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3406b a113406b
关注数: 9 粉丝数: 35 发帖数: 762 关注贴吧数: 23
【允冠百王】刘秀处理一个棘手问题的方法 东汉建武2年,渔阳太守彭宠率领本部兵马举境反叛。使得光武帝刘秀措手不及,急命耿弇前去平叛。耿弇的接连胜利让彭宠压力巨大而产生幻觉,所以通过算命先生算出要发生内乱。宠将自以为内乱的堂弟将兵居外,导致无亲于中,遂生内乱。发起内乱的是彭宠的3个家奴。过程是:3人先把彭宠绑起来,然后召宠妻前来,妻入大惊,3奴掌掴宠妻,宠急呼曰:趣为诸将军办装!于是两个奴婢带着彭宠妻子去去财物,留一年幼的家奴看守彭宠。彭宠想要用钱财和女儿哄骗这个家奴,结果未遂,被另两个人发现。于是这3个家奴收拾金玉衣物,被马六匹,又让宠妻缝了两点绢布口袋,,入夜后让彭宠写了出城的批条。之后就把彭宠连同彭宠的妻子杀害,饼将两人的人头装进两个绢布口袋里。连夜出城投奔刘秀。刘秀封为首的家奴为“不义侯”,注意,这是封侯。我们纵观整个事件的经过,发现彭宠这3个家奴的行为,已经恶劣到了极点,令人发指!叛变不说,还让人家自己缝口袋装自己的人头。3人为了利益竟然运用如此卑鄙无耻下流的手段,可以说,3人没有一点人情,为了利益到不择手段的地步。倒是这个事狠狠的为难了刘秀一把,毕竟人家立了如此大功省去了自己不少的麻烦,理应封侯。但是考虑到3人的行径如此恶劣,刘秀当时一定是左右为难,最后别出心裁,索性封了一个“不义侯”,才算了事。整件事看起来让人啼笑皆非。后人有的说刘秀这么做正确,既够意思又不会使自己显得贪得利益不顾名声,也有人指责刘秀处理此事并不妥当。如此恶劣纵使高功也不应提倡,不能封侯云云。那么我们分析刘秀的这种做法究竟有没有诟病呢?在我们遇到这种类似的事件时如何处理比较妥当?刘秀的这种做法算不算上高明呢?
【】东汉灭亡 东汉政权灭亡客观因素是黄巾起义。其深层原因是皇帝不肖而导致外戚与宦官的轮流执政。并且宦官这个特殊群体一旦上台,历史经验就表明肯定对时局产生急坏的影响。结果就是大肆欺压榨取盘剥百姓,从而导致民不聊生,百姓被逼上梁山揭竿而起。所以才导致了黄巾起义。 所以实质灭亡东汉的是黄巾起义,导致黄巾起义的原因是官逼民反。而导致官逼民反的因素就是宦官执政,宦官大肆搜刮黎民导致百姓无以为生。导致宦官执政的原因是外戚执政,东汉犯邪,皇帝多年幼继位而无力执政,从而让后党有机可乘。皇帝长大后为夺回执政权就会依靠宦官组成帝党一举粉碎后党而实现自己的目的。所以东汉的主要问题就是外戚势力的壮大。而导致外戚势力壮大这一事实的罪魁祸首:汉章帝。 而另一客观原因是东汉的建立者光武帝刘秀限制相权,因为汉光武帝本人能力过于强大,但是光武却忽略了一个问题,皇帝能力强,限制相权,政权就会非常稳定,社会才能安定和谐。而一旦皇帝不行,这种限制相权的做法就会导致政权不稳定,社会不和谐。所以限制相权这一做法是一把双刃剑,刘秀光考虑到“这一刃”了,却忽略了“那一刃”。真可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而这一失足,却成了千古恨。 但是刘秀的限制外戚干政的举措却是十分明智的,因为他充分吸取了西汉灭亡的历史教训。刘秀的治国之道被他的儿子完好的继承下来,他的孙子也很好的继承了他的治国之道。但是他限制外戚这项举措却被他孙子汉章帝给破坏掉了。汉章帝后期过分放纵窦氏外戚,违背了祖训,之后历代都纷纷筵席效仿这一恶习。所以才导致外戚势力的不断崛起。为东汉王朝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再加上相权不盛,这两点原因最终导致东汉王朝的灭亡。 所以,汉光武帝的疏忽加上汉章帝的破坏和谐,是东汉政权最后土崩瓦解的最根本原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