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国😄 歌唱每一座高山
关注数: 16 粉丝数: 720 发帖数: 5,361 关注贴吧数: 58
北京市体育局:进入室内体育场所须扫码并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2022-12-08 19:08新京报社官方帐号 关注 新京报讯 12月8日,北京市体育局发布关于推动体育行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 各区体育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燕山体育运动中心,各有关单位: 根据本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统一部署要求,为进一步落实行业主管部门主体责任,统筹抓好体育行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保障体育行业各类企业生产运营,现就有关工作明确如下: 一、全力保障“服务包”企业复工达产。各区体育部门针对纳入市区两级“服务包”的体育类企业,建立“白名单”企业服务机制,靠前一步服务,加强走访调研,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帮扶力度,尽量减少因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保障稳产达产。 二、全面推进规上企业复工复产。各区体育部门针对属地体育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应加强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政策宣传,不断建立健全体育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台账,按照“应复尽复、应保尽保”的原则,提高企业从业人员上岗率,推进规上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积极做好企业服务保障工作,尽快恢复正常运营。 三、积极推进体育健身场所开放运营。各区体育部门要按照市区疫情防控政策要求,结合本区实际,坚持稳中求进、动态优化防控措施,积极推进本地区体育健身场所和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开放运营。各体育健身场所和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要按照本市核酸检测查验“六条”措施、“京十条”优化疫情防控工作措施要求,对进入室外体育场所的人员扫码进入即可,对进入室内体育场所的人员,须扫码并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从业人员落实48小时核酸检测制度,并全面纳入京办人员核酸比对小程序。自即日起,2022年6月13日发布的《北京市体育局关于对地下空间体育健身场所暂停开放的紧急通知》废止。 本市后续出台新的优化防控政策后,按照新的政策要求执行。 北京市体育局 2022年12月8日 
北京“京抗原”小程序上线,附带抗原自测教程供市民参考使用 12月7日,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获悉,北京“京抗原”小程序已于近日上线,市民完成新冠抗原自测后,可在“京抗原”小程序上自行上传抗原检测结果。 新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防控区域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能够在急性感染期快速检出可疑阳性人员,助力基层迅速开展排查及检测。市民完成自测后,可以在支付宝或微信中进入“京抗原”小程序,按步骤进行自测上报。  个人自测上报需填写被检测人、采样方式、采样时间、居住地区等个人信息,上报阴性或阳性或无效的检测结果。确认提交即本人承诺上述申报信息属实,若有虚假填报愿承担一切后果和法律责任。   若结果是阴性,市民可在首页个人纪录查询及修改中查询上传结果。  若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不论是否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市民应当立即向所在社区(村镇)报告。非本人抗原上报需先在“成员管理”中查询编辑成员信息,再在个人自测上报中选择需上报抗原成员。  团体组织上报需首先申请团体码,市民可点击“团体码申请及记录查询”,填写组织及联系人基本信息,进入团体信息查看页面获取团体二维码。团体成员可在“团体组织扫码上报中”扫描团体组织二维码,上传检测结果相关信息。  “京抗原”小程序中还有抗原自测教程,供市民参考使用。在抗原自测前,市民需使用流动清水或手部消毒液清洗双手。仔细阅读抗原自测试剂配套说明书及抗原自测相关注意事项。检查抗原自测试剂是否在保质期内,检查鼻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内容物是否有缺失或破损。如试剂过期或试剂内容物缺失、破损应及时更换检测试剂。最后,确认检测环境。胶体金试纸条检测一般要求在14℃至30℃常温条件下,避免过冷、过热或过度潮湿环境导致检测结果异常。抗原检测卡拆除包装后置于平坦、清洁处。     样本采集时,年龄在14岁以上的市民,可自行进行鼻腔拭子采样。自检者先用卫生纸擤去鼻涕。小心拆开鼻拭子外包装,避免手部接触拭子头。随后头部微仰,一手执拭子尾部,贴一侧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1至1.5厘米后,贴鼻腔旋转至少4圈(停留时间不少于15秒),随后使用同一拭子对另一鼻腔重复相同操作。年龄在2至14岁的市民,应由其他成人代为采样。 采样后,将采集样本后的鼻拭子立即置于采样管中,拭子头应在保存液中旋转混匀至少30秒,用手隔着采样管外壁挤压拭子头至少5次,确保样本充分洗脱于采样管中。用手隔着采样管外壁,将拭子头液体挤干后,将拭子弃去。采样管盖盖后,将液体垂直滴入检测卡样本孔中。根据试剂说明书,等待一定时间后进行结果判读。 阳性结果:“C”和“T”处均显示出红色或紫色条带,“T”处条带颜色可深可浅,均为阳性结果;阴性结果:“C”处显示出红色或紫色条带,“T”处未显示条带;无效结果:“C”处未显示出红色或紫色条带,无论“T”处是否显示条带。 为了降低感染风险,市民需对使用后的抗原检测试剂根据情况分类投放。若是隔离观察人员进行检测,无论检测结果是阴性还是阳性,其使用过的采样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物品,需要装入密封袋中,由管理人员参照医疗废物或按程序处理。 若是社区居民自行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是阴性的,使用过后的采样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要装入密封袋中,作为一般垃圾处理。如果检测结果是阳性的,在人员被转运的时候一并交由医疗机构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何蕊 编辑:王海萍 流程编辑:郭丹
重磅!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来了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具体如下: (一)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 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 (二)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 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 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愿检尽检。 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 重要机关、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可由属地自行确定防控措施。 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三)优化调整隔离方式 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居家隔离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解除隔离,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 (四)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 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五)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 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 (六)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各地要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作出专项安排。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优化接种服务。要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细化科普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动员老年人接种,各地可采取激励措施,调动老年人接种疫苗的积极性。 (七)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 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摸清辖区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推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 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将医务人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相关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保障正常医疗服务和基本生活物资、水电气暖等供给,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九)强化涉疫安全保障 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强化对封控人员、患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等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 (十)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各地各校要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有疫情的学校要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
重磅!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来了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具体如下: (一)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 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 (二)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 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 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愿检尽检。 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 重要机关、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可由属地自行确定防控措施。 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三)优化调整隔离方式 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居家隔离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解除隔离,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 (四)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 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五)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 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 (六)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各地要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作出专项安排。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优化接种服务。要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细化科普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动员老年人接种,各地可采取激励措施,调动老年人接种疫苗的积极性。 (七)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 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摸清辖区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推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 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将医务人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相关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保障正常医疗服务和基本生活物资、水电气暖等供给,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九)强化涉疫安全保障 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强化对封控人员、患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等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 (十)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各地各校要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有疫情的学校要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