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ding_
fading_
关注数: 5
粉丝数: 66
发帖数: 194
关注贴吧数: 22
史上最无聊的愤青游戏 kempson 发表于 2007年6月15日 20时44分 星期五 来自kcilckcilckcilc部门 shizhao 写道 "现在有一个全世界的年轻人最喜爱的游戏—Click Click Click—恐怕也是史上最无聊的一个游戏了。 游戏非常简单,只需要到这个网站上去点击鼠标就可以了。网站会根据你的IP判断你所在的国家,然后把你的鼠标点击次数累加到你的国家上去。而最令人们血脉贲张的是,它会根据点击次数,对各个国家进行排名。目前匈牙利和日本分别排在头两名。日本人甚至开了一个wiki,来搜集相关的各种消息。而在匈牙利这更是成为了全民运动。世界上的无聊人士真的是太多了! 中国目前排在26名。无聊的人们,现在终于到了你们为国争光的时候了,上吧!"
【一一二】 很为你高兴,加油喔,good luck~
z 冯 1996年,冯尼格特接受了美国人道主义者协会颁发的“年度人道奖”。在演讲致辞中,冯尼格特说,若干年前我就写好了一篇8个词的获奖致辞,以备有一天他们终于决定颁发诺贝尔奖给我时发表,那就是“You have made me an old, old man”。2007年4月12日,在等待了漫长、漫长的30年后(1980年代中期他最有希望的一次败给了新小说派的西蒙),冯尼格特去世。以冯老师的个性,我想如果此时要发表演讲的话,他一定会在自己的葬礼上对瑞典文学院的老师们说:Finally,You have made me a dead, dead man。按照瑞典文学院老师们的标准,冯尼格特,即使他1969年就出版了《五号屠场》,即使他被认为是现代文学大师,即使他有着比近十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们加起来还要多的读者,他也没有资格获得伟大的诺奖,他从来没有描写过饱受歧视的同性恋、钢琴女教师、印度的文化冲突、南非的种族歧视受害者,他没有在土耳其受过政治迫害,他甚至没有在尼日利亚种过树。在他的读者的心目中,冯尼格特是一个永远被放逐的大师。作为《五号屠场》、《自动钢琴》、《猫的摇篮》、《冠军早餐》、《囚鸟》、《时震》等所有伟大作品的作者,作为美国所谓黑色幽默的大师,他一生几乎没有得过任何重要奖项,在《五号屠场》出版之前,冯尼格特一直被主流出版社认为低俗、没品味、不够商业,他的作品一直在家庭杂志、通俗读物上流传。直到1963年《猫的摇篮》出版,评论界也不过同意冯尼格特从此由一个“地下文化人物”一跃成为“流行作家”。评论界的老师们有意地忽视冯尼格特多年,他们甚至忽视了他的第一部作品《自动钢琴》(第一部并不意味着不是最伟大,这个世界上有些老师一开始就抵达了顶峰)。所以我以为当他们惊异地“发现”了伟大的流行作家冯尼格特,这事和《猫的摇篮》本身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因为当时伟大的格雷厄姆·格林将之称为“由活着的最出色的作家之一创作的年度最佳三部小说之一”。对于一个自学成才的大师,伟大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更加伟大的作家吹捧你。 1973年,《冠军早餐》受到广泛追捧,而之后的岁月里,这部书在美国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冠军早餐”成为美国的一个成语,“Breakfast of Champions”甚至已经成为美国一个玉米片的注册品牌,出现在千家万户的早餐桌上。 美国人民不吃馒头,对他们来说,没有比玉米片更重要的早餐了,冯尼格特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力之广泛显然没有第二个和他同时代的作家比得上。《猫的摇篮》出现在全美众多中学和大学的书目上,成为冯尼格特青年读者最多的作品。在他的晚年,冯尼格特也曾经被问到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他说:在我所有作品的舰队之中,我的旗舰是《猫的摇篮》。他是诚恳的,他没有像金大师在晚年被问到同样问题时,说出越长越好越晚越好之类的废话。 《猫的摇篮》像冯尼格特其他作品一样,对于年青读者的最大魅力是它的“反文化”性质,他的每一部小说都在玩弄语言、机智和想象力,每一部作品都对政府、哈佛、科学发出冷笑。的确,在一个皱巴巴的世界里,我们总是企图用机智抚平它。冯尼格特在康奈尔大学学的是化学,然而他成绩太差几乎没能毕业,之后他不知怎么混进了GE公关部,1952年他写出《自动钢琴》。据说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它预示了苏联的灭亡,然而我读完之后的感想是冯尼格特的意思是我们要反机器、反技术、反科学。冯尼格特非常讨厌别人把《自动钢琴》归为科幻小说,他为此不惜在《纽约时报》上写了篇《论科幻小说》,通篇对学文科却写科幻小说的老师们表达了深深的鄙视。 冯尼格特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有他自己或者冯爸爸(建筑师)冯哥哥(科学家)的影子。《五号屠场》写的是他自己在德累斯顿,由一个“儿童十字军”成为一个俘虏,它在1944年的德国和1968年的美国之间穿梭,按照冯尼格特的“本书读者指南”,你得照着“电报式的、精神分裂式的、特尔法玛多星球上的小说”那种风格去读,它的主题是:死亡、时间、更新。在书中每一个人死掉的时候,主人公说,“就这么没了”,因为特尔法玛多星球上的人就是这么面对死人的。这是宿命主义,将一切归之于命运的好处是不管书里面死了多少人,这本书照样可以进行下去。命运的作用是更新,继续开始。而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囚鸟》,在冯尼格特的作品里,世界是可以对折的,地球失去了重力,你看到你最意想不到的东西,而我最意想不到的是冯尼格特的一个主人公有很多科幻小说要写,他的书里面穿插了很多这位主人公脑海中科幻小说的梗概,每一篇都奇思异想,我常常就想,那些科幻小说后来怎么样了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