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或茶♤ ortsa
学爷应该不算过分吧
关注数: 537 粉丝数: 324 发帖数: 8,509 关注贴吧数: 29
转帖 我为什么说飞度牛逼 原作者:根叔说车 两年多以前,第三代飞度刚刚上市的时候,我还在某汽车媒体做编辑部负责人。 当时有电台找我做节目,就是那种电话连线,听众打电话进来,说自己的预算和需求,请节目帮他们选车。我呢,就作为传说中的“专家”,帮他们选车。 结果比较搞笑的事情就发生了。 有一天我做节目的时候,连续打进来三个电话,三个人的要求还都很类似:“专家你好,我想选一款落地10万以内的车,要空间大一点,省油,质量可靠。” 第一个人打电话进来的时候,我向他推荐当时刚上市的飞度。 我给这位听众大概讲了一下飞度的优势,然后请他有机会去4S店试乘试驾一下,看看符不符合自己的需求。 这个人表示了感谢,很高兴地把电话挂了。 然后第二个人又打电话进来了,还是要8~10万的家用车,要空间大一点,省油,质量可靠。 哥一愣,又给他推荐了飞度。 主持人也比较尴尬,哪有光推荐一个车的,赶紧打圆场,说那还有没有其他车型推荐呢? 哥就说,其他车型当然也有合适的,比如说一些自主品牌的紧凑型轿车,配置更高,车也更大一点。但空间不见得比飞度大,而且最重要的可靠性也是飞度占优势啊。 主持人说好。 听众说谢谢。 哥擦了擦汗。 结果第三个人又打电话进来了,还是要8~10万的家用车,要空间大一点,省油,质量可靠。 尴尬 这他妈就很尴尬了。 你总不能再推荐飞度吧。 但问题是,除了飞度,你上哪买这么大空间,这么强动力,这么好品牌,这么新技术的车去?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体验过飞度的后排,那叫一个巨大,不少比飞度大一号的车都没有那么大的后排。 动力更不用说了,1.5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和当时同年代的Polo GTI的1.4T发动机马力相当,这不是变态么? 这辆Polo GTI,售价将近16万,发动机是1.4的涡轮增压,还是双离合变速箱。但居然没有价格只有它一半不到的,1.5自然吸气发动机的,CVT变速箱的飞度快。 你敢信。 哥犹豫了3秒钟,沉稳地说:“你看看飞度吧。” 主持人也语塞了,我估计主持人心里在想,妈的这请了个什么狗屎专家啊,怎么只知道飞度。 电话那头的听众也结巴了,说专家这还有别的车推荐吗,不太想要日系啊。 哥说:“对不起,这是最好的。” 你自己看着办吧。 主持人赶紧说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咱们的专家王老师进行的专业细心的指导,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 然后连线就结束啦。 领导跑到我办公室来,都快笑抽了,问我为什么只推荐飞度啊? 我说妈的飞度最好,我和人家听众又没仇,我总不能推荐朗逸吧? 领导笑着走了。 没一会领导又跑过来,和我说我已经被网友起了个新外号,叫“飞度哥”。 我的心好冷 等着你来疼 而你现在还不懂 真是无比艰难的一天啊。 那么飞度这个车为什么牛逼?根叔下面就分析一下这车的优缺点。 先说优点。 首先,飞度是全球车型,这个很重要。这说明中国消费者可以和美国人日本人一样买到最新最先进的车。有的车是用十几年前的老底盘老发动机换上个壳就拿到中国当新车卖,在这一点上,飞度太厚道了。(当然本田也有特供车,比如凌派) 其次,本田的品质一直相当不错,可靠性强。通俗来讲,就是不容易坏,不出毛病。质量就是地基,其他的外观啊配置啊如果没有地基,就都是浮云。一辆车再牛逼,三天两头给你扔路上,这车还不砸了留着干什么? 第三,飞度用的技术非常先进。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啊,131匹马力,而且本田官方宣称“这是偏效率的调校”。什么意思呢,这帮人还没有把这发动机往高功率上调校呢,就已经让一众1.8的发动机汗颜了,未来可能会有更逆天的发动机出现,但就目前来说,这个发动机就是牛逼。 第四,飞度空间超大。坐在前排和坐面包车似的,后排不用说,腿部空间比一些紧凑级轿车都要宽裕,而且也不是那种缩短坐垫换来的大空间,而是正儿八经的大空间,飞度的空间利用率真是变态级别的,无论是不是本田的车迷,也都认可这一点。 第五,飞度超省油。谁开谁知道,温柔驾驶百公里5L,暴力驾驶百公里不超过6.5L。 第六,飞度车身刚性极强。看图说话:去年10月山东发生的交通事故,就两辆车,一辆飞度追尾一辆宝马5系,没有第三辆车参与。 飞度车门还能打开,宝马5系后排都没了。 当然,你如果非要说“我不听我不听,日本车就是不安全”,那我也没辙,你爱买啥买啥去。 再来说说飞度的缺点。 首先,飞度的隔音差,非常直观来讲就是,高级感不强。发动机声音也不小,油门踩深一点,发动机的轰鸣立刻就传到驾驶室来,这一点上,polo就好很多,更安静。 其次,飞度的悬挂硬。走一些坑坑洼洼的路面,如果速度快一点,很颠簸。 第三,飞度配置低。当然我不觉得这是什么缺点,因为飞度把钱都花到最重要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上去了,人家产品的取向不同。有的车用些老发动机老底盘老变速箱,成本很低,可以给你加一大堆电子设备,对不同需求的人来讲有更多选择,是好事。 第四,飞度的直喷发动机保养贵一点,更容易积碳。这一点相对好解决,每次保养多花一二百块,然后每两万公里洗洗节气门,也就没什么了。一辆车能开多少个两万公里呢? 暂时就这些。 对于很多人提到的ESP问题,根叔看法是这样的:首先本田的车身稳定控制系统不叫ESP,而是VSA。原理都一样: 通过牺牲转向换取操控。 什么意思呢,就是假设你在雨天狂飙,路很滑,你为了躲避一个坑而猛打方向,车子就失控了。如果你的车有ESP(VSA),那这个系统会控制你四个车轮的驱动力和制动力,避免你的车完全失控。 但是问题来了,这系统带来另一个问题:虽然车子不失控了,但是你本来能躲过去的障碍就没躲过去。 假设你在雨天狂飙,突然迎面来了个逆行的大卡车。你急打方向,想躲过这个卡车。 结果ESP(VSA)发现你的车要失控,给你把这个失控制止了。 你本来可以躲过大卡车,然后车子转几圈,撞一些护栏什么的,停下来。 结果由于这个系统的存在,你的车子就没失控,也不打转,也不撞护栏。 也没躲过大卡车,被卡车撞得粉碎。 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你问我那到底要不要ESP(VSA)?我觉得意义不大。各个厂商对于这套系统的调校也有不同,而且只要不危险驾驶,这套系统在安全上就永远派不上用处,就这么简单。 所以飞度这个车到底怎么样?根叔的意见是这样的: 这辆车在同级别当中,产品力是第一名的。 但并不代表这辆车就别其他的车都要好。 我的一位好友,也是买10万内的代步车,我最终就推荐他买了polo。原因很简单,他不需要超强的动力,他平时也是自己开车(单身狗),后排也用不到,他也不用那么大空间。恰好,他又特别喜欢较高的行驶质感,喜欢一些诸如定速巡航、自动大灯之类的电子配置,这些配置刚好飞度没有,polo有。 所以polo对他就很合适了。 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但我还是要说,飞度牛逼。
轮胎业利润大增仍有悬念 如果没有意外,为期3年的美对华轮胎特保措施将于本月26日到期。3年来,不少中国轮胎厂家对美销售基本停滞,而今这一紧箍咒终于可以摘除,中国轮胎是否就能因此迎来春天?昨日,记者采访了轮胎厂家和分析师获悉,我国轮胎对美出口将具有约 130 元/条的价格优势,特保措施取消之后,将会迎来5%~10%的利润空间,一些轮胎上市公司已经有了一波反应。但与此同时,作为轮胎出口市场增速最快的欧盟将于11月实施标签法,没有做好相应准备的轮胎企业,再一次面临大考。 惩罚性关税吃掉利润   2009年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建议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加征特别关税。同年9月11日,获美国总统奥巴马批准,中国出口美国的乘用车及轻卡轮胎连续3年分别被征收了35%、30%及25%的惩罚性关税。  “特保案后,美国市场销售基本停滞。”华南轮胎有关负责人说。数据显示,“特保案”之后,中国轮胎出口量在2010年、2011年分别下降至3100万条和2730万条。而惩罚性关税,几乎吃掉了轮胎厂的既有利润。上市公司黔轮胎A、风神股份、双钱股份、S佳通、*ST黄海2010年的销售毛利率皆出现了大幅下滑,同比下滑幅度高达10%以上。   美国市场销售量将回升   而今,惩罚性关税即将取消,轮胎产业在股市已经有了积极反应。比如S佳通、赛轮股份、青岛双星、风神股份、黔轮胎A等,相比8月初,均有了大约20%的涨幅。  国金证券分析师刘波表示,我国轮胎对美出口将具有约 130 元/条的价格优势。2011年美国乘用车轮胎平均价格为795 元/条,轻卡胎为1127 元/条,以需求量为权重的平均价格为836 元/条。以特保29%的税率计算,我国半钢胎出口美国的含税价格为 877 元/条,无价格优势。特保到期后,以4%的关税计算,出口美国的含税价为707 元/条,相对美国乘用胎、轻卡胎和加权价格分别具有88、 420 和130 元/条的价差,对应707 元/条的比例分别为12%、59%和18%,盈利空间较大。   华泰证券分析师郭翔表示,特保案后,企业可以减轻国外进口商特别关税负担。保守估计,出口美国轮胎利润可以上升至少5%~10%,美国市场订单将大大增加。   但是,企业依然谨慎。“预计特保案取消后,美国市场销售量将会回升,但盈利能力方面的提升非常有限。”华南轮胎负责人表示,主要原因是最近几年国内轮胎产能急剧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部分小厂家在国际市场上低价冲击市场。“我们也担心这种低价竞争的行为,很可能在未来导致美国市场新的轮胎贸易壁垒实施。”   中策轮胎表示,预计公司在2013年其对美国的轮胎出口量会恢复到2008年的70%。但要想恢复到2008年最高峰时的销量几乎是不可能。   然而,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欧盟标签法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它要求所有成员国统一轮胎标签,上面必须注明三项数值:滚动阻力、湿地抓地力和外部滚动噪音,只有贴统一标签的轮胎才能在市面上销售。也就是说,今后中国轮胎出口欧盟国家,必须要欧盟认可的检测机构经过检测之后贴上标签,才能进入其市场。但是,根据有关研究机构的抽样调查,我国生产的轮胎36%达不到欧盟轮胎标签法第一阶段标准,50%达不到欧盟轮胎标签法第二阶段标准。
“特保案”后 轮胎业将迎“欧盟标签法”大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用命运多舛来形容轮胎行业绝不为过。  经过漫长的三年后,我国轮胎企业即将摆脱轮胎特保案的影响。然而,轮胎企业尚未得到喘气的机会,欧盟标签法却将在今年11月份正式实施。种种迹象显示,这将是一次更严峻的大考。   美国轮胎特保9月底到期   为期三年的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措施将于今年9月26日到期。此消息一经传出,市场给予热烈的回应。  截至9月12日11点整,轮胎股盘中飙升,其中,青岛双星放量涨停,黔轮胎A大涨逾7%,双钱股份涨逾6%,风神股份、赛轮股份均涨逾4%。  不少轮胎企业和业内人士为此大松口气。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秘书长蔡为民公开表示,从目前来看,延期的可能性不大,这对我国轮胎出口有利。  毫无疑问,这对所有的轮胎企业来说,都是好消息,从具体情况以及近期安排来看,轮胎企业反应不一。  风神轮胎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轮胎特保案主要是对半钢子午胎增加税收,风神集团的主打产品是全钢卡车胎和工程胎,半钢胎的数量比较小,所以,无论是否征税,从公司业绩来看,影响不大。  S佳通证券办人员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虽然公司出口比内销多,美国市场所占的份额不太方便透露。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公司整个生产经营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销售趋于平稳,没有多大的变动。  中策轮胎高层则表示,如果“特保案”解禁,公司将有机会在美国提高销量和销售额,公司已经考虑重新加大输美小规格轮胎的数量。公司预计在2013年其对美国的轮胎出口量会恢复到2008年的70%。   哪些企业将从中受益?   轮胎特保案的前一年,也就是2008年,我国半钢子午胎出口总量为1.1亿条,其中出口至美国为4316万条,占总出口量的39%,占子午胎外胎产量的17%。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美国解除轮胎特保案,哪些企业将会从中得到真正受益?这主要是根据哪些国家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多,哪些企业将会受益。  赛轮股份董秘办曾指出,公司在美国地区的销售增量甚微。虽然美国占出口份额的比重是最大的,但是,从增长量来看,还是欧洲的较大,能达到5%的增速,而美国则没有多大的增长。  光大证券化工行业分析师程磊指出,我国输美半钢子午轮胎企业中,数量最大的是山东玲珑、杭州中策、三角轮胎等企业。这也就意味着,特保案解除后,将为这几家企业带来实质性利好。  程磊认为,风神股份、黔轮胎A、青岛双星这三家企业,主打产品是全钢胎和工程胎,而半钢胎的销量和出口量都比较小。轮胎特保案解除后,受益可能会少一些。   欧盟标签法大考即将来袭   就在国内轮胎企业即将迎来利好消息的同时,另一则利空消息来袭——欧盟标签法将于11月初正式实施。  近日,欧盟发布新法令,要求所有成员国统一轮胎标签。轮胎标签上必须注明三项数值:滚动阻力、湿地抓地力和外部滚动噪音。这三项数值是环保和安全性能的重要数值。  根据欧盟法令规定,11月1日起只有贴统一标签的轮胎才能在市面上销售。在德国如发现轮胎生产厂有虚假数据标签行为,将处以5万欧元罚款。  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欧盟要求出口轮胎贴标签,主要涉及卡车胎和半钢胎,不涉及“非公路”车胎。从某种程度来看,达不到技术门槛的企业不能出口,这是一种贸易壁垒。  这种要求对我国轮胎是一种挑战。有关研究机构抽样调查,发现我国生产的轮胎36%达不到欧盟轮胎标签法第一阶段标准,50%达不到欧盟轮胎标签法第二阶段标准。轮胎湿滑路面抓着力和噪音指标,必须通过轮胎试验场检测。  上述人士指出,出口轮胎要贴标签,就必须有相应的经过认可的检测机构。目前来看,国内是缺乏这样的检测机构,如果企业要贴标签,目前的解决办法,主要是把轮胎送到国外的机构检验。  方正期货研究所王让华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欧盟是我国出口轮胎最大的市场,每年增速将近30%。欧盟轮胎标签法规的实施不仅是门槛,而且关系到我国轮胎行业未来的发展。
中国轮胎未来或走美国轮胎之路 几年来,王先生一直想知道中国有多少家轮胎企业。每次行业内开会,他都会向有关人士提出这个问题。不过他发现,大家虽然都在关注这个话题,却从没有一个人能给他确切的数字。 “这回才知道,中国有规模的轮胎企业大约有500多家!”在日前结束的“橡胶行业投资并购战略高端论坛”上,作为企业老总的王先生第一次得到了确切的说法。“可能也不一定准,但这是第一次有个具体数目。” 据轮胎世界网了解,近一两年轮胎市场发生变化,使得业界人士现在都很关心各种产业数据。因此,每年一度的全球轮胎75强排名最近出炉,立即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 中国“四大”不抵“老大”零头 据悉,全球轮胎75强排名榜的排名依据,是全球轮胎企业上年与轮胎制造有关联的销售收入,它基本上代表了轮胎企业当年在全球业界的地位。从今年出台的这个榜单可以看出,中国轮胎企业的总体竞争实力,正处于上升势头中,但在生产规模和集中度方面,仍明显存在实力和行业布局方面的差距。台湾企业,中国共有26家轮胎企业上榜,较上年有所增加。这其中有4家中国大陆企业的名字,出现在全球轮胎前20强中,分别是中策橡胶、三角集团、玲珑橡胶、风神股份。另外还有5家中国企业,本年度新入围全球轮胎75强排名的。从榜单显示的销售收入看,全球前十大轮胎制造商的销售额达到1250亿美元,约占全球轮胎市场的三分之二,表明轮胎产业的生产集中度很高。据分析,这与各跨国企业不断增加投资,加速扩大产能的趋势相一致,但对于中国相对比较散乱、产能严重过剩的轮胎业来说,却不是个好消息。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外企业销售额的对比。将中国轮胎前“四大”的销售收入累加,大约为90亿美元左右,这跟全球排名第一的普利司通的总销售额零头差不多。这也表明,中国轮胎企业虽然有了一定的竞争能力,但与跨国“大鳄”们相比,其实力差距还很巨大。 中国轮胎未来或走美国之路? 据了解,轮胎企业的老总们如此关注行业数据,背后其实有着深层次的原因。“由于信息不对称,现在好像连对手的情况都不知道了。”在“橡胶行业投资并购战略高端论坛”上,风神轮胎总经理王锋深有感触地如此表示。在其他领域,或许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但在轮胎产业,无论是轮胎企业本身或是其上下游企业,对此都有切身感受:要得到一个确切的行业数据,简直是比登天还难的事。一说到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老总们似乎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管理缺失,行业混乱,投资泛滥,产能过剩……又归结到那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上。“中国轮胎业大而不强,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跟目前的国内汽车业一样。”这已经成为轮胎企业老总们的共识。 “中国轮胎产业现在的情况,其实跟上世纪初的美国轮胎业差不多。”王锋说。据介绍,当时的美国轮胎产业也很混乱,产业竞争十分激烈,全美有120多家轮胎企业,而汽车企业则多达3000多家。经过几十年的拼杀和整合,到上世纪80年代左右,美国的轮胎企业一直缩减到六七家,汽车最后则只剩下三大巨头。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橡胶产业现在已经开始进入新的洗牌阶段,众多的轮胎企业未来都将面临整合重组的挑战。而有关人士则透露了这样一个数字:在目前的500多家轮胎生产企业中,其实只有300多家有生产许可证,其余的甚至连生产许可证都没有。 “问题在于,在现在的市场条件下,这些企业的存在是没问题的。但未来能否持续发展,这是个大问题。”来自凯雷投资的高级董事张淑国对此很是担忧。
全球轮胎75强揭晓 风神轮胎首次闯进二十强 日前,由美国《橡胶与塑料新闻》周刊组织的2012年度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公布,风神轮胎以15.86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首次闯入世界轮胎二十强。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是世界享有盛名的美国克雷恩传媒集团公司(Crain Communications Inc.)依据全球轮胎企业上年与轮胎制造有关联的销售收入进行排名而得到的。该排行榜一直是轮胎企业在全球业界地位的标志之一。根据排行榜公布的数据显示,风神轮胎全球排名较去年前移三位,位居20强。 2011年,面对天然橡胶等原材料持续上涨,轮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复杂局势,风神轮胎按照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年度工作安排,深化管理变革,大力开拓市场,推进技术创新,抓好项目建设,加快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复杂多变环境下的盈利模式,公司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行业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1年风神轮胎销售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26%,远高于世界轮胎75强22%的平均增长水平;实现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51%,位居国内轮胎行业七家上市公司之首。 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国内市场需求依旧低迷,面对种种不利因素,风神轮胎坚持以集团公司2215战略为牵引,紧紧围绕“三个满意”的年度工作主题,调结构、转方式,不断推进世界级制造,努力实施内涵式发展,今年1-6月份风神轮胎出口创汇近3亿美元,同比增长5%;实现利润超过2亿元,同比增长24%,均创历史新高!</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