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光游骑兵 绿光游骑兵
我唯一的遗憾,是我只能有一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
关注数: 235 粉丝数: 2,958 发帖数: 88,532 关注贴吧数: 60
【破事水】如果普莱斯没去贝鲁特,夏亚不会有机会让阿克西斯撞击 如果普莱斯没去贝鲁特,那么他就不会遇到卡马洛夫,卡马洛夫就不会欠普莱斯一个人情 因此,SAS去俄罗斯解救尼古莱时,就不会有人提供协助,解救行动就会失败 尼古莱仍然被极端主义党武装扣押,SAS就不会获知USMC抓捕阿拉萨德行动地点有误的情报 美军抓不到阿拉萨德,只能白忙活一场拍屁股走人,所以扎卡耶夫就没机会引爆核弹杀死三万海军陆战队 美军既然没被团灭,美国佬也就不会抽风似的非要干掉扎卡耶夫 扎卡耶夫不死,马卡洛夫就没机会篡位,更不可能与谢泼德联手搞战争阴谋 所以,美国本土就不会遭俄罗斯入侵,美国仍然能保障本土安全 美国本土是安全的,梅内德斯就没机会在G20前后搞恐怖袭击 既然梅内德斯搞不成事情,美国和中国就不会联手建立温斯洛协约 连温斯洛协约这种低级的体系都建立不起来,就别谈建立地球联邦了 没有地球联邦,就不会有殖民卫星,就不会有地球联邦在殖民卫星横征暴敛 所以,也就不会有吉翁戴肯搞独立运动,吉翁公国就不会出现 没有吉翁公国,扎比家篡位夺权的戏码就不会上演,也就不会有夏亚冒名顶替上军校 更不会有一年战争,更不会有夏亚密谋干掉扎比全家 故此也就不会有啥吉翁战败、残党势力建立新吉翁了 没有新吉翁,夏亚就不会控制阿克西斯,更没机会让阿克西斯撞击地球 所以,你说普莱斯闲的没事去贝鲁特干甚
【神吐槽】人民日报评“老太向发动机投币”:典型的精神返祖 日前,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位80岁的老太为了“祈福”,竟朝所搭乘的客机发动机撒了一把硬币,所幸被其他乘客发现后及时通知机组人员,硬币被全部找到并取出。这条新闻之所以令人冷汗直冒就在于,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搭乘的航班不会再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近些年来类似的场景已经屡见不鲜了,不论是殷墟遗址的墓穴还是成都宽窄巷子的普通水池,不论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恐龙化石还是天津瓷房子的大瓷瓶,所有这些展品都能被某些国人当成祈福许愿的对象,哪怕展柜是密封的,都会被人撬开往里塞钱。这份执着还真令人印象深刻。但是,给佛祖菩萨捐点儿香火钱还能让人理解,给恐龙化石塞钱是什么意思呢?要恐龙保佑自己不要得骨质疏松?或者祈求不要像恐龙那样灭绝? 有些人虽然生活在21世纪,但头脑却停留在史前阶段。他们和数万年前蒙昧的初民在本质上并无区别,都体现出一种幼稚、愚昧、偏执的思维特征,是一种典型的“精神返祖”现象。精神返祖的人分不清愿望和现实,分不清事实和情感,分不清因果律和相关性,缺乏反思和质疑的能力,容易偏听偏信。而最可怕也最可悲的是他们一旦信了就特别执着,哪怕面对铁证如山的事实,也绝不会承认自己的理念或认识有错。“愚病难医”是精神返祖现象的重要特征。 十几年前,一到夏天就会有人躺在北京天坛的丹陛桥上“治病”,他们相信丹陛桥的汉白玉有理疗功能。虽经园方再三解释汉白玉就是普通石头没有理疗功能,但无奈人家就是不信。十几年过去了,近日同样的场景再次出现在丹陛桥上——诗人说:“时间能治疗一切伤痛”,但显然时间这味药治不好愚昧这种病。 与生理上的返祖现象不同的是,精神返祖现象不但要普遍得多,其危害也严重得多。就拿这次飞机事件来说,如果硬币没被发现,飞机一旦升空,那多危险,也可能机毁人亡。现代社会的公共空间要远远多于以前,正常人与这些“精神返祖”人士共处的机遇也大大增加了,这些愚昧的人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发作。今天热衷于转发各种所谓养生秘诀、热衷于传播各种道听途说的谣言、热衷于拜大师求神仙的人,在网络上在朋友圈里随处可见,他们和那个往飞机发动机里扔硬币的老太相比,其愚昧只有程度上的差别而没有本质区别。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地方。 为什么在今天这样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依然会有“精神返祖”现象?其实,这正是人类的一个难以克服的弱点——虽然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但知识并不会像生理特征一样可以通过基因遗传给后代,每一代人都必须向前人学习才能继承前人的文明。一旦传承这个环节出了问题(不管是前人未尽到教育之责,还是后人没有尽到学习之责),人就会返祖。因此,要治疗精神上的愚昧,教育的责任十分重大。 对教育而言,与传授具体的科学知识相比,启发和高扬理性精神更加重要。知识是死的,而理性精神是活泼泼的;有知识的人未必是理性的,而有理性的人即使暂时不掌握某些知识,也总能通过学习而掌握之。理性精神是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孔子曾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子不语怪、力、乱、神。”在2000多年前那个巫蛊盛行的时代里,孔子就能有如此高明的见解,非常了不起,体现出一种伟大的理性精神。今天的中国人最应该继承的就是这种理性精神,这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苏联红军卫国战争战时荣誉称号小考 1941年只有一个,那就是潘菲洛夫师 以И.В.潘菲洛夫少将命名的近卫步兵第8师 1941年11月23日 苏联国防委员第950号令 :应西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和第16集团军军事委员会的请求,授予近卫步兵第8师以И.В.潘菲洛夫少将命名的荣誉 1942年,虽然血战连连,但是木有荣誉称号的授予…… 1943年的荣誉称号授予始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的反攻阶段 1943年1月27日 国防人民委员部第42号令:«О присвоении наименований танковым и механизированным корпусам, особо отличившимся в боях за Родину». Особо отличившимся в боях за Отечество с немецкими захватчиками 1, 2, 3, 4-му гвардейским танковым, 3, 4, 5-му гвардейским механизированным и 4-му танковому корпусам присвоить наименования и впредь именовать их: 荣誉称号:顿河 近卫顿河坦克第1军 “12月9日前,所属兵团和部队继续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围歼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城下战绩显著,荣获近卫称号(1942.12.8),改称近卫坦克第1军。又因在顿河作战中屡建奇功,获得顿河军荣誉称号(1943.1.27)” 荣誉称号:塔钦斯卡亚 近卫塔钦斯卡亚坦克第2军 “12月初,转隶西南方面军,在近卫第1集团军编成内,12月29日起在近卫第3集团军编成内参加顿河中游战役(1942)的歼敌战斗。12月17日进入交战的各兵团和部队向塔钦斯卡亚(塔钦斯基)疾速发展进攻,12月24日以突然突击攻占了这一重要支撑点。由于全体人员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并表现出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英雄气概,改称为近卫坦克第2军(1942.12.26)并获得塔钦斯卡亚军荣誉称号(1943.1.27)。” 荣誉称号:科捷利尼科夫斯基 近卫科捷利尼科夫斯基坦克第3军 “12月7日在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突击第5集团军编成内投入斯大林格勒会战反攻作战,配属近卫第2集团军和第51集团军顺利地实施了科捷利尼科夫斯基战役,打破了法西斯德军统帅部解救被围于斯大林格勒军队的计划,并粉碎敌军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集团。由于全体人员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表现了高度的纪律性和大无畏英雄主义气概,改称为近卫坦克第3军 (1942.12.26),并获得科捷利尼科夫斯基军荣誉称号(1943.1.27)” 荣誉称号:坎捷米罗夫卡 近卫坎捷米罗夫卡坦克第4军 “” 荣誉称号:斯大林格勒 近卫斯大林格勒机械化第3军 “” 荣誉称号:斯大林格勒 近卫斯大林格勒机械化第4军 “1942年11月,该军改成机械化军的编制,但仍保留坦克军的名称。在合围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集团,击退其反突击和粉碎科捷利尼科沃方向德军的过程中,全军人员表现了高超的作战技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由于全体人员在同德军所进行的战斗中表现了英勇顽强的大无畏精神,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英雄主义气概,改称为近卫机械化第4军(1943.1.9),并荣获斯大林格勒军荣誉称号(1943.1.27)。” 荣誉称号: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坦克第4军 “8月中,该军变更部署至斯大林格勒地域并先后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顿河方面军(9月28日至10月24日,11月27日至12月21日)和西南方面军(10月25日至11月26日)编成内参加斯大林格勒会战。由于全体人员在同德军进行的战斗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表现出勇敢、顽强、高度的纪律性和英雄主义气概,荣获斯大林格勒军荣誉称号(1943.1.27 ),并改称为近卫坦克第5军(1943.2.7)。” 荣誉称号:济莫夫尼基 近卫济莫夫尼基机械化第5军
【转载】苏阿战争中的伏击战与反伏击战术 本文在《特种兵》2010年第8、9期上连载 1979年12月27日,苏军悍然入侵阿富汗,扶植建立了卡尔迈勒傀儡政权。苏联占领军及伪军立即成为阿富汗各派游击队的共同敌人。 阿富汗国内无铁路,空中航线有限,水运也不发达,公路是沟通各主要城镇的主要命脉。主要公路干线环绕全国,联结喀布尔、坎大哈、赫拉特、马扎里沙里等交通枢纽和重要城镇,全长3000多公里,这一环形公路与通往苏、巴、伊边境主要通道的很多支线相联结,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苏军入侵后,公路成为城市赖以生存、苏军维持补给的重要生命线,同时也是苏军地面部队实施战场机动,对游击根据地发动围剿和扫荡的必经之路。阿富汗游击队不断加强公路沿线的武装斗争,打击苏军的过往车队。双方围绕着交通线展开了近十年的反复较量,公路上的伏击与反伏击是阿富汗游击战的重要作战样式。 一、 阿富汗游击队的伏击战术特点 阿富汗游击队在实力和武器装备上处于绝对劣势,凭借着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勇敢精神同苏军战斗。在经历过一些挫折后,游击队很快接受了初期的失利教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战术,在公路沿线群众的积极支援下,灵活运用各种方式不断打击和杀伤敌人。其主要战术特点如下: 1、游击队通过各种侦察手段,掌握苏军兵力变化及部署情况及活动规律,有针对性地行动,因而许多行动取得良好的结果。如在萨曼甘省查普勒山口对苏军一个师的伏击战,就是因为事先了解了苏军的意图和行军路线,预先在该山口两侧悬崖上埋设大量炸药,并设了伏兵,待苏军先头部队经过时,炸裂山石,砸坏大量苏军坦克和车辆 2、利用有利地形,控制山垭口、隘路和重要通道,封锁险要路段。阿富汗境内多山和沙漠,山地和高原占全境的五分之四。阿东部、东北部、北部和中部山区,地形复杂,公路崎岖。阿富汗的主要公路线上都有一些高山险阻地段,如喀布尔-贾拉拉巴德公路西部24至43公路一段公路,两面山高坡陡,地形险要;喀布尔-萨朗隧道-多席公路上粟布赛拉吉至欣强一段87公路为山路,隧道附近路段海拔3000多米,地形险要,冬季常有雪崩,影响通行;多席-巴格兰-希尔汗河港公路自多席起有100多公里为山地丘陵;普勒胡姆里-马扎里沙里夫公路上塔希库尔甘以东为山地丘陵;喀布尔-坎大哈公路加兹尼以北路段为山地;赫拉特以北有99公里一段为山地。此外,横贯中部山区的喀布尔-赫拉特公路,全长800公里,沿科伊巴巴山和赫里河修筑,路面坎坷,通行不畅。很多支线都在山区,山高坡陡。这些路段的两侧高地经常为游击队所控制,阻击苏军过往车队,有时有些路段被破坏,使交通长时间中断。 3、埋雷、炸桥、设障、断路,阻挠并限制敌人在公路上的活动。游击队经常在公路、急造军路或山间道路上敷设简易地雷,开沟渠,挖陷阱,拆毁桥梁、涵洞和沿线有关设施,炸毁山石,制造障碍和破坏地段,阻塞和中断公路交通,迟滞苏军的行动。在初期,游击队对付苏军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车,主要不是用制式的反坦克武器(此类武器游击队也很少),而是利用山区有利地形结合进行地雷战、伏击和奇袭苏军。这种斗争形式比较普遍,也取得一定效果。苏军坦克、装甲车和军用卡车被地雷炸毁者不在少数。 4、沿途伏击苏军车队。公路沿线的游击队经常利用道路两侧的村庄、树林、壕沟、丘陵起伏地,隐蔽设伏,袭击道路上的游动巡逻车,过往车队和护送车队的警戒部队。在具体伏击目标上,游击队主要打弱敌和孤立分散之敌。有利就打,不利就撤,积小胜为大胜。游击队设伏时通常先打掉苏军装甲纵队的头车和尾车,然后向整个纵队中选定的目标射击。 5、以小群活动为主,注意适时集中与快速分散,伏击规模一般不大,持续时间较短,但能消耗敌人,积小胜为大胜,对敌威胁较大。苏军的车队要护送,行军要警戒,沿线要设据点,定期要组织巡逻,这都牵制了苏军不少兵力。如果苏军出去大部队增援,因为游击队的伏击分队建制小,装备轻,在山区或崎岖地形上可脱离道路运动和转移,有利于及时摆脱苏军大部队的纠缠。
【转载】苏阿战争中的伏击战与反伏击战术 本文在《特种兵》2010年第8、9期上连载 1979年12月27日,苏军悍然入侵阿富汗,扶植建立了卡尔迈勒傀儡政权。苏联占领军及伪军立即成为阿富汗各派游击队的共同敌人。 阿富汗国内无铁路,空中航线有限,水运也不发达,公路是沟通各主要城镇的主要命脉。主要公路干线环绕全国,联结喀布尔、坎大哈、赫拉特、马扎里沙里等交通枢纽和重要城镇,全长3000多公里,这一环形公路与通往苏、巴、伊边境主要通道的很多支线相联结,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苏军入侵后,公路成为城市赖以生存、苏军维持补给的重要生命线,同时也是苏军地面部队实施战场机动,对游击根据地发动围剿和扫荡的必经之路。阿富汗游击队不断加强公路沿线的武装斗争,打击苏军的过往车队。双方围绕着交通线展开了近十年的反复较量,公路上的伏击与反伏击是阿富汗游击战的重要作战样式。 一、 阿富汗游击队的伏击战术特点 阿富汗游击队在实力和武器装备上处于绝对劣势,凭借着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勇敢精神同苏军战斗。在经历过一些挫折后,游击队很快接受了初期的失利教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战术,在公路沿线群众的积极支援下,灵活运用各种方式不断打击和杀伤敌人。其主要战术特点如下: 1、游击队通过各种侦察手段,掌握苏军兵力变化及部署情况及活动规律,有针对性地行动,因而许多行动取得良好的结果。如在萨曼甘省查普勒山口对苏军一个师的伏击战,就是因为事先了解了苏军的意图和行军路线,预先在该山口两侧悬崖上埋设大量炸药,并设了伏兵,待苏军先头部队经过时,炸裂山石,砸坏大量苏军坦克和车辆。 2、利用有利地形,控制山垭口、隘路和重要通道,封锁险要路段。阿富汗境内多山和沙漠,山地和高原占全境的五分之四。阿东部、东北部、北部和中部山区,地形复杂,公路崎岖。阿富汗的主要公路线上都有一些高山险阻地段,如喀布尔-贾拉拉巴德公路西部24至43公路一段公路,两面山高坡陡,地形险要;喀布尔-萨朗隧道-多席公路上粟布赛拉吉至欣强一段87公路为山路,隧道附近路段海拔3000多米,地形险要,冬季常有雪崩,影响通行;多席-巴格兰-希尔汗河港公路自多席起有100多公里为山地丘陵;普勒胡姆里-马扎里沙里夫公路上塔希库尔甘以东为山地丘陵;喀布尔-坎大哈公路加兹尼以北路段为山地;赫拉特以北有99公里一段为山地。此外,横贯中部山区的喀布尔-赫拉特公路,全长800公里,沿科伊巴巴山和赫里河修筑,路面坎坷,通行不畅。很多支线都在山区,山高坡陡。这些路段的两侧高地经常为游击队所控制,阻击苏军过往车队,有时有些路段被破坏,使交通长时间中断。 3、埋雷、炸桥、设障、断路,阻挠并限制敌人在公路上的活动。游击队经常在公路、急造军路或山间道路上敷设简易地雷,开沟渠,挖陷阱,拆毁桥梁、涵洞和沿线有关设施,炸毁山石,制造障碍和破坏地段,阻塞和中断公路交通,迟滞苏军的行动。在初期,游击队对付苏军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车,主要不是用制式的反坦克武器(此类武器游击队也很少),而是利用山区有利地形结合进行地雷战、伏击和奇袭苏军。这种斗争形式比较普遍,也取得一定效果。苏军坦克、装甲车和军用卡车被地雷炸毁者不在少数。 4、沿途伏击苏军车队。公路沿线的游击队经常利用道路两侧的村庄、树林、壕沟、丘陵起伏地,隐蔽设伏,袭击道路上的游动巡逻车,过往车队和护送车队的警戒部队。在具体伏击目标上,游击队主要打弱敌和孤立分散之敌。有利就打,不利就撤,积小胜为大胜。游击队设伏时通常先打掉苏军装甲纵队的头车和尾车,然后向整个纵队中选定的目标射击。 5、以小群活动为主,注意适时集中与快速分散,伏击规模一般不大,持续时间较短,但能消耗敌人,积小胜为大胜,对敌威胁较大。苏军的车队要护送,行军要警戒,沿线要设据点,定期要组织巡逻,这都牵制了苏军不少兵力。如果苏军出去大部队增援,因为游击队的伏击分队建制小,装备轻,在山区或崎岖地形上可脱离道路运动和转移,有利于及时摆脱苏军大部队的纠缠。
【设定贴】最后的鞭挞者——高丽联邦人民卫队空军的米格-23MLK 本文内容为《冷锋过境》系列小说的设定贴,与现实无关 2017年高丽联邦人民卫队空军(Korean the People‘s Guard Air Force,KPGAF)重组时,本来计划用米格-29完全代替老式战斗机,但由于预算拮据以及暂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改进方案,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继续改进现役的米格-23ML。米格-23ML的制造方米格集团翻出了已经被扔进档案室的米格-23-2000方案,但KPGAF对此方案并不完全满意,认为其方案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只能使用R-27半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这一点很难适应时代。尽管资金不足,KPGAF仍然不愿接受这个价格相对低廉的改进方案。 在获得中国的无息贷款后,KPGAF向米格集团提出对米格-23-2000方案进行全面改进的要求。米格集团反应迅速,提出在米格-23-2000基础上换用117S发动机和简化设计的米格-35的机载设备,并改进了飞控系统。主要改进内容包括: ·全面翻新并进行机体延寿 ·使用与米格-29SMK通用的机载设备和火控系统 ·全面改进武器系统,新型挂架挂梁具备使用R-77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和空地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 ·改进飞行控制系统,实现模拟化电传 ·使用苏-35战斗机配用的117S涡扇发动机的改造型号 除原朝鲜空军遗留的30架米格-23ML外,俄罗斯方面又额外提供了18架库存的米格-23,使KPGAF的米格-23机队规模达到两个团规模。改进后的米格-23ML称为米格-23MLK(K代表Korea),除机体延寿、机载设备全面改进、武器系统升级外,在飞行品质方面也有很大提升。除了采用重量轻、推力大且工作泼辣的117S发动机使得其机动性能全面提升外,由于飞控系统的改进,理论上米格-23MLK终于具备了实际意义的无级调节后掠角能力。这一点对于米格-23MLK是个巨大的飞跃——虽然迟到了足足三十年。 KPGAF对于这个改进方案表示满意,并将其作为与米格-29搭配的两种主力战机之一。这批米格-23MLK被配属给KPGAF第60战斗机联队(原朝鲜人民军空军第60航空联队),并按照高丽人民卫队与高丽联邦国防军的协议被部署在汉城以南的水原空军基地。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