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sanda999 alexsanda999
关注数: 5 粉丝数: 120 发帖数: 2,254 关注贴吧数: 203
又是雷雨天 又是雷雨天,依旧想听那首回忆满满的Dem Lao Xao,但是想到有吧友说太悲伤了,就随机了一下。没想到是被禁了的《天与地》的片尾曲《年少无知》: 年少多好 顽劣多好   不甘安於封建制度里  迷信上街真理会达到  旗帜高举 群众声讨   不惜牺牲一切去上诉  权贵的想法太俗套  只可惜生活是一堆挫折   只可惜生命是必须妥协   年少多好 贫困多好   一蚊积蓄足以快乐到  廉价结他抒发我暴躁  财富得到 年岁不保   捐输不必讲究有回报  人世间总会有异数  只可惜生活是一声发泄   只可惜生命是一声抱歉 怕追到   如果 命运能选择   十字街口你我踏出的每步更潇洒  如果 活着能坦白   旧日所相信价值不必接受时代的糟蹋   年少多好 朋友多好   一番争执不会有被告  游戏竞争不会记入脑  年岁增长 无法修补   青春的诗总会老 时间多恐怖   如果 命运能选择   十字街口你我踏出的每步无用困惑  如果 活着能坦白   旧日所相信价值今天发现还未老  如果 命运能演习   现实中不致接纳一生每步残酷抉择  留守 过去的想法   我会否好像这样生於世上无目的鞭挞 ---或许有无数人都像家明那样,为了理想放弃一切,结果却在梦想的天山遭遇暴风雪,最终成为了朋友们得以活下去的腹中之食,而饱食了的朋友靠着家明的力量走出了风雪,出人头地。在那部剧里几乎没有一个是所谓的好人,也许这就是社会吧。。。
从东京都市圈的虹吸效应,可以看出点儿什么 这是从历史吧转来的,原作者是“飘芯行” 日本为地方经济发展,可谓是操碎了心。 其中一个大招是,日本从今年开始实行补贴政策,重金“请君离京”,对愿意迁出东京的人提供最高3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8.5万)的“好处费”。要知道,在日本连续9年人口负增长的大环境下,东京都市圈却连续22年人口正增长,迁入人口连续4年超过10万。 相比之下,中小城市和乡村地区人口大幅减少,连传统比肩东京的名古屋、大阪都市圈已经连续5年人口净流出。 即便有如此高额的补贴制度,日本高层仍然担心国民会不买账。因为日本人的心和肉体,早已在东京都市圈生根发芽。 东京都市圈,正在像一个”黑洞“,吞噬着周边的一切。 与中国比起来,日本国土面积显然不值一提。但东京都市圈可是当仁不让的远东乃至亚洲第一,连纽约、伦敦等都市圈也稍逊一筹。 要想了解东京都市圈,还得从东京和东京都讲起。 东京,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实际上日本的首都(但没有法律规定),由23个区级行政区组成,面积623平方公里。而东京都,则是在东京23区的基础上加上多摩地方、小笠原群岛等地区,是日本的一级行政区,面积2100多平方公里。至于东京都市圈,则要大多了,由东京都、琦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组成,俗称“一都三县”,总面积近1.36万平方公里。 据保守估计,2016年东京都市圈的总人口就已接近4000万,日本总人口也就1.2亿多,也就是说3个日本人里就有1个生活在东京都市圈。至于GDP,东京都市圈突破2万亿美元,占日本全国的约40%。 东京都市圈的核心区域东京都,2018年GDP规模预计突破1万亿美元,占到日本经济总量的1/5;人口约为140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10%以上,但面积只有日本陆地面积的0.6%。 和中国对比下,可能有更直观的感受。 深圳是中国最有活力的城市,和东京都面积、人口规模都很相近,但东京都经济产出是深圳的近2.8倍。 再拿东京都市圈的最核心区东京来说,数据更加恐怖。2017年,拥有1700余家公司总部,其中年人均收入超过1000万日元(约为人民币60万)的公司就有52家。 英国《卫报》曾经评论称,新干线出现将全国劳动力吸引到东京,日本越来越多的地区成为“首都的卧室”。1964年~1969年,东京都市圈平均每年流入35万人,比名古屋圈的17万和大阪圈的5.5万加起来还多。1969年~1987年,在名古屋圈人口流入停滞、大阪圈人口出现净流出的情况下,东京都市圈每年的人口流入仍然接近5万。 从1987年至今,东京都市圈更是一枝独秀,人口流入再次大幅增加,远超名古屋圈和大阪圈。“吸血”的东京 纵观如今的日本区域格局,东京都市圈毫无疑问是实打实的“江湖大哥”,大有孤独求败之感。 然而,在这位大哥绝代风华的背后,它的小弟们苦不堪言,日本各中小城市的衰落问题日益严重。 日本许多村镇年轻人数量锐减、空房数量猛增,正在逐渐变成鬼城,甚至将会在不久的未来完全消失。一些地方为了活下去,甚至打出了送房、送钱的活动,借此吸引年轻人的回归,但收效甚微。 没有了人,企业自然也就没有了继续待下去的勇气。据有关研究,东海道新干线开通以后,不少在大阪注册的企业逐步把自己的部分总部职能迁至东京,成为实际上的“二总部制”。 更有甚者,干脆把企业整体打包,迁往东京。 日本新干线建设,在初期确实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刺激作用,也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再启航。 但是,问题也开始出现,那就是东京都市圈的独大与寂寞。新干线不仅没有将东京的知识技术输送到各地,反而产生了强大的虹吸效应,不断掠夺着日本各地的资源,导致了中小城市衰败。 1972年,日本田中角荣政府就发现了问题苗头,推出“新25万人口城市”。1987年,又打造“多极分散型”国土结构…… 但最终,东京这头猛兽养大后,再也关不进笼子里了。 庞大的东京都市圈,终归不能代替日本整个国家,反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制约经济长远健康发展。 这恐怕是政策制定者,始料未及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