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三一止 门三一止
关注数: 4 粉丝数: 21 发帖数: 927 关注贴吧数: 17
端午吃粽、莫忘古代先贤!(端午节的由来)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还有临夏人吃的舑糕是纪念伍子胥的: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帮助阖闾夺了吴国王位,阖闾志得意满,命令伍子胥筑“阖闾大城”以显示他的功德。城垣建成后,吴王摆下盛宴庆贺。席间群臣纵情酒乐,认为有了坚固的城池便可以高枕无忧了。见此情景,国相伍子胥深感忧虑。他叫来贴身随从,嘱咐道:“满朝文武如今都以为高墙可保吴国太平。忘乎所以,必至祸乱。倘若我有不测,吴国粮草不济,你可去相门城下掘地三尺取粮。” 没过多久,夫差继承王位,听信谗言,伍子胥力谏吴王拒绝越国越王勾践的求和,遭到嫌弃并被赐死。伍子胥自刎后,越王勾践便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姑苏城团团围住,吴军困守城中,炊断粮绝,街巷内妇孺哭声惨不忍闻。这时那位随从记起伍子胥从前的嘱咐,便急忙召集邻里一起来到相门外掘地取粮,当挖到城墙下三尺深时,才发现城砖是用糯米粉做的。顿时人们激动万分,朝着城墙下跪,拜谢伍子胥。临夏人所吃的舑糕形状酷似城墙砖块是由其原型城砖演变而来。苏州人敬仰伍子胥的爱国忧民的精神,此后,每到寒冬腊月,后传至其他地方也在端午、重阳之时就准备年糕,一来表示对伍子胥的怀念,二来可供在送旧迎新的春节与亲朋好友分享。 所以请大家在端午吃粽子、舑糕的时候别光满足口服之欲、也想想粽子、舑糕由何而来、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吃水不忘挖井人方不愧为华夏子孙。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7月15日出版发行 请大家做个了解! 新版本词典中收录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时髦词汇,如“给力”、“雷人”、“宅男”、“宅女”等词,其中不少都来自网络。然而也并非所有的网络热词都被收进了词典,一些使用频率很高的“网友自创词”就被拒之门外。   负责主持第六版修订工作的中国辞书学会会长、社科院研究员江蓝生表示,本次选词的基本原则是词的通用性原则。“比方说现在很流行的、特别是在年轻人当中使用的‘巨好看’、‘超爽’这些词,很生动。但是它适用的范围是在一部分人当中,在正式的媒体当中很少出现,特别是像中老年人,根本不用。那么这些词我们认为还是观察一段,如果它将来确实被绝大多数的群众都使用了,我们再给它收进来。”   而一些网络流行的诙谐词语,也并没有因为使用频率高被收录进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江蓝生说:“‘神马’——因为我们有‘什么’这个词,你用‘神马’你只是一种临时的用法,俏皮的用法。作为一个规范的疑问词,疑问代词我们有‘什么’,我们干吗用‘神马’来干扰它呢?‘神马’是个名词,所以没必要。”   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最大限度地跟上了时代的脚步。比如“宅男”、“宅女”的“宅”,“被代表”的“被”,虽然作为一种新的词意使用时间并不长,但依然被专家们收录了进来。   此外,由于《现代汉语词典》被广泛运用于各项汉语使用规范的制订及汉语教学,在规范汉语词汇使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词语的选择也更为审慎。   江蓝生称:“我们不收‘剩男’、‘剩女’这些词。对于因种种原因不能够及时结婚的人,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把他们说成‘剩男’、‘剩女’,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不够尊重人的,所以我们不收。”   “比方说‘同性恋者’互相称‘同志’。‘同志’这个义项我们不是不知道,但是我们不收,至于底下爱怎么用怎么用,但是作为一部规范性的词典不会收录,就说明我们不想提倡这些东西,不想聚焦这些东西。” 以上摘自7月15日《榆林日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