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746977 525746977
关注数: 20 粉丝数: 0 发帖数: 67 关注贴吧数: 0
去选一句吧二十五句人生至理名言 1,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2,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 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3,怨言是上天得至人类最大的供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 4,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5,世上的姑娘总以为自己是骄傲的公主(除了少数极丑和少数极聪明的姑娘例外)。 6,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7,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8,令狐冲说"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9,我不知道我现在做的哪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而当我终于老死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所以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待着老死。 10,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11,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12,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 13,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 14,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一切都是轮回!!!! 我们都在轮回中!!!! 15,男人在结婚前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少,结婚后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多。 16,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17,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18,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 19,《和平年代》里的话:当幻想和现实面对时,总是很痛苦的。要么你被痛苦击倒,要么你把痛苦踩在脚下。 20,真正的爱情是不讲究热闹不讲究排场不讲究繁华更不讲究嚎头的。 21,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22,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 23,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24,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25,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
经冬犹绿林 读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帧《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有「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 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待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