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獠娜
阿獠娜
关注数: 43
粉丝数: 1,928
发帖数: 7,414
关注贴吧数: 29
《恐龙全书——兽脚恐龙百科图鉴》挑错贴 翻译太水了,听说邢立达和陈语翻译好后,出版社自作聪明改了一些翻译,没通知原翻译就出版了。看了几页就发现一大堆错误,也不知道该怪出版社还是谁。三角洲奔龙是最大的恐龙之一。。。 奔跑速度甚至超过似鸡龙,但是后面的速度表格明明比似鸡龙慢。。。 这一段错误的描述我在英文版上没看到,不知道是不是西班牙语原版有错,后来英文版删除了,然后中文版又继承了下来。
似鸟龙黄金时代 1.4亿年前贝里亚期的法国西南部的Angeac-Charente Lagerstätte的宏观化石占比,似鸟龙类居然占到53%。这时候的欧洲应该是似鸟龙类的天下。蜥脚类只剩下图里亚龙类一家独霸天下。鸟臀目还很稀少,剑龙类在矮子堆里充高个。
000和Moon连麦说的是韩语吗? 好像是英语,但是我一句都听不懂,韵律却颇有韩语的味道,是不是他学了几句韩语?
中生代的西藏是在非洲还是亚洲? 由于印度洋板块是插入欧亚板块下方的,所以西藏出土的中生代生物当时应该是在亚洲吧?
玉米和蛋挞和好了? 好久没看直播
转贴:5分钟看完 1.8亿年恐龙+翼龙史 5分钟看完 1.8亿年恐龙+翼龙史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Dv4y1Z7zq%3Fshare_medium%3Dweb%26share_source%3Dbaidu%26bbid%3D14FD83BD-3EA2-49E8-9AA3-44AAEE231919155820infoc%26ts%3D1610433044619&urlrefer=d8695e3242d47d745909e8c92d3e6ff7
转贴:眼齿鸟事件——21世纪最大的古生物学术丑闻 眼齿鸟事件——21世纪最大的古生物学术丑闻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sy4y1e7d5%3Fshare_medium%3Dweb%26share_source%3Dbaidu%26bbid%3D14FD83BD-3EA2-49E8-9AA3-44AAEE231919155820infoc%26ts%3D1608729652256&urlrefer=596e3ddbeeb41f9fdaba02e18c8745a1
转贴:眼齿鸟事件——21世纪最大的古生物学术丑闻 眼齿鸟事件——21世纪最大的古生物学术丑闻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sy4y1e7d5%3Fshare_medium%3Dweb%26share_source%3Dbaidu%26bbid%3D14FD83BD-3EA2-49E8-9AA3-44AAEE231919155820infoc%26ts%3D1608729644570&urlrefer=1e61eda4198d5c66033fee3b179a7503
转贴:眼齿鸟事件——21世纪最大的古生物学术丑闻 眼齿鸟事件——21世纪最大的古生物学术丑闻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sy4y1e7d5%3Fshare_medium%3Dweb%26share_source%3Dbaidu%26bbid%3D14FD83BD-3EA2-49E8-9AA3-44AAEE231919155820infoc%26ts%3D1608729632473&urlrefer=cf5dad83acd595b0b843073a3f349eb4
转贴:眼齿鸟事件——21世纪最大的古生物学术丑闻 眼齿鸟事件——21世纪最大的古生物学术丑闻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sy4y1e7d5%3Fshare_medium%3Dweb%26share_source%3Dbaidu%26bbid%3D14FD83BD-3EA2-49E8-9AA3-44AAEE231919155820infoc%26ts%3D1608729615744&urlrefer=153e0983316ae8db12110eb0af25c3c4
转贴:寻找鸟臀目恐龙的祖先【恐龙编年史_3】 寻找鸟臀目恐龙的祖先【恐龙编年史_3】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Mf4y1e7kQ%2F&urlrefer=3d68c74dda9d13c95648f1ba14d5dc85
转贴:来自月亮的恐龙【恐龙编年史_2】 来自月亮的恐龙【恐龙编年史_2】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U54y167BL%3Fshare_medium%3Dweb%26share_source%3Dbaidu%26bbid%3D14FD83BD-3EA2-49E8-9AA3-44AAEE231919155820infoc%26ts%3D1607686904012&urlrefer=094dfea8b5ef8bf2bac1ea8facd1ae6f
转贴:雨中诞生的恐龙【恐龙编年史_1】 雨中诞生的恐龙【恐龙编年史_1】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qt4y1Y7ZL%3Fshare_medium%3Dweb%26share_source%3Dbaidu%26bbid%3D14FD83BD-3EA2-49E8-9AA3-44AAEE231919155820infoc%26ts%3D1607083198932&urlrefer=f62d788fcacf1e5868dd8455f8e4a0ff
转贴:【数据可视化】蜥脚类体型变化史 【数据可视化】蜥脚类体型变化史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QD4y1979L%2F%3Fshare_medium%3Dweb%26share_source%3Dbaidu%26bbid%3D14FD83BD-3EA2-49E8-9AA3-44AAEE231919155820infoc%26ts%3D1605098175102&urlrefer=86be1dc8989dec149bef057f03bf1f42
中生代地层表,加入了沧龙超科 发不出帖发不出帖
统计中生代地层 上个帖子把霸王龙漏了。。。删了重发一次 1、只统计了非短尾鸟类的鸟跖类+“中生代海爬世系”(鱼龙、海龙、鳍龙的那个大分支)。 2、只统计了有效化石,不包括相似种、未定种等等有问题的标本。 3、有些地层的名称混乱,我查的资料和百科不一致。有很多标本分类有争议,比如把格氏蛮龙的化石丢给谭氏蛮龙、把中国乌兰苏海组的安氏原角龙全部销户等等,我只能采取其中一种观点。有的标本归属地层有争议,我在表格里标注了(存疑)。 4、物种的时间是它在所有地层的时间范围,不是所处地层的时间 5、这些表格起到一个索引重要动物的作用,可以根据它再自己查百科找更详细的资料,比如其它小动物、相似种等等。
鬼谷说鳍龙篇挑错 看到有人在挑鬼谷以前的错,所以也凑凑热闹。。。。。。这期错误比较少,主要错误在前面原始鳍龙的部分,可以说这段历史完全是他懒得查资料后瞎编的
中生代海爬世系演化树 一楼喂狗度
滤齿龙化石居然也有人卖 为谋私利竟将一块罗平“滤齿龙”化石以50万价格出售。近日,安顺市关岭布衣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以倒卖文物罪判处何某有期徒刑5年零六个月,被处罚金50万元。 2019年1月23日,何某通过微信联系的方式以人民币50万元(实际支付499990元人民币)的价格将一块罗平“滤齿龙”化石出售给长期从事化石经营的孙某(另案处理)。 随后,公安机关从孙某租用于广西省桂林市一厂旁的仓库中搜出该罗平“滤齿龙”化石。经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鉴定,该化石属于二级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并属于古脊椎动物化石。案发后,何某于同年11月12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法院审理认为,何某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倒卖文物罪。珍惜化石和菊石之流可不是一回事啊
请问这几种蛇颈龙多长 Bathyspondylus swindoniensis 斯温顿 深椎龙 Hauffiosaurus longirostris 长吻 豪夫龙 Sinopliosaurus weiyuanensis 威远 中国上龙 Simolestes indicus 印度 扁鼻强龙 Liopleurodon pachydeirus 粗颈 滑齿龙 Liopleurodon grossouvrei 格罗苏夫尔 滑齿龙 Microcleidus homalospondylus 平椎 微锁龙 Cryptoclidus richardsoni 理查森 隐锁龙 Wapuskanectes betsynichollsae 贝氏 雪浪泳龙 Hastanectes valdensis 威尔顿 黑斯廷泳龙
蛇颈龙目演化树 一楼喂百度
扔两张图-杀虫蜥
吐槽鬼谷说龙兽争霸五(鸟类起源) 错误一:故事开端时间错误。鬼谷把故事的开端定在晚侏罗纪,但是近鸟类的擅攀鸟龙科是从中侏罗纪开始的。擅攀鸟龙科的耀龙、擅攀鸟龙出土于道虎沟层,维基搜Tiaojishan Formation,会有Daohugou bed(道虎沟层)时间的介绍以及引用的论文名字。顺带一提中晚侏罗纪分界线是1.635亿年前。鬼谷说截图维基Tiaojishan Formation资料 错误二:把恐龙的铁头功提前到侏罗纪晚期。图上右边的是费尔干纳头龙,它生存于中晚侏罗纪之交,在中文少儿恐龙书里常以最古老的肿头龙的身份登场。但这货只发现了牙齿,2005年命名,2006年就被其它学者认为是疑名且不属于肿头龙类,之后就没人关注了。它是侏罗纪唯一疑似肿头龙类的恐龙,所以此时恐龙是否演化出”头铁”并无化石证据,连个头盖骨都没发现呢。维基搜Ferganocephale可找到资料和引用的论文名。鬼谷说截图 错误三:直到晚侏罗纪的所有非手盗龙类恐龙,都只会堆叠面板属性。鬼谷说截图 反例:侏罗纪的难逃泥潭龙。泥潭龙的食性非常特殊,小时候长有牙齿,是肉食性的,长大后牙齿就掉光了,变成植食或杂食。这项能力在恐龙中可谓独树一帜,且和堆面板属性八竿子打不着。而且,这种恐龙离手盗龙类关系很远,属于角鼻龙下目的轻巧龙亚科。其实还有很多非手盗龙类的属性都点在了“面板属性外”,比如双冠龙的冠、角鼻龙的角,实在是太多了。维基搜Limusaurus可找到泥潭龙资料和引用的论文名。难逃 泥潭龙兽脚类演化树 错误四:非手盗龙类的羽毛很务实,而手盗龙类的羽毛有色彩斑斓的花纹。鬼谷说截图(画面中是振元龙)鬼谷说截图(画面中是晓廷龙) 现实是,目前的非手盗龙类复原羽毛颜色的只有中华龙鸟:中华龙鸟科学复原图 显然,中华龙鸟的羽毛也有色彩斑斓的花纹。反而手盗龙类里的一些恐龙羽毛很务实,一点花纹没有,比如小盗龙:小盗龙科学复原图 目前测了羽毛颜色的恐龙(除短尾鸟类)有:中华龙鸟、小盗龙、近鸟龙、始祖鸟、彩虹龙。还有俩测了皮肤颜色:鹦鹉嘴龙、北方盾龙。也就是说,现在恐龙颜色数据是很少的,大部分恐龙颜色都是画师脑补的,鬼谷不该把画师想象的振元龙和晓廷龙当作羽毛颜色证据来科普,也不该妄下定论只有手盗龙类羽毛才斑斓。资料出处较多,可在维基上搜各个物种,还可看看江氏小盗龙的《古生物学家告诉你恐龙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错误五:长臂混元龙配图错误,图上的是奇翼龙。鬼谷说截图 错误六:把靠羽毛上天的恐龙分成小盗龙的四翼派和曙光鸟的两翼派。鬼谷说截图鬼谷说截图 实际上,系统发育研究表明曙光鸟Aurornis属于近鸟龙科Anchiornithidae(或近鸟龙亚科),近鸟龙科也是四翼派,它们和小盗龙类很可能是各自独立演化出四翼滑翔的。上面那只四翼的晓廷龙也属于近鸟龙科。当然,之前近鸟龙科的成员分类混乱,但从2017年开始近鸟龙科的有效性已经被广泛接受。维基上搜Anchiornithidae可找到资料和引用论文名。维基近鸟龙科Anchiornithidae截图维基近鸟龙科截图四翼恐龙近鸟龙的科学复原 鸟类我了解得不多,视频后半段和鸟相关的我就不挑错了。 如有错误请大家指正。
浅谈鬼谷直播错误 若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视频、论文我都是跳着看的。 鬼谷直播的视频录播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J54y1d7Wk%3Ffrom%3Dsearch%26seid%3D17970204414449354215&urlrefer=0ade90f69f526c5796efd4cd3205cbbe 关于“恐龙古旧” 这是直播主要解释的内容。视频读了两篇论文,第一篇《Dinosaurs and the Cretaceous Terrestrial Revolution》,论文核心思想是排除掉化石采集的影响,如工作人数、工作天数、岩石可用性等(如果不排除,按实际出产化石,白垩纪晚期恐龙多样性会持续升高),模拟当时恐龙种类的真实曲线,于是得到一条水平的恐龙种类曲线,表明恐龙多样性保持恒定,没有收益于白垩纪陆地革命。第二篇《Untangling the Multiple Ecological Radiations ofEarly Mammals》,用来说明哺乳动物收益于白垩纪陆地革命多样性爆发。但问题是,第二篇论文用的是未排除化石采集影响的数据。。。。。。既然白垩纪晚期恐龙种类上翘是受益于化石采集,这说明哺乳动物也会同样受益,没听说过有人专门挖恐龙化石碰到哺乳动物视而不见的。总之,恐龙选了一篇不利论文,哺乳动物选了一篇常规论文,这种对比是不公平的。论文一的图片,水平的虚线就是排除掉化石采集影响的恐龙种类曲线。论文二的图片,该论文只字未提化石采集影响。 关于“啄鱿鱼”: 在视频50分钟左右,鬼谷对啄鱿鱼进行了辩解。逻辑大概是:“因为没有论文论证喜马拉雅鱼龙的食性,所以它的食性未知,所以把喜马拉雅鱼龙当成是掠食者作为定论是错的。但说喜鱼啄鱿鱼是可以的,因为没有定论嘛。。。”然后鬼谷批判了一番不搞学术研究的科普人,“在论文里看到一句话就当真,分不清证据强弱”。此外还有个观点“喜鱼只有一具化石,所以嘴巴宽可能是个体特征” 1、“把喜马拉雅鱼龙当成是掠食者作为定论”,可能许多爱好者心中是当作定论的,因为从前网上基本只有这一种声音,大家也不会去管到底有没有论文论证。但我想问,鬼谷的观众在听到“喜马拉雅鱼龙啄鱿鱼”时,就不会把这当成是定论吗? 此外,并不是所有人都把这当作定论。一些爱好者认同这种观点,是因为喜鱼那稀少的化石证据指出这是最可能的答案。不能因为考0分和考59分都不及格,所以0=59。不能因为化石完整度不达标就认为它信息为0。在目前的证据下,“掠食者”的可信度是大于“啄鱿鱼”的。 2、关于“喜鱼只有一具化石,所以嘴巴宽可能是个体特征”这个观点,犯的还是0=59那个错误逻辑。 3、既然证据不足时说“啄鱿鱼”是可以的,那别人说“喜马拉雅鱼龙是掠食者”也是可以的。鬼谷为什么又批评挺喜鱼掠食者的科普人是“在论文里看到一句话就当真,分不清证据强弱”呢? 看不清证据强弱的人到底是谁呢?
转贴:【恐龙时代】海爬之王!恐怖之海的先驱者-鱼龙 #海爬篇01 【恐龙时代】海爬之王!恐怖之海的先驱者-鱼龙 #海爬篇01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av92543581%2F%3Fshare_medium%3Dweb%26share_source%3Dbaidu%26bbid%3D14FD83BD-3EA2-49E8-9AA3-44AAEE231919155820infoc%26ts%3D1582981073399&urlrefer=c52fbab13b1d78550673f786dcb48d37
《化石战争2020.2——全恐龙祖先图鉴》27种原始鸟跖类
《化石战争2020——全海龙图鉴》20种海龙目,是海龙不是“海龙" 简单介绍下海龙目: 海龙目Thalattosauria是一类海生爬行动物,在早三叠世2亿5000万年前与鱼龙形下纲同时出现,但在诺利期就打出了gg,都没机会体验一把三叠纪末大灭绝,享年4000万年。它们冷门的原因主要就是不太繁盛,目前最多只有20种,生活在北半球。它们的尾巴很长,是主要的游泳工具,靠左右扭动进行鳗式游泳。四肢并未进化成鳍,指间有蹼,有一定的陆行能力。海龙目的位置可能在鱼龙形下纲旁,它有两大分支,长脖子的谜龙超科和短脖子的海龙超科。各种海龙的身体长得都差不多,主要是各部位比例大小、发达程度不同,但它们的头部差异很大,千奇百怪,食性也很丰富。
《化石战争2019——全鱼龙图鉴》
https://b23.tv/av85914772羊驼科普真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b23.tv%2Fav85914772&urlrefer=f1bba500b36844767be185e78cf38fe2 羊驼科普真的叼,三维全部80+,知识、画面、解说样样俱全。一看就是费了不少心血找资料和素材。
【鬼谷说恐龙篇】吐槽时间到,我们一起来祷告 这期鬼谷说大家发现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回复。 问题1、阿希利龙有发现毛吗?解答: 作者为什么要画毛,请看: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deviantart.com%2Folorotitan%2Fart%2FAsilisaurus-601380910&urlrefer=326310a2606a14d3e4fcee366b6c6995 总结就是,阿希利龙的毛没有证据,是推导出来的。所以鬼谷这句话应该加“可能”。 问题2、恐龙原始的羽毛长啥样?这段话鬼谷说原文:并在一千多万年的时间里一步步地青出于蓝,超越了自己曾经仰慕的偶像。他们身上的毛发超越了兽族简单粗暴的实心毛发,转变为空心分叉的结构。 解答:图片来源: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版),由徐星提供。 可以看出,下方的1型羽毛是鸟臀目和蜥臀目所共有的,所以恐龙最原始的羽毛是不分叉的。所以鬼谷这里是错误的。 关于原始羽毛是否空心,欢迎吧友补充。个人从未听说过丝状羽毛是空心的。 问题3、阿根廷有尼亚萨龙吗?解答: 没有。尼亚萨龙发现于东非坦桑尼亚的曼达组Manda Formation的利弗段Lifua Member,阿根廷是没有的。 错误原因: 推测为阅读理解问题。英文维基百科尼亚萨龙第一段:Nyasasaurus (meaning "Lake Nyasa lizard") is an extinct genus of dinosauriform reptile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Manda Formation of Tanzania that appears to be the earliest known dinosaur. The type speciesNyasasaurus parringtoni was first described in 1956 in the doctoral thesis of English paleontologist Alan J. Charig, but it was not formally described until 2013. Previously, the oldest record of dinosaurs was from Argentina and dated back to the late Carnian stage, about 231.4 million years ago. Nyasasaurus comes from a deposit that dates back to the Anisian stage, meaning that it predates other early dinosaurs by about 12 million years. 这里说的最早的恐龙在阿根廷,指的不是尼亚萨龙,指的是南十字龙那一堆阿根廷籍的。 问题4:早期恐龙大多是植食或杂食的?解答: 这个错误可以说相当离谱,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恐龙大多数是肉食或杂食的。不知道这个错误是不是从西里龙科植食推导出来的,但是,这不符合化石证据。我们来康康最早的一批恐龙:再看看这个演化树,就明白恐龙食性的演变了恐龙分为两支,鸟臀目和蜥臀目。目前发现的三叠纪鸟臀目太少了,所以不清楚此时它们的食性,但原始的鸟臀目畸齿龙科是有杂食性成员的。蜥臀目分支左边的类群是肉食的,从艾雷拉龙科,到太阳神龙这些基干蜥臀目,再到原始的兽脚亚目,都是肉食。到蜥脚形亚目后,食性逐渐变为杂食,最右边的那支悍龙类演变成了纯植食,这个分支后来演化出了主流的植食蜥脚类恐龙。很有意思的是,在恐龙时代最早期,未发现兽脚亚目的化石(虽然从分类逻辑上来讲它们也演化出来了),此时是其它蜥臀目恐龙顶替了它的位置。 问题5:蜥臀目和鸟臀目的体型解答: 无需解答。 问题6:侏罗纪末灭绝事件是因为火山吗?解答: 我以前写的: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read%2Fcv412848&urlrefer=431672478d430568af2c00f223cb000f 此次灭绝事件,所有群体中损失最惨重的是蜥脚类,它的灭绝率是侏罗纪周转率的六倍以上,是白垩纪中期的两倍。对于鳞龙外的其它群体,这也是整个侏罗纪和白垩纪(除K-T大灭绝)最惨的一次灭绝。造成此次事件的主因是海退,海平面的变化深刻影响着近海生态系统。海平面升降与陆地多样性有密切关系,海平面上升会形成海洋屏障分割陆地,隔离的环境可以形成更多的物种。而海洋生物也可能受到海洋扩散通道开合的影响(个人猜测类似三峡大坝挡路)。此次海退可归因于盘古大陆持续破碎和大洋中脊地热隆升造成的一阶海侵-回归循环。可能棘龙类、鲨齿龙类和多孔椎龙类就是借助此次海退进行了全球扩散。 想更加了解此次灭绝请看论文: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nature.com%2Farticles%2Fncomms12737%23Sec2&urlrefer=0d4fe16b634107130db12f6f1f3ec5e9 问题7:白垩纪鸭嘴龙超科和角龙下目成为新的王道恐龙?解答: 这个说法太模糊,我们来康康“硬棘龙类”的演化之路:注:上面的数据含部分疑名。某些分类不统一,特别是禽龙科的争议较大。 在145Ma,侏罗纪灭绝事件后,蜥脚类多样性直线下滑,剑龙类苟延馋喘,劳亚大陆的基干硬棘龙类乘势崛起。基干硬棘龙类——马龙 随后禽龙科也开始崛起。禽龙科——禽龙 在两者开始下滑时,基干鸭嘴龙超科开始崛起。117Ma有过一次阿普第期灭绝事件,海洋缺氧造成灭绝,而陆地上是银杏和本内苏铁目受影响较大,被子植物开始逐渐兴起。这部分我了解得还不够深,猜测鸭嘴龙超科超越前辈可能和此次灭绝有关。基干鸭嘴龙超科显然适应了新环境,一直延续到恐龙时代结束。基干鸭嘴龙超科——高吻龙 在基干鸭嘴龙超科逐渐下降时,白垩纪晚期(100.5Ma之后)基干鸭嘴龙形态类开始崛起。基干鸭嘴龙形态类——张衡龙 土伦期灭绝事件之后,蛰伏了一段时间后,鸭嘴龙形态类演化出了鸭嘴龙科,鸭嘴龙科在恐龙时代最后2000多万年里爆发成恐龙第一大科。鸭嘴龙科——埃德蒙顿龙 再康康角龙下目的演化之路:注:上图含部分疑名恐龙,特别是原角龙科和开角龙亚科的疑名较多 角龙下目起源于侏罗纪中期,最早出现的是朝阳龙科朝阳龙科——隐龙,生活在新疆,是最早的角龙下目 朝阳龙科挺过了侏罗纪末的海退事件,但在白垩纪早期灭绝。与此同时其它基干角龙下目兴起。白峰龙——基干角龙下目,生存于凡蓝今期~欧特里夫期的日本。 然后角龙下目进化出了最成功的物种,鹦鹉嘴龙,它是非鸟恐龙中化石数量及有效种最多的属,至少有11个有效种。鹦鹉嘴龙科有效的属就只有它,无效的属还有一个红山龙。西伯利亚鹦鹉嘴龙 鹦鹉嘴龙繁盛了很长一段时间,与此同时,基干新角龙类、古角龙科开始出现,但一直都不太繁盛。古角龙 鹦鹉嘴龙在105Ma左右灭绝。晚白垩世早期,角龙下目低迷了一段时间。通常大家认为像纤角龙科、原角龙科这种不长角的恐龙,应该主要生活在角龙科之前。但其实它们和角龙科不是时间先后关系,而是地理分布不同的关系,角龙科主要生活在北美,纤角龙科、原角龙科主要生活在亚洲。这三支都是在白垩纪最后时期才开始繁盛的,和鸭嘴龙科同时代。原角龙纤角龙 统计图把角龙科拆成尖角龙亚科和开角龙亚科来看,是想强调尖角龙亚科主要繁盛于坎潘期,马期开角龙亚科更繁盛。曲线图比较粗糙,实际上尖角龙亚科没有坚持到白垩纪结束。佩氏厚鼻龙——最后的尖角龙亚科有效物种,生存于70~69Ma的阿拉斯加
最新蜥脚类估重补丁,易碎再次登顶,阿拉摩龙惨遭削弱
请大家帮我看看鱼龙的数据 请大家帮我查查上面5条鱼龙的身长,翻遍全网都没图没数据,以及下面几条鱼龙的身长对不对属名 种名 身长 Omphalosaurusmerriami ? Omphalosauruspeyeri ? Mixosauruskuhnschnyderi ? Cetarthrosauruswalkeri ? Grendeliuspseudoscythica ? Isfjordosaurusminor 2 Omphalosaurusnevadanus 3.5 Omphalosaurusnettarhynchus 2 Parvinatatorwapitiensis 1 Gulosaurushelmi 1 Wimaniusodontopalatus 1.5 Svalbardosauruscrassidens 5.4 Pessopteryxnisseri 2.5 Guizhouichthyosaurustangae 10 Shastasauruspacificus 6 Toretocnemuscalifornicus 2 Temnodontosauruseurycephalus 6 Temnodontosaurusnuertingensis 6 Temnodontosauruscrassimanus 10 Chacaicosauruscayi 4 Ichthyosaurusacutirostris 8 Yasykoviayasykovi 1.6 Caypullisaurusbonapartei 6 Maiaspondyluslindoei 7@广泛克罗米来恩
写给挑错者 王东岳一些具体举例出错,有的人可能会觉得例子错所以结论有问题。其实你们看了物演通论那本书一眼,就不会这么说了。那书全是逻辑和术语,我一页都看不下。。。。。。他不止一次说过讲课举例是为了生动,所以有些人不满意他的观点要从那本书下手。你问我懂不懂他的理论,我想说是真不懂,只能听课听个热闹,真研究起来太枯燥了。
心里有话憋得慌,再挑鬼谷翼龙错误... 之前挑得比较随意,漏了很多,憋得难受,这次做个完全汇总 对事不对人,难得有鬼谷这样畅销的科普up主,只是希望他别变成营销号那种质量不高的“科普” 错误1:错误:脊椎动物飞上天空的时期是距今2.19~2.13亿年的诺利期中段Alaunian,而且是该段的中期,可能在2.16亿年左右。 错误原因:2.28亿年是卡尼期与诺利期的老版分界线,新分界线是2.27亿年。而且他不知道起源在诺利期的哪个点,所以导致了1000万年的误差。 错误2:错误:翼龙祖先(根据下文是斯克列罗龙)生活在西欧 正确:生活在格陵兰岛 错误3:错误:西欧位置标错,应该在海岛上 正确位置:错误4:错误:西欧是广袤无垠的沙漠与干旱平原 正确:西欧是岛屿。 错误5:错误:卡尼期洪积事件对翼龙祖先是打开了魔界之门 错误原因:把斯克列罗龙生存年代提前 正确:斯克列罗龙地层的年代与圣玛利亚组、伊斯基瓜拉斯托组相当,所以它本身就诞生于卡尼期洪积事件,应该说暴雨是恩赐才对错误6:错误:最早的翼龙是沛温翼龙 正确:不算225.42±0.37Ma疑似翼龙的法希纳尔翼龙Faxinalipterus,最早的翼龙是罗氏卡尼亚翼龙Carniadactylus rosenfeldi与席札翼龙,在Alaunian的第2段就开始出现,而沛天翼龙是Alaunian的第3段注意上图的Eudimorphodon rosenfeldi是罗氏卡尼亚翼龙还是真双型齿翼龙时的名字 错误7:错误:三叠纪末大灭绝后,进入侏罗纪翼龙并没有繁盛 正确:翼龙在侏罗纪相当长时间里是种类稀少的,侏罗纪持续5600万年左右,翼龙是在侏罗纪晚期,最后不到2000万年的时间才开始繁荣的错误8:错误:准噶尔翼龙被弄成准葛尔翼龙 错误9:错误:枪嘴翼龙杂食 正确:枪嘴翼龙所在无齿翼龙超科70余种翼龙全部肉食错误10:错误:配图错误,图上的是包科尼翼龙,属于古神翼龙科,不属于神龙翼龙科 错误11:错误:辽宁出土三十几种翼龙 正确:辽宁出土至少五十种翼龙错误12:错误:1.3亿年前翼龙如日中天,注意看上面的翼龙种类分布图,1.3亿年前是欧特里夫期,翼龙种类稀少 正确:1.26~1.2亿年前,热河生物群时期,翼龙如日中天(注:热河生物群结束时间未知,可能在1.2亿年后) 错误13:错误:1、配图错误,此图是马斯特里赫特期晚期的摩洛哥;2、翼龙不是1.1亿年前达到顶点 正确:翼龙在热河生物群时期达到顶点 错误14:错误:翼龙在森诺曼期~土伦期灭绝事件跌至谷底 正确:翼龙在进入森诺曼期就已下跌,与森诺曼期~土伦期灭绝事件时间不吻合 考虑了时期长度的翼龙种类密度图错误15:错误:翼龙在森诺曼期~土伦期灭绝事件后只留下两支后裔,根据视频后续内容,这两支是夜翼龙和神龙翼龙的分支 反例:古神翼龙形态类的夺魂翼龙Keresdrakon(科尼亚科期~坎潘期),凯瓦神翼龙Caiuajara(科尼亚科期~坎潘期),包科尼翼龙Bakonydraco(桑托期)
吐槽鬼谷说翼龙 翼龙起源现在还是个谜,鬼谷自己编了很多东西 首先时间错了,斯克列罗龙的时间是和南十字龙、艾雷拉龙一起的,也就是说卡尼期洪积事件之后翼龙起源才有个头,而他说了一堆翼龙祖先如何滑翔(目前无化石)后,才说到卡尼期洪积事件,然后说翼龙祖先比之前过得更难了。实际上应该是没有暴雨,就没有茂密的森林,就没有树冠层生态位,就没有翼龙祖先。 斯克列罗龙地层时间,见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fossilworks.org%2Fbridge.pl%3Fa%3DcollectionSearch%26collection_no%3D57948&urlrefer=c792fd79e1236da5d6bb707dbeb13619然后是地点错了,斯克列罗龙是苏格兰的,当时是海岛或半岛 卡尼亚翼龙等始翼龙类主要生活在海岛(意大利、瑞士、奥地利)或海边(格陵兰岛的北极翼龙) 从它们的位置根本推不出翼龙祖先生活在什么大沙漠 鬼谷的翼龙祖先位置:(西欧应该在海上,他标成美洲大陆了)正确的位置:红箭头是斯克列罗龙,黄箭头是始翼龙类的位置天风翼龙Caelestiventus论文图片:格陵兰、瑞士、奥地利、意大利是始翼龙类,诺利期。离它们很远的美国有个双型齿翼龙类的天风翼龙,瑞替期。
玛君龙长这么矮是不是为了捕食鳄鱼之类的小动物 理由: 1、生存环境是马达加斯加岛,水产丰富 2、个子高还是矮方便捕杀蜥脚类?明显是高 3、个子高还是矮方便低头咬鳄鱼之类的?明显是矮 4、玛君龙为何换牙齿频率快?因为咬鳄鱼比较伤牙玛君龙出土地点,马达加斯加海边玛君龙当时的生存环境,被许多沙河河道分割的沿海洪泛平原玛君龙捕食马任加鳄当地萌萌哒狮鼻鳄,体长不到1米,比起危险的蜥脚类,这种肉球更好捕捉
侏罗纪末期灭绝之谜 侏罗纪末期灭绝在科普中是极少提及的,碰到一篇不错的论文给大家看下。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nature.com%2Farticles%2Fncomms12737%23Sec2&urlrefer=0d4fe16b634107130db12f6f1f3ec5e9侏罗纪-白垩纪交界处(J-K界线)很多动物多样性都减少了,但也有小部分多样性增加了。 一、四足动物多样性曲线,红色是陆地、蓝色是海洋看到这曲线我鲸呆了,居然和我统计的恐龙物种曲线惊人的相似,我原以为恐龙的曲线是化石发现太少造成的随机偏差,原来这是整体情况二、陆生四足动物多样性曲线解释: 图a:圆-兽脚类,方块-鸟臀类,三角形-蜥脚类 图b:圆-乌龟,方块-翼龙,三角形-鳄鱼(陆生) 图c:圆-两栖类(滑体亚纲),方块-鳞龙类,三角形-哺乳类 恐龙类: 侏罗纪末期优势掠食者是斑龙科、异特龙科、中棘龙科,到了白垩纪斑龙科灭绝、异特龙科灭绝、中棘龙科几乎灭绝 侏罗纪末期优势植食动物是梁龙科、马门溪龙科,到了白垩纪几乎灭绝 侏罗纪末期中型植食动物是剑龙类为主,早白垩世早期剑龙类衰败,硬棘龙类(长相类似禽龙的鸟脚类)兴起 具体见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av76725598%3Ffrom%3Dsearch%26%3Bseid%3D16298024180324229849&urlrefer=58c4ac99dd67da7ef5823308317f450e 翼龙类:侏罗纪末期以非翼手龙类(长尾巴翼龙)和古翼手龙下目(含翼手龙、梳颌翼龙等)为主,到了白垩纪变成以真翼手龙下目(含无齿翼龙、古魔翼龙、古神翼龙、神龙翼龙等)为主。 具体见https://tieba.baidu.com/p/5888069108?pn=1 鳞龙类:在J / K边界上的多样性大大增加(48%)(图2c),反映了早白垩世主要现存鳞龙类分支的多样化,包括蜥蜴超科,石龙子超科和鬣蜥亚目。 两栖类:多样性一直很低,该群体在中生代的总体状况较差-1s 三、海洋四足动物多样性曲线解释:圆-鳄鱼(海生),方块-鱼龙类,三角形-鳍龙类 鱼龙类:鱼龙在晚侏罗世多样性原本就很低,只剩下鲔鱼龙类(含大眼鱼龙等)了,经过此次洗礼也没发展出什么新花样。 鳍龙类:上龙科在穿过J-K界线后进化出了短颈龙亚科;蛇颈龙科在侏罗世晚期以隐锁龙科为主,到了早白垩世隐锁龙科衰退,而薄板龙科真正崛起要等到晚白垩世。 总结:所有群体中损失最惨重的是蜥脚类,它的灭绝率是侏罗纪周转率的六倍以上,是白垩纪中期的两倍。对于鳞龙外的其它群体,这也是整个侏罗纪和白垩纪(除K-T大灭绝)最惨的一次灭绝。造成此次事件的主因是海退,海平面的变化深刻影响着近海生态系统。海平面升降与陆地多样性有密切关系,海平面上升会形成海洋屏障分割陆地,隔离的环境可以形成更多的物种。而海洋生物也可能受到海洋扩散通道开合的影响(个人猜测类似sanxia大坝挡路)。此次海退可归因于盘古大陆持续破碎和大洋中脊地热隆升造成的一阶海侵-回归循环。可能棘龙类、鲨齿龙类和多孔椎龙类就是借助此次海退进行了全球扩散。
原来超大型胜王龙化石是这个 Currently missing Indian dinosaur fossils. a, b, Syntypic skull elements of the large theropod Indosuchus raptorius. a, Skull roof K20/350 in dorsal view. b, Skull roof and braincase K27/685 in dorsal and left lateral views 16 . c, Holotypic partial skeleton of the large theropod dinosaur Lametasaurus indicus, including sacrum in ventrolateral view, right ilium in ventral view (anterior towards bottom), and left tibia in lateral view 44 . d, Holotypic cervical vertebra (K20/614) of the noasaurid Laevisuchus indicus 16 . Scale equals 10 cm for (a) and (b), 30 cm for (c) and 5 cm for (d). 图中编号c是拉米塔龙,它可能是胜王龙的异名。 《Dinosaur Facts and Figures》的10.5m胜王龙参考的标本就是这个,《普林斯顿》的11m我猜也是。 我查到的资料胜王龙胫骨近端的宽度为19.3cm,拉米塔龙胫骨近端的宽度为22.3cm。胜王龙在论文“ Allometry and body length of theropod abelisauroids: Pycnonemosaurus nevesi is the new king ”的估长为6.57m,同比例换算拉米塔龙长度为7.59m,所以最大的胜王龙应该只有这么大,不过在玛君龙亚科中应该是最大的。
羊油蝙蝠怎么还不上 期待
有人希望决赛是lyn打happy吗? 想看看燃油蝙蝠打happy有没有效果
恐龙种类变化史2019.11.23.
分享完整的兽脚类名单(至2015,包含部分2016) 本名单是这本神书的补充内容,书里面的名单是有效物种的,本名单是作者放在官网上的更完整的版本
马门溪龙科变白垩纪了 其实就俩变了,安岳马门溪龙和果壳綦江龙,它们和其它马门溪龙相差3000万年以上 【Mamenchisauridae, a sauropod group named after the largest known proto-Asian sauropod Mamenchisaurus, is generally believed to range from the Early to the Late Jurassic in age. Fossil remains of Mamenchisaurus are primarily found in the Upper Shaximiao Formation and less frequently in the overlying Suining Form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An accurate absolute age for Mamenchisaurus is critic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and radiation of the mamenchisaurids. However, reliable age determinations for the Mamenchisaurus-bearing formations are lacking. In this study, we provide robust detrital zircon U/Pb ages (mean ages of 114.4 ± 1.1 Ma; Aptian) for rocks from the classic fossil outcrops of the Suining Form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Our data indicate an extremely long chronological gap between M. anyuensis (114.4 ± 1.1 Ma) and the earlier Mamenchisaurus (Late Jurassic). This indicates mamenchisaurids may have lived at least 30 million years longer than previously thought.】其它马门溪龙很多也变年轻了,因为沙溪庙组最老年龄变成了159 ± 2Ma 【自贡恐龙博物馆与香港大学合作开展的“中国科学院资源地层学与古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四川盆地侏罗纪恐龙化石层年代地层学研究”项目,在自贡大山铺恐龙动物群的绝对地质年代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叶勇研究馆员与香港大学王俊博士等合作在国际著名SCI刊物“GSA Bulletin”(《美国地质学会通报》)2018年130卷9—10期上发表了这一科研成果——“Age of Jurassic basal sauropods in Sichuan, China: A reappraisal of basal sauropod evolution ”(《中国四川侏罗纪基干蜥脚类的年龄:基干蜥脚类恐龙演化的重新评价》)。 自贡地区中生代陆相红色沉积地层非常发育,但由于没有火山岩,因此开展绝对年龄测定的难度很大,此前也有科研机构开展过这方面的研究,但都没有实质性进展和相关成果报道。大山铺恐龙动物群的相对地质时代(中侏罗世)也是通过与国内外的中生代地层对比而得出的,而动物群的绝对地质年代(此前通常说的约1.6亿年)也只是一个估计数值。 从2016年起,博物馆科研人员就与香港大学同行合作,利用最新的测年技术,积极开展了四川盆地侏罗纪恐龙化石层年代地层学研究。通过对大山铺含恐龙化石地层剖面采集的四个凝灰质砂岩样品进行锆石分选,然后利用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法(LA-ICPMS)进行测年,获得了第一手的U-Pb同位素年龄资料。结果显示:其中有两个样品的最年轻锆石的年龄一致为159 ± 2 Ma(百万年),显示了该地层的最大沉积年龄。】请问谁有近期马门溪龙科的分类研究论文、分类树?峨眉龙和马门溪龙命名太混乱了。
转贴:世界第二大恐龙——新疆石树沟组动物群介绍 做的视频,欢迎大家来看 世界第二大恐龙——新疆石树沟组动物群介绍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av71501529%2F%3Fshare_medium%3Dweb%26share_source%3Dbaidu%26bbid%3D14FD83BD-3EA2-49E8-9AA3-44AAEE231919155820infoc%26ts%3D1571290728795&urlrefer=260a6d6a1d68480a16e4dabe521b2ab7
新版化石战争放B站了 本来想多做点其它内容的,但发现写的文案太严肃了,不够科普,所以先放点图吧,会慢慢更新~
2.15亿年前氧气浓度急速升高 可能是恐龙进入北美热带地区的原因 2.15亿年前地球大气中的氧气浓度曾急速升高 可能是恐龙进入北美热带地区的原因(credit: 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化石网报道)据俄罗斯卫星网:伦斯勒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在不久前于巴塞罗那召开的戈尔德施密特国际地球化学会议(Goldschmidt Geochemistry Conference)上称,他们发现约2.15亿年前大气中的氧气浓度曾急速升高。这可能正是恐龙进入北美热带地区和其他地方的原因。摩根•沙勒(Morgan Schaller)教授和同事们仔细分析了采自科罗拉多高原和纽瓦克盆地岩石中的微小气体夹杂物。科罗拉多高原和纽瓦克盆地出现在同一时期、相距1000公里左右。沙勒教授指出:“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在大约三百万年内,大气层中的氧气浓度由15%窜升至19%。与之相比,现在大气层中的氧气浓度是21%。我们尚不知道氧气浓度升高的原因,而且还同时发现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的现象。”北美热带地区出现第一批恐龙正好是在氧气浓度升高期间,科学家认为这一点值得关注。
有看鬼谷说的吗? 一直像追电视剧一样追鬼谷说,从第一期奇虾开始。 我发现最近的《卡尼期洪积事件》里他引了段错误的信息:“暴雨前恐龙化石占化石总数不到5%,暴雨后化石占比超过90%。”这段话在之前b站另一个up主的视频里也出现过,不知道从哪抄来的。 可是在暴雨前恐龙只有一个疑似物种,尼亚萨龙,化石也不多,说啥不到5%,说不到0.000000001%都是抬举它了吧? 然后暴雨后超过90%......我虽然没统计过其他动物,但就三叠纪恐龙那可怜的种数,真要化石占比90%那地球生态系统绝逼奔溃了好吧,生物多样性连21世纪都不如。 鬼谷一直没做恐龙内容较多的视频,应该是这方面了解得不是特别深。其他古生物大家了解得都比较浅,但恐龙例外,受众是最广的,up主一不小心就要被挑刺,所以他应该还在厚积薄发,不敢轻易做恐龙的视频。
暗能量是空间膨胀本身吗 空间不是一直在膨胀吗?有没有假说认为暗能量是空间膨胀。
谁有这张瓦尔盗龙的大图
请问赵闯这图画的是什么龙
有对石树沟组地层了解的吗?石树沟爪龙论文出错了? 在别的论文里看到的石树沟组剖面,厚度与石树沟爪龙论文描述不一致。石树沟组剖面显示158.7Ma与162.2Ma两个火山岩层间隔200米,在石树沟爪龙论文里只有90米。(注:论文里的161.2Ma与下图的162.2Ma是同一根线) 别的论文里的石树沟组剖面: 、石树沟爪龙论文截图:下图是为了说明161.2Ma与162.2Ma是同一根线:
请问这幅图里分别是什么龙 右下是恐鳄,其他恐龙可能是乱入的,有没有人知道分别是什么龙
中央宪兵杀雷伊斯的情妇和希斯特利亚是剧情bug吗 完全看不懂杀的理由。早不杀晚不杀,非得等雷伊斯家被屠了来杀。雷伊斯就这一火种了不好好保存吗?没了火种,就没了始祖巨人的可能,以后墙内还怎么统治? 看了一些回答,发现都不合理: 一,雷伊斯和凯尼演双簧,实际是让女神去其他地方避难,但是暗中保护。这不可能,因为壁教有说过想杀希斯特利亚,说明中央宪兵来是真的要杀人的。 二, 私生女不光彩所以要杀。这也不可能,这么多年来不杀,偏偏要在这个最不该杀的节骨眼杀?太自相矛盾了。 三,希斯特利亚不受政府控制,所以得除掉。同上,为啥早不杀晚不杀刚好现在杀?而且要控制也很好控制啊,要么控制要么杀,结果却放跑了,自相矛盾。
对比happy,为什么120打得这么丑陋 打比赛以来从没升级过瘟疫。 打人、兽、moon心里慌得一批,直接默认0亿开,打到技术变形。 明明有更优的战术选择,强行求变,自己坑自己。
暗夜四大天王被淘汰了 OC 彩色 HUNTER 来福
现在好像又有6S了,原来的5S加哈皮 木蛋塔 妖林鸽
原创:各家粉丝对选手的看法 各位魔兽粉丝喜欢的选手不会只有一个,此表只博一乐,不要当真
何厚铧
1.31太失败,我教暴雪做游戏 人族篇: 一、削弱人族后期:驯兽术的调整取消,骑士的新技能可以有但作为交换小炮的碎片要削弱,球看情况暂时保留。 二、削弱人族制空:飞机变为原来的样子,二本没法升级散射,这bug飞机直接毁了另外三族的空军战术。 三、削弱bug踩地板:山丘的地板作为控制技能还伤害爆炸不合理,范围大到可以不讲山丘站位,范围应该改回原来的样子,但是伤害保留作为对锤子削弱的补偿。 四、增强人族一本:把民兵时间调回去,作为后期调回的补偿。 兽族篇: 一、削弱剑圣:跳劈的伤害改回不计算攻击之爪,现在的设计师估计是没经历过一刀比一个c伤害还高的时代。 二、加强牛头人:建造木头减少至50。。。。貌似这兵怎么加都没用,因为兽族二本部队就已经成型了,后期靠英雄根本不需要牛头人。 三、削弱小Y:蛇棒无仇恨魔免的代价是生命低,生命应改回原来的版本。 四、加强先知:拥有被照明照到的单位的视野10秒。 亡灵篇: 一、重做匕首:价格降至100,恢复改为45秒每秒回2%的生命,使用次数改为1。这样所有英雄和蜘蛛都能在前期进行恢复,而且一本开矿后打退一波敌人后可以进行恢复,小范围又能让它在后期不那么bug。 二、天地鬼改为原来的版本,因为1.31老鹿、炼金已经削弱,熊猫相对于1.28也是削弱的,而且匕首增强了ud开矿能力,如果再加强天地鬼就肯定矫枉过正 暗夜篇: 一、增强白虎:火箭的耗魔量变为5,使用火箭攻击射程增加150/300/450,相当于三级火箭射程1050接近投石车1080。攻速由现在的2.33提升至1.9(巫妖水平)。 二、老鹿:由于上面蛇棒削弱,所以老鹿的削弱暂时不变,不然nvo会失衡。这大兵十有八九已经上不了场了。 中立篇: 一、兽王:熊的耗魔量减少至100。 二、炎魔:燃灰技能耗魔减少至4,这个垃圾技能就没见打出过多少伤害。 三、游侠:攻速2.42提升至1.94。两个敏捷型英雄攻速垫底,不懂暴雪怎么想的。 四、野怪ai:在天亮的一瞬间,野怪醒来的时候会吸引附近的玩家单位攻击它(玩家根本没有控制单位a它!),游戏体验极差,应该修正该bug。现在野怪被勾不撒网和丢石头,应改回原样。野怪被妖术后会失了智,应改回原样。
说个笑话,暴雪设计师给了出熊的玩家一点小甜头 先给本来就垃圾的熊砍4点攻击力,完全不能用了,然后加1点最低攻击力(等于加0.5攻),算是一点小甜头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