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糙人 四维糙人
关注数: 0 粉丝数: 20 发帖数: 501 关注贴吧数: 58
非哲学笔记:《黑客帝国》的MATRIX(转贴) 虽然我是一个广义上的“黑迷”,还是要拒绝解读《黑客帝国》,因为这是伟大电影,其思想与内容远远超出电影本身地直接表达。《黑客帝国》使用了突破性的电影技术,设置了一套复杂的符号系统,在通俗解释技术与哲学之外,甚至安插进一套神学体系,进而涉及伦理与审美问题。《黑客帝国》并非单纯给与诸种问题的答案,背后所提出的问题没有谁可以给出完美回答,只能各自表述了,我也不能夜郎自大地对这些问题贸然回答。《黑客帝国》在哲学中虽然不能说是小儿科,也没有深刻到令人推崇得程度,单纯使用技术手段剖析而不进行更多哲学评论,可以让导演沃卓斯基无所不在地嘲笑不再那么有效。      MATRIX的直接含义是矩阵,矩阵是控制论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数学工具。对矩阵如果想直观了解,不如打开微软OFFICE的EXCED,表格可以当作矩阵的日常使用,并能够进行计算而求解的。      《黑客帝国》在说一个最简单的二元矩阵,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好像计算机使用二进制在加减乘除的基础上完善起来一样。在计算机中必须使用如概率等在本质上不能精确的数学工具,即使数学工具给出的是准确的求解,因此虚拟现实在目前的数学手段下不可能完全模拟现实的。在现实中,人们已经认识到现代社会高度专业化的弊端,高度专业会出现自我歪曲,歪曲可以被自身所认识,却不能被自身所消解。后现代面对高度专业与宏大叙事进行毫不留情地彻底瓦解,后现代虽然没有建立新秩序,却提供了建立新秩序的可能性。      虚拟现实最古典的哲学解释是伯拉图洞穴,人们被迫看着山洞里墙壁上折射的现实投影,只有走出洞穴的人才了解真相。事实与真相是两个不同概念,如果现在还混淆事实与真相的概念委实是说不过去的。虚拟现实与现实是两个概念,假设虚拟现实可以完全模拟现实,那么这是决定论的,潜在的含义是技术可以自我满足而不歪曲自我。如《黑客帝国I》结尾史密斯将虚拟现实与现实区分开来一样:“你知道第一个MATRIX是要被设计成一个完美的人类世界吗?在那里,没有人遭受痛苦,每个人都十分快乐?但那是个灾难。”MATRIX中的虚拟现实不能取代现实。      《黑客帝国》的技术世界将高度发达以后技术源动力丧失(技术歪曲)现象的出现作为问题的开始,而不是哲学家在源头上追朔的那样遥远。技术世界已经了解先前程序地运转结果是一个灾难,转而试图从最初的虚无中寻找答案,设立MATRIX。技术世界为了突破技术困境模拟了人类行为,设定矩阵求解,《黑客帝国》将人类的感情与理性对立,进而引发技术与人的对立。沃卓斯基将虚拟现实与现实两个概念区分以后,实际是的问题是:“技术是什么?人是什么?”毫无疑问,哲学家齐泽克对《黑客帝国》的哲学解释在于文章的最后,虚拟终结的现实,即自由是将主体服从绝对工具化的被状态。齐泽克炫耀般得清晰解释并不能为没有哲学基础的人所了解,实际上齐泽克问题在康德以后就没有被解决过。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将自由表述为“一个存在者就其属于理性世界范围内所有的原因性”,黑格尔在《法权哲学》更明确地认为高悬于一切可能性之上的“自由”可以意识到在所选择的具体生存中是自由的,完成一次“否定之否定”。当理性(技术)出现以后,已经是决定论了,如果说得玄乎些,那么在最初的虚无中,与虚无一同出现了自由(别尔加耶夫:《自由的哲学》)。      不需要了解哲学,即便在纯粹技术中,也可以发现《黑客帝国》是决定论的。沃卓斯基将尼奥的现实与虚拟现实对抗决定论具体表现在矩阵设立上。尼奥进入MATRIX在问“MATRIX是什么”,以后转而询问“我是什么”,完成一次老掉牙的哲学转变。作为矩阵一元的尼奥,生而矩阵,死亦矩阵,这是宿命论的,佛家的生死轮回也是这样说的。技术需要矩阵,矩阵需要至少两个可以进行运算的元,而后求解,答案被技术所筛选。要么不进入矩阵,要么在矩阵中作为矩阵本身的工具所使用。有如我们来到世界上,被世界选中既可以称作幸运,也可以认为是不幸,在黑格尔的层次上我们可以放弃被世界选中的权利而保持自由,也可以接受选择。按马克思的说法,个人既是世界的一部分,也是世界的全部,尼奥在MATRIX中既是矩阵的一个元,也是矩阵的全部。但是尼奥进入矩阵以后,不管是情愿还是不情愿的进入,都是决定论以后的事情,而不在决定论之前。可以认为每个人不管是情愿不情愿的来到这个世界,在脱离虚无进入世界以后,已经被决定论了。
《黑客帝国Ⅱ》必修课之十个入门问答 为了方便学习,以下将《黑客Ⅱ》中的一些角色和用语与电脑术语进行对照:   设计师:主机(mainframe)   设计师是一个主机,有很多电脑连到主机上,锡安和母体是其中两台   尼奥:系统升级程序   尼奥一开始与其他人一样,是接受母体通用人类管理程序管理的,但母体也需要“救世主”程序来进行升级,而尼奥强烈的个人意识使其不同于普通人,因此系统选择了尼奥来接受“救世主”的管理,于是尼奥开始有了一些不同于普通人的超能力。   公爵:回收站    公爵与先知、设计师一样,是系统最古老的核心程序之一,但公爵是一个异类,他喜欢搜集将被系统删除的旧版程序或异常程序。   公爵的手下:DOS时代的程序   有些是旧版本中为了躲避被删除而隐藏下来的冗余NPC,比如帕西芬、密室中的两个人和双子兄弟,有些是公爵自己写出来的打手。   钥匙匠:注册码生成器   装过盗版windows xp吗?光盘中跟正版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个程序:注册码生成器(Keygenerator)。一般来说,这种注册码生成器只针对一种程序。不过有黑客高手开发了通用的注册码破解程序。那个钥匙匠,就是“母体”中最强的注册码破解程序。   门:开关   大部分编程语言中,都有一个“switch”命令,直译是“开关”,它的功能是这样的:如果情况符合条件A,就去执行子程序A;如果符合条件B,就执行子程序B;如果符合条件C……影片中那些一开一关就通向不同场景的门,就是被黑客修改过的“switch”命令,他们通过这个实现了违反游戏规则的场景跳转????类似现在网络游戏诸多外挂中的坐标移动功能。   1 尼奥为什么会飞?   简单地说,尼奥升级了。在第一集《 黑客帝国 》中,史密斯(Smith)的子弹和崔妮蒂(Trinity)的一吻使他升级为“救世主”(救世主)。如果把“救世主”看作程序世界里的一个类(Class),那么尼奥则是这个类的一个实例对象,飞行能力是这个对象的属性(Property),而飞行是这个对象的方法(Method)。尼奥的飞行能力的经验值会随着“救世主”的进一步运行而提升,所以我们看到尼奥能够越飞越快。   2 “救世主”究竟是什么?   首先,母体是一个大的网络运行平台,它诞生于机器世界的主机(Mainframe),我认为电影中提到的源程序(The Source)是主机的操作系统,母体和其他核心程序运行在该操作系统下。同时,因为母体也是一个平台,所以它上面也运行着无数的程序,这无数的程序构成了母体这个虚拟世界。“救世主”也是运行在其中的一个程序,但它是一个异类的程序,可以自我升级并篡改其他程序的代码,甚至脱离母体进入主机。尼奥一开始与其他人一样,是接受母体通用人类管理程序管理的,但母体也需要“救世主”程序来进行升级,而尼奥强烈的个人意识使其不同于普通人,因此系统(是母体系统还是The Source?还是设计师?我个人倾向于设计师)选择了尼奥来接受“救世主”的管理,于是尼奥开始有了一些不同于普通人的超能力。“救世主”的前五个版本不受爱情的影响,因此他们最终的选择是进入The Source,Reload母体并重建锡安(Zion)。但尼奥的爱情影响了他与系统交互的代码,因此从一开始,代码运行的分支就变了,所以先知(Oracle)说尼奥早已做出了选择,他的问题仅仅是理解这个选择。这个不同于其他“救世主”选择的后果是什么,则要等到第三集才能知晓了,至少我们已经知道,由于系统没有考虑到“救世主”会选择这一分支,所以很可能之后尼奥运行的代码变得越来越不受系统控制。   3 谁创造了母体?   按照电影进行到目前的情况来看,首先在The Source操作系统中有了一个研究人类心理和思想的核心程序,片中设计师(设计师)称其为“母体之母”,尼奥认为是先知,但设计师未置可否,所以究竟这个程序是否先知,还是先知只是该程序运行在母体中的一个子程序,只有等待以后来揭晓了。然后是设计师,他也是The Source中一个核心程序,这个程序能够根据“母体之母”的研究结果生成一套平台,这个平台就是给予连接在机器世界的人类一个虚拟世界的母体。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