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tai aertai
关注数: 81 粉丝数: 91 发帖数: 3,963 关注贴吧数: 108
希拉里警告澳大利亚 到澳大利亚参加澳美部长级年度会议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5前往南澳大利亚首府阿德莱德访问。在那里,她参观了具有3亿多澳元的潜艇制造等国防设施。在阿德莱德发表演讲时,克林顿警告澳大利亚不要在牢固的澳美关系和新兴的澳中关系上作出“错误的选择”。 希拉里此番言论是对澳大利亚前总理保罗·基廷14晚讲话的回应。在当晚的一次演讲中,基廷指责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以牺牲重要的亚洲邻国关系为代价,死抱美国同盟,从而损害了澳大利亚外交政策的影响力。基廷说,陆克文、吉拉德政府都与霍华德政府犯同样的错误,削弱澳大利亚与亚洲国家,尤其与印度尼西亚至关重要的关系。结果,澳大利亚在地区外交上被边缘化,而且国家作为有效外交政策活动者的时代已经错过。他指出:“对距我们最近、最大的邻国印度尼西亚的政策已经失去活力,缺乏构架、判断力和连贯性。” 然而,克林顿在阿德莱德却说,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关系是“我们的基因所决定的”。她说:“我知道,有些人提出一个错误的选择,即澳大利亚需要在其与美国的长期关系和与中国的新兴关系上作出选择。” 克林顿说:“这种零和思维只能导致负和结果。我们支持澳大利亚与亚太地区的每一个国家,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所有国家发展强健的、多方面的关系。这正是我们所寻求的。我已一再表示,太平洋很大,足以容纳我们大家。但是对于我们两国——美澳同盟来说,好处显而易见,但这不是一种计算,或成本效益分析。这里面有更深层的意义。这由我们的基因所决定。它植根于我们共同的历史和我们克服逆境,为自己、为我们的家庭和后代建立更加美好未来的共同奋斗目标。” 外交部长鲍勃·卡尔15日对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说,澳大利亚有权与美国建立军事关系,而不必担心冒犯中国。他说,澳大利亚加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并非以中国为焦点。两国都不担心冒犯崛起的亚洲大国。 卡尔说:“我们认识到,经济日益增长的中国将提升其军力,实现其军队现代化。出于同样原因,本着同样的精神,作为一个人口相对较少、领土广袤的国家,澳大利亚有权搞好自己的防御。 据报道,希拉里和同来参加澳美部长级会议的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将于16日离开澳大利亚,经新加坡前往泰国,与奥巴马总统汇合,共同对泰国、缅甸和柬埔寨3国进行访问,并将出席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东亚峰会。此举被认为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一部分。
不以成败论英雄(从某次辩论中得出的结果) 什么是英雄,由古至今就有不同的说法。见义勇为、挺身而出的凡人是英雄,身怀绝技、惩恶扬善的侠客是英雄。 今天,当我们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英雄时,更多了一番理智与思考,但是,无论是时代英雄、个体英雄,还是幕后英雄、无名英雄。他们身上都具有果断的行为、高尚的思想、坚毅的品质等等要素。因此,简单地以成和败作为评判英雄的标准,显然是轻率不切实际的。 因此,不以成败论英雄,原因如下: 首先,成和败是多元的、不确定的,而且成和败自身可以相互的转化。就让我们以以前的某次世界杯前三名为例,法国队以三比零大胜巴西,对法兰西来说,队员们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而克罗地亚获得第三,但是举国上下却也为之欢腾,庆英雄凯旋。倒是得了亚军的巴西队好没面子,灰溜溜地回了巴西利亚。金银铜牌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但其结果却大相径庭。请问,这是成与败能判定的吗?连成败的标准都难以确定,你却用它作为评判英雄的标准,你能说得清吗? 其次,英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难以简单的成败来论。英雄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因素,是英雄不可或缺的条件。记得鲁迅先生在《铸剑》中写下了眉间尺,当他将自己的首级交给侠士,他所表现的不屈的意志,使他成为了英雄;而秋雨先生在《千年庭院》中,记叙了那个甘为先生受三千里流放的蔡元定,当他从容镇静地面对死亡时,他所表现的高尚的人格,不凡的气势,也使他成为英雄。而正是这些,才勾勒出一副英雄的全图,显现出英雄本色的真谛。成亦英雄,败亦英雄,不是一句空洞的安慰。离开了时代的精神和精神的价值,仅以简单的成和败,来判断英雄,不仅有失公允,而且是否过于功利呢? 今天,我们在这里论英雄,目的不是为了复制英雄,而是要学习英雄。但是,功利的英雄观,往往使人们忽略了英雄成功时所付出的努力。而将注意力集中于英雄身上的光环,显然是不应该的。因此,不应以成败论英雄,而应该重视英雄的精神、力量,将其不断的升华,作为鼓励人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论英雄的目的。
看了182的帖子,然后预测这次斗争结局 这次,182的分析,非常合乎剧情。我认为,关键真的就在沈平常的身上。 困龙,下,讲到:锦衣卫还是太不顺手了,而且通过一系列事丵件,万历已经隐隐察觉到,这支天子亲军已经被人渗透得不像样子,干点一般的差事没问题,要想靠他们干些私圌密的事儿,非得指望破鞋扎烂了脚。这个世界任何人都不能完全信任,除了和他从小长到大的太监!——说明皇帝万历还是很信任皇宫内部的人。 夜宴,上,讲到:皇帝很清楚,只要沈默一日不除,这个大明朝就轮不到自己做主!万历也早就看明白沈默的弱点政圌治力量再强大,也不能改变他本身脆弱的事实啊! ——这是要“擒鳌拜”的念头,虽然他的历史上不存在鳌拜此人,但不妨碍他有除去权臣的杀机。 夜宴,中,讲到:沈默说:“昨日皇上在宫里,听了内戏班演的《华岳赐环记》,里面有一句“政由宁氏,祭则寡人”听到这一句后,皇帝便起身离开,换回了龙袍……” 此时,永卿听了惊愕地抬起了头,望向父亲:“宫里的事爹都知道?” ——他这是惊惧于宫内消息是否会泄露啊! 然后,根据182的分析,我的预测: 1、沈平常将会第一时间传递信息回宫,他是皇帝的人,提醒皇帝防范泄露。 2、沈默只所以没有把握,一是不确定沈平常的立场,但这话说不出来;二是犹豫着是否连儿子一起搞定。 3、沈默借助沈平常的口,把假情报提供给了皇帝,使其发生误判。 4、沈默借夜宴时机,用皇帝自己的错误,一举黑调皇帝,彻底架空。
假新闻铺天盖地,为那般? 以下内容转载自新浪网,原文不是这个标题: 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播出了“缝**事件”的深度报道《难以缝合的伤口》,通过细致追述事件来龙去脉将“缝**事件”的真相还原给了公众,其中最核心的事实就是“缝**”事件是制造出来的假新闻。然而,就在真相刚刚得以在央视屏幕上闪烁,各大主流网站和论坛已高调转载,题目被改为《深圳缝**事件产妇丈夫起诉助产士》,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令人可悲的是,节目的本意为缓释医患之“仇”,但却在标题党“轻松”地敲打几下键盘后就远远地偏离了真相。   尊重一个真相就那么难吗?只需要一方言论、一种印象、一个推论、一个感觉就可以整合一篇足以惊世骇俗的重磅新闻。随着“八毛门”事件、“缝**事件”真相不断浮出水面,最终被证实为假新闻,媒体人应该以此为教训,形成一种敬畏真相的共识,切不可在无知、无责的惯养下继续做着侵犯个人、集体甚至是整个社会利益的无德之事。   尊重一个真相就那么难吗?医患之伤是社会之殇,媒体人除了担当社会瞭望者的高尚职责之外,还有个基本身份就是人、一个鲜活的生命体,生命有时是脆弱的,有时是要拯救的,医患信任是拯救生命体的基础之基础。假的病毒一旦扩散,就将以裂变的方式侵犯每个社会人明辨是非的视神经。   “只论立场,不问真相”,这样的思维方式,已经给了我们沉重的教训。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江苏 施琳玲)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