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笛斜横 短笛斜横
关注数: 12 粉丝数: 6 发帖数: 504 关注贴吧数: 3
学联笔记 2007-8-25 苦行僧说要敲诗钟,偶不会,不过还是跟他一起合凑了几个,嘎吱说真的,对联出句比对句难多了-_-\\\\风雨七唱雨落残窗惊梦醒====风掀纱帐惹情生 疏雨轻敲花外恨====竹风闲惹叶边春黄梅雨里夏千丈====龙卷风中秋万重落花微雨燕肩并====拍浪大风鹰翼开 幽梦千帘雨复制====花香半榻风删除落寞春寒烟雨冷====寂寥夏夜荷风残兰溪三日桃花雨====廖岸两堤杨柳风一、二两唱偶偷懒直接用了自己以前的诗中的句子,七唱则是盗用了前人的句子,先自我反省下的说。不过后两唱偶对自己的对句还算满意的说。七唱都是偶出句。前五唱对句是苦僧的,不过那家伙貌似比偶还懒。烟雨七唱雨醉青山谁把盏===烟描粉黛我添红 冷雨袭园花落泪===寒烟侵木叶含愁难知雨意花无语===待解烟愁风始休 谁携春雨江南醉===我擎江月镜湖明 千山翘首期雨落===一舟斜横待烟浓残红满地三秋雨===晓絮一江万树烟烟雨七唱为苦行僧出句,我对句,不过由于下午时候苦行僧的五唱出句老是不及格,所以下次再补上酒琴七唱酒乱三分真性意===琴操一度了凡尘 煮酒还需千里月===弹琴尚待满庭芳 动情沙场酒轻洒===含怨春闺琴漫扬 明月清风行酒令===春江细柳动琴心棺前笑煮来生酒===碑下泪焚旧日琴 这个就比较乱了,偶也搞不清哪个句子是谁的了。不过一唱是若若的偶还是记得的。后面的,有的是一个人的,也有好几个人一起改的句子。反正后来挺乱了,七唱都没唱完偶就掉线了。所以还待下次补上。另外下午还有几个句子也是不错的,至于是哪个的,偶嫌麻烦,不想一个个的对了,先放在这里再说,嘎吱。与鹤弹琴风乱谱 同松对弈月悬灯 高祖大风堪语壮霸王十面叹声悲 [出句怎样偶不懂,不过对句貌似差点,还待下次再说]东野由衣言母爱李白凭月寄乡思 明月清风行酒令凄风冷雨乱琴音 冷雨袭园花落泪微云伴日锦填妆 冷雨袭园花落泪 西风卷地柳失魂 千山翘首期雨落 一月回眸恐云追
雨心结 小时候,就开始喜欢淋雨,那时候的家乡的雨,多半是来得很急,经常是在你还没注意的时候就突然一阵狂风,然后就噼噼啪啪德下了起来。那时候,我跟伙伴们多半正在野地里玩,然后见雨来了,就一阵狂奔溜回家,只是不管我们跑得有多快,到家的时候总是会变得像水鸭子一般。只是我们都没有会在意的,只是觉得很好玩。跑回家似乎也不是为了躲雨,因为每次跑回家后并不躲在屋里,也不换衣服,仍旧站在院子里淋雨。每次这个时候,妈妈就会站在屋子里又是生气又是关切地吼着我回到屋子里去,但我这个时候却总是不理,肆意地享受着夏雨的冲洗与母亲的关切。那个时候,总是特别的兴奋。小时候,也喜欢在下过雨后,喜欢像跟屁虫似的跟在一堆姐姐们后面。 刚下过暴雨的草路上,并没有泥巴,而是被大雨冲洗得干干净净的小草。一脚踩上去,软软的,稣稣的,竟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受,只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于是,每当姐姐们说笑的时候,我插不上嘴,便在后面一脚一脚地踩着地上的小草。也有时候踩烦了,便在那里研究树叶的颜色。柳树的叶子是嫩嫩的那种绿,仿佛带着一点点江南女子的娇羞;楝树的叶子却要厚重的多,油油的,绿绿的,多了一点男子的气魄。而松树的叶子则仿佛先用黑色的墨汁点了一点,然后再用深绿色的墨汁来渲染出来的……如此这般研究起来,竟也不觉得乏味。后来离开了家乡,却仍是喜欢淋雨。只是这雨,却似乎多了一点乡愁在里面。尚记得在合肥乡下呆的一段时间,总喜欢在下雨的时候站在栏杆旁看外面的雨,看面前白色的墙,黑色的瓦,和灰色的天空,竟也有了点雨恨云愁的感觉,于是便兀自感叹。只是不知道究竟是因为这雨,让人陡增了愁怨,还是愁怨让雨变得也如心一般起来。而在宿舍的阳台上淋雨的时候,却又换了一种感觉。因为只有在雨很大,并且恰巧风向是相北的时候,站在我们宿舍的阳台上才淋得到雨,于是淋雨竟也变得可遇而不可求起来。而在雨中,我又常常喜欢伸出手来,让雨点点滴在我的长长的指甲上,然后再将手放在眼前,看指甲上那一滴滴的水珠,晶莹剔透,竟似水晶一般。有时候,我也会任缠缠绵绵的雨从我的脸下滑过。任柔柔的,尚带着夏日阳光气息的雨,在我的身上抚摸。心中,却如止水一般平静,没有任何的杂念,仿佛自己已经与这雨水溶为了一体。带着只是却比儿时多了许多的宁谧。在宿舍的阳台上淋雨的另外一个乐趣,是在对面宿舍的屋顶上。因为我们学校的建筑,全是清一色的灰色,并且有点仿徽式建筑。所以每每下雨,灰色的建筑,黑色的瓦,灰色的天空,却也径自成了一幅绝美的水墨画。而当雨很大的时候,对面的屋顶上就会溅起很高的水汽来,远远的望过去,竟似楼顶生了烟雾一般,煞是好看。今日,我又一次见到了雨,只是因为在公交车上,我却没有机会淋雨。于是隔着玻璃呆呆的望着天空,突然却又想起寇准的那首词来。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只是,此时的天空,虽是雨恨云愁,却少了那一缕孤烟,和那遥望行如缀的天际征鸿。于是心中竟有有点失落,竟又惹出了一点很久已没有过的乡愁。于是,干兀自感慨,虽同于雨,却因年龄的不同,环境的不同,心境的不同,而引起不同的感触来。然而,有一点却是始终相同的,就是我与雨的情节,却是仿佛生来就已经定了的。
月上江湖之章外章〔〕 陆教主别过脸,懒得跟他对视:“既然雳兄已经一亲芳泽,是不是也该拿个小玩意来作定情信物呢?比如说‘灵雪蝉’。”…… 陆教主话未说完,突然一个暗标射了过来,直插入雳火的发髻之中…… “谁?!” 话未落音,雳火与陆教主已同时跃出窗外。然而除了蒙蒙的月色,苍白地射在窗外那几朵就要盛开的兰花上面,再也看不到其他动静。 …… 雳火与陆教主缓缓步入房中,淡淡的清香在灯烛蔓延着,然而,二人的心情却不似先前那么轻松了。 “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对雳兄下手?” 陆教主话未落音,雳火又一次跃出窗外。 这次,他看见了…… 窗外的屋檐上,一个身袭羽衣的女子,在冷冷的剑光的映射下,竟显得如此的寒气逼人 脸上的表情竟像要吃了自己,与她的美丽极不相衬。雳火看着这个素未谋面的女子,不知道她是何人门下,为何要向自己出手,遂微微抱拳道:“不知在下可得罪了姑娘?” 哪知羽衣女子却轻轻一笑,甜甜的道:“你没有得罪本姑娘,是本姑娘看你不顺眼” 雳火微微一怔,看她笑靥生春,衣襟在风中轻轻飘动,真如仙子般的人物,与她刚刚的表情似不是一个人的,真是觉得糊涂,当下又笑了笑:“如果姑娘看在下不顺眼,我回避就是。” “回避?你先接了我这招再回避!” 羽衣女子说着己飘出丈外,雳火只见满天的柳絮向他飞来,那柳絮却像是带着水气,要把人的心都潮湿了,只听见羽衣女子轻轻唱着:“江南江南,触目愁肠断,汀岸桥边,拂了一身还满,花飞花散,人约黄昏河畔……”雳火听这声音却觉心都要碎了,这声音竟勾起了自己无限的心事,那些过住都一遍遍的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他竟然痴了。 “雳兄!小心!” 陆教主这时却不能再看下去了,再下去雳火非受伤不可,所以叫醒了他,他却不便出手,与雳火相交多日,知道他武功深厚,所以只是在一边看着。 雳火心中一懔,好奇特的武器,刚才大太意了,抬眼却见身边急速旋转柳絮都向身上缠来,忙将运气到手臂,推出一掌,哪知这一掌打下去却无声无息,柳絮散了却又攸的合了起来,还似原来一样,羽衣女子却还在轻轻唱着她的歌:“……细眉微敛,信人间、情长恨短……” 雳火大吃一惊,饶是他见多识广,也不识得这是什么武功。心中霎那转过无数个念头,忽然想到,我要是不动,这个能困我多久,我看你能唱多久。但情势却不由得他不动了,那柳絮竟一圈紧似一圈,似要把人当茧似的包住。 雳火心中忽的一动,便将自己的身躯陀螺似的转了起来,他这一转,正和柳絮转的方向相反,恰恰克制住了柳絮的围攻。口中却长啸一声,这啸声忽高忽低、忽似千军万马奔腾而过,忽似雨润飞花缠绵不己,这啸声却不是平常声音,是雳火以他深厚内功发出的,功力浅听了怕都受不了,只见片片柳絮被震落在地,但又有一圈圈的柳絮围过来。 雳火听那羽衣女子还在轻轻唱着“……人生苦短,莫只填了埋怨……”正自惊疑这女子好高强的武功,却不知羽衣女子脸上己不见刚才的从容,额头泌出了汗珠,她心中明白,自己的武功练的不入化,歌声只要被啸声压下去,那些柳絮就会落下来,自己就一定会受重伤。可这时却不想示弱,于是催动内力加入歌声里。刹那间,两般声音纠缠在一起,斗得难解难分。 毕竟雳火功力深厚,只听他声音陡的一变,似龙吟虎啸般的大吼了一声,身形也停了下来,那些柳絮都落在了地上,眼前霎时间清静了。回头看那羽衣女子己然受伤而倒在地上,知她是被刚才的啸声所震,雳火心中稍有不安,毕竟他是不愿意伤女人的。 “姑娘,让在下为你疗伤” 雳火语声未了,却听见有人惊呼:“小絮!” “半半,是你么?”羽衣女子微微的抬了抬眼,眼前恍忽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半笔,刹那间,心头如丝般凌乱,再也支撑不住,口中喷出一口鲜血,倒了下去。
近体诗格律 诗,有古体(《诗经》及其后的四言,一般不讲),有近体,近体格律严格,严格的讲清楚了,不严格的就更加好讲。所以由近体讲起。与古体诗相比,近体诗是有严格格律的诗,所以早期也可以都称为律诗,包括八句的律诗和四句的绝句。 这里从后来的习惯,只称八句的为律诗。 字音的平仄,以及平仄如何协调,前面谈读的时候已经说过,不重复。近体诗就句数说分为三类:一首4句的是绝句,8句的是律诗,超过8句的是排律。绝句和律诗常用,排律少用。绝句和律诗,就一句的字数说有五言、七言两种(六言的极少),两两相乘,成为四种: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几乎都是五言;句数,除试帖,唐人12句(称为五言六韵)、清人16句(称为五言八韵)以外,没有限制,只要韵凑成双数就可以。所有近体的几类,几乎都押平声韵,韵字只用属于一韵的(第一句间或用邻韵,不多),否则算出韵,犯规。以下讲格律,由简而繁,始于五言绝句(后附的诗作,个别字平仄有变通)。 五绝(1)第一句仄起不入韵 张祜《何满子》 仄仄平平仄 故国三千里 平平仄仄·平 深宫二十·年 平平平仄仄 一声何满子 仄仄仄平·平 双泪落君·前 这平仄调调是标准的或理想的格式,即个个字平仄都合适。实际是这样的很少,因为迁就字义,非关键字难免通融,此外还有所谓“拗”(以后讲)。所谓“仄起”、“平起”,是指第一句第二个字是仄声或平声(两个音节是一个单位,以后一个为重点,前面讲过),仄起,全首的平仄排列是一种形式;平起,全首的平仄排列是另一种形式。第一句可入韵可不入韵,五言以不入韵为常;入韵与否只影响第一句的平仄排列,入韵就变为仄仄仄平平。第二、四句尾字必须押韵(用加圈表示)。就前后次序说,单数句与其下的双数句必须“对”,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单数句与其上的双数句必须“粘”,即双数句平起,其下单数句也要平起,双数句仄起,其下单数句也要仄起。粘的目的也是求变,即两联的平仄排列形式不重复。这样,以仄起五绝的第三句为例,因为一,必须平起,二,必须仄脚,所以不得不变平平仄仄平为平平平仄,连带而下,第四句就变仄仄平平仄为仄仄仄平平了。格律的应然以及所以然,不过就是这样一点点,因而学就相当轻易。还有个更轻易的办法,是只背应然,不问所以然,那样,有个把钟头就足够了吧?其次是试作,拿汉字往格式里填,如果不知道对不对,可着重检查三个方面:一方面,某一个字,平仄记不清了,要查;另一方面,韵字是否属于一韵,拿不准,也要查;还有一个方面,为了防备万一失粘,要看看第一句和第四句,第二句和第三句,平起、仄起是否相同,相同,对,不同就错了。以上情况都清楚了,可以接着背其他几种格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