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不杀都霾 杀不杀都霾
关注数: 3 粉丝数: 139 发帖数: 8,422 关注贴吧数: 1
试析百亿单品的定义—再讨论剑南春是不是百亿单品? 每到要出年报的时候,百亿单品这概念就又要出来了刷经验用了。 我刚入吧就看到过,没记错这个应该是白酒协会的一个宣传指标。没明说,我猜测里面用的应该是总产值的概念。 然后不少人出来石锤剑南春不是百亿单品,依据是剑南春酒厂的营业收入也就是百亿出头,所以除非剑南春酒厂只卖水晶剑一种酒,不然不可能单品百亿。 白酒厂的总产值概念我百度了一下,大约意思是市价*产量,这就是个玄学概念了。如果不是出厂价,而是市价。水晶剑现在是按照正装458建议零售价的话,就是灌了2183万瓶,极端一点的情况,标价一亿一瓶的酒,我灌出100瓶来,按产值这也是百亿单品。当然,也不知道,这些产出来就是灌瓶子里,还是存在坛子里当库存。收入我们都知道,白酒还是存在坛子里升值更多。 至于营业收入的话,应该就是实打实的出厂打款价格,同时如果还要看销售折让和返点的会计政策,因为出厂打款1000一瓶,如果有200一瓶的返点,抵减营业收入就是800,如果计入费用,就是收入1000,费用200。 如果百亿单品的统计使用打款收入的口径,那就又是个麻烦事。 所以吵来吵去,首先是弄清酒协宣发时用的口径。说实话,这个百亿单品概念是忽悠外行人用的,但是内行吵架的时候,是不是要先研究研究概念广告词里面说的是啥?不然就是无脑水了。
这届吧友的基本功也不行啊,cdf需要带节奏?自己没点数? 首先,大家觉得有人带节奏零点不奇怪,因为确实有人在带,有几个发生硬广告贴的小号,还有发自己推荐码,劝大家注册的,这些有目共睹。所以说有人在带节奏一点不假。但是据我观察,他家的节奏并不瞄着单品带,而是那种品牌或者店铺的推广 其次,没真东西,不是真便宜的节奏,在这个吧是没法长久的。cdf在吧里火起来最早是青花30,488撸空,后来广州出过448,北京更牛出了438.于是江湖定位算是有了。之后断断续续的出过240不到的黄龙,230以内的巴拿马20,320的正装剑,8折的青花郎和红15.从那以后,相信不少吧友就开始有事没事的扫cdf那几家店找好价了。比如我。他们标价应该是不参考国内销售价格的,纯粹自己玩自己的,所以不少国内市场的涨价还没有传导到免税渠道。 最后,cdf最厉害的其实是洋酒,不少国行经销商应该是咬牙切齿的,所以对cdf的攻击其实洋酒领域更多。因为之前免税渠道相当于一个洋酒的封闭渠道,不对大多数人开放。cdf北京和广州都出过不讲道理的白兰地价格,卡慕,人头马,拿破仑都有,也让我知道了洋酒的价格水分有多大。所以10月以来,包括双十一,我在国内电商只撸了几瓶漏价白兰地,别的时间都去cdf蹲优惠了。蹲到了那是真便宜,什么红包都比不了的便宜。 有人怀疑cdf有节奏,没毛病,因为确实有。但说到底是不是好价漏价要自己看的出来,自己判断不了价格,看什么都是节奏。
说说那些X成功力和不值30 先说个笑话,mate 40pro的屏幕要抽奖,就有人问如何识别BOE屏幕,什么滴水,微距相机,错误报告各种办法都有。这些在用过真机的人看起来都非常好笑,因为BOE屏绿的非常明显,除了需要看眼科的,不可能一眼看不出来,根本不需要问。 喝酒也是这么回事,你要说什么酒不值多少钱,起码先把那个价位段的主流酒横评几个,才能说出来不值XX吧?比如泸特和五粮春有来有回,一个有事没事卖170,另一个就不值230。这是聊天的正常逻辑。比如波汾好价30,一个清香酒整体感觉不如波汾,你可以说它不值30。一个浓香酒不如六年头你可以说不值50,每个价位找一个标杆,然后、、摆在一起喝喝品品,值多少钱自然水落石出。当然,这个价格也要是吧里的价格,不然按照超市价,不如波汾就是不值40了。 刚看到一段经典论述,原文如下:“这个顺品郎都说还不如这个小酒,那么我觉得也就值20有毛病么?” 首先,都说!原来是自己没喝过,一个拿键盘看别人喝酒的。其次,不如精酿(那个小酒)就是只值20?那我问问,精酿多少一斤合适?23?25?27?30?36?不如精酿是该差几块钱?你问吧里说精酿值5块一斤一大帮,你问9.9买的,那就是49一斤。拿这种酒当价格参照,会不会觉得范围太宽了?直接定值20,会不会给委屈了? 我再问个直击灵魂的问题,蓝顺有精酿的几成功力? X成功力是品酒的另一个玄学概念,有XX的X成功力,那价格打几折合适?有8成功力,价格不到3分之一,是不是就赚翻了?五粮液陈香优雅,那80%的陈香优雅该卖多少线?500一斤值不值?要是陈香突出,不够优雅呢?该打几折? 要知道有时候9成到10成,有时候就是1和0,有和没有的区别。10成你就是8大,9成功力能当17大,8成功力可能就只是部优,这要比价格可不是线性的,所以说几成功力当做价格参考,其实无可参考。 归根到底,都是酒质和酒价密切相关这样一个思维误区。白酒这种暴利产品的定价,已经偏离了成本或者质量太远。说到底就是竞品定价。也就是竞品定多少,就跟着定多少。这个垄断竞争的圈子一定是如此 普国都开始用特曲的窖池了,你说它质量离普五越来越近了?所以定到1299了?如果都是一池的酒,泸特得有1573五成功力吧?那标380会不会过于良心了?要不要卖房?
怕酒涨价的别慌,等白酒和消费不炒了,酒价就安全了 茅台放出直销渠道铺货信息的时候,我就感叹,不愧是市值第一,确实有担当,市场需要强心针,一哥就给你来一下。不是怕利润不理想么?就1299卖800万瓶,名利双收。关注的老哥可以回忆一下,消息之前,正好是指数徘徊,机构兑现浮盈的当口。当时没有一哥这一呼百应,拉动白酒和消费板块鸡犬升天。等到过几天年底算业绩,发奖金的时候,能不能站在3400都说不准的。 这恰恰说明,当企业与资本关系紧密之后,很多决策可能就不是从经营出发,而是满足资本的需求了。比如众口一词的涨价。我要是没记错,中秋十一是下半年第一次购销两旺时点,当时大家都在认认真真的促销,好价不少。等到年底,反倒开始喊涨。这不是昏招么?真的不想卖酒?白酒也不讲究年份,囤着不卖是想干嘛? 看看白酒股价就有线索了,四平八稳的卖酒,支撑不了现在已经疯涨两个月的股价,剑南春这种涨价10%不够,必须像老窖,郎酒这么50%,甚至翻倍的涨才撑得起来营收的美好愿景,特别是基数小的,开疆扩土多难,割一波经销商先。于是要先把故事讲好,就是宣传要涨价。分析师不需要真的涨价成功,酒厂有这姿态和意愿就够他们继续卖报告,经理们就能再继续拉几个板再出货。白酒国之大计,不可不察也。 所以现在那些拿钱说话的,会无视双11及以前今年的全部好价,专注告诉你过去一个月酒价有多么硬,未来有多么险,现在抓紧买一箱,明天至少赚一箱,无视宏观微观,国际国内形势,总之白酒是中国人米面油之外的第四刚需,涨就完了。这是资本的想法,不是酒厂的想法,不然你看没上市的剑南春为什么涨那么慢,是竞争力不强,酒质一般?认真搞笑么?这波非理性操作中,五粮液,汾酒,洋河是清醒的,偷着涨,不张罗,正常促销。泸州,郎酒这些是想借机弯道超车,捞一把的。至于一哥,人家把钱都赚去了,别人都是喝汤 在吧里混足半年的,应该是淡定的。毕竟上半年好价多,有点心的存货足。至于这波操作什么时候过去,边喝边等呗。
也说说年轻人不喝白酒,一是营销策划,二是社会进步使然 公司连着三年进了不少刚毕业年轻人,也算对他们喝酒的情况有点了解,简单说说,感觉这话题吧里不用跟风讨论太多。 1,央企现在内部招待的机会少了,公司内部饭局少了很多,要知道这场合以前是拼酒的重灾区,我们连着3年年会喝饮料,其中只有一年有啤酒,还取消了两年年会,5年年会没喝白酒,简直养生。所以刚进来的小年轻,没啥机会喝公家的白酒了。我刚进公司第二天就天之蓝喝到断片,年会五粮液喝吐,那种苦日子以后也应该不会再有了。毕竟要过紧日子 2,小年轻自己聚会是喝酒的,而且也喝白酒,汾酒,红星,但是不如啤酒喝得多,话说回来,比消耗量白酒应该没赢过啤酒吧?我在家没事也喝青啤,洋酒在北京可能还是不太有市场,拿个黑方,人马V给他们,都说喝不惯,也可能是嫌便宜。 3,要改变消费习惯,洋酒只有从年轻人身上下手,切入点就是尝鲜、新潮和反传统。中国是干邑第二大消费国,注意不是白兰地。是VSOP以上级别的重镇,人头马和马爹利都专门定制VSOP+往中国卖,比狂喝VS的美国毛利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但威士忌销售还是打不开局面,对洋酒巨头来说白酒是一个无论如何都要跨越的坎,考虑到B站的用户群体,有针对性的宣传抵制白酒不稀奇。 4,随社会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酒精消费恐怕会是越来越少,毕竟一类致癌物,除了酒厂、酒商和收税的,没人盼着这东西卖得红红火火,我的领导现在也就是喝喝红酒,开车的多了,酒就用的更少了。含酒精饮料可能是个未来的增长点,毕竟乱性没酒,还是差点意思。但白酒有太猛,二两过后就索然无味了。 5,中国白酒企业没有坐以待毙,货币化和金融化是他们的解决方案。白酒变成中国传统特色礼品,从尖庄礼盒,海蓝礼盒,青花郎礼盒。包括过年过节那些刚需茅五,都说明有另一个市场了。在消费量注定下跌的大背景下,我觉得白酒还能火个十年8年,问题不大,当然,市场统治地位可能没那么牢固。 自从中国各种茶饮料上市,可乐这些碳酸饮料,在中国再也没有像样的机会了,传统还是传统,是真能传下去。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