们自己的想法不是为了传播国粹的,名他们有了,利也是不少的,再玩点文化便人生无憾功德圆满了。赵忠祥拜黄胄为师,倪萍、赵本山自学成才,朱军拜范曾为师,名人拜名师,相互捧场抬轿子,气氛是杠杠的。 圈内之所以不服,无非是对他们专业水准的质疑。圈内人士看惯了历代名画,自然不屑于名人玩的雕虫小技,但反观自身及周围人士,与历代大师距离也是很大的,只不过比这些玩票的专业点。更可气的是这些玩票的作品卖的特别贵,完全混乱了艺术市场的正常规律,但请问,我们的艺术市场什么时候正常过健康过? 国内绘画大军几百万,有多少在市级、国家级美术馆开过个展?我看是极少的,朱军这个业余选手能开,无非是权钱开道。实际我们要批判的不是朱军对艺术的热情,而是已沦为妓院的中国美术馆。这个国家级美术馆既拿着纳税人正房的钱,又收着图虚名画家昂贵的场租费,大部分展览只要出钱就能开。我对朱军开展最关心的问题是,他是出钱租展厅还是免费了,或者打了多少折?凭什么?我认为这样的公开非常有必要。 艺术圈的水本来已经很浑,名人来艺术圈搅局,越搅水越浑。索性浑的喝不下去了,可能有新的希冀出现,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
书画文化杂谈 书画文化思索杂谈 书法(这里指文字功能)最初的功能只是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其本身并不负载审美功能(或者说美学功能)。但随着社会文明发展,逐渐加入了法度,气质,形质,应用,等人为的东西。然后继续传承发展。 我倒忽然觉得人类每天都在发展很有讽刺性。---发展这个词颇有意思。为什么呢? 发展的本质理解起来好像很简单,就是向前走的意思。由愚昧走向文明,由落后走向超前。由蹒跚走向奔跑,由简单走向复杂。 那我反过来想的是。为什么人都穿上衣服了,反倒会出现裸体美的追求?人类都发展到电脑了,为什么还会去欣赏甲骨文?为什么我们都住进了高楼大厦,却对古代民居留恋?为什么照相机出现,画家们依然执著的坚持画笔?为什么汽车出现,人们还总奢望骑马奔驰在大草原?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发展总伴随着怀旧?为什么得到总伴随着失落。根源在哪里? 我们其实都忽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那就是:我是谁?我的本质是什么? 说白了其实很简单,所谓的我就是原始(指发展之前的那个状态)。所谓的发展就如同生命历程是一个道理,这个宇宙本质就是如此。只是上帝用欲望来蒙蔽我们的心智而已。 人以及万物的生命历程和发展何尝不是一个道理。从懵懂无知到会走学跑,到成就辉煌,然后一直到在辉煌的坟墓里安葬。 所以,发展,看似前进,实则倒退。这个论断张果老倒骑驴早就说明了先人的远见卓识。 只是,如今我们人类却依然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其实我们死命的扯来树叶来掩盖羞耻?但遮住的却并非羞耻的身体而是肮脏的思想。我们死命追求得到的文明伞盖,盖住的却只是丑陋的表面,却掩盖不住丑陋的心灵。自由和纯净的灵魂呐喊却一直也没停止过。 这到底是发展还是死亡?谁说发展不是灭亡?谁说出生不是走向死亡? 书法绘画也是如此,并不能脱离开这个历程。一切宇宙的万物以及规律都不能逃离。宇宙正是孕育我们的伟大母亲。他默默的看着子女们一味迷失自己而疯狂的发展。除了默默无语,还能说什么? 这话题扯得有些神经质!但万变不离其宗,这正是宇宙核心道理所在。书法绘画的美正是我们曾经用来怕忘记一些东西。而由心底自然而然画出的道道而已。 为了怕忘记数量,我们画了道道。为了怕忘记是什么东西,我们画了一个画像。。。。。。。。。不论如何发展,我们依然难以忘怀的正是那个毫无美学思想作祟的画道道和画像。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