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中旭日
雾中旭日
旭日东升雾蒙胧,一轮红日终当空。
关注数: 95
粉丝数: 167
发帖数: 6,802
关注贴吧数: 50
成都大学姚卫棠团队在AFM发表研究成果 2025年2月2日,成都大学姚卫棠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8.5)发表题为“Simple Synthesis and Sodium Storage Analysis of Ultra-High Nitrogen-Doped Core-Shell Mesoporous Carbon Nanospheres”的研究论文,团队成员Ma Wenjie为论文第一作者,姚卫棠为论文通讯作者。
成都大学王志君等在CEJ上发表研究成果 成都大学为通讯单位在国际TOP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13.4)发表题为“Protective film on cerium metal through in-situ formation of a dense CeO2 oxide layer using air plasma”最新的研究性成果。该研究探讨了通过使用空气等离子体原位形成致密的 CeO2 氧化层,在铈金属上形成保护膜。
成都大学在ABC大学排行榜列272位
成都理工大学王婷 & 成都大学余雪在ACSNANO发文 成都理工大学王婷 & 成都大学余雪团队在ACSNANO(影响因子15.8)发表研究成果:通过直接激光图案化获得超微卤化铅钙钛矿薄膜。 成都理工大学王婷 & 成都大学余雪等人提出了一种直接连续波(CW)激光图案技术,用于在复合聚合物基质中精确地图案化钙钛矿纳米粒子(NPs)。在受控连续波激光照射下,钙钛矿 NPs 从热塑性聚氨酯(TPU)基质中高效结晶,形成高弹性的包晶体薄膜。此外,在热塑性聚氨酯基体中加入β相聚偏氟乙烯(β-PVDF)聚合物可显著提高图案化钙钛矿薄膜的光致发光(PL)强度。此外,通过调整卤化物比例,展示了该方法在实现可拉伸钙钛矿薄膜全光谱可见性方面的多功能性。
成都大学郭范勇博士在《经济管理》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郭范勇博士作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员工持股计划的微观经济效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新证据”在中文经济管理权威A类期刊《经济管理》上发表。 《经济管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管理学权威学术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首批来源期刊,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之一。2022年,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在27种管理学期刊中排名第三,在工商管理领域排名前二。 该文章以2014年证监会颁布的《指导意见》为契机,深入分析了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从大股东减持、企业过度投资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考察了员工持股计划的经济效应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推行的员工持股计划并未实质性贡献于企业绩效改善,此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员工持股计划未能促进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反而成为了大股东减持股份、公司过度投资的策略性工具;而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结构有效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本研究明晰了当前员工持股计划不能提升公司绩效的原因,有助于规避早期实施中的误区,为科学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及完善相应的政策监管框架提供了重要启示。
成都大学名词解释 【十五五目标】 【一个中心】 【两个融合】 【四大战略】 【六大行动】 【八大工程】
成都大学李颖团队在《Carbon》发文 成都大学李颖研究员团队在期刊《Carbon》(影响因子10.5)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Controlled preparation of lightweight, resilient helical carbon fibers for high-performance microwave absorption and oil-water separation”。
成都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2024年11月19日,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会议。 2024年11月23日,东湖海归科学家分享会。 王清远——成都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数字盘点成都大学2024年!
成都大学梅凌团队在Biomaterials发表研究成果 成都大学药学院特聘副研究员梅凌博士及其实验室团队与韩国高丽大学实验室合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Bio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IF=12.8)发表题为“Self-Propelling Intelligent Nanomotor: A Dual-Action Photothermal and Starvation Strategy for Targeted Deep Tumor Destruction”的研究论文。特聘副研究员梅凌、高丽大学丁启航、药学院2021级研究生谢玉欣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我校张亦斌副研究员,哈尔滨医科大学张帅教授和高丽大学Jong Seung Kim院士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我校为该成果的第一单位。
成都大学获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任旭、曾丽、马强、彭鑫博士等主要参与的《固废资源化材料前驱体利用于深度净化难降解废水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分别获得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四川省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一等奖。该项目开发了利用典型大宗固废制备复合功能环境响应型材料处理难降解废水的一系列技术,在突破难降解废水的低成本处理技术瓶颈的同时,提出了大宗固废低碳利用新途径。开发的“固废资源化材料前驱体的定制化设计、制备与低碳利用”和“复合功能环境响应型材料应用于难降解废水深度净化”技术已在多家环保科技公司的项目中推广应用,近三年来带来经济效益超3亿元,产生了重大的社会、环保与经济效益。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兰海/胡旭麟团队在BMT发文 近期,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兰海/胡旭麟教授团队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宁教授团队在期刊 Biomaterials Translational上发表综述文章:From the microspheres to scaffolds: advances in polymer microsphere scaffolds for bone regeneration applications。
成都大学梅凌在JCR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药学院、川抗所师生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合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10.5)发表题为“Innovative Integration of Nanomedicines and Phototherapy to Modulate Autophagy for Enhanced Tumor Eradication”的综述性论文。研究生丁启航、陈海艳、张怡繁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李曼副教授,何勤教授,成都大学特聘副研究员梅凌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成都大学为该成果的第一单位。
成都大学第一单位荣获华夏医学科技二等奖 2024年12月14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颁发了2024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药学院、川抗所徐玉玲教授的项目“中药配方颗粒研究关键技术的建立与应用”荣获华夏医学科技二等奖,学校为第一获奖单位。
成都大学元宇宙与人工智能应用联合创新中心揭牌! 近日,成都大学元宇宙与人工智能应用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仪式暨产教融合促就业签约发布会在学校举行。成都大学与OPENCITY元宇宙共创社区携手共建该中心,该中心以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为校方执行单位,汇聚了商汤科技、夏尔科技、力方数字、万物数创等20多家元宇宙与人工智能行业的领航企业,共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成都市“三城三都”研究院揭牌! 12月16日,成都市“三城三都”研究院揭牌活动暨“三城三都”建设座谈会在成都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推进“三城三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包惠、成都大学党委书记刘强为“三城三都”研究院揭牌,共同见证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成都大学魏岱旭教授团队在CEJ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成都大学魏岱旭教授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3.3)上发表了ZnCur 纳米颗粒增强的多功能水凝胶平台:对感染糖尿病伤口愈合的协同抗菌和免疫调节作用研究的文章。
努力把成都大学打造成为城市创新的高地、人才的摇篮、开放的名片! 12月12日,SW常委、市委书记曹立军到校作形势政策报告。 曹立军指出,各市属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GJ所想、产业所急、城市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要着力练好内功,集中资源做强优势学科专业、做优特色学科专业、做精交叉学科专业,走出一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新路子。要服务城市发展,推动学科建设与城市产业布局相衔接、学术研究与市场主体需求相促进,持续深化校企地协同和产学研融合,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城市创新的高地、人才的摇篮、开放的名片。
成都大学孔清泉团队在JCIS发表研究成果 成都大学孔清泉团队在自然海水电解制氢及氯离子腐蚀防护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胶体与界面科学》(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9.9)。
成都大学李军山在JMCA上发表研究成果 成都大学李军山团队发表JMCA(Q1,TOP期刊,影响因子11.9):在Ni-Co-S纳米片阵列上通过乙二醇氧化回收PET生成甲酸。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JMCA)是英国皇家化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简称 RSC)下的一本旗舰期刊,专注于报道材料在能源和可持续性方面应用。
成都大学两期刊获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近日,第七届中国期刊质量与发展大会在杭州召开,会上公布了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7版)。《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与教学研究》获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是目前国内公认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7版)》共认定及收录中文学术期刊6 622种,其中,中文权威期刊(A+等级,综合得分位于前5%)391种、中文核心期刊(A等级,综合得分位于5%~20%)和中文核心期刊(A-等级,综合得分位于20%~30%)1 942种。现已有2 000多家出版机构和800多个科研管理部门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的评价结果作为办刊质量评估和科研成果统计的重要参考工具。
成都大学新校区效果图 学校与属地政府就分批分阶段用地达成初步一致。目前,已完成相关地块区级层面土地控规调整审议程序,正报市级层面审定。
成都大学师生在《IJFM》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成都大学药学院、川抗所师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题为‘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 from theAkkermansiagenus’的研究论文,微生物与生化教研室林家富副研究员和药学院2022级研究生王田甜为共同第一作者,宋涛副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成都大学为第一署名和通讯单位。
里程碑!《文明互鉴与文学研究》首发! 12月1日,《文明互鉴与文学研究》集刊首发式暨学术论坛在成都大学召开。 “《文明互鉴与文学研究》集刊的首发,不仅是成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学术界在文明互鉴与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认为学术期刊应该立足中国,挖掘历史,把握当代,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有思想穿透力和理论说服力的科学解答。”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刘曙光在致辞时表示。
成都大学韩天勇获四川省现场统计学会一等奖 11月23日,四川省现场统计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四川旅游学院隆重召开,韩天勇、唐超老师分获学会第二届科学研究成果奖一、二等奖。
成都大学高文霞在《Biomacromolecules》发文 成都大学药学院高文霞教授与成都百利多特生物药业葛鹏金博士和四川大学生物材料中心何斌教授团队合作设计制备了一种带负电荷的温敏载药水凝胶,通过重建肠粘膜屏障结合抗炎药物定点释放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成端基经琥珀酸酐改性的聚(ε-己内酯-乙交酯)-聚(乙二醇)-聚(ε-己内酯-乙交酯)三嵌段共聚物(SA-P),在其水溶液中混合UC治疗药物5-氨基水杨酸(5-ASA)和装载有姜黄素(Cur)的果胶(Pec)微球。将载有药物的负电性改性SA-P共聚物溶液作为灌肠剂,利用温敏性溶胶-凝胶转变形成水凝胶,与带正电的结肠溃疡创面通过静电作用覆盖在UC创面,模拟重建损伤的肠粘膜屏障,并实现药物在结肠溃疡创面的定点释放。文章发表于《Biomacromolecules》(Q1,TOP期刊,IF=6.1)。
成都大学2024年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提名情况 按照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开展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我校牵头及参与的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如下:
成都大学连发2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近日,我校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交叉学科科技创新团队明佳林研究员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连续发表了两篇题为“Carbon-silicon-switch effect in enantioselective construction of silicon-stereogenic center from silacyclohexadienones”和“Ligand-controlled regiodivergent arylation of aryl(alkyl)alkynes and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axially chiral 9-alkylidene-9,10-dihydroanthracenes”的研究论文。最新的论文报道了利用Hayashi-Miyaura反应和氧化性Heck反应实现硅环己二烯酮去对称化立体选择性构建手性硅中心,并且发现奇特的碳硅转变的不寻常的影响。团队成员闫宇博士为第一作者,成都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明佳林研究员为主通讯作者,四川大学苏志珊教授为该工作提供理论计算。
成都大学张亦斌在《Biomaterials》发表研究成果 成都大学张亦斌、梅凌在《Biomaterials》(Q1,TOP期刊,IF=12.8)发表研究成果,该文章的第一作者为成都大学梅凌教授、高丽大学丁启航、成都大学谢玉欣,通讯作者为成都大学张亦斌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张帅教授和高丽大学Jong Seung Kim院士。
成都大学高文霞在Biomacromolecules发文 成都大学高文霞《Biomacromolecules》(TOP期刊,IF=6.1): 多样粘附特性聚丙烯酰胺杂化水凝胶治疗慢性感染伤口
成都大学54亩地块药学院、应急学院等设计方案招标
新刊首发!《文明互鉴与文学研究》第一辑 《文明互鉴与文学研究》是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本刊为半年刊,约请曹顺庆、项楚、王兆鹏等业内名家组成阵容强大的学术顾问和编委会,办刊宗旨为以“互鉴共进”“共融共赢”为原则,立足前沿、着眼实践、注重创新,坚持学术性、原创性和地域性特色,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及巴蜀文化传承、发展与传播。
成都大学杨旭林、赵鹏研究员在《Green Chem》发文 成都大学Xulin Yang、PengZhao等研究人员在《Green Chem》期刊(Q1,Top期刊,IF=9.1)发表名为“Utilize rather than create: transforming phthalonitrile resin into N-rich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for supercapacitor materials”的论文,研究介绍了一种利用对氯邻苯二腈作为起始材料合成 PN 的创新方法。这种 “利用而非创造 ”的策略利用反应产物(RPH)作为前体,副产物(KCl)作为模板合成多孔碳(RKC)。
成都大学孙艳教授在《Sci.China Chem.》发文 成都大学孙艳教授联合加州大学张金中教授以氢氧化钾作为离子源采用热氧化法制备了具有氰基基团的钾离子掺杂g-C3N4催化剂。K+在g-C3N4层间以K-N键的形式存在,充当载流子传输的“桥梁”,有助于电子快速转移,同时氰基基团增强了对质子的吸附能力,可有效促进H2O2的生成。模拟太阳光照射条件下,在仅含有1 vol%乙醇溶液的反应体系中,K+掺杂量为10%的g-C3N4样品表现出最高的过氧化氢(H2O2)生成速率,达到2140.2 µmol h-1 g-1。400 nm处的表观量子产率(AQY)为4.35%,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换效率(SCC)为1.23%。通过活性物种捕获实验、电子自旋共振和旋转圆盘电极测试揭示了H2O2的合成是通过连续的两步单电子氧还原反应实现的。本研究为高效光催化制备H2O2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关成果以“Potassium ions and cyano group modified g-C3N4 for effective generation of H2O2 through two-electron oxygen reduction”为题最新在线发表于Science China Chemistry(影响因子10.4)上(DOI: 10.1007/s11426-024-2200-1)。
成都大学拟新建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成都大学师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文 近日,成都大学特聘研究员陈佳琪,学生陈薛钢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吴晓春研究员,唐智勇院士,郑州大学郑广超副教授合作,近日在材料科学领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Q1,TOP期刊,IF=27.4)发表利用先进显微镜技术对手性无机纳米材料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分析方面的论文。
成都大学硕士研究生何斌在JEC发文 成都大学硕士研究生何斌在《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Q1,TOP期刊,IF=14)发表研究成果,论文通过室温下的一步湿化学反应,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表面同时实现了CrxB配合物涂层和局部梯度掺杂的双重改性,为稳定层状氧化物正极的界面结构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改性策略。
成都大学参加四川省预制菜创新中心筹备 2024年9月28日,第三届成渝美食工业博览会预制化食品产业供需对接活动在成都举行,并举办了四川省预制菜创新中心筹备组建联合体成立仪式,全省各市州及经信系统代表参与见证了成立仪式,活动旨在加快推动预制菜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成都大学党委常委、四川农业创新团队牛羊肉加工岗位刘达玉教授,作为高校筹建专家代表,上台见证了成立仪式。 成都大学主要支撑猪牛羊等肉类食品产业的创新发展,近期尤其在涮烤牛羊肉等量大面广产品方面,开展液氮冻结快速锁鲜等成果转化,实施传统产品转型升级,在综合利用牛羊筋腱等小切口机会方面,打造“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模式。成立仪式现场,四川日报、四川经济日报、四川卫视等媒体代表参加。
成都大学自选常模高校 【副省级城市型大学】:广州大学、济南大学、大连大学、江汉大学、沈阳大学。 【近两轮申博成功高校】:常州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烟台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延安大学。 【省属211高校】:贵州大学、青海大学、海南大学、辽宁大学、福州大学。
成都大学新校区
福利!成都大学4000平5厅750座电影院来啦!
成都大学“蓉城法治”智库被确定为成都新型智库 9月,成都新型智库建设联席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公布成都新型智库遴选结果的通知,法学院申报的“蓉城法治”智库被确定为首批成都新型智库。 “蓉城法治”智库是成都大学法学院探索“有组织科研”所构建的新型法治智库,立足成都、面向四川、辐射全国,围绕省市重大战略所涉法治保障展开理论研究,同时注重成果应用转化。下一步,法学院将围绕数字经济、城市更新、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等新兴领域的地方立法,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法治保障;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发展和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中心工作,引导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动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做深做实。
成都大学吴成宾教授团队荣获发明创业奖 近日,从中国发明协会传来喜讯,成都大学计算机学院吴成宾教授团队的“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探测预警及应急通信和智能疏散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在中国发明协会主办的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二等奖。
【生物医药】8#食品与生物科技创新团队 全称:食品与生物科技创新团队
成都大学陈侣林教授团队在《Critical Care》发文 近日,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在重症医学TOP期刊《Critical Care》(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15.1)上发表了对Dong-gon等人研究的评论文章。这项文章探讨了在ICU前3天内维持较高动脉氧分压(PaO2 ≥ 80 mmHg)对脓毒症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成都大学2023年绩效
成都大学ChuWei入选斯坦福大学TOP2%学者榜单(生涯影响力榜单/年度影响力榜单)。 经查询,所在学科为:化学/有机化学。 据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储伟,深耕有机化学领域,成果丰硕。
成都大学获批2项zy引导地方发展项目
成都大学获批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9项,高端项目缺席!
成都大学高涛涛特聘研究员在ICF发文 四川大学肖丹教授、成都大学高涛涛特聘研究员、赵虔副教授在《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7.0)上发表研究成果。文中报道了一中利用电化学预还原调制显著提升镍铁析氧催化性能的策略。电化学预还原调制处理显著增强了RO-Fe-Ni@CNT的表观、本征催化活性和催化稳定性。该研究入选2024 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HOT articles
成都大学18名学者入选斯坦福大学TOP2%顶尖科学家榜单 9月16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了第7版2024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该榜单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引用数据系统分析,以被引数、H指数、HM因子等6种综合指标,根据“生涯影响力”和“年度影响力”从近700 万名科学家中遴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分为22个领域和174个细分子领域。 经查询,成都大学共有18名学者入选,数量在四川高校中名列前茅。
成都大学李小磊&孔清泉在JCIS发文 近日,成都大学李小磊&孔清泉等在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9.9)发表研究成果,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深入探究了钛五氧化物(Ti₃O₅)的λ和β相的结构与电化学特性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多种表征技术和理论计算,阐明了导致这些差异的因素,并揭示了其内在的锂存储机制。
成都大学曾攀博士在ESM发文 近日,苏州大学张亮教授与成都大学曾攀博士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18.9)上发表题为“Steering Sulfur Reduction Kinetics of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by Interfacial Microenvironment Modulation”的观点文章。该文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过渡金属氧化物(Co3O4、Fe2O3和NiO)作为模型电催化剂,系统地研究了界面微环境对锂硫电池硫还原动力学的影响。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陈小菊当选专委会首届主任委员! 9月13日下午,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研究会慢性气道疾病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小菊当选为专委会首届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苏巧俐、广元市中心医院熊小敏、四川省人民医院杨雁、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黄娜、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邓治平、绵阳市中心医院徐维国、遂宁市中心医院朱涛共7名专家当选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另有132名专家当选为常务委员及委员。
喜报!成都大学获国家社科基金1重点1一般3青年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资助额度为:重点项目35万元,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20万元。 高校拟立项统计情况如下:
成都大学赴清华北大专场引才及待遇! 2024年蓉漂人才荟,成都大学赴清华北大专场招聘!要求及待遇如图。
成都大学药理&毒理进入ESI全球前1% 9月12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了2024年9月的ESI最新数据,我校药理&毒理学科新晋ESI全球前1%,标志着我校药理&毒理学科迈入国际一流学科行列,展现了学校药理&毒理学科的学科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自2022年1月我校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以来,农业科学、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药理&毒理也相继进入ESI全球前1%,目前学校ESI全球前1%的学科总数达到6个,位列在川高校第5位,是我校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在本期ESI数据中,我校高被引论文250篇,位列在川高校第4位。药理&毒理学科统计的论文共284篇,总被引频次4030次,全球排名第1265名。已进入ESI全球前1%的工程学、农业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和临床医学5个学科较上一期有进一步提升,工程学学科论文总数1144篇,总被引频次18129次,位列全球第819位,上升22位;农业科学学科论文总数708篇,总被引频次10551次,位列全球第500位,上升18位;化学学科论文总数1282篇,总被引频次21827次,位列全球第988位,上升29位;材料科学学科论文总数1257篇,总被引频次16815次,位列全球第878位,上升46位;临床医学学科论文总数440篇,总被引频次4793次,位列全球5759位,上升83位,发展势头良好。
成都大学3名教师入选成都市文联文艺家协会主席团 9月5日,成都市文联文艺家协会换届动员部署会后,成都市美术家协会、成都市音乐家协会、成都市摄影艺术家协会、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分别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投票选举出新一届理事会理事和主席团成员,并聘任了首席顾问、名誉主席、顾问、秘书长。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 党委书记周小骥当选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第三届主席团副主席; 副院长罗徕当选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第八届主席团副主席; 音乐与舞蹈学院陈正平教授当选成都市音乐家协会第八届主席团委员
成都大学唐嘉陵副研究员在IND CROP PROD发文 成都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实验室有机废物高值资源化团队,在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上(中科院一区TOP,IF:5.6)上发表题为Enhancement of caproate production from food waste using biochar produced from agricultural wastes: A microbial perspective的研究成果。 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IF:8.0)发表题为“Bioprocesses for lactic acid production from organic wastes toward industrialization-a critical review”的文章。
成都大学2024年9月ESI排名211位 2024年9月ESI排名公布,成都大学排名211位,和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同框。 成都大学关键指标【篇均被引】➕【高被引数】两项指标与宁波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有相似之处。 成都大学【高被引数】指标250,在四川仅次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位居第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