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嬉屁w Playboy2
至少还有你
关注数: 357 粉丝数: 35,282 发帖数: 85,855 关注贴吧数: 101
超人冒险故事#426(1987年3月),超人被女巫和达克赛德蛊惑 ……没头没尾的讲 —— 天启星上,超人掉入火坑后被救起 救他的人很惊讶,怎么会有人掉入天启星的火坑竟得不死? 之前也就只有奥利安才有过这样的经历救他的人想把超人卖给达叔,并跟众人讲了超人掉入火坑还没事儿的事,大家不信,于是救人的人用火烧超人的手,竟然把超人烧伤了 众人更不信了,强烈要求把这俩人扔到火坑里这时出来个女的,阻止了众人的行为,并称超人为【救世主】但这女巫也是坏人,她拥有盯住人就能把那人脑控的能力女人将超人成为救世主,想让超人带领大家推翻达克赛德然后达叔派兵过来了,超人被女巫脑控,思考能力越来越弱,但还是凭借超强能力把类魔干掉了打赢了之后,女巫忽悠众人认可了超人,大家都崇拜超人 一起称之为救世主 女人趁机蛊惑超人趁着超人洗澡的功夫,把超人的制服扔了,彻底控制了超人 大家也一块儿崇拜超人,卖超人娃娃,还把达叔的石像弄成了超人 —— 图不能放太多,我先把文字写了在楼下配图 —— 其实女巫和达叔是一伙儿的,达叔是天启星的暴君,天启星很多人苦达叔久矣,心里不服达叔 于是,达叔和女巫联合搞出来一招:把超人打造成救世主→控制超人→达叔得逞 女巫一步一步蛊惑超人,用无尽的战争和世人的崇拜让超人迷失自我 当超人以为自己成功的时候,其实已经变成达叔的人了
姐夫JSA真是不错,1-5期强烈推荐 JSA从末日警钟故事后回归了DC宇宙,在这之后很多经典的人物如初代闪电侠、初代绿灯侠、命运博士等人逐步回到读者的视野中,虽然在此期间很多任务的人设发生了改动,其中一些还是翻天覆地的改动 但是当你读到姐夫的JSA系列时,脑中回荡的依然是P52时代的那种温馨和英雄主义 精神可以传承、经典也可以传承 我们可以看到,姐夫没有“丢失”他对JSA的热情,虽然DC宇宙已经时过境迁 P52、N52、重生早已离我们远去,但爱与希望、羁绊与传承仍是DC宇宙中最美好的价值观 漫画也仍可以像“当初”那样,连续、耐读,引起无限遐想 在阅读故事的同时,我们可以去思考,姐夫对JSA的构建,他对JSA精神和人数之传承的构建传承超越时间,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再到未来的未来 传承下来的东西,并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如果你细细品读,你会发现这种传承甚至比时间更令人回味和着迷DC宇宙不一定会回到原来的样子,但是我们的“感觉”可以 强烈推荐姐夫的JSA1-5期,虽然他不会让你有太大的情绪波动,也不会让你突然眼前一亮 但是故事的连续性,姐夫对海伦娜的撰写,姐夫续写JSA的能力,都会让你期待下一期 雪晶球之谜和末日警钟后续可能是另一个让人期待的地方 但重要的还是那种传承感,回到姐夫的JSA系列,回到最初的原点 JSA故事并不只有一种写法,但对比姐夫的JSA系列,我没找到更好的写法
#锐评#【唱唱反调】负面视角下的《闪电侠》电影 提示:以下观点会引起DCEU铁粉的不适或扎心,请慎看 —— 闪电侠电影预告发布,内容令人惊叹,预告涉及到了DCEU近些年的很多作品,女超人等新的角色,还有基顿蝙蝠侠、多个闪电侠来镇场,场面宏大,信息量极高,值得点赞。 我们假设你已经看完预告,也惊叹了、点赞了、夸奖了,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分析一下,评价闪电侠电影的几个关键词【场面宏大】、【要素过多】、【视觉震撼】,其实还有待怀疑或考察。 下面由我来唱唱反调,相比于MCU,目前DCEU最核心也最致命的问题是:【量的积累还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 ——所以,请恕我直言,从闪电侠电影预告里我看到了很多负面的东西,一些决策和观点经不起推敲 一、DCEU扩展“多元宇宙和时间线概念”具有很强的突兀性 与MCU相比,DCEU多元宇宙(或异宇宙)和时间线的概念,更像是突然上马、匆忙上线的,或者说是对标MUC奇异博士的无奈之措(就像当年美国队长成为九头蛇对标重生一样)。MCU扩展多元宇宙已经有了很多铺垫,一是人物和要素已完成量的积累(个人系列、复仇者联盟和相关联动已成体系),二是对多元宇宙的铺垫也完成了一定积累(复仇者联盟4、蚁人、奇异博士、幻视等情节推动已完备),三是电影发展阶段也适合开始扩展多元宇宙,所以推出多元宇宙的概念和故事,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料的、理所当然的,不会让人感到突兀。 但是DCEU这边,从现实角度考虑,一系列项目的上马和取消,高层的动荡和不确定性,让人们感受到了华纳决策的“拍脑袋”特质;从故事角度考虑,新时代DCEU的人物发展和整体故事体系还没有达到稳定程度,神奇女侠发布了两部电影,超人、海王、沙赞等分别有一部电影,诸多人设和体系还处于建设初期(与MCU体系相比差的很多,也被落下的很远),故事和要素的积累没有达到“成为体系”的程度,相关铺垫只有很少甚至没有的程度,因此此时上马多元宇宙和时间线更多的是让人感到突兀。 二、场面宏大和要素过度是伪命题? 再看电影预告,里面涉及到了多元宇宙,场面足够宏大;也涉及了诸多人物,可谓信息量足够,甚至要素过多,【但我认为很多内容经不起推敲】,【核心原因还是量的积累不够】 从宏观角度 /表面程度 /乍看上去 说,电影(及预告)涉及了诸多元素,甚至数不过来——目前现有的是:基顿蝙蝠侠、大本蝙蝠侠、佐德(超人钢铁之躯)、BVS历史、正义联盟历史、多元宇宙、巴里的家人、闪点……从宏观角度 /表面程度 /乍看上去,闪电侠电影的确包含了DCEU有史以来最多的人物、故事、元素,至少【从概念、名词、人物的堆砌】上讲,DCEU闪电侠电影的确【要素过多】也足够让人期待。 但是,从微观角度 /细节调度 /本质角度 上讲,【宏大场面和要素过多】更像是个【烂尾楼】 ——整体框架的确有,【但钢筋水泥等构成物质是劣质的】,究其原因【即是量的积累不够】,具体梳理如下: 1、基顿蝙蝠侠故事体系(4部?):故事是否用在这部电影里还未曾可知。 2、DCEU神奇女侠:已有2部,不知道是否会出现在电影中,未来发展:【动荡】 3、DCEU海王:已(只)有1部,不知道是否会出现在电影中,未来发展:【暂定2023年上线一部】 4、DCEU沙赞:已(只)有1部,不知道是否会出现在电影中,未来发展:【暂定2023年上线一部】 5、DCEU超人:已(只)有1部,确定佐德会出现在电影中,亨利超人是否出场待考,未来发展:【好像没有关于亨利超人的规划】 6、DCEU蝙蝠侠:以大本为核心的蝙蝠侠故事【没有任何个人系列电影】,未来发展:【无】 7、BVS:应该会有涉及 8、正义联盟(两个版本都可以):应该会有涉及,未来发展:【暂无规划】 9、自杀小队等其他:可能会有涉及 以上9点,电影数量最多、姑且能够称之为“有体系”的,只有很多年以前的基顿蝙蝠侠电影,但我们可以嘲弄一句,华纳在【吃老老老本】。其他个人电影、整体电影及相关联动,对比MCU,量的积累远远不够。 所以,场面宏大和要素过度,仅仅是字面/概念/表面意义上的,【个人认为:现有的铺垫和基础不足以对闪电侠电影构成支撑】 三、要素过多的表达方式——内容、色彩和氛围的主基调是什么? 之前和吧友探讨过如果有朝一日DCEU想把基顿、贝尔、大本蝙蝠侠弄到同一部电影里,那应该用什么表现形式 毕竟波顿(舒马赫等)、诺兰、扎克施耐德等人的风格不太一样,像扎克施耐德这样个人风格和个人色彩鲜明的导演拍出来的作品很难和其他基调风格的作品融合。因此,闪电侠电影也一样,很多GC效果、剪辑从截图来看,的确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内容角度上,漫画闪点的隐藏前提和基础太多了,从编剧角度看也就只有杰夫琼斯、莫里斯等寥寥数人能驾驭这种题材,而漫画的设计成本和犯错成本要比电影低太多太多 闪点、重生、末日警钟等漫画的成功,和《闪电侠》电影的成功,完全不是一个体系、一个意义,甚至一个赛道的事。 所以,电影的整体风格、展现效果、内容采选是关键。 目前只能期待,但我持怀疑态度:DCEU电影的很多预告无法反映出电影本身的真实状态,甚至会让人盲目期待。 四、现实意义明确?——重启?未来? 从这一角度来说,则更加悲观、更加反面,也更加难以预料,不确定性还在增大。 未来的DCEU构建,是以滚导为核心的新一代决策层的重点任务,整体风格、故事体系、角色遴选等都与现在截然不同。对于大本、亨利、加多等陪伴粉丝多年的“朋友”来说,【遗憾】是这部闪电侠作品的引申词。 对于滚导的规划,对于DCEU的未来,我们没法更加没法预测,只能等待 ——不如问问chatGPT吧 五、另一个现实反面——米勒? 演员对一部电影的影响有多大,是否会有人因为米勒抵制这部电影 只能说,米勒本人给这部电影带来了太多不确定性 —— 结余:以上就是我总结、整理和思考的负面意见。 预测:抛开场外因素,我认为DCEU闪电侠可能会是一部好的个人系列电影,但很难成为一部【承前启后】过度电影。 说了这么多,电影该看还是要看,DC该支持还是要支持 愿DCEU一切都好 (完)
#锐评#【唱唱反调】负面视角下的《闪电侠》电影和华纳策略 很久没写东西啦,简单评述一下新发布的闪电侠电影预告和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 提示:以下观点会引起DCEU铁粉的不适或扎心,请慎看 —— 闪电侠电影预告发布,内容令人惊叹,预告涉及到了DCEU近些年的很多作品,女超人等新的角色,还有基顿蝙蝠侠、多个闪电侠来镇场,场面宏大,信息量极高,值得点赞。 我们假设你已经看完预告,也惊叹了、点赞了、夸奖了,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分析一下,评价闪电侠电影的几个关键词【场面宏大】、【要素过多】、【视觉震撼】,其实还有待怀疑或考察。 下面由我来唱唱反调,相比于MCU,目前DCEU最核心也最致命的问题是:【量的积累还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 ——所以,请恕我直言,从闪电侠电影预告里我看到了很多负面的东西,一些决策和观点经不起推敲 一、DCEU扩展“多元宇宙和时间线概念”具有很强的突兀性 与MCU相比,DCEU多元宇宙(或异宇宙)和时间线的概念,更像是突然上马、匆忙上线的,或者说是对标MUC奇异博士的无奈之措(就像当年美国队长成为九头蛇对标重生一样)。MCU扩展多元宇宙已经有了很多铺垫,一是人物和要素已完成量的积累(个人系列、复仇者联盟和相关联动已成体系),二是对多元宇宙的铺垫也完成了一定积累(复仇者联盟4、蚁人、奇异博士、幻视等情节推动已完备),三是电影发展阶段也适合开始扩展多元宇宙,所以推出多元宇宙的概念和故事,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料的、理所当然的,不会让人感到突兀。 但是DCEU这边,从现实角度考虑,一系列项目的上马和取消,高层的动荡和不确定性,让人们感受到了华纳决策的“拍脑袋”特质;从故事角度考虑,新时代DCEU的人物发展和整体故事体系还没有达到稳定程度,神奇女侠发布了两部电影,超人、海王、沙赞等分别有一部电影,诸多人设和体系还处于建设初期(与MCU体系相比差的很多,也被落下的很远),故事和要素的积累没有达到“成为体系”的程度,相关铺垫只有很少甚至没有的程度,因此此时上马多元宇宙和时间线更多的是让人感到突兀。 二、场面宏大和要素过度是伪命题? 再看电影预告,里面涉及到了多元宇宙,场面足够宏大;也涉及了诸多人物,可谓信息量足够,甚至要素过多,【但我认为很多内容经不起推敲】,【核心原因还是量的积累不够】 从宏观角度 /表面程度 /乍看上去 说,电影(及预告)涉及了诸多元素,甚至数不过来——目前现有的是:基顿蝙蝠侠、大本蝙蝠侠、佐德(超人钢铁之躯)、BVS历史、正义联盟历史、多元宇宙、巴里的家人、闪点……从宏观角度 /表面程度 /乍看上去,闪电侠电影的确包含了DCEU有史以来最多的人物、故事、元素,至少【从概念、名词、人物的堆砌】上讲,DCEU闪电侠电影的确【要素过多】也足够让人期待。 但是,从微观角度 /细节调度 /本质角度 上讲,【宏大场面和要素过多】更像是个【烂尾楼】 ——整体框架的确有,【但钢筋水泥等构成物质是劣质的】,究其原因【即是量的积累不够】,具体梳理如下: 1、基顿蝙蝠侠故事体系(4部?):故事是否用在这部电影里还未曾可知。 2、DCEU神奇女侠:已有2部,不知道是否会出现在电影中,未来发展:【动荡】 3、DCEU海王:已(只)有1部,不知道是否会出现在电影中,未来发展:【暂定2023年上线一部】 4、DCEU沙赞:已(只)有1部,不知道是否会出现在电影中,未来发展:【暂定2023年上线一部】 5、DCEU超人:已(只)有1部,确定佐德会出现在电影中,亨利超人是否出场待考,未来发展:【好像没有关于亨利超人的规划】 6、DCEU蝙蝠侠:以大本为核心的蝙蝠侠故事【没有任何个人系列电影】,未来发展:【无】 7、BVS:应该会有涉及 8、正义联盟(两个版本都可以):应该会有涉及,未来发展:【暂无规划】 9、自杀小队等其他:可能会有涉及 以上9点,电影数量最多、姑且能够称之为“有体系”的,只有很多年以前的基顿蝙蝠侠电影,但我们可以嘲弄一句,华纳在【吃老老老本】。其他个人电影、整体电影及相关联动,对比MCU,量的积累远远不够。 所以,场面宏大和要素过度,仅仅是字面/概念/表面意义上的,【个人认为:现有的铺垫和基础不足以对闪电侠电影构成支撑】 三、要素过多的表达方式——内容、色彩和氛围的主基调是什么? 之前和吧友探讨过如果有朝一日DCEU想把基顿、贝尔、大本蝙蝠侠弄到同一部电影里,那应该用什么表现形式 毕竟波顿(舒马赫等)、诺兰、扎克施耐德等人的风格不太一样,像扎克施耐德这样个人风格和个人色彩鲜明的导演拍出来的作品很难和其他基调风格的作品融合。因此,闪电侠电影也一样,很多GC效果、剪辑从截图来看,的确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内容角度上,漫画闪点的隐藏前提和基础太多了,从编剧角度看也就只有杰夫琼斯、莫里斯等寥寥数人能驾驭这种题材,而漫画的设计成本和犯错成本要比电影低太多太多 闪点、重生、末日警钟等漫画的成功,和《闪电侠》电影的成功,完全不是一个体系、一个意义,甚至一个赛道的事。 所以,电影的整体风格、展现效果、内容采选是关键。 目前只能期待,但我持怀疑态度:DCEU电影的很多预告无法反映出电影本身的真实状态,甚至会让人盲目期待。 四、现实意义明确?——重启?未来? 从这一角度来说,则更加悲观、更加反面,也更加难以预料,不确定性还在增大。 未来的DCEU构建,是以滚导为核心的新一代决策层的重点任务,整体风格、故事体系、角色遴选等都与现在截然不同。对于大本、亨利、加多等陪伴粉丝多年的“朋友”来说,【遗憾】是这部闪电侠作品的引申词。 对于滚导的规划,对于DCEU的未来,我们没法更加没法预测,只能等待 ——不如问问chatGPT吧 五、另一个现实反面——米勒? 演员对一部电影的影响有多大,是否会有人因为米勒抵制这部电影 只能说,米勒本人给这部电影带来了太多不确定性 —— 结余:以上就是我总结、整理和思考的负面意见。 预测:抛开场外因素,我认为DCEU闪电侠可能会是一部好的个人系列电影,但很难成为一部【承前启后】过度电影。 说了这么多,电影该看还是要看,DC该支持还是要支持 这让我又爱又恨的DCEU啊,你的未来究竟会怎样呢? (完)
关于最新兑换热刺包,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最新热刺包,尤其是精选孙的兑换,我看了大神区、评球和贴吧的分析,写得都很中肯和具体。【但是,绝大多数人是从数据和卡面角度进行的分析,忽略了每个玩家的实际情况】 精选孙兴民这张卡很厉害,速度拉满,体力极高,44脚,风格不错,且大更前后都很强。【但需要80个黑球】,兑换成本太高了(可比拟献祭兑换了) —— 所以兑换建议其实要根据每个玩家的实际情况来看,不是盲目推荐 (一)黑球储备分析 一是黑球储存根本不到80个的玩家,没有兑换的条件; 二是黑球储存远高于80个的玩家(咱们按2倍算吧,即黑球储存多于160个的玩家),如果喜欢这张卡那可以闭着眼盲换,就当集卡了(估计这样的玩家很多都是大佬,阵容基本全时刻/传奇/高光) 三是黑球储备在80以上但没有太多的玩家(咱们按80至160范围算吧),那只能根据自己需要来决策是否兑换。比如,你想攒传奇套,需要黑球给传奇突破,那就需要权衡。 (二)阵容分析 1. 433、4213、4123、343(边锋)等有边锋位置的玩家,可重点考虑兑换 2. 4312、343(影锋)、3412等完全没有边锋(边前卫)位置的玩家,可重点考虑不兑换不过,孙是前场多面手,速度极快,身体没那么强,但可以考虑反击时闪电快速冲刺(带球的模型风格是大步流星的那种),所以影锋中锋甚至前腰也吃得开,只不过风格没了。 3. 442、4222等边前卫、边前腰的可根据自身情况考虑,如果没有好的边卫则重点考虑兑换。 特别说明,孙也可以放在三后卫里的翼位,虽然毕业不毕业不清楚,但胜任这个位置肯定没问题。只不过,这张卡的速度、射门和攻击能力顶级,防守抢断不高,积极性一般,个人认为应该放在更靠近球门和禁区的位置(可类比金边罗内切打法),否则浪费了这张卡的射门和终结能力,边翼位不如内德维德。 以上个人看法,玩家还得根据实际进行兑换,尤其新手
#测评# 教练模式下(纯AI模式)的树莓观察 昨天1200积分换的树莓目前等级加满后熟练度也练到100%了 打了5把人机的活动,3把天梯手动模式,但操作太菜、比赛数量太少,没有参考价值 目前天梯教练模式1000多颗星,正在冲服内前500名(现排在700多名,实在刷不上去了) 为观察AI模式的树莓,挂了50场教练天梯,看了不下10场,所有的丢球也好好看了 首先是我个人目前的后场阵容配置是 中场:马特乌斯-维埃拉-马克莱莱 后卫:啊芳-内斯塔-马尔蒂尼-费雷尔 门将:树莓(红切赫) 保持后场阵容不变,对比手头的另一个门将切赫(红切赫),50场教练天梯(AI模式)的树莓表现观察如下: 【再次提醒】 这贴主要讨论【教练模式】观察!个人模式等大佬来写 一、模型 树莓:身高193,体重96公斤 切赫:身高196,体重90公斤 模型方面,还需要考虑更重要的问题——【臂展】 综合来看,树莓的手臂更粗壮,切赫的手臂更纤长 观察飞身扑救和点球大战,切赫在身体完全展开时【要比树莓的覆盖面积高一个量级】 从模型角度观察评价,树莓的臂展不如切赫,树莓更像一个又高又壮的拳击手(明显看到胳膊更粗),切赫则消瘦、纤长一些。模型角度下,切赫要比树莓占优。 二、扑救 1、防远射:两者差不多,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都说切赫的击球力量不大,容易被补射或者打二点球,其实树莓也一样,劲射和远射扑不远,容易被偷二点球。不过!【能扑到就已经很不错了!】卡西和卡恩这两位根本扑不到(部分模型原因,部分选位原因) 2、防上角:树莓扑两个上角的能力好于切赫,除绝对死角外(这个玄学了,切赫诺伊尔也扑不到,不做讨论),树莓防大力上角远射(除非扑不到),可以将球打到很远,一般都是安全位置(然后会被己方后卫解围或处理掉);切赫打不远,容易二次被大力射门。 3、防下角:树莓不如切赫,但这方面我没观察到几次,反正对方打下角的大力抽射或者搓射兜射基本都进了(切赫也防不住几个)。但是!我个人感觉树莓快速趴下(快速下地)的能力,即扑大力地滚球(死角或非死角)的能力,不如切赫!切赫有时会用放铲(后坐)的方式扑地滚球,但从昨天打到现在,没见过树莓用这种方式扑救。 4、防两侧:树莓切赫都可以 5、防单刀:观察到了鲁美、拉娜耳朵、C罗的单刀,反正目前切赫扑救成功率更高,更容易和后卫配合,树莓成功率没那么高。但50场也就4、5次单刀,无法说明问题。 6、扑皮耶罗、埃托奥、鲁美、拉的背身拿球、转身搓射:(这种招牌式搓射进球率很高)但切赫更稳!勉强够到的概率比树莓大!可能是模型的臂展原因! 三、失误率 树莓更多!树莓更多! 切赫相对更稳! 举例1:扑那种比较正、力量适中,但是没法一下子摘到球的射门,树莓扑后球里身体较远,容易被附近的对方球员偷(50场里就被偷进1个),切赫几乎没有这种情况; 举例2:切赫更能读懂场上形势,比如后味的回传会主动出来接应,但树莓会“愣”一秒,虽然这块儿没有失误,但是个隐患 举例3:球距离门将有1到2个身位时,我的切赫从没失误过,或是解围或是没收,但树莓失误1次,被对方偷袭了。 —— 以上是50场的观察 还请各位以【自己的感觉】为主,不要盲信别的玩家的建议
黑暗危机的顶层设计有问题 大事件危机感、史诗感和氛围感不足只是表象,真正原因是故事顶层设计有问题 故事想探究当正义联盟不在时,新时代英雄们是否能够守卫地球的命题 但从正义联盟刊到黑暗危机刊中,英雄的覆灭要比重构来的太过简单,【与其说夜翼和乔成为联盟的领袖,不如说他们在带着联盟逃跑,在为失败擦屁股】,这其中的关键词不是“英雄主义”,而是“狼狈” 黑暗危机第二期,乔面对机械超人打得惨胜,就说明了新时代英雄尤其是乔的实力不堪 从第2期开始一直到第5期,全都是在写夜翼、乔在泰坦和正义联盟被围攻时,如何带领队友逃亡和反击的细节,这种细节令我非常不解,总觉得夜翼、乔和很多成员的决策与正义联盟相比非常的不成熟,黑亚当凭借自己经验评价乔无法领导正义联盟,而乔的回应居然是一腔热血。。。 但我认为泰坦被灭、剩余正义联盟成员四散,以及在绝境中反击丧钟军团的“惨状”根本并不是重点 所谓探究当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等正义联盟成员不在时,新时代英雄如何守卫地球的命题,应该是新世代英雄如何尽全力、发挥各种有利因素,寻找自己核心潜力的过程 然而这个过程,JW并没有写出来,反而把新时代英雄和泰坦的“狼狈”无限放大 另一方面,亦正亦邪的英雄几乎都被JW设计烂了,黑亚当、卢瑟等英雄便当吃得太多,JW应该参考下卢瑟在末日警钟、死亡金属里的表现,而不是上来直接就被伟大黑暗捕获,让故事显得非常仓促。 故事的其中一个反派-丧钟,如果从罗宾刊蝙蝠侠刊一路看来,黑暗危机中的表现只能用“德不配位”来形容,被伟大黑暗和遗弃者控制后,跟泰坦和正义联盟的战斗中,个人恩怨和伟大黑暗的控制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漏洞的地方在于对泰坦的报复等细节太多、打斗的细节过多,看起来显得明智,实际上就是伟大黑暗和遗弃者的提线木偶,反映出的更多是残忍和不屑 可以看到,JW在危机级故事中过于注重细节和微观,对多元宇宙和宏观方面把控太少。 “黑暗危机”,后又改名为“无限地球黑暗危机”,按故事的【立题】来说,写作难度应该是极大的,因为要素实在太多了,随便列举几个,单个儿要素都能够成或者已经构成DC的大事件了 1、重启前和重启后:以COIE为节点,以被遗弃者为坐标,描述多元宇宙重启前后的变化,这个JW完全没写出来,只提到了被遗弃者的黑暗目的; 2、伟大黑暗:被JW一笔带过,涉及DC上层秩序了,估计JW也没权限写; 3、正义联盟消逝:JW写了葬礼,但是完全没有写正义联盟消逝与新时代崛起的【传承】,正义联盟75期,被遗弃者直接干掉正义联盟显得太仓促了,是为了写大事件而写了正义联盟消逝; 4、史诗级BOSS 5、多元宇宙和绿灯军团:泰坦vs丧钟写的太过细节,但是绿灯军团vs被遗弃者却写得非常马虎,说明了JW本人的倾向性太多明显; 6、DC时间线:JW没权限写,姐夫在超越闪点里写了。当然,让JW写估计也会给些乱了,估计自己都没整明白呢… 以上6个要素都是大命题,能锦鲤写好一个基本都能载入DC史策了 但DC才设计了7期来讲述这个故事,本来期数就不够,而JW作为编剧,在顶层设计的选择上又过于偏向于乔、夜翼、丧钟等英雄,把史诗感抛在一边,让故事显得“小家子气”。当然,实力也不准许JW能够写以上这些大命题,把这些大命题全都杂糅在一起,显然就是“都想写就哪个也写不好”的结果。 我认为,即使是莫里斯、姐夫、韦德等人面对这些命题,也会拆解的方式分成一个个故事(分命题)逐一论述,而不是一股脑杂糅在一起 各个刊里故事写得最好的还是TK的黑暗危机超人 而主线中,正义联盟的消逝太过仓促,归来又太过迅速 而乔、夜翼等新生代英雄,仅仅打了个“保卫战”,“反击战”还得依靠正义联盟,这就又贬低了乔、夜翼、丧钟在故事里的价值 直接对比的就是姐夫的超越闪点,超越闪点写的好看其实就写好了两点:一是托马斯韦恩的后续故事、二是布鲁斯韦恩的大设计(时间线规整),思路和顶层设计清晰简明,分类明确,里面主世界和闪点世界的变换、关于闪点氪星的扩展、关于发条杀手的暗线、关于后续故事的铺垫,都是为以上两点服务的。这种故事脉络梳理和顶层设计的能力是JW所不具备的。 在对比一个没有正义联盟的危机级大事件——《邪恶永恒》,里面关于正义联盟受困、关于蝙蝠侠猫女的设计、关于卢瑟黑亚当赛尼斯托的描写都是“水到渠成”的,非常自然而准确,这是黑暗危机所不具备的。
#数据对比#传奇克鲁伊夫vs时刻克鲁伊夫 今天做一个关于克圣的#个人测评# ,很多内容来自于本人主观感受,因此测评仅供参考 克圣作为实况神兽之一的存在,重要性、必要性、实力水平都不需要我再吹了,目前实况版本还是存在两个克鲁伊夫,一个为时刻版本的克鲁伊夫(红克)、一个是传奇版本的克鲁伊夫(黄克),这两个版本克神的介绍就不放了,估计大家看过很多次了,如果感兴趣可以去大神区看一下。 为什么要测试两个克圣呢,因为我发现,虽然两个版本的克圣都是完美存在,但在实际操作和游戏过程中,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尤其是当两个克鲁伊夫所在位置不同时,【AI跑位】、【教练模式】、【组织能力】、【侵略性】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这种不同无法从数据角度看出来】,只能在比赛过程中慢慢体验。 本期测评的结论和大神区,以及吧内高手们的感受相同:【两个克鲁伊夫都是顶级,但在实战过程中红克更具有侵略性、终结能力、跑位更积极;黄克能具有领导能力,传球、控制更强】 下面先做一个数据对比分析,探后结合本人的阵容和打法谈谈对两个克鲁伊夫的选择 (再次提醒:测评为主观体验!希望不要影响各位高手组建队伍的目标和体验!) —— 首先是数据分析,老生常谈了 首先是两位红黄两位能力值全都突满,红克带上队徽(我目前用的巴萨),黄的突到最高 雷达图略过 【图发在楼里】 【图发在楼里】 【图发在楼里】 可以看到红克的控球能力较强,高出黄克3-4个点,体现为游戏中红克的盘带周旋能力更强,护球和球感能出色 黄克的传球能力更强,双传均高出红克4个点,最后一传能力顶级 红克的射门、力量、头球能力更强,游戏中体现在AI自动跑位和终结能力 身体素质上,黄克更强,抛开防守,速度、抢断等均高出红克2个点,跳跃能力高出1个点 技能方面,红克比黄克多一个远射,黄克比红壳多一个杂技进球 自刷技能的话,只要不刷后拉磕球等就行,双触、压迫、射门技能都可以 从数据角度,其实两个克神都是神兽,用哪个都行 —— 下面是结合个人体验谈谈具体看法 本人算是手动小白,最近刚把双触和油炸丸子练会了。天梯的话能进些球,但是防守操作还需要好好练习,手动天梯赛和常规活动都玩儿,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刷教练模式。红黄克圣我都有,目前都刷到100%熟练度了,但是球员选择上我选红克,因为跟我的阵容和打法有一定关系本人用的是桑托斯和最新版蔡老头的433,战术是反击+边路 个人喜好是边后卫快马+稳定后防+肌肉中场+反击前场,还是得换个高光李姐出来,这样绞肉机中场就完整了,v2李姐绞肉机水平不高 这套战术能够打出穆1期切尔西和皇马的反击跑轰效果出来,尤其克圣、卡卡、埃托奥飞奔之时,真是3秒反击战术,手动和教练模式都打得出来 这个时候就要说下这套阵容和打法里克圣的选择了(其实卡卡也有克圣这种情况,只不过黄卡卡还算积极,所以与红卡卡差距效果没那么大) 1、【克圣在边路】 手动模式下:黄克的使用明显感觉手感更加细腻,初次玩没有任何差距感,但玩多了以后,感觉黄克接球后更稳,丢球率比红克小一些,黄克的盘带和操作手感更加丝滑和细腻,猛然加速后人与球的距离比红克稍小(主观观察!纯粹是玩的场次多!没有任何观测对比!请注意!),被抢断的几率也更小。最后一传的球速感觉更好(这当然与玩家的操作力度有关了,传球力度按大发了,克圣也传不出好球来) AI跑位和自动模式(教练模式)下:红克的跑位更具有侵略性,尤其是我这个阵容里,李姐或者维埃拉一拿球,红克的效果是【一边往前跑一边要球】,而【黄克是站在原地要球!】这一点对于反击或者玩反击的玩家来说,太重要了!一秒的差距决定了反击能否打出来。另一方面,黄克组织积极性高,一般会靠近持球人员要球。教练模式和AI控制下虽然跑动积极(毕竟是前插攻击手),但是横向移动居多和拉边居多,内切跑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个我认为就是系统设置的原因了,我这套阵容中仔细观察黄克跑位的话,会发现黄克在奔向球门的方向跑动很少,更多的是奔向球所在的方向或者拉边,概括说就是策应的能力和设置更强,这也充分反映了黄克的“中前场核心”作用与地位。举例:如果黄克在我这个阵容的边路持球,那他的选择更多是横向移动,把球交给正在前插的边后卫、中场或者中锋球员,然后自己往中路跑,寻求配合或来个最后一传。而红克在边路拿球后会选择自己突破(很犀利,有点金边罗的意思),看准时机传球或射门,这时红克的终结能力要好于策应能力。因此,对我来说,我的阵容里是要选择使用红克的,我更加看中攻击性和终结能力。 2、【克圣在中路】 手动模式下:黄克更侧重于组织和最后一传,但是在中路时由于前插攻击手的特性,黄克前插比较积极,但个人认为这种前插还是【策应】能力的体现,因为跑动时黄克会更加关注球的走向。或者说大部分手动玩家在反击或控球时,都是通过黄克来发起进攻的。这时,我认为黄克要比红克所发挥的作用更大(当然,还是看玩家到底想要什么效果和战术,比如有的玩家喜欢在使用双前腰的克圣和卡卡时,用卡卡突破对方后防,那克圣在这时要扮演二前锋需要往禁区里冲,准备最后一击)。 手动模式下没用过红克,就不写对比了。。。 AI跑位和自动模式(教练模式)下:去年蔡老头的4312玩过很长时间,自动模式下,前腰位置上的黄克,前插攻击手能力和策应能力都能充分体现,但是前插攻击手在往前冲时不会像偷猎者一样,冲到小禁区。黄克在自动模式下往前冲却发现没人给球时,又自己跑回来要球了,其实还是组织能力的体现。相比之下红克冲的更深一点,有时更像和双前锋的某个前锋换位一样,前锋撤到前腰位置,红克冲到禁区里。 但个人教练模式下还是更喜欢用黄克。 由此,个人得出的结论还是433边路用红克(战术为反击+边路),4312、4213等中路用黄克 —— 以上为带有个人观点的测评,如有偏差,请各位大神还是坚持自己的战术和打法,不要被我带偏 欢迎大家指导,谢谢!
#数据对比#高光维埃拉vs黄传维埃拉 反正11才出,也不知道吧里说已经到手的朋友是怎么拿到手的。。。可以先看下两张卡的数据对比 首先看下六维图和八维图,明显看到高光维埃拉的传球数据更好,而黄传维埃拉的进攻、射门、头球数据更好,高光卡削弱了维埃拉的攻防全面性,偏重防守和组织,头球数据相比于黄传被大削(一会儿看数据对比)两张卡全部突满的情况下,看下数据对比第一张图可以看到,高光卡传输数据做了加强,但进攻(意识、射门、力量、头球)相比黄传全部削弱,尤其头球,高光卡被削弱了11个点(不知为什么。。。),结合第二张数据图里高光卡的跳跃数据被大幅度削弱,反正如果高光卡到手,让维埃拉去争角球肯定没有太大竞争力了。 高光卡的防守数据做了一定加强,抢断能力变成了最强,速度做了一定提升。 【但是,高光卡身体控制数据被削弱了9个点,这非常重要!】这意味着,高光卡维埃拉的转身和协调性会变得笨重!(请类比黄传维埃拉和黄传李姐!!!) 进攻数据的削弱、防守数据的加强,意味着全场飞奔、无处不在的绞肉机维埃拉(黄传),变成了持守稳重、侧重防守的中场核心维埃拉(高光)! 当然,我个人认为高光维埃拉的破坏者风格肯定不会让他像靠山那样固守后场,中后场的覆盖面积依旧很大,但是不会像黄传维埃拉那样“前中后”的覆盖了。最后看技能,头球技能被取消,意味着头球的大幅度削弱,上面已经说了。增加了传球技能,意味着维埃拉变成了防守绞肉机。 —— 以上是数据分析,但具体模型如何、手感如何、ai设置如何,那得等到手高光卡的朋友来测评了 —— 我个人有黄传维埃拉,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该抽这张高光,朋友们可以给点建议 我认为,唯一支撑我抽高光的原因是,大更合卡后,黄红维埃拉的风格会变成全能中场(这一点不确定,没有官方说法),而破坏者风格(中场绞肉机)会更吸引我
关于不杀原则的原则的两点思考 我个人是赞同不杀原则的,我觉得不杀原则之所以有很大争议,主要原因是两个 一是很多人把蝙蝠侠和不杀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搞混了 二是很多人吸管从现实角度去揣摩不杀原则,而不是漫画角度(或者电影角度) 第一点,很多人把蝙蝠侠和不杀原则的逻辑关系搞混了,不杀原则不是蝙蝠侠的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 即 非·不杀→非·蝙蝠侠,等价于蝙蝠侠→不杀 但是很多人都认为,不杀→蝙蝠侠 这一点非常重要,我经常看到贴吧B站好多人吵得不可开交,但根本原因却是出发点的逻辑基础不同 第二点,我认为需要从漫画角度去考虑不杀原则,而不是基于现实角度 很多人喜欢从“达到正义这个目的”和“实现正义的手段”这两个辩证命题去讨论不杀原则,根本原因是某位导演从这个角度发表了一些言论。 但我认为,“程序正义”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根本不是不杀原则所必须涵盖的内容 因为DC宇宙的设定本质不仅仅是从现实出发,而不杀原则可以被直接视为设定,或者说蝙蝠侠、DC宇宙的“公理”。 所谓公理,指依据人类理性的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是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基本命题。蝙蝠侠的不杀原则也一样,它根本不是现实角度的“道德律令”,不是目的和手段的辩证统一,不是程序正义的可行性论证,它就是个不证自明的公理。【你只需要认可就可以了,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办”】 最后,我个人还是要嘲笑一下从现实角度去发表“长篇大论”的某制作人 【如果你认为,从现实角度讲,漫画和电影里的蝙蝠侠执行“不杀原则”很离谱】 【那么我认为,从现实角度讲,“有人能在天上飞”,“有的人跑得比闪电还快”,“有的人能穿越时间”,则更加离谱】 以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