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QAe531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4 发帖数: 2,991 关注贴吧数: 0
唐文凤:岩溪书舍记 歙西之山,多秀拔而竒峭。其支壠余阜,亦皆腾踔起伏,萃英凝粹。扶舆磅礴之气,钟於人焉。其诸山之可名者,黄罗金紫,若马鞍,若笔架,若飞蛾,若平几,又溢其秀献。其竒为古岩、石屋、空洞,神剜鬼凿,不能殚其巧;为岩溪、源泉、渊深,练澄镜净,不能比其清。当岩之左,溪之右,中延通衢,直修而广,夷坦而袤。编氓托处,连甍接栋。工艺居於是,器用之精致;商贾集於是,财货之委输。镇市立焉,税司在焉,而文献之宗,诗书之家,有左史竹坡吕公午伯,以文章行义,大显於宋理宗朝。而其后裔,有名旭字徳昭,以儒术世其业。幼从予先君子白云翁逰,工诗能文,以郡庠司,训授陜西延长县学教谕。予第四弟文奎,字子彰,幼赘于吕氏之门,而徳昭爱之甚,以其能读父书,性警敏而嗜学也。予以宦逰南北,奔走逾十有八载矣。甲午夏,子彰以能书徵赴吏部,而予亦旅寓於秦淮之上。始得会晤,少慰暌离之懐。间语予曰:“弟也有豚犬六人,俾长穉留吕家林之居,而於岩溪之濵,买地卜筑,为屋六楹。乃於宴休之所,扁曰“岩溪书屋”,愿干吾兄一言以记之。”予喜而语之曰:“予宗自始祖讳承昈,扈从宋髙宗南渡,因官於歙。至登仕公来,世守忠贞,家传清白,以仕宦称,以文学显。而书灯相续,十有五世矣。至今余烬未灭,后必有以接其光,而炜然烨然者也。而予弟之书屋,经、史、子、集,庋置其中;法书、名画,陈列於前。暇日则授徒训子,从容乎礼法,沉潜乎仁义。明周、孔、颜、孟之统,寻濂、洛、闗、闽之绪。探性命道徳之奥,穷天人事物之理,究古今治乱之原。学必实学,知必真知,行必力行,然后毋负於家学,而称世儒也。况生於子朱子之邦,涵濡其遗泽,浸润其流波;而予祖筠轩翁,讲贯其学,服行其道;而予父白云翁,纉承而继述之,鑚〈石靡〉而瞻仰之,自有以得其要领者矣。愧予衰老,犹驾断航而泛巨海,望洋而不知其涘。予弟年尚壮,力尚健,其於朱子之道,祖父之学,当升堂而哜脔也,则书屋之名必显於时也,而晋昌之子孙葢有徴者矣。”用书以为记,而置诸堂之壁。
莆田童谣 大眼睛,菱角嘴,生物歹,钱物贵。 乞食婆,唠啊唠,没一碗,也有一瓯。 “道”一糕,“道”一饼,我分桃,你分饼,桃红红,饼生虫。(“道:拍。) 草人仔,田里插,惊鸟仔,“账”五谷,穿破衫,日“物”曝,戴破笠,雨“物恶”,有功劳,“兆帐贺”。(草人仔:稻草人。“账”:守护。“物”:要。“恶”:淋。“账贺”:称赞。) “映摸”蹈地,鱼去吃,虾去夹,一碗点心八个蛋。(“映摸”:萤火虫。) “揪揪”皮厚厚,红菇炒幼豆,幼豆“白莲”买,“阿咪”没“小礼”。(“揪揪”:用手在脸上刮羞。“白莲”:还没有。“阿咪”:小孩子。“小礼”:羞耻。) “威衣——呵”,“罗厅”戴红帽,红帽戴歪歪,“罗厅”没“假衰”。(“威衣——呵”:古时衙门开堂时,衙役所喊的堂威声。“罗厅”:官老爷。“假衰”:屁股。) 阿肥阿肥凸,举铳开脚肚,举刀宰“北肚”,抓盐“沁”肠肚。(“北肚”:肚子。“沁”:腌。) “待伢”“兆”乖乖,没乖拍“假衰”,“待伢”“兆”读书,“白晾”读书“蛋”如猪。(“待伢”:小孩子。“兆”:要。“白晾”:不。“蛋”:愚,笨。) 阿兄面粗粗,阿弟“罗尿铺”,阿姐面HIAHIA,阿妹“角楼厅”。(“罗尿铺”:夜里尿床。HIAHIA:脸色很难看的意思。HIA,用普遍话快读成“披鸭”。“角楼厅”:在厅上哭着打滚。) 日头红“高高”,阿兄没穿衫,月亮光“莺莺”,阿弟偷吃奶。(红“高高”:形容词,非常红。光“莺莺”:形容词,非常亮。) 阿兄,给狗惊,阿弟,给狗舐,阿姐,嘴没齿,阿妹,头梳“怪”。(“怪”髻子。) 大一时,就是阿姨,大一“箍”,就是阿姑。(“箍”:段。) 初一糕,初二棕,初三螺,初四艾,初五扒一日,初六头企企。(扒一日:扒了一天的龙船。企企:翘起来。) 摇篮摇摆摆,福州走上海,上海看没戏,狗屎涂一鼻。 油柑橄榔,“物”吃趁早,“黄吃”留“防早”,“防早”初一早,吃面带骑马。(“物”:要。“黄吃”:不吃。“防早”:明天。) 悠悠“复笠”仔,“面门”穿“甲仔”,“甲仔”去做工,娘子“方厝”哭三天。(“复笠”:竹笠。“面门”:娘子的丈夫。“甲仔”:马甲。“方厝”:在家里。) 电光电光头,老鼠吃馒头,馒头“呃带齿”,老鼠气“呃死”。(“电光”:电灯。“呃带齿”:会粘在牙齿上。“呃死”:会死。) 金龟咬金锭,生儿“留角连”,大的抽壮丁,小的“篮”吃奶。(“留角连”:没有用的意思。“篮”:刚刚。此谣流传于新中国成立前。)
【经济史】高阳模式:中国近代乡村工业化的模式之一 冯小红 内容提要:从清末至抗战爆发前将近4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高阳织布业创造了作为中国乡村工业化模式之一的“高阳模式”。具体而言,“高阳模式”是一种以大城市为依托,以农村为基地,以改造传统产业为出发点,以家庭工业和小工厂起步,以培养新型工商人才为持续动力,面向市场的区域专业化的乡村工业化模式。它对于中国的乡村工业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关键词:高阳模式 乡村工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工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并形成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等典型发展模式。而在近代中国农村,也有少数区域曾经踏上工业化历程,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总结和提炼这些模式,不仅是史学研究题中应有之意,而且可以为今天中国的乡村工业化提供借鉴。笔者要研究的高阳织布区便是近代乡村工业化最为典型的区域之一。 高阳织布区位于华北平原中部。它兴起于高阳县城及其周边区域,以后逐渐扩展至高阳县全境和蠡县、清苑、安新、任邱等县的一部分。据吴知统计,1932年高阳织布区东西长90余华里,南北宽50余华里,包括村庄414个,人口434 510人。①因为高阳县城为该区域的纱、布集散中心,所以习惯上称之为高阳织布区,所产布匹通称高阳土布。20世纪初,从引进铁轮机和机纱开始,高阳织布业踏上工业化历程,②以后虽历经挫折与反复,但总体上一直保持着上升趋势。到l928年,高阳织布区成为拥有铁轮机25 575台、提花机4 056台,年产改良土布500余万匹的巨大的乡村工业区。③自清末至抗战爆发前将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高阳织布业创造了作为中国乡村工业化模式之一的“高阳模式”。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吴知:《乡村织布工业的一个研究》,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页。 ②工业化的根本特征是由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笔者把高阳织布业中铁轮机和新型提花机替代传统手工织机的过程作为工业化历程,是吸收了史建云的研究成果(见从翰香主编《近代冀鲁豫乡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60页)。 ③吴知:《乡村织布工业的一个研究》,第18页。 ④费孝通认为发展模式的意义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费孝通:《学术自述与反思》,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44页)。以此意义衡量,高阳织布业的发展道路完全可以构成一种“模式”。
老调子 传统诗歌在元代并没有失去其正宗地位,虽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通俗文学的冲击和影响,它仍然是广大文人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的主要文学形式,仍然具有其它文学形式不能取代的地位。从元世宗起,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在正统思想意识上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对元代正统文人的文学思想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与元曲作家不同,元代诗人主要是具有正统思想的士大夫,有些诗人本身就是理学家或理学中人,如郝经、刘因、许衡、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等。因此,传统的“诗教”和“雅正”的文学观念在元代诗歌中继续得到继承和发扬。从元代初年开始,崇尚唐诗的风气不断高扬,元代诗人几乎一致地主张诗歌要回到唐代乃至汉魏六朝,对于宋诗多采取摒弃态度。他们力图纠正宋诗长期以来重理智而轻感情的倾向,恢复唐诗所代表的重视抒情的传统。元代诗歌继承了优秀的诗歌传统,广泛反映了动荡复杂的社会状况和不同时期文士阶层的精神面貌。元代诗人这种鄙弃宋诗而专学唐诗的主张对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明代诗歌产生了很大影响。元代后期诗歌出现了一些新气象,世俗社会的生活情调、繁华都市的各种景象、市民阶层的享乐观念也进入了诗歌领域,正统文学也不得不打上商业社会的烙印;而杨维桢“铁崖体”的出现,则把个性化诗歌创作发挥到惊世骇俗的境地,显示了诗歌新的发展趋向。  元代诗人和作品的数量相当可观,清代顾嗣立编选的元代诗歌总集《元诗选》选录了元代诗人340家,选诗19500多首,为保存元诗最丰富的总集。其后席世臣、顾果庭续编的《元诗选·癸集》收录诗人2300余家,选诗5000余首。二者合计共收录2600多名诗人,24600余首诗。元代影响较大的诗人主要有耶律楚材、戴表元、刘因、赵孟頫、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王冕、杨维桢等,他们或出自世族豪门,或长于寒门农家,但都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由于散曲的兴盛,元代词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为散曲所替代,但词人和词作仍有较大数量。唐圭璋选编的《全金元词》收录元代词人200余家,词作3700余首。耶律楚材、白朴、刘因、赵孟頫、虞集、张翥、贯云石、萨都刺等都是元代著名词人,写出了一些好作品。如虞集的《风入松·寄柯敬仲》,萨都剌的《满江红·金陵怀古》、《百字令(念奴娇)·登石头城》等。由于各民族文化的广泛交流和融合,一些少数民族的贵族子弟也逐渐接受系统的儒学教育,汉化程度很深,因此,元代还出现了许多少数民族诗人。特别是元代后期产生了一大批成就斐然的少数民族诗人,如维吾尔族诗人贯云石、回族诗人萨都剌等,他们的汉文诗歌都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少数民族诗人群体的出现,是元代文学的显著特色,也是元代诗歌的一大亮点,从一个方面显示了元代诗歌教育的实绩。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是元代著名政治家,又是元初最突出的诗人,今存诗720余首。他是辽代东丹王耶律倍的八世孙,出生于金代末期一个高度汉化的契丹贵族家庭。其父耶律履是金代著名学者,时任尚书右丞,于年届六十得子,欣喜异常,感慨不已:“吾六十得其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所用。”便根据《左传》“楚虽有材,晋实用之”的典故,为儿子命名:名楚材,字晋卿。他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儒学教育,精通汉族文化。《元史·耶律楚材传》载:“耶律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父履,以学行事金世宗,特见亲任,终尚书右丞。楚材生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及长,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他曾随从成吉思汗和窝阔台远征四方,写下了大量诗歌,其《湛然居士集》收录了660余首诗。他的诗应酬之作颇多,往往流于率易,缺少锤炼。他曾随蒙古大军西征万里,熟悉边疆的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在诗中生动真实地描绘了奇瑰壮丽的西域风光。其西域诗有50余首,其中《西域河中十咏》尤为人称道,如:“寂寞河中府,连甍及万家。蒲萄亲酿酒,杷榄看开花。饱啖鸡舌肉,分餐马首瓜。人生唯口腹,何碍过流沙。”“寂寞河中府,遐荒僻一隅。葡萄垂马乳,杷榄灿牛酥。酿酒无输课,耕田不纳租。西行万余里,谁谓乃良图。”这些诗篇是后人研究西域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耶律楚材尤其擅写律诗,诗文集中尤多七律。如《庚辰西域清明》:“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熳不知名。蒲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如《阴山》:“八月阴山雪满沙,清光凝目眩生花。插天绝壁喷晴月,擎海层峦吸翠霞。松桧丛中疏畎亩,藤罗深处有人家。横空千里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夸。”如《和移刺继先韵》:“旧山盟约已愆期,一梦十年尽觉非。瀚海路难人去少,天山雪重雁飞稀。渐惊白发宁辞老,未济苍生曷敢归。去国迟迟情几许,倚楼空望白云飞。”他的律诗韵律流畅沉稳,风骨雄健豪放,境界开阔,情调苍凉。耶律楚材也能填词,如《鹧鸪天·题七真洞》:“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遥望意茫然。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沈思到酒边?”词中化用黄庭坚的诗句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关于《四明丛书》 《四明丛书》为张寿镛自1931至1945年编纂,收集了四明(今浙江宁波)地区作者历代著作文献,汲及到四明地区的都收录,其第五集总序,刊发了他多年研究的成果--宋元浙东学术渊源考。该书是民国以来雕版图书中规模较大者之一,凡8集,162种,1188卷,不少系珍贵之地方文献。 张寿镛先生(1875-1945),字咏霓,号伯颂,别署约园,浙江鄞县人。张寿镛先生在北洋军阀时期,历任浙江、湖北财政厅长,有“善于理财”之誉,民国时期历任江苏省政务委员、财政部次长、政务次长。辞职后不愿谈官宦生涯。后全力创办光华大学、编刊《四明丛书》。晚年著书立说。”。《四明丛书》最初拟分十集出版。民国二十一年(1932),第一集刻印告成。民国二十九年(1940)陆续刻印至七集半时,张寿镛先生不幸去世,由其子星联等刻印完成第八集。待刊之九、十两集,今仅有《存目》传世。张寿镛去世后,冯孟颛又为第八集写了总序和后序。四明丛书以其对宁波历代先贤著述的搜集之广、版本之精,为后人勾勒出四明学术的流变、风貌,成为广大读者了解与研究宁波传统文化的必读典籍,可谓我馆地方文献资源库中利用率与收藏价值俱佳的精品。《四明丛书》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有序有跋,体例独有,学术价值高。全书编例一致,张寿镛在每一集卷首先撰一总序,逐一介绍该集收录之书。总序名为“集古语”,乃是集录前人有关该书的评语,记述作者生平,也是集史传志乘的原句,一一注明出处。收录的每一种典籍,都有张寿镛所撰的序或跋,详述编辑之由、刊刻之故,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在其他州郡丛书中独树一帜。如仅存寥寥三百八十字的《任子》一篇,仍为之作序2000余言、跋200余言,详述收录之原因,考订之经过。又如收于第五集的《宋元学案补遗》,原书脱稿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原稿纸薄如蝉翼,字细如牛毛”,一经翻手,翻然飞坠。张寿镛历时五年,才在夏同甫等朋友的帮助下校刊完竣,使该书得以保全。张寿镛为该书撰成了长达一万两千余言的序文,历述宋元两代四明贤哲之著作与学术源流,对后学治宋元学术思想史者大有裨益。 2、著录详实,校勘择善本。张寿镛先生每刻一书“必取诸善本参校,互异之处,择善而从,其无从互校者仍之。”如收于第二集的明张煌言《张苍水集》,他先据8种不同得版本初校,最后采用裔族张世伦藏海滨遗老高允权本参校永历黄氏藏本、顺德邓氏活字版本,校勘之慎审可见一斑。 3、表彰忠义,不遗余力。《四明丛书》辑刊之时,正是中华民族遭受日寇蹂躏之际。因此,张寿镛选刊各书,并非单为保存乡邦遗书,而是“先品其人,后平其学,审其所作,确乎可传,方为付刊”,以表章忠义,弘扬四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气节。因此,丛书优先收录张煌言、陈良谟、钱肃乐等忠义节烈之士的遗著。张寿镛最景仰先贤万斯同,收编万氏遗著达七种,力为表彰。这样,与一般丛书相比,《四明丛书》更多了一份表彰前贤,褒扬忠烈,激发民族气节,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意味。 四明丛书 第一集 二十四种一百三十七卷,张寿镛辑 1.任子:一卷/(汉)任奕撰 2.虞秘监集:四卷/(唐)虞世南撰;张寿镛辑 3.贺秘监遗书:四卷/(唐)贺知章撰;冯贞群,张寿镛编 4.丰清敏公遗书:六卷/(宋)丰稷撰;张寿镛辑 5.杨氏易传:二十卷/(宋)杨简撰 6.史略:六卷/(宋)高似孙撰 7.子略:四卷目一卷/(宋)高似孙撰 8.骚略:三卷/(宋)高似孙撰 9.梦窗稿:四卷补遗一卷 文英新词稿一卷 梦窗词稿附录一卷 校勘记一卷 梦窗词集小笺一卷 梦窗词校议二卷 补校梦窗新词稿一卷/(宋)吴文英撰;朱祖谋撰校勘记词集小笺;郑文焯撰校议;张寿镛补校 10.四明文献集:五卷深宁先生文钞摭余编三卷补遗一卷/(宋)王应麟撰;(明)郑真辑 (1)深宁先生年谱:一卷/(清)钱大昕编 (2)王深宁先生年谱:一卷/(清)陈仅编 (3)王深宁先生年谱:一卷/(清)张大昌编 11.古今纪要逸编:一卷/(宋)黄震撰 12.戊辰修史传:一卷/(宋)黄震撰 13.畏斋集:六卷/(元)程端礼撰 14.积斋集:五卷/(元)程端学撰 15.剡源文抄:四卷/(元)戴表元撰;(清)黄宗羲选 16.管天笔记外编:二卷/(明)王嗣奭撰 17.春酒堂文存:四卷诗存六卷诗话一卷外纪一卷/(清)周容撰;冯贞群辑外纪 18.杲堂诗抄:七卷文钞六卷/(清)李邺嗣撰 19.石经考:一卷/(清)万斯同撰 20.汉书地理志稽疑:六卷/(清)全祖望撰 21.樗庵存稿:八卷/(清)蒋学镛撰 22.东井文钞:二卷/(清)黄定文撰 23.诗诵:五卷/(清)陈仅撰 24.群经质:二卷/(清)陈仅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