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老铁 故人老铁
关注数: 0 粉丝数: 1 发帖数: 750 关注贴吧数: 2
关于“中性美”之我见 2007-06-10 22:06 传统文学中的男人的美和女人的美是绝然不同的,一曰阳刚,一曰阴柔。一如天地之相济,日月之相偕。从女娲和伏羲,霸王和楚姬。到猪八戒和盘丝洞的姐妹们,世界就在这极阳极阴的周而复始的交河中上演了无数或凄清或和美的阴阳故事。 可是自从网络文学盛行以来,特别是魔幻,奇幻文学流行网络以来,一种“中性美”的主人公开始盛行。先说明了,中性美不是性错位,作者郑重申明他(她)的主人公没有龙阳之癖,亦就是没有玻璃倾向。但就是亦男亦女,不男不女。以此为美,好像人类进入网络时代,男性美和女性美竟有趋同的倾向。 从性心理临床上来讲“性错位”一般是指“性意识错位”,专业点叫作“心因性性取向错位”既指好好的一个临床意义上的男人或女人,偏偏觉得自己在性定位取向上刚好相反。这往往和性意识成熟期的环境和彼时的外因诱导有关。而“男长女儿身,女长男儿身”者,在临床上不是指心因性错位,而是专指基因错变,又分“真两性人”和“假两性人”,即指一个人有两套生殖系统或是生殖系统幼稚而产生的荷尔蒙分泌错乱导致相反的第二性怔突显。手术可稍有帮助,但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这里不打算讨论医学概念上的整形为题,而是涉及了一个社会审美的问题。大凡四十以上的族群的审美定势上都取传统的标准,即和谐既美。在这种标准下,巨雕一定是落在高峻的崖壁上或是老枝横恒的古柏苍松上炯炯横眉,而黄鹂则一定是躲在随风款摆的柔柳之中临风娇啼,要是画反了,不但画卖不出去,人还要被板砖拍死! 但是随着袁隆平教授的平白多长了一千斤的改基因杂交水稻的问世,世人,特别是亚洲人都受益了,但是随之问题也来了。日韩率先在70年代末的动漫中出现了“骨感美”,76年代后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所谓“卡通化”,接着日韩明星继续上演“中性美”,使铁汉之类的“前现代派”的审美思维定势受到视觉冲击继而心理冲击。 所谓“中性美”是个后现代主义的变词,这种心理倾向从临床上讲不是“心因性性取向错位”,而是一种心理疾病,在古希腊Narcissus那塞西斯 (一美少年因自恋水中的美影以致憔悴而死化为水仙花)就是中性美的典型代表。中性美是异常排外的,因为就是自恋。决不爱人,也决不接受爱!自然人,每人身上都有些自恋倾向,但弄到“中性美”的程度就是“自恋狂”,而“狂”者,病也! 补充一个有趣的现象,可以佐证人类社会的“自恋狂”,所谓“那塞西斯情节”的排他性。南美有种果赢是自然界中不多的雌雄同体的昆虫,一只果赢就是一个世界,两只若不幸相遇,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格杀!这种果赢根本不需要爱和被爱,在遗传学上被单列为单亲繁殖纲。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