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fire0205 bluefire0205
我是一个感性的男人,
关注数: 15 粉丝数: 23 发帖数: 167 关注贴吧数: 14
汕尾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公示,快看看有没有规划到你 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交通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推进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提高交通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现对《汕尾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进行社会公示。 一、公示内容 1.规划背景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具有基础性、服务性、引导性、战略性属性,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加快研判汕尾交通发展形势,谋划新形势下汕尾综合交通发展重点,提出适合汕尾的交通发展思路、目标、战略,构筑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功能明晰的综合交通发展布局体系,指导近期交通设施建设,依据相关上位规划、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编制本规划。 2.规划对象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方式及其线路、站场等组成的综合体系。鉴于管道系统的特殊性与独立性,本规划不对管道系统作具体的研究。因此,本规划的研究对象为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邮政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3.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4.规划范围 本规划研究范围为汕尾市全域(不含深汕合作区),面积4396.21平方公里,对于战略性的交通基础设施研究范围拓展至汕尾市周边区域。 5.规划成果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两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6.规划目标 到“十四五”末,基本形成高速通达周边城市、快速联通组团和乡村、有力支撑产业发展的高效优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沿海经济带重要交通枢纽、粤港澳大湾区东翼枢纽门户城市地位基本确立,基本实现市区“4590180”交通圈,即汕尾市区与市内组团间45分钟左右通达,与大湾区城市城区90分钟左右通达,与省内其他地级市180分钟左右通达。同时,汕尾市区与县城之间、相邻县城之间有(含高速公路)2条以上干线公路(二级及以上),基本实现县城至镇区间通达二级公路,国道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技术水平,省道达到三级及以上技术水平,有条件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此外,全市交通智慧化水平稳步提升,实现以智能化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全市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张传卫建议在粤东揭阳到汕尾等海域打造“海上三峡”   全国人大代表、明阳智慧董事长张传卫建议,在粤东揭阳到汕尾海域、粤西江门到湛江海域,规划创建面积3000平方公里左右的国家海洋专属经济区。   以海上风电为主体,一期开发总规模为5000万千瓦的风电场,可分两步实施,“十四五”期间2000万千瓦,“十五五”期间3000万千瓦,相当于在中国南海再造2.5个三峡电站。未来向东部、西部海域延伸,二期还可考虑增加5000万千瓦装机。   张传卫表示,海上三峡将产生2万多亿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产值,创造不少于5万人的就业岗位。“海上三峡”产业聚集效应巨大,建成5000万千瓦装机时,可在广东沿海中山、阳江、揭阳、汕尾形成超过2万亿高技术含量、全球领先的世界级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在谈到建设“海上三峡”的意义时,张传卫说,当海上风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后,发电量约占广东年用电量的15%,满足广东未来10年新增电力需求。5000万千瓦规划完成后,广东将无需接受外来电力,实现清洁能源自给自足。   并且,“海上三峡”将可保证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安全。建设中的粤港澳大湾区能源需求巨大,能源存在严重依赖性,不确定性。粤东“海上三峡”建设,将从根本上保证大湾区能源安全,加快低碳、零碳进程。   未来将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研发创新中心,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海洋大学、国家海洋经济产业融合重点实验室和大湾区海洋技术创新中心,吸引全球尖端人才向粤港澳大湾区聚集。   张传卫表示,全球能源转型正加速进入新能源为主的绿色低碳化时代,欧洲为了在2050年实现零碳目标,规划了450GW宏大的海上风电开发计划,而我国目前海上累计装机仅5.9GW,相差近百倍。广东GDP总量约是欧洲第六大经济体荷兰的两倍,人口总量的7倍,当前荷兰已规划60GW海上风电开发计划,而广东已建成的海上风电不足1GW。相较于欧洲海上风电市场,广东省无论在土地面积、海岸线长度,还是在人口数量、能源需求,都拥有巨大开发潜力。   目前,明阳已掌握全球最先进的海上风电技术。明阳针对中国海域特征研制的海上大风机半直驱技术,抗台风风机,低风速风机,漂浮式大型浮岛技术,都能支持海上三峡的建设。特别是明阳推出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台风型海上特大超大风电机组,已占领世界海上风电制高点,解决了台风区海上风电开发的世界级难题,都为建设“海上三峡”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地理环境支撑方面,广东全省近海海域风能资源理论总储量约为1亿千瓦,深远海具有更加巨大的开发潜力。广东海域资源禀赋优越,水产资源400多种,完全具备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海洋专属经济示范区和建设“海上三峡”的自然地理环境。   目前,以明阳为领军的中国风电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已在全球特别是中国的海上风电建设中具有成功先例,探索出宝贵经验,完全可以担当起建设“海上三峡”的历史重任。   打造“海上三峡”的具体实践建议   1、纳入国家统一规划,国家牵头建设。推进国家海洋专属经济区建设,打造“海上三峡”,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投入时间和资金之巨、战略意义之深远,都应纳入国家级重大规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编制,并指导地方做好规划实施工作。   2、建立中央和地方协调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监管协调机制,形成有效的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联防联动,权责明晰、运转协调。   3、列入国家新基建重大项目范畴。打造“海上三峡”,构建万亿级海洋经济产业集群,背后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包含了信息、融合、创新在内的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完全符合并应纳入国家新基建重大项目范畴,从国家顶层设计、政策扶持上给予支持。   4、设立“海上三峡”基金,创办“中国海洋银行”。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由政府、社会、企业联合成立“海上三峡”基金,可考虑创办“中国海洋银行”,采取混合所有制模式,以社会资本为核心,创建以开发性金融模式运作的多边海洋银行建设思路,推出具有海洋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满足海洋产业体系的多维金融需求,形成多层次、市场化支持海洋经济、“海上三峡”的资本市场体系。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