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枪拍案惊奇 八枪拍案惊奇
关注数: 2 粉丝数: 234 发帖数: 1,602 关注贴吧数: 5
  我头发不多,发型简单,一直就是在附近理发店解决,结婚前在   我头发不多,发型简单,一直就是在附近理发店解决,结婚前在市中心,理发30到60元,结婚后发现郊区15元的小区理发店剪的也不错,就一直在那里剪,最初叫狂剪,一个刘姓安徽老板经营,经营数年一直不错,在某一年的暑期,突然装修停业,装修后改名香奈儿,增加了美容SPA等项目,刘老板退为小股东,又稳定经营了两三年,最终经营状况不佳,整体转移给了新的老板,据说在其他地方多有连锁店,改名金色年华,承认原来的卡,但整天软磨硬泡换新卡,最后只能按最低水平充了几百,我那时已经感觉不妙,靠剪头发得用到猴年马月,只能硬着头皮做了一两次按摩(倒是正规的,没什么乱七八糟),但还剩一些,这时候又关门装修,这是今年年头上的事了,改名木尚后,原来的金色年华卡还能用,但不打折了,在劝说下补了一张体验卡,一百元可以剪八次头发,没想到金色年华卡里的余额还没用完,四月左右又变了,简单装修后改名万藤,新老板信誓旦旦要把生意做好,老卡他不用了,就把余额抄到一个账本上,金色年华卡还有可以剪一次的十几元加上木尚的一百元,还有117元吧,这是五月底的事了,因为忙,今天才有空再次去,**,又换了人间,一排花篮,改名雅安SPA,今天刚开张,干洗按摩倒还舒服,一剪头发,日了鬼了,把我一直留的发型活活剪成了少林寺,而且老板好说歹说,意思就是以前的账他不认了,有人和他吵但也没办法,我默默的离开,撒由那拉吧,经济不景气生意难做是一方面,志大才疏手艺不佳,只想骗人充卡挣块钱。。。自作孽,不可活。。。这家新店我算了命,也最多三个月到半年,又要城头变幻大王旗了。
转帖 严寒中的东北经济,南方人不懂的冷    目前有很多批判东北经济的文章,大致看了一些,发现其中有很多是学文科的作者站在南方人的地域角度以南方人的思维写的,比如:   投资只讲民营,没有看到许多重大的关系国家战略的投资在东北取得的世界瞩目的成就;   环境只讲人文,没看到东北人一年只有一半的时间活着,或者说由于天气原因,东北的生活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比南方高出去几倍还多;   领导只讲南方人,完全无视东北那么多重要支柱产业培养出来的管理精英,上至高岗李鹏下到大船沈飞沈重哈飞北车鞍钢大庆黑农垦等等等一系列东北人;   成就贡献只讲亏损和投资失败,彻底忘记了东北自解放以后掏空了自己无偿的为南方输送了无以计数的木材煤炭钢材石油,还以支援三线的名义搬迁了无数的工厂企业到南方,成就了南方的工业基础充实了南方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思想只讲南方人先进,作者可能也忘记了广东率先全国改开的时候,省委书记是从辽宁调过去的任仲夷同志,忘记了深圳刚起步的时候,从砖瓦工到各部委办领导大部分是东北人以至东北饺子店天天爆满;   人才只讲外流,恰恰反证了以千万东北青年人为主的精英正在南方各个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因此建议,南方人尤其是南方出来的高层人士,最好亲自来东北住几年,深入工矿企业农村体验体验生活,拿出切乎实际的改善东北经济的办法来,否则,我们东北人拒绝接受你们这些南方专家精英的一切批评指责!   
健健康康 东北的困境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大家都在为此出谋划策。看了有些所谓的专家的高论,有的根本是不了解东北,或者是在东北有过不愉快经历的发泄,甚至有的是信口开河,以偏概全。作为生活工作在东北的人,从当地人的角度来说说东北困境的症结究竟在哪里?除了已经有的关于东北经济的历史、资源、转型的分析和建议外,鲜有涉及当地政府官员层面的分析。东北困境的症结在于当地政府官员的不作为和为了个人目的的造假,这不仅导致了目前的困局很难扭转,也决定了未来相当一段时期仍然无法走出困局。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下决心剖析东北特别是黑龙江的某一个城市,就会发现症结所在了。纠结于过去和相关的原因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应该把眼光放在东北的将来如何发展。本人是一个普通百姓,认识不当或者错误在所难免,但并不妨碍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关注。看待一个城市的现状和发展,首先是要看看这个城市将来要干什么?将来干什么都不知道,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有层次有质量的规划,这个城市的未来就没什么希望了。产业项目的来源不是来自经济科学的研究部门,而是来自当地的企业,用下面报上来的项目堆砌而起来的产业规划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就算这些项目都能实现(那可能吗?),当地的产业结构和质量会是个什么状况?所以这就是经济发达地区都会在自身的资源、市场、产业等基础上形成产业主题,而东北特别是黑龙江去除历史上形成的产业主题城市外,还有哪些是今年来形成产业主题的城市?更不用谈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影响了。各地的项目宣介充分地说明了问题。其次要看看这个城市在怎么干。现在招商引资已经成了地方发展经济的救命稻草,巨大的招商活动成本、水分很大的引进资金、不负责任的宣传、畸形兑现的政策成了标签。一个不大的城市居然年年有几百亿的到位资金,但就是不见经济的改善。部门官员不说实话,报喜不报忧,致使上级领导听不到、看不到真实的情况,有些问题到了捂不住盖子的时候,让上级领导难堪被动的面对尴尬糟糕的结局。除了财政部门在支出时要说实话,没有哪个部门会说问题,部门的汇报总结总是一片大好成绩斐然,总是先知先觉,决策是英明的,措施是得当的。所以解决东北目前的困境,让东北的将来充满希望要从解决官员的思想和态度入手才能根本解决。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