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dejiaozi tiandejiaozi
关注数: 9 粉丝数: 49 发帖数: 213 关注贴吧数: 4
转载:清贫的代课教师 偃师市大口乡教师杨菊花半生清贫 2010-01-19 08:42   文章来源:河南商报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新闻      由于上午天气冷,有一半学生没有来,下午到齐了会有20名学生。杨菊花说,从教30多年来,教过的学生有1000多名。           58岁的代课老师杨菊花也许不能再教书了。      在这个小乡村的讲台上,她从一个少女变成了老妇。      尽管光滑细嫩的手已干瘪皲裂,尽管学生越来越少,尽管这个学校破旧得连个升旗的旗杆都没有,尽管一个月工资只有209元……但,她还是想留下来。      仨人撑起一所学校,俩是代课教师      杨菊花任教的偃师市大口乡南寨村小学,位于伏牛山余脉万安山脚下。      所谓学校,只有3个班,两层的教学楼空了一层。      杨菊花说,农村人观念变了,现在都只要一个孩子。      生源少了,学校开始合并。2007年,南寨村小学四至六年级被并入了附近的学校。次年,三年级也被划了出去。      现在,学校只有一二年级和学前班,全校40多名学生,3名老师。      3名老师中,有两名是代课老师,也就是农村学校里没编制的临时教师。      杨菊花就是个代课老师,1973年被选聘到马村学校教书,1975年嫁到南寨,成了南寨村小学的老师。      据了解,1984年底前,杨菊花算是民办老师,在此前从教的临时老师基本被转正或清退。      从1985年起,全国不允许再出现民办教师。      但杨菊花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曾对民办老师进行过一次清退,那次她和同事马新巧都被留了下来,不过都没“转正”。      那时,老师短缺,她们被用来“填空子”,一直到现在。      46岁时,她节假日自费去进修      在外貌上,杨菊花和村上的其他人看起来没啥区别。      朴素的装扮,纯正的方言,还有皲裂的双手。      一站上讲台,她就立即精神起来,眼睛炯炯有神,声音洪亮,用普通话教孩子念书、识字。      “好日子,我们赶上了好日子……”树枝做成的教鞭,在杨菊花皲裂的手上有节奏地跳动。      杨菊花说,往讲台上一站,她总有种“神圣感”。      尽管只是临时工,她一直对照公办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      1998年,46岁的她自费报了偃师教师进修学校的函授班,“班上像我这么大年纪的人不多”。      她用寒暑假和周末的时间去上课、辅导,最终拿到了“中师”学历。在学校她是老师,出了校门她又成了农村妇女。洗衣做饭,下地干活儿。      键盘上做标记自学风琴教音乐      30多年来,这儿缺老师的情况似乎没改善。      学校仍实行“包班”,一个老师负责所有课。杨菊花教学前班,有20多个孩子,是学校规模最大的班。      学前班不好教,孩子贪玩,不懂纪律,杨菊花想法吸引孩子。讲桌上有些石子,那是“教具”,为让孩子算清数,她常拿石子做示范。      与学认字、算数比起来,学生更喜欢上音乐课。教室后头放了台脚踏风琴,那是她和孩子的最爱。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