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木金真号 宝木金真号
关注数: 67 粉丝数: 294 发帖数: 11,199 关注贴吧数: 54
曲剧皇后张新芳“一院一团”在邓州成立 “邓州市是曲剧皇后张新芳的故乡,张新芳曲剧艺术研究院、张新芳曲剧团的成立,将成为邓州市戏曲艺术振兴的转折点。”这是邓州市关工委主任杨德堂,在 “邓州市张新芳曲剧团采风现场会”上讲话的重要内容。 1月5日,“邓州市张新芳曲剧团采风现场会”在邓州市龙腾文化新城隆重召开。本次现场会由邓州市关工委主任杨德堂主持,映象网、凤凰生活周刊等媒体及邓州多家媒体、自媒体、散文作家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现场会上,邓州市关工委主任杨德堂向与会人员讲述了张新芳曲剧“一院一团”的成立的背景及强大阵容。他说:“邓州曲剧艺术源远流长,成立张新芳曲剧艺术研究院及张新芳曲剧团,对弘扬传统文化,研究、整理、挖掘张新芳老师的艺术人生,把邓州曲剧发扬光大,意义重大。” 邓州市张新芳曲剧团导演杜朝阳在会议上做了发言。他说:“在各级政府及社会人士的支持和关怀下,邓州市张新芳曲剧团成立了,我们会在传承张新芳老师的曲剧艺术基础上,把《陈三两》、《秦香莲》、《荆钗记》演好、演活,更要顺应时代发展,创作排演出《范仲淹》、《编外雷锋团》等一批反映邓州精神的节目,为邓州人民送上一份美好的精神食粮;同时要培养出一批年轻的戏曲人才,把邓州的曲剧艺术发扬广大。” 现场会上,邓州市张新芳曲剧团演员任万全、王慧等为在场观众上演了传统曲剧节目《嘉靖宫变之舍子救主》和《小仓娃》,他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现场会结束后,现场观众和演员们进行了亲切的互动交流,对他们精彩的表演加以赞扬,并对邓州曲剧艺术未来的发展寄予美好的期望。   据了解,张新芳曲剧艺术研究院、张新芳曲剧团将与1月10日在邓州市人民影院举行挂牌仪式,并将于1月10日、11日晚进行两场演出。届时,来自河南省的曲剧艺术界的明星们,将为市民送上《陈三两》、《秦香莲》等精彩的曲剧节目。
河南省漯河市豫剧团 漯河市豫剧团简介 漯河市豫剧团是建国前漯河“四街”“五班”社合并而来,1955年5月建立和完善了机构和设施,正式纳入国家编制。是漯河市最具专业化、知识化的艺术表演团体。建团以来,剧团先后排演了百余部剧目,其中有《三娘教子》、《白莲花》、《巾帼雄风》、《包青天》、《情断状元楼》、《卖苗郎》、《慈母泪》、《战洪州》、《白发亲娘》、《贾湖笛声》等大型经典剧目。所演剧目多次在河南省历届戏剧大赛中获奖,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观众的好评。也曾多次在省电视台,电台播放。其中《白发亲娘》在2003年荣获第九届戏剧大赛金奖,河南省首届“黄河戏曲”大奖,并在2004年8月应国家领导人曹刚川、***邀请,在中南海怀仁堂、全国政协委员会会议厅演出,全国新闻联播有相关报道;2011年,剧团打造的漯河版《台北知府》在第六届党代会和豫台经贸洽谈会中演出,原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原市委书记靳克文和四大领导班子成员观看了演出,并给予高度的评价;2012年在第十届中国漯河“食博会”期间,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原副主席曹刚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建敏,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原省委副书记、生长郭庚茂等领导人演出。多年来,我团还将在本土戏传播到周边城市,巡回多个省、市,并常年深入工矿农村、部队,为基础观众演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凭着自己浑厚的唱腔和精湛的演技,赢得了市场,每年演出300多场。剧团在狠抓剧目的同时始终不忘加强演职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演职员的业务水平。目前剧团在职人员7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0人。漯河市豫剧团为河南省最年轻的剧团,“80后”、“90后”占了大多数。也是拥有武打演员最多的剧团,有20多名武打演员。近年来漯河市豫剧团成绩斐然,荣获多项省级大奖,成为河南省各地市学习对象。
聊城豫剧院在古楼南戏台举办豫剧专场演出 (记者 凌文秀) 国庆节黄金周,在市文广新局精心组织下,为大力宣传聊城古城风貌,豫剧院10月1日至7日在古楼南戏台豫剧专场演出,演出剧目以当天预报为准。   演出剧目包括《梨花归唐》,《穆桂英挂帅》,《海源阁》,《血溅乌纱》,《春江月》,《穆杨会》,《穆桂英大破洪州》,《包公坐监》,《泪洒相思地》,《五女拜寿》,《寇准背靴》,《皇宫疑案》,《金水桥》,《白莲仙子》。演出时间:上午9:00,下午2:30。   为满足城乡广大群众文化需求,切实保障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聊城坚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将优秀剧(节)目送到基层,送到群众中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在全市范围内为广大城乡群众举办公益性演出。据了解,聊城今年购买的演出场次为770场,演出剧(节)目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格调高雅、喜闻乐见。演出形式包括戏曲、杂技、话剧、儿童剧、曲艺、歌舞或综艺节目,其中京剧有《四郎探母》、《秦香莲》、《状元媒》、《凤还巢》、《吕布与貂蝉》、《野猪林》、《金玉奴》、《红楼二尤》等,豫剧有《三上轿》、《萧城太后》、《五女拜寿》、《泪洒相思地》、《海源阁》、《焦裕禄》等,杂技有《呼啦圈》、《魔术》、《太空漫步》、《柔术流灯》、《晃板弹碗》等。相比去年,演出内容更丰富,场次也更多,既有经典剧目,也有原创作品。在演出阵容上,既有享誉省内外的知名演员,也有初出茅庐的青年演员。演出选点科学、合理,尽量扩大受众面,体现了“一年一村一场戏”的精神。   聊城还加大文化扶贫力度,以惠民巡演的形式,开展精准扶贫送戏下乡活动,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个剧团都要到省贫困村开展演出,让贫困村农民在村口、集镇也能看到在城里剧院演出的精品大戏。文化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涵,让文化活动真正走近百姓,深入百姓生活,我们的城市才能越来越有味道,越来越有底蕴。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