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依旧88
江山依旧88
关注数: 18
粉丝数: 40
发帖数: 9,346
关注贴吧数: 9
感觉女士们对刘云超有些不厚道 感觉女生好象很介意刘云超的父母给了他第一笔启动资金,死抓住他这点不放,好像拥有有钱的父母是他的错误一样。再说,很多富豪,比如比尔盖兹,他们的发达也是父母帮了忙的,也有美国的风险投资的机制,谁可能做到完全的白手起家?女士们应该想想自己,没有父母给的第一桶金,你们顶多也就混个温饱。刘云超也一样。他要是完全靠白手起家,可能中年会发动,但不会是在这个年里。我觉得能得到父母的资助不证明自己无能,重要的是你能把这钱搞活,那就是个守业的主。
作者惨进太多个人情感 感觉作者参进了太多个人情感,从毛豆豆、豆豆父母、毛峰的同事,几个角度,全方位的鞭笞毛峰和龙瑾。其实,现实里,那有毛豆豆那种,见了毛峰外面有了女人,比大奶还要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冲上去就打的?比较做姐姐的,永远是会维护自己的弟弟的,而且,婚前也不是没跟美丽家说过她弟弟花心,是美丽一家非上赶着要嫁的。婚姻就是赌,愿赌就该服输。 再说,毛峰那同事凭什么要说,龙瑾是哪个男人都能随便上的?人家不过是嫁了个老外,后来又分手了而已。作者却要让观众接受这样一个道理:嫁过老外的女人,就是谁都可以上的女人。这是典型的大奶心态。估计作者是个被人甩了的大奶。
小贝得不到海藻,原因在海萍 在海萍买房的欲望里,小贝就是肯拿出全部六万积蓄,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宋思明这种不但有钱,还有房子的主才能满足她,所以,海藻投入宋思明的怀抱,是海萍乐见的,她默默的接受海藻用肉体换来的钱、房子。 海藻是可爱的。宋思明爱她,不是没有理由。她不是一个见了钱权就一头扎进去的宋的怀抱。被一次他与宋思明的交往,其实都是因为海萍出了状况,她才不得不求助于宋思明,虽然宋思明确实有些趁人之危卑鄙,不过,他愿意帮海藻,是因为他爱海藻,坦荡表现自己也没什么错。
后面几集的政治说教太没意思 那些政治说教一点也没击中要害,难为演员背下一大堆台词,真的是很多余,只知道,书记在背后搞人,整个剧的现实主旋律被破坏了,一下掉到《海港》模式。 《海港》这部京剧,是八个样板戏里最无厘头的,没事找事搞出些坏分子搞破坏,最后暴露了,被抓了。《蜗居》的结果也差不多。
我猜海清开始不肯接片是对角色有意见 听说海清当初不肯接片,理由是角色太普通了,一听就知道,她是想演海藻。谁都知道这部片子,就海藻最出彩。后来在给《蜗居》造势时,她果然承认她最初看好的正是海藻这个角色。 真是谢天谢地,这个剧组的编导还是抗得住大牌的压力的,要不然,海藻一角非让海清演砸了不可。想想要是海清演海藻,被宋思明带到那个同学会上去,她会比同去的那些人的太太在年龄上有什么优势?都是差不多的年纪嘛。 再说,海藻是个性格温和的女孩,这温和的性格需要长发来伴,“头发长见识短”嘛。但海清那个脸型只能短发,演演中年妇女还行,演风华正茂的小女孩的小女孩就完蛋。 最后,我得说,海藻这个角色之所以出彩,因为是李念演的。第一次见这个女孩,感觉她既有巩俐年轻时的风采,又兼顾了章子怡的神韵,宋思明初见海藻的那句“前途无量”来形容,简直太恰当了。
听说耿乐跟柯蓝混上了 天下女人都死光了吗?非得去喜欢一个老大姐。柯蓝在演艺圈,名气不大,年龄却大,耿乐找谁不行,干嘛非得让柯蓝老牛吃嫩草,真是太亏了。
这届快女的评委,好想越往上走,水平越低 本届快女水平不高,特别是还出了唱歌跑调的曾轶可,只能怪这届评委水平,初期太高,越到后面的高层,水平越低。 比如300强时,主要有包小柏郑阳顺子这些高水品内行比较多,所以很多高水平的选手都被他们剔除了。 到了后来60进20,评委席上就永远有一个既不会唱歌,也不会弹琴,更不会做曲的某电台主持人春晓,在那里乱评一气。还有那个伍洲彤,也是个电台主持人。他根本评不出选手唱歌的好坏,唯一的标准就是:“要让我感动”。可惜,只有走调王曾哥的歌声才让他感动。曾哥能突围300强,全靠他的那喜欢被走音感动的耳朵。 再有就是玩吉他的几位,不懂唱歌还要冒皮皮,什么“《卡门》是卡门写的”,真是雷死人不偿命。这种水平居然也好意思做评委。
有钱就一定能考到北京吗? 建国他爸说,他哥就是因为家里穷,所以才没能读书,要不然,也能在北京读书、也能在北京工作、也能娶北京姑娘。小夏出来打工,目的也是将来有钱供女儿到北京读书。是不是,农民进北京的维一障碍就是钱?如果有了钱,北京的大学就可以随便考了。
看小西在何建国家的待遇,完全是农村人对城里人变态的发泄 其实大过年的,就图个一家人团团圆圆,来个外人就很生份。何建国为什么非得让小西回去,无非是为了满足乡亲父老们可以骑的城里人头上拉屎这么一点卑鄙的愿望而已。
食堂有那么难吃吗? 我觉得这部戏最得罪人的就是食堂里的大师傅被妖魔化了。我也吃过食堂,学校的、单位的都吃过,没感觉味道有什么不好,有些味道家里的小灶根本做不出来。而且菜式丰富,没像电视里说的,都是罗卜、白菜、土豆之类。我吃过的食堂,菜式基本上都是荤菜类,象什么回锅肉、糖醋排骨之类。素菜不多,主要是白菜,用煮回锅肉的高汤,下点白菜,做成白菜汤是很受欢迎的。要知道,在食堂吃饭也是要花钱的,你做的不好,谁会买你的?出了校区、单位就是馆子,你做的不好,人家可以不吃你的,直接下馆子就是了,至于非得请个保姆吗?再说那小夏在家乡天天吃咸菜,怎么会做菜?编戏要编的有点依据才行。
有喜欢小夏的吗? 这个保姆角色虽然不起眼,但演员演得很有功力,神态把握得很好,让人过目难忘,使整部片子感觉无一弱角。
建国和建成怎么会同时考上大学的? 建国和建成一对兄弟,建成是哥哥,建国是弟。按理说,兄弟应该一前一后考上大学,那么,读上书的就是哥哥,到了弟弟也考上大学,家里供不起,就自然不读。哪会出现兄弟俩通过抓阄来决定谁读书的现象?除非他们是双胞胎。
扎果与陆玲已是第二次合作 第一次是在“国家机密”里。该剧男一号是吴若普,扎果是男二号,名叫李石。陆玲也着警服,扮演一个被男一号当成哥们的女警。
说鱼 感觉此生就是一个移民的命,先移民到眉山,后到成都,再后就到美国。初到眉山时,当地农民看我们吃鱼惊讶得不得了,仿佛他们从来不吃鱼。当时也没太多机会与眉山城关镇的城镇居民接触,不知道他们吃不吃鱼。总之,在眉山捡了个大便宜的就属吃鱼了。虽然眉山不象我那鱼米之乡的老家那样鱼类资源丰富,但没有人抢吃。眉山农民不吃鱼,但却似乎很会做鱼。记得改革开放后,一些农民开始搞饭馆。某次约了朋友,在一家公路边农民开的小餐馆就餐,菜是朋友点的,端上来的,居然有糖醋脆皮鱼,这个菜曾在电视里的烹饪大赛上看到,那得国家级厨师亲手做,得做的端到桌上时,鱼嘴还在动。没想到,一个脏了巴几的乡下小店,也能品尝到这道菜,难怪人家都说四川人会做菜。后来到了成都,曾在一家非常不起眼的馆子里吃到过糖醋脆皮鱼。这是一家馆子地理位置特别别扭,完全是靠与作东的关系,才拉到了我们这桌客。感觉不比在眉山的乡下小店差,不过,一个省城都市作到这种水平也没什么惊讶的。到了美国,忍受了很多年广味菜式,好不容易听说一家四川饭馆开张,特意去捧场。听那板说话都是字正腔圆的成都话,特别亲切。当然,糖醋脆皮鱼是一定要点的,还极力向朋友推荐说这菜吃着如如何何妙,等端上来,先就觉得那鱼身炸得没翻出来花来,汁也不地道,再一尝,我的妈呀,死鱼。再也不想夹第二筷子了。说起鱼来,美国这地方,鱼类资源却也丰富,而且鬼子大多不食鱼,主要不吃整条的活鱼,都是吃超市买来的没头没骨的鱼块。某次我买了一条鱼,被一个黑小孩看见了,童言无欺,他不知掩饰内心的惊讶,问我:“你吃鱼的眼睛吗?”。不过,相对来说,黑人对活鱼的接受能力要大过白人。一些白人认定鱼味太腥,从来不吃鱼,而一些黑人则是华人超市鱼市的常客,而且经常是整条整条地买。虽然鱼类资源丰富,也没人抢吃,但平时很难带去上班,除了星期五。所以,也只能晚上享用鱼类。
年是什么? 年是一个仆人的耳朵。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的门徒彼得割了马勒古一个右耳。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段经文: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约翰福音18:10)这个马勒古的右耳就是一个“年”,因为马勒古是个仆人。仆人你不能看成男仆,要看成女仆,即“丫头”,这个“丫”就是英语的Y。Y加一个右耳,就是YEAR(年〕。我们看,这段经文,章数为18,节数为10,代表下午六点。因为下午六点就是18点,这个时间正是中国时辰的酉时。酉是第10个生肖。六点,就是“六时”,“六时”,音同“六十”,这就是一个年轮。
眉山的象耳寺什么修建的? 以前怎么没听说过三苏祠周围有那么一处佛教景点,是不是近十年修的?
也谈《甜蜜蜜》的结局 我觉得这个结局不好。我倒是希望他们俩继续好,也不管叶青她妈同意不同意。叶青不是说,她妈现在也管不了她了吗?就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看叶青妈面对叶青的执着会怎么样?看叶青面对她妈的阻挠会怎么样?还是象过去一样,屈服?我认为叶青应该面对的是如果与她妈妈较量,而不是与命运交量。而现在这种结局,在前几集她妈妈的态度下是根本不成立的。她妈妈连全头全尾的雷雷都接受不了,怎么可能准允叶青去照顾一个残废的雷雷?从叶青的角度来说,过去她不能违背她父母的意愿,现在她又凭什么不顾她父母的反对来照顾雷雷?编导应该在这方面有个交待。
评评看,这部片子里,演技最烂的是谁 我推荐叶青她爸获该片最烂演技奖,理由是目无表情,说他喜欢韩阳吧,听他说话象在背台词,没半点发自肺腑。至于叶青她妈胡闹,也看不出他有半点理性,完全是在暗地支持,但看他那毫无表情的样子,与肢体和面部表情鲜明的叶青妈反差又太强了。总之,整场戏,看他就觉得是根木头,白浪费那么多胶带照他的面部,还给那么多特写。
刚看到叶青父亲得了肺癌晚期 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叶青的父亲人都快死了,还不肯发发善心成全自己的亲生女儿,真希望他快点死,再把他那变态的老婆给带上。
三线太假 他们的主要矛盾开始于三线,但其实,三线都是拖家带口的,而且医院、学校样样齐全,就是让你绝了回城的念头,为了这个,费了国家不少银子。象文丽这样的,要到三线去,人家正好急需要教师呢,怎么能说那地方方没工作,孩子也上不了学什么的,简直瞎编。
该剧的二个硬伤 先是开头广播里就唱“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可到了杜志民考大学,才1978年。再有就是杜志民对靳勇说,有件事儿她瞒了我十年。这是指林悦藏那封信,但其实,从杜志民下海到他与新柳再次见面是十年,这之前,他在机关与新柳“低头不见抬头见”有两年,而林悦藏那封信是在他读大学之前,这样,应该是十六年。
一看这部戏的演员就想看了 全是些没名气的。看看「半路夫妻」的导演和演员,一比档次就比出来的。「双面胶」第一集只看了几分钟就看不下去了。这些新演员演得太假,太恶心,还用了很多旁白,显然导演也没太大能耐制造电视的戏剧作用,只是简直地把小说搬上银屏而已。
广州赛区的前“三甲”有二位是超生女 从VCR里看到,刘力扬有个姐姐,韩真真有个妹妹,都不是独生子女家庭。听说这些年国内的计划生育政生有所松动,不过好象也只限于农村第一胎为女孩的家庭,而刘力扬为军人家庭,韩真真出生于教师家庭,应该不属于政策松动的范围,不知道哪位消息灵通人士可以介绍一下,中国的城市居民是怎何生老二的?
迟到的点评 我是超女比赛后才知道超女的,应该说是报着比较公正的心。我心中的前三甲排序是尚雯婕、唐笑、巩贺。喜欢尚雯婕,说不出理由。喜欢唐笑是因为她给尚雯婕那曲「卡门」的伴舞。因为后来尚雯婕出演的「卡门」,因为没有唐笑的伴舞而逊色不少。真是红花要靠绿叶扶。认识巩贺,是因为入围赛第二场,她被尚雯婕选为PK对手。有人说,人家从那场认识了尚雯婕,其实,巩贺的微笑一样令人难忘。总得说来,这一届超女很有个性,谭维维和刘力扬相对来说要反派一些。刘力扬其实已为她那场令人难忘的表现,付出了很多。在此也不想过多评判,只能说,刘力扬还算本色,作得比较露骨。而谭维维凭着专业技能,在一群业余里拚,本来胜之不武,还过于世故。
新浪“尚雯婕博客”老是打不开 简直是妈妈的!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