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iroak fakiroak
关注数: 13 粉丝数: 33 发帖数: 2,380 关注贴吧数: 13
【转载】辽阳围棋旧事 蛮有意思的文章 90年代大年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回家乡辽阳,其后那几年沉迷于围棋之中,甚是幸福。 辽阳是辽宁省中部的一个秀丽小城,位于沈阳和鞍山之间。 在毕业后回到家里等待国家分配工作岗位的日子里,我悠哉的如同神仙,那时候还没有如此发达的互联网,或者说根本没有互联网,大学的棋友们都已经赶赴祖国各地跳进共产主义**事业的熔炉里了,我找不到人下棋,只能每天看看棋书,骑着破自行车在古城闲逛,看看路边的美女什么的。 一天风和日丽,午饭之后我又无聊的骑车出去,大街道已经逛腻了,于是专挑不熟悉的小胡同钻来钻去,期待遇到个竹竿打头,然后一抬头看见个美女姓潘叫金莲什么的.... 骑过一个旧胡同的时候,瞥过一间平房门口的牌子恍惚中看见围棋两个字,我猛地刹车,退后,发现了这个在我围棋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座里程碑---“二道街棋社”。 这个棋社其实就是一间小平房,里面一左一右两个房间,每个房间20平米左右,房间里三条木头做的长条桌子,每条可以摆三副棋盘这样。房间后面是一个厨房,可以生炉子烧开水什么的。 透过敞开的窗户可以看见里面下棋的人还不少,吵吵嚷嚷,烟气缭绕,我兴奋而忐忑的推门进去,几个人抬头好奇的看了我一眼,就又关注棋局去了。 我也凑过去看,当时是十足的井底之蛙还自以为围棋高手,还没看到棋盘的内容就已经开始露出居高临下高瞻远瞩般宽容而慈祥的微笑了。看了一会觉得他们的下法和我想的大相径庭,内心甚是不以为然。后来他们下完了,看见输的人懊恼的掏出10元钱给了那个咧嘴大笑的对手,才恍然大悟,原来下棋还可以带钱的。这是人生第一次看见下彩棋。 这个棋社每人收茶费5角,给一杯茶,水无限续。 棋社老板姓刘,30多岁,个头不高,身板很宽有点胖,性格豪爽,大嗓门声如洪钟。他有一双特别大而且鼓的眼睛,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以至于这么多年后回忆起来总觉得他的眼睛和脸是一样大的。后来看到小燕子赵薇什么的,我都觉得那得算眼睛小的。 刚到棋社的时候,大家都搞不清我的棋力,只是看我如高手般面带微笑,不敢轻易来挑战。刘老板是第一个在这里和我下棋的人。 这盘摸底棋没有带彩,我只记得开局走了个小目托退定式之后,旁观的人都很诧异,刘老板大喝一声,你们懂什么,人家这是正规军,书本上的。我现在回忆起来搞不清这是褒还是贬,再后来我就死了一块又一块的输飞了。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他想吃哪里就吃哪里,我想抓他就怎么都抓不住。他的招法就如大锤一样,一下一下的把我的肋骨敲碎。 那时候我的棋力大概业余2K的样子,也许还不到。刘老板当时的棋力现在想来应该有业余2段左右吧,属于典型的野路子棋风,力量很大,遇到我这种棋力低下的书房棋,砍的自然是得心应手。 碍于自己的老板身份,他基本很少和人下棋,更很少下彩棋,只是每次有新人来了,他就负责摸底招待一番。和我算下得多的了,记忆中前前后后也下了好几盘吧,他强悍的力量给我当年脆弱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冲击,让我见识到了和书本上完全不同棋风的同时,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棋其实是多么的差。 有刘老板摸底我的棋力之后,很快就有人上来招呼我下棋了。这是一位看起来六、七十岁的老人,牙已经掉了不少,但是目光灵动,腰板很直,说话中气十足,烟不离手,常常会咳几声。我听大家都喊他王八段,很惊讶,以为他的棋力高超,八段水平。后来才慢慢明白,其实是王八断,大概是不讲道理,见断就断的意思吧。 他找我下彩棋,说一盘5个豆的,我很费了一阵子才搞明白豆是这里的叫法,5个豆就是5元钱。 随后的一段日子里他聪明的控制着局势,基本上赢我二、三盘就输给我一盘,显然是打算把我培养成可以长期收获的庄稼。我傻乎乎的不明白,只是每一盘都全力以赴的下,尽可能的少输点钱。 这些茶馆棋社里的人大多都是野路子出身,不太讲究什么布局理论,不在乎愚型俗手,普遍嗜杀成性。我在大学时期学到的刚好是典型的书房棋,被这种上来就刺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