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na stringna
关注数: 20 粉丝数: 2 发帖数: 1,641 关注贴吧数: 4
答论秦与唐 近来偶观好友 *** 的原创日志《论秦与唐》这篇锦笔大作,我对此篇大作有着诸多的看法,并由此萌生出了诸多的问题,还请作者不吝赐教。 独裁并不一定是坏事,我的见解是:处理问题只有相对而没有绝对。道家有一句名言,世间的诸多万物,存在的便是合理的,但走向极端便不妥,所以老子提出了“物极必反”这个道理。所以说做一件事,首先应考虑它的相对性,相对于某事怎么样。又者说秦与唐的社会思想是根本不一致的,秦的思想是由韩非和李斯代表和传承的法家,而唐朝的思想是由孔子创立在汉代已被尊为主流的儒家。就封建的思想而言,儒家是介于道家与法家之间比较中和的一种思想,没有法家的过于严苛。法家在一定的时候对秦王朝起过积极的作用,对秦王朝统一天下有过一定的好处。但治理天下便不同了,治理天下的目的是使人们过上稳定幸福的生活,而法家则过于严苛。再加上秦朝一些不利的政策,最终导致了这个叱咤风云的王朝在很短的时间内灭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也证实了物极必反的道理。而汉朝则采用博士董仲舒的观点和政策,独尊儒术,并且任用萧何、曹参、张释之、窦婴、韩安国、公孙弘、田千秋等守成之臣。任用韩信、彭越、黥布、周勃、周亚夫、卫青、霍去病、李广、李广利、赵破奴等武将平定天下的动乱。任用张汤等诤臣和严吏,规范佞臣私党。终使天下大治。而后汉政局的混乱,宦官与外戚交替掌权,农民起义不断,导致了东汉的衰亡,天下由此三分。这又证实了物极必反的道理。 再说说唐朝,唐朝是隋朝的外戚,李渊的先辈唐太祖李虎和唐世祖李陃被派往太原镇守,封唐国公(唐国即晋国)。后来隋炀帝多疑,再加上李渊抗击突厥接连失败,唐太宗听了刘文静的话,说服李渊起兵反隋。占领长安,在隋炀帝死后,李渊自封唐高祖。 后来经过李世民、武曌、李隆基的治理,使四海升平,君臣丰乐。由于后期的唐玄宗不理朝政,亲近李林甫等人,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的爆发沉重打击了唐王朝的根基。所以唐朝也不是一味的繁荣的。在肃宗代宗时期,郭子仪、李光弼相机打败了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恢复了唐王朝的绝对统治。到了后来,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发动了永贞革新,但在地主阶级打压下失败,所以这次革新不能在当时社会上立足,终被淘汰,这也证实了优胜劣汰的道理。到了宪宗后期及敬宗、文宗、武宗朝。牛(牛僧孺)李(李德裕)党争开始,为了自己的私利争执不断。 宣宗朝李德裕遭贬,牛李党争告一段落。宣宗中兴开始,但挽回不了唐朝的衰落,唐哀帝时,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持续近三百年的唐朝灭亡。王朝更替是捉摸不透的,但往往是符合优胜劣汰和物极必反。存在的东西能在世界上立足,说明他是有功于人民的,所以他不会淘汰,也不可能淘汰。一点点的东西不能代表一切,这是早有定论的,望诸君一向对的眼光看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要以史为鉴 , 不要一味的反对某些事物,这样能使我们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 秉睿敬启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