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不懂手的寂寞 烟不懂手的寂寞
关注数: 408 粉丝数: 1,067 发帖数: 14,732 关注贴吧数: 94
2014NBA总决赛3:篮球就该这么打 狼群的强大在于每只狼,每只狼的强大在于背后的狼群。 ——鲁迪雅德-吉普林,1907年成为英国第一位,也是史上最年轻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呃,不是我想拽文。这是第三场开始前一小时,阿列克斯-肯尼迪推特上说的:赛前,迈阿密热给全队发了这语录。显然帕特-莱利和斯波厄斯特拉不甘被人说暴发户,也想学禅师赛前送书看电影,来点儿精神文明建设。但在比赛前24分钟,马刺比较像狼群。 (也可能迈阿密误会了,以为莱利要他们学森林狼的防守?嗯……) 上一场赛后说的: 热今年季后赛主场还没输过。马刺第三场会很艰难。我们不知道会看到什么。也许马刺会多一些底线内切。也许波波维奇会试图少些贝里内利和斯普利特(他们在迈阿密侵略性十足的主场会很吃力),用上贝恩斯和约瑟夫。也许韦德回到主场会被观众的掌声点燃。也许热会多让科尔去防防吉诺比利(效果确实不坏),谁知道? 需要底线内切,是因为前两场,马刺有些过于执着“寻找好的投篮机会”,袭筐只有邓肯,偶尔夹杂吉诺比利的蛇形上篮。 少些贝里内利,是因为他防守不够。少些斯普利特,是因为马刺需要迪奥多在场上呆着。 第二场热的胜机,其实可以归纳为:锁死马刺角色球员,逼马刺单挑;勒布朗再掐死帕克,就只剩吉诺比利一台发动机。波波维奇显然明白了。 于是:斯普利特和贝里内利,合计22分钟。若非格林犯规过多,贝里内利索性就不会出场了。迪奥首发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马刺波澜壮阔的第一节41分,上半场71分。 ——上一次总决赛单节41分?1967年总决赛第一场和第二场,张伯伦的费城76人。 ——第二节打到一半,马刺的命中率达到恐怖的90%。直到上半场,马刺还是75.8%的命中率,总决赛历史记录。 ——上场九人全部得分。 是这样的: 开场勒布朗多次去守帕克,于是莱纳德抓住机会,持球突破韦德、追身投三分。,甚至还出现了莱纳德突破——分球给迪奥——连线斯普利特的进攻出现。马刺首节的出色,不在三分球5投全中,而在13次罚球11次得手——莱纳德和格林都开始突破分球之后,马刺在场就有四个突分手了。比起先前,马刺老首发里,莱纳德和格林只当射手干看,斯普利特和邓肯站内线,只练帕克一个人,相去何止万里? 如果说,前两场马刺还在依赖狼群的力量,那本场,狼和狼群汇合得很好——至少前一节半是这样的。 因为马刺这组波澜壮阔的高潮,也只到第二节中段为止。 ———————————————— 第二节马刺领先到55比30时,勒布朗归来,双方架势重开。 热的意思:勒布朗背身碾内线,吸引夹击后找刘易斯。防守端,对马刺上线施压,对帕克则夹击,这意思很明白: “你们不会运球的,腿都打折!会运球的,两个人按死!” 所以第二节后半段,马刺角色球员冷却,只能靠帕克+邓肯的挡拆过活了。热一波18比7的高潮后,马刺只领衔14分。 这是热的第一次机会,但是,马刺看懂了。 那段时间,热的进攻主打以下思路: 勒布朗高位指挥传球,雷-阿伦翼侧切出,或接球直接突或投,或带空站位,韦德接雷-阿伦的二传单挑,如果被包夹再给翼侧,找刘易斯的远投。 ——这套路眼熟吗?把勒布朗的喂球角色换成朗多,韦德的单挑和突分角色换成皮尔斯,刘易斯换成KG,是不是一目了然? ——于是马刺应变奇速:死跟阿伦,限制他接球,逼韦德和阿伦走底线,然后两底角夹击。进攻端,帕克连续利用热的上线夹击,绕着圈刷分。 于是,马刺挺住了热的第一波反击。 ———————————————— 下半场一开始,热便是第二波反击袭来。勒布朗高位背身,找韦德的底线后门切,加上波什的三分,46秒内,马刺被打了6比0,波波维奇立刻暂停。两分钟后,格林第4次犯规下去。 马刺的危机来临。 说说格林的作用: 他的意义,不只是上半场6投6中得到13分,还在于他是马刺纯外线防守第一人。虽然全世界都说他像鲍文,但实话实说,格林单防不及鲍文——这不丢人,放眼当世,明的暗的,可以和鲍文比单防的,也只有托尼-阿伦而已——但格林是个“活动性”人才。 1991年,禅师发明过一个队内指标,“把球敲出界外、抄球、拨到球(未必断到)、争球”,综合设了个内部考核。这是后来公牛一以贯之的防守思路:活跃+侵略性。格林就强在这点。 格林下场后,韦德肆无忌惮。突破抛射、底线绕过抄球,随心所欲。反过来,马刺只靠迪奥助攻邓肯、迪奥骗进攻犯规,还能喘口气。这段时间,马刺真正的无名英雄是查尔莫斯:连着进攻犯规,让迈阿密刚硬了一半,又趴下去了。他一下去,科尔抖了威风:一个反篮,马刺只以81比74领先了。 那是马刺本场第二个大危机时刻,于是波波维奇下招:身背4次犯规的格林回来了。 然后: 第四节开始,格林居然神奇的打了次2+1——当然罚球没进。之后热的套路更明细了:雷-阿伦的空切逼到马刺换防,勒布朗趁机禁区要位。但马刺大概看懂了,不甚怕。马刺自己这边,莱纳德利用勒布朗跟防格林,自己不断单挑韦德。甚至格林还玩儿突分,助攻了莱纳德底线突破扣篮。这时候,热的进攻问题已经很大了:除了能够夹击邓肯切球反击之外,他们没有阵地战套路。 于是热终于进入最后的攻击,不玩虚活了。韦德突破、勒布朗突破、勒布朗断球反击,这是热最招牌的套路,2011年战术还稚拙时,就靠这个席卷东部,但雷-阿伦一个上空篮失手,反而被吉诺比利骗到了韦德犯规后,热最后一次反击也就此停手了。 ——雷-阿伦那个上反篮,酷似2008年总决赛第四场完成24分大逆转时,搞定武贾西奇的一球。但毕竟六年过去了。 ———————————————— 热的三波反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到最后,问题其实如一:进攻过于简单了。 他们的第一招,是类凯尔特人式的“勒布朗弧顶主持,雷空切牵制,韦德居中单挑或转移找射手),但第二节后半段被马刺看破。第二招依然是雷的大幅度切出,辅以韦德的单挑,但勒布朗迟迟不进入攻击位,让球队没有一锤定音的效果。最奇怪的是:虽然莱纳德不断凌虐韦德,但勒布朗却被用来守格林。当然你可以说,这是给勒布朗省体力,也发挥他扫荡抢断的优势——事实也很成功——但这个对位,让莱纳德在第四节轻松得分,断了热的命脉。 这么说有点夸张,但是:第二场和第三场的下半场,都足够证明:热具有进攻端创造能力的,只有雷的空切和勒布朗的指挥了——就像马刺很依赖吉诺比利+迪奥的盘活。 今天,马刺真正的不同,在于莱纳德和格林。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