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吧管理
越剧吧管理
关注数: 0
粉丝数: 1
发帖数: 106
关注贴吧数: 4
更多相关链接 ===========================================================
上越吧祝大家新春快乐 http://tieba.baidu.com/f?kw=%C9%CF%D4%BD
上越吧祝大家新春快乐 http://tieba.baidu.com/f?kw=%C9%CF%D4%BD
【漫天芦苇】上越吧祝大家新春快乐 http://tieba.baidu.com/f?kw=%C9%CF%D4%BD
上海越剧院 吧,欢迎光临 http://tieba.baidu.com/f?kw=%C9%CF%D4%BD
上海越剧院 吧 http://tieba.baidu.com/f?kw=%C9%CF%D4%BD
【申请分类】请将 上越 吧 分类到 特色艺术 http://tieba.baidu.com/f?kw=%C9%CF%D4%BD
(转贴)越剧,沦落为怀念 对于越剧,我在不同的论坛写了很多不同的文字,批判的,赞扬的,提意见的,灌水的,时值越剧百年大庆,有幸看了大规模的新生代越女大展演,但是心情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变再变。越剧小百花的名头仍在,然而百花齐放的局面已经不再。越女争峰是年轻专业演员的一次大阅兵,可以说前来参赛的都是各剧团中的翘楚,但是一场一场的淘汰下来,到总决赛入围赛,花旦只剩下吕傅两派,袁王戚金等大派一个不留,更不说濒临绝迹的张(云霞)派了,真的很惋惜。小生组也是徐范的天下,尹派陆派毕派少之又少,四大老生到现在只剩下张(桂凤)一派,徐(天红)商(方臣)吴(小楼)似乎没有传人。这些都可以不说,就说流派本声吧,能称得上流派的必然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现在这些中青一代演员,把大家都搞糊涂了,以至于论坛上经常看到有人在问吕傅张三派花旦的区别。一种特色很容易被这些年轻人在学习中所误解,吕派傅派在他们演来就是一味的拔尖嗓门,所以这次比赛中,《行路》这一折几乎是每个小演员都唱了一遍,而且除了音色基本没有该折中应有的情感,差不多把我给听疯了。....
举报 上越 吧 该吧吧主长期未管理本吧,请求撤销其吧主权限注册时间: 2005-05-09 19:31最后访问时间: 2006-04-21 20:17
徐标新越剧专场“标新立异”
邓华蔚 -----------
忻雅琴 -------------
唐晓羚 “吕(瑞英)派传人,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工花旦,由越剧表演艺术家吕瑞英传授。 主要剧目《花中君子》、《西厢记》、《早春二月》、《红楼梦》、《玉簪记·偷诗》、《青衫·红袍》、《王宝钏的最后一夜》等。 曾获上海越剧新秀奖、“小蝶杯”上海越剧新秀奖提名。
丁小蛙“上海给了我人生的精彩” 丁笑娃,1972年出生,原籍浙江乐清。由于她从小受妈妈的影响,四岁就会唱越剧。五六岁时的丁小蛙常常被涂抹上腮红,在大人们面前来上一段《盘夫索夫》。十二岁在镇上的一个演唱团里上台演唱《宝玉哭灵》。她清亮的小嗓子,毫不怯场的台风,在家乡的小镇上可是小有名气的,在妈妈的那帮越剧票友中间,她算得上是个“角”了。于是在1986年,小蛙长到15岁的时候,乐清越剧团在全省招生,她被录取了。这在她是很自然的事,而对他人而言,竞争其实是挺残酷的,在3000多报名者中,仅有30名是幸运儿。在浙江嵊州艺校培训的两年中,有人因为没有发展潜力而被再次淘汰,也有人因为耐不住学戏的寂寞与练功的辛苦而放弃了。而小蛙,这个不声不响挺文静的小女孩,却坚持了下来,两年后成为乐清越剧团的尹派当家小生,活跃在浙江各地的舞台上。1995年,小蛙到上海探亲。不逛街,不买衣服,小蛙直奔上海静安越剧团。“越剧界的很多前辈都是在上海成就艺术造诣的,我特别想瞧瞧,出了毕春芳等越剧名家的上海静安越剧团是什么样子的。”机缘巧合,在排练场,小蛙遇到了静安越剧团的两位团长。这次见面让两位团长要定了丁小蛙。乐清越剧团自然不肯放走人才,小蛙也对家乡恋恋不舍。这时,乐清市委书记的一句话,“人才应该流动起来”,让小蛙下决心“闯上海”。没想到,她当时还是上海越剧界引进的为数不多的“外援”之一,在市人才交流中心接受面试时,主考的除了有关领导,还有她仰慕已久的毕春芳和戚雅仙。在上海排的第一个戏是《花为媒》。大热天,在松江的一个空厂房里,全剧组的人进行封闭式排练。“一上来就感受到了在上海搞艺术的辛苦,要求特别严。”从小学唱尹派的她要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改学毕派,难度可想而知。所幸有杨文蔚老师不断地细心教导小蛙。作为毕春芳的第一代大弟子,杨老师也已是年近花甲的人了,但她仍往来于市区与松江,一字一句,一举手一抬足,为小蛙悉心辅导。1995年的9月,小蛙在中国大戏院开始了她在上海的首场演出。刚出场一个亮相,台下就响起一片掌声。“我吓坏了,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让观众喝倒彩。在温州演出,都是整场演出完了之后,观众才鼓掌。”上海观众的热情让小蛙始料未及,整场演出中,掌声不断;演出结束,更有戏迷上台献花。戏一连演了数场,场场爆满,有的戏迷连看几场。观众给丁小蛙的评价是:无论唱腔还是扮相都像极了毕春芳,但又不乏有创新的地方。前辈们也给了她极大的鼓励。傅全香感慨系之:“看来,越剧事业还是很有希望的,希望就寄托在为观众所喜爱的越剧新秀身上。小蛙,你要好好演下去,为越剧事业注入活力。”戚雅仙拉着小蛙的手:“你演得认真,演得投入,音域宽广,运腔自如,很有发展前途。”而毕春芳更是在几天后欣然收小蛙为徒:“我好多年没有收过一个徒弟了,今天收小蛙为徒,是因为我心中对振兴越剧事业又燃起了希望,对越剧事业后继有人又恢复了信心。” 上海观众的热情与认可,前辈艺术家的鼓励与指点,这正是小蛙在上海这个大舞台迅速成长的动力。1996年,她就在全国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中脱颖而出,因在《光绪皇帝》中扮演光绪皇帝而荣获二等奖。“上海是海,是各种艺术形式的融汇之地。”在上海,小蛙有机会欣赏各国各地、各种各样的艺术演出。小蛙甘于研习戏曲的那份平淡,但她从不排斥其它艺术种类,每年的国际艺术节,像《大唐贵妃》这样的盛大演出,都让她激动不已。“越剧不断地创新发展才有生命力。”1999年10月,丁小蛙又被引进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两次随团赴香港演出,《玉簪记》中的王公子,《碧玉簪》中的顾文友,都让香港观众记忆深刻。2002年4月,小蛙接到剧团通知,要她饰演古典浪漫梦幻越剧《蝴蝶梦》的主角庄周与楚王孙,一饰二角。二十几天就要抓出这台戏去广州等地演出,怎么办呢?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她就靠着一股拼劲,不怕苦、累,虚心听取导演陈薪伊、技导刘永珍的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到天津、北京演出时,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肯定,赢得了一片喝彩声。小蛙戏演得好,歌也唱得美,近年来录制了个人专辑CD、VCD、DVD,还参加拍摄电影,在《少林武王》中饰演梨花一角,颇得好评。小蛙说:“竞争让我更成熟,上海给了我人生的精彩。”是的,这精彩的后面,她付出了很多很多。这精彩,是辛劳的回报。
黄慧的简介 11月1日出生,来自东海之滨——南汇。1982年考入南汇县越剧团,任随团学员,学小生,攻陆派和徐(玉兰)派。1984年考进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专攻陆派。1987年毕业,分配进上海越剧院。多年来,她在红楼团的各出大戏中都担任着不同的角色,既能主演陆派戏,又能跨行当扮演徐(天红)派老生,同时还在多出剧目中担任领唱。她扮相俊雅端庄,台风潇洒大度,嗓音纯美,带有磁性,润腔富于抒情色彩,韵浓味纯。不论生腔旦腔,均能娴熟担纲,唱来声情并茂,沁人心脾,是一位难得的艺术多面手。曾在全国越剧青年电视大奖赛上获“荧屏奖”;2000年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举办的首届小剧目展演中,携《倩女离魂》获得“优秀剧目奖”。她还经常随团赴香港、法国、澳门、泰国、台湾等地演出,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欢迎。 曾主演和参演剧目: 《风雨大观园》潘又安《盘夫索夫》 曾荣《珍珠塔》 方卿 《紫玉钗》 卫夏卿 《断指记》 陆郊 《风雪渔樵》 杨孝天 《碧玉簪》王玉林 《倩女离魂》王生 《三难新郎》 秦少游 《救风尘》 周舍
陆派新秀-张宇峰 张宇峰,1983年8月生于上海。 1995年进入上海市戏曲学校,九五届越剧班攻小生,师从曹银娣,主攻“陆(锦花)派”。2001年6月,毕业后进入上海越剧院。 张宇峰曾先后在《珍珠塔》中饰方卿,《盘夫索夫》中饰曾荣,《碧玉簪》中饰王玉林,《花中君子》中饰陈奎,《情探》中饰王魁,《送花楼会》中饰文必正。 2001年,张宇峰获2003年小蝶杯上海越剧新秀奖榜首,她是陆派的后起之秀。 转载自《越剧名家艺术生涯》
吴佳斯 先后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戏曲表演专业、上海戏剧学院戏曲舞蹈分院导演专业。主要作品:越剧《精卫填海》、《汉文皇后》、《情系山河恋》、昆剧《印象墙头马上》、京剧《道观情缘》、《岳家小将》等。儿童京剧《岳家小将》曾获第五届优秀儿童剧调演三等奖。越剧《精卫填海》曾获2005年上海市小节目比赛表演奖。
蔡 燕 “张(桂凤)派”传人,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工老生,由越剧表演艺术家张桂凤传授。主要剧目《珍珠塔》、《碧玉簪》、《红楼梦》、《三看御妹》、《虞美人》、《金山战鼓·抗命》等。曾获上海越剧新秀奖、“小蝶杯”上海越剧新秀奖、“越女争锋——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银奖。
王柔桑 王柔桑,现为上海越剧院演员,主攻范派。1995年9月考入上海戏曲学校。曾师从沈于兰、曹银娣、陈东文等老师。攻小生,学尹、范、陆派。2001年7月毕业,进上海越剧院,师从赵志刚、章瑞虹。王柔桑曾饰演《十一郎》中的十一郎(穆玉矶)、《珍珠塔》中的方卿、《三看御妹》中的封加进、《花中君子》中的李凤鸣、《何文秀》中的何文秀、《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打金枝》中的郭暧等。2003年在“小蝶杯”参赛剧目《白蛇传-断桥》中饰许仙,获上海越剧新秀奖。
李璐彦 李璐彦2001年毕业于上海戏校,主攻小生。在校时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进入上海越剧院工作以后,更是勤奋好学。她性格开朗,待人真诚热情。她不仅扮相漂亮,而且表演有灵气,眉目传神,歌唱以高音见长,音色质朴有亮度,把越剧“徐派”唱腔的特殊感染力较好地表现了出来。扮演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书房会》中的徐文秀、《碧玉簪》中的王玉林、《十一郎》中的刘仁杰等,通过学演、磨练这些传统名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裘丹莉 “傅(全香)派”传人,毕业于绍兴县戏曲艺术职业学校。工花旦,由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与著名演员陈飞、陈颖等传授。 主要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李娃传》、《情探》、《情系山河恋》、《白蛇传》、《宝莲灯》、《五女拜寿》、《狸猫换太子》、《王老虎抢亲》、《可卿自缢》、《烂柯山·痴梦》、《晴雯补裘》等。 曾获“越女争锋”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银奖、绍兴市第八届戏剧节表演三等奖,2000年绍兴市“嘉承房产”杯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优秀表演奖。
盛舒扬 2001年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专科,主攻傅派花旦,现为上海越剧院演员。主要演出剧目有:《红楼梦》(青春版)、《蝴蝶梦》、《李娃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情探·阳告》、《窦娥冤·斩娥》等。 荣获奖项有:“我喜爱的上海越剧新秀”二等奖、“全国地方精品折子戏青年演员大奖赛”二等奖、“小蝶杯上海越剧新人评选越剧新秀”三等奖、“中国戏曲演唱大赛”红梅奖金奖。
徐标新
许杰 越剧一级演员。1963年3月出生,籍贯安徽六安。1974年考入上海越剧院学馆,工小生,宗陆(锦花)派。1980年毕业,转入上海越剧院,任青年剧团主要演员。曾在《珍珠塔》、《花中君子》、《浪荡子》、《天鹅之歌》、《玉镯冤》、《第十二夜》、《血染深宫》、《王子复仇记》、《曹植与甄洛》、《舞台姐妹》、《早春二月》、《蔡锷与小凤仙》、《木棉红》、《被隔离的春天》、新版《家》、《千古情怨》等剧中担任主角或重要配角。参与越剧电视连续剧《沙漠王子》的演出。曾获1984年上海市青年演员汇演“新苗奖”、1986年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三等奖。曾多次赴香港演出。现任上海越剧院一团副团长。 编辑词条
越剧演员金静 著名越剧演员金静,生于1965年。198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进静安越剧团后,在著名越剧表演艺术戚雅仙悉心培养下,艺事大进,1984年,先后在上海青年演汇演与江浙沪越剧青年大奖赛上获奖。在此以后的短短几年中,分别主演了《香罗带》,《血手印》,《玉堂春》,《梁祝》,《红娘子》,《洪洞奇案》,《豆腐郎》等多部大戏,成了越剧舞台上一颗耀眼新星。 金静虚心好学,天资聪颖,嗓音纯美,扮相秀丽,在唱腔宗戚派,但也兼学其他流派,并能抓住各流派演唱特点而微妙维肖。1987年,她东渡扶桑以求人生新的发展。但身在异国他乡,仍抛不下自己钟爱的越剧事业,回国后频频在舞台与电视中亮相,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华怡青简介 女,一级演员。上海市人,1963年8月出生。1980年考入上海越剧院,送上海市戏曲学校培训,工花旦,私淑袁(雪芬)、王(文娟)两派。1982年任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演员。主演过《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西厢记》中的崔莺莺、《魂断铜雀台》中的甄洛、《风雪渔樵》中的柳玉仙、《王子复仇记》中的雷莉亚,2000年在新版(尹袁派)《红楼梦》中饰林黛玉,以及《梅龙镇》中饰皇太后(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在上海电视台摄制的电视片《西厢记》中饰崔莺莺、《红楼梦》中饰林黛玉。1986年获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二等奖。曾赴法国、日本、香港等演出。
孙智君简介 女,一级演员。1964年4月出生,籍贯浙江绍兴。1974年考入上海越剧院学馆,工花旦,宗吕(瑞英)派。1980年毕业,转入上海越剧院任演员。主演过《打金枝》、《状元打更》、《玉镯冤》、《血染深宫》、《燕山棋缘》、《疯人院之恋》、《王子复仇记》、《状元打更》、《花中君子》、《沙漠王子》、《杨乃武》、新编越剧《家》等剧目。参与越剧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沙漠王子》的演出。1986年,扮演莎剧《第十二夜》中的奥薇拉,参加上海市第三届戏剧节,获新闻界颁发的新人“花冠奖”。多次赴泰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演出。
赵志刚简介 越剧一级演员。上海市嘉定人,1962年12月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共党员。1974年考入上海越剧院学馆,初习老生,后工小生。在学习期间,勤奋好学,且能转益多师,博采众长。艺术特色唱腔上,徐(玉兰)、范(瑞娟)、尹(桂芳)、陆(锦花)各个流派都学,皆有所成,为各派宗师所赞许。1980年学馆毕业后,成为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主要演员。1982年正式拜尹桂芳为师,继承并发展了尹派唱腔和表演艺术,深受观众喜爱和赞赏,并且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嗓音圆润厚实,韵味隽永,行腔流畅,吐字清晰,被行家和观众公认为尹派传人的佼佼者。主要作品 多年来一直活跃在越剧舞台上,艺术上不断创新,先后主演过《何文秀》、《浪荡子》、《沙漠王子》、《血染深宫》、《陆文龙》、《玉镯冤》、《状元打更》、《汉文皇后》、《花中君子》。《疯人院之恋》、《王子复仇记》、《曹植与甄洛》、《杨乃武》、新版《红楼梦》、《被隔离的春天》、新版《家》、《千古情怨》、《赵氏孤儿》等以及越剧电视剧《沙漠王子》、《两代怨梦》,所演角色个性均较丰满。荣誉1984 年获上海市青年演员汇演“红花奖”、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一等奖。1985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及“上海市青年艺术十佳”。1986年获全国越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优秀演员奖(名列榜首),同年又获“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8年获全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选赛最佳演员奖和“上海市青年十大精英”。1990年在霞飞杯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中,被授予“越剧之星”称号。1992年荣获中国第二届“金唱片奖”和第三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2003年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华东杯)“最佳演员奖”(主演《被隔离的春天》)。2004年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十一届文华表演奖。 1996年,百家出版社出版了《赵志刚唱腔集》。灌录过多张个人演唱CD、专辑及近十盒个人演唱音带专辑,在国内外拥有一个观众群及三个戏迷协会。现任剧院艺委会常务副主任、一团团长。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