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06zaku ms06zaku
关注数: 80 粉丝数: 91 发帖数: 8,772 关注贴吧数: 78
以色列人用圣经作证,那我就理理圣经 (上帝对亚伯拉罕说)我要将你现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我也必作他们的 神。” (创世记 17:8 和合本) —————————————— 这就是上帝应许之地的由来。然后我们看看亚伯拉罕有多少后裔 —————————————— 后来夏甲给亚伯兰生了一个儿子;亚伯兰给他起名叫以实玛利。(创世记 16:15 和合本) 以实玛利儿子们的名字,按着他们的家谱记在下面。以实玛利的长子是尼拜约,又有基达、亚德别、米比衫、米施玛、度玛、玛撒、哈大、提玛、伊突、拿非施、基底玛。(创世记 25:13-15 和合本) 亚伯拉罕给撒拉所生的儿子起名叫以撒。(创世记 21:3 和合本) 亚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给他生了心兰、约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书亚。约珊生了示巴和底但。底但的子孙是亚书利族、利都是族,和利乌米族。米甸的儿子是以法、以弗、哈诺、亚比大,和以勒大。这都是基土拉的子孙。(创世记 25:1-4 和合本) —————————————— 亚伯拉罕的次子以撒有两个孩子 —————————————— 生产的日子到了,腹中果然是双子。先产的身体发红,浑身有毛,如同皮衣,他们就给他起名叫以扫 。随后又生了以扫的兄弟,手抓住以扫的脚跟,因此给他起名叫雅各 。利百加生下两个儿子的时候,以撒年正六十岁。 (创世记 25:24-26 和合本) —————————————— 然后以撒的次子雅各改名以色列 —————————————— 那人说:“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你与 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创世记 32:28 和合本) 现在的问题是爷爷亚伯拉罕的财产拼什么就给以色列这个孙子一家继承?!!!!
构思一个小型(非轻型)坦克 不同于15式这样的轻型主战坦克或者山地坦克。 这里的想法是尽可能减少要保护的空间,实现同吨位下更好的防护。 车体结构如下: 从前到后依次是主装甲-双人并排驾驶室-窄型设计的主发动机和超速箱发电机-发动机进排气装置。两侧是悬挂车轮履带等行走机构。边角空间塞燃油和其他设备。车体上没座圈没战斗室没主炮炮弹。人员通过顶部舱盖及安全底门出入。进排气装置打开后可讲发动机动力包整合拖出维修(类似M8/AGS) 炮塔安装在车体上方中前部,设计如下: 主炮、观瞄及态势感知设备、俯仰和转向设备,抬高耳轴避免大仰角炮尾撞车体。炮塔没自动装弹机甚至除炮膛外没炮弹。 定装弹自动装弹机安装在车体上方最后,为避免影响主炮后向射击能力采用我之前帖子的高密度装弹机。左右2组弹架各3个横向小输送机。夹着2横排的炮弹,这样总共4横排4种炮弹供选择。因为装弹机固定在车体,所以装填时需要主炮固定方向角和俯仰角 如此,车体装甲盒内空间宽度压缩到1.5米左右,长度没战斗室应该能减少2米,同重量下装甲更厚。发动机顶部有炮塔和装弹机保护,且车体内没炮弹,安全性高 装弹机在车体后上方,正前有整个炮塔保护,顶部可以在不影响主炮后射角情况下堆防护。炮塔的主要部件就主炮和转向俯仰设备,需防护的面积小。省下重量堆装甲。
构思一个装大口径火炮的真.顶置炮塔 目标是纯顶置,无吊篮。完全不占用车体空间。 首先因为没吊篮,炮塔高度也有限,所以必然是无人炮塔——除非有证据证明人趴着操作炮塔更合适(玩笑) 其次为了不让火炮后座时炮尾需要进去吊篮。直接将火炮耳轴从火炮重心处大幅度后移到后座行程处——也就是说,此时火炮离耳轴还有一个后座行程的距离。外观上看就是火炮超级长(火炮全长加后座行程)。物理上看这耳轴就没平衡的概念,全靠高平机硬托/拉(具体结构参考M777和顶个M777为的非瞄准线火炮系统) 最后,必须在炮塔(尾舱)的自动装弹机装尽可能多的炮弹。以M1为例,炮尾左右个弹架共4X2=8横排,每排4到5发。总计40发左右。这里类似。一个弹架用5组橡胶履带输送机隔出4个横排。每发炮弹都被夹在上下两组在输送机中间,且有限位器防止炮弹乱动。 工作时,提弹机调整高度到指定横排,该横排上下输送机转动输出一发炮弹到提弹机。同时火炮俯仰角归零锁定,提弹机回到原位,将炮弹推入炮尾。 优点 装弹量多(约40发) 炮弹种类多(8个横排每横排一种弹药,互不影响) 充分实现人弹分离(人全在车体,弹全在炮塔。) 缺点,炮塔外观只大不小。废那么大力气腾出的车体空间不知道干什么。学梅卡瓦搞超级步战吗?
贴个旧闻,中国水下通讯 2022年9月17日,《南华早报》爆料:我国科学家团队正在开发一项新的水下通信技术,名为“远距离声音通信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将水下“声音信号”转换为一种被称为“鲸歌”的特殊声音,远距离声音通信技术可以用来增强通讯技术。 近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松佐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南海进行了水下测试,地面上的大型天线发出极低频信号,位于潜艇上监听设备在105公里外的200米深水下接收到声音信号,声音信号转换成数据,通讯传输速率达到每秒200比特(bps),速度可观。 水下声音通信技术并不是一种新技术,早在20世纪初,国外一些船只通过水下钟声进行通信和导航,这是最早的水下通讯技术,1935年,德国基尔展示了称为“水下电话”的技术,也被称为 UQC、AN/WQC-2或Gertrude。 1945年,水下声音通信技术开始被用于美国军方,美国载人潜水器和水面舰艇就使用UQC水下电话通讯,2017年4月,根据北约海事研究与实验中心爆料,他们使用了900Hz至60kHz频率的水下声音通讯技术,最远距离可达28公里,在商业应用领域,水下声音通讯技术的通讯距离只有10公里左右。 但是现在我国测试的水下声音通信技术跟以往不同,成功实现105公里的通讯,这意味着我国在水下声音通讯技术领域破了美国纪录,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不过该技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科学家表示:音频中包含大量噪音,但加密的数据并没有出错。 目前水下通讯方式有很多种,第一种是最广泛的无线电通信技术,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航空、航天和水下,我们手机能打电话就是使用的无线电通信技术,水上舰船、潜艇和飞机都安装了一系列的雷达天线来接收无线电信号。 无线电波在水下衰减极大,因此,潜艇一般使用频率为10公里~100公里的低频电波通讯,但是无线电波很容易被对方雷达设备截获,从而确定潜艇的准确位置,那么潜艇就失去了其隐身功能,很可能遭受鱼雷的打击。 第二种是水下蓝绿激光通信,蓝绿激光水下穿透力仅700米,在上个世纪末,美国测试过蓝绿激光通信技术,飞机用蓝绿激光成功与潜藏在400米深的潜艇建立通讯,说明蓝绿激光通信技术的确有效。 但蓝绿激光通信技术的缺点也很明显,波束宽幅窄,只能以点对点的方式通讯,只有对得非常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需要飞机和卫星才能完成,蓝绿激光通信技术容易受到天气环境的影响,例如恶劣天气。 第三种是中微子通信和量子通信,中微子是一种穿透性极强的微粒,能穿透人的身体,能穿透深深的地层,海深更不在话下,但是中微子通信技术还没有成熟,用于水下通讯只处在设想阶段,量子通信也是如此,技术不成熟,无法用于水下通信。 第四种就是现在所说的“水下声音通信技术”,根据刘松佐团队表示:这是一种新技术,先将音频信号转换为鲸鱼声音,即上述所说的“鲸歌”,然后进行传送和接收,可以用于伪装和欺骗对方军事频道。 有了这项破纪录水下通讯技术,我国潜艇、无人机和舰船等可以在30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安全地进行联系,大大提升海上战斗群的配合度,值得一提的是,水下声音通信技术保密度极高,极难被对方发现和破解,成为水下最好的一种通信方式。有趣有料的科学内容请关注唯一的微信公众号:有趣探索
脑洞,真-全能舰 脑洞,真-全能舰 造型类似传说中的076 排水量4到6万吨;有1-2条弹射器;有斜甲板;有船坞 舰岛安装多波段相控阵雷达,甚至传说中的超远程舰载雷达支持反导任务。 舰岛前方布置一门重型电磁炮,发射炮弹、火箭弹、导弹等,作为主要反舰陆攻武器。 两侧略低于飞行甲板的地方布置轻型电磁武器负责近防(近炸弹药)、反小艇(高爆弹药)、反鱼雷水雷(超空泡弹药)、以及烟雾弹、诱饵弹等 核动力全电。 电磁垂发系统布置在两侧外飘处。远离机库等核心设备,同时飞行甲板上有足够空间对垂发系统进行重新装填,因此不需要追求过多的发射单元。 基本类似马老的全能舰构想。 用反应堆发出的电力代替化学能投送各种弹药,比依靠舰载机投送更为节省成本和体积重量,因此可以省出大量空间布置弹药库、手术室等其他舱室。而机库和坞舱内的固定翼、旋翼有人/无人机和有人/无人快艇和潜航器主要负责增强态势感知。 有舷外升降机和至少一部舷内升降机舷外升降机效率高适合大吨位舰船。但舷外升降机离水面远,所以轻型设备库(机库)下再设置重型设备舱(坦克舱)用于装载重型设备。舷内升降机可以将重型设备舱内的设备直接运送到飞行甲板。重型设备舱甲板接近水面,也能直接连接坞舱 如果担心有坞舱会抬高飞行甲板高度,完全可以缩短坞舱和机库的长度,让机库处于坞舱前方而不是上方。 布置燃油干货补给系统(很多航母确实有燃油补给能力,毕竟甲板那么高,门架都省了。) 布置海水无淡化制氢系统,为氢能舰只提供燃油补给。 以上,防空、反导、反舰、反潜、陆攻、作战指挥、两栖登陆、燃油干货补给、医疗……真全能舰至于潜水……我们不是4V,中国大陆军语中潜艇永远叫艇,所以不考虑
为什么61坦克的炮塔有两门炮?[技术讨论帖,灌水者勿进] 为什么61坦克的炮塔有两门炮?沙丘2000中的毁灭战车有两门主炮(那是粒子炮,不在这次讨论之内)命令与征服中GDI的主力坦克有两门主炮红色警戒中苏军的坦克和红警2中的天启有两门主炮将军中PLA的霸王坦克/炎黄坦克也有两门主炮那这样到底比只有一门主炮的坦克有多大的优势?首先,对空机关炮和战舰炮塔有两到两门以上火炮的很多,其目的便是为了提高射速,多门火炮依次发射可以将射速提升数倍,前者是因为对付空中高速目标而提高射速,后者是因为单发战列舰主炮的射速实在太慢.那么对坦克来说呢?由人力装弹的我们就不说了,两门炮就代表要有两套自动装弹机,这对于原本就狭小的炮塔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而效果呢?坦克炮的射速并不慢,间隔是以秒计的,在这段时间里去发现下一个目标,转动炮塔,瞄准就用的差不多了,还需要提高射速吗?况且坦克战中,相同级别的坦克之间都是一炮毕命的,关键就看谁先命中谁,同时就准确率上讲因为是对地攻击而非对空,所以也基本上是指哪打哪,理论上不存在一炮没命中马上再开第二炮去打或是命中一炮后敌人还有半血,这时候再开第二炮了结它的情况.因此从射速上讲不通.那么是因为两门炮各有不同作用吗(如A当加农炮B当榴弹炮)?从照片上看这两门火炮似乎没有区别,而且要想有不同作用只要更换炮弹就行了,需要那么麻烦吗?最后的可能,大概就是双炮齐发增加破坏力了,但现实并不是游戏,你打我一炮我少1点血,我同时打你两炮你要少2点血.前面已经说过了,坦克战都是一炮毙命的(61年MS05还没有出现),若真的碰到了敌人要双炮齐发才能消灭的情况,那研究双火炮坦克还不如研究具有更大火力的单火炮坦克来的实际.所以我认为双火炮的坦克并不比单火炮坦克有多大优势,而且由于精度问题——炮管不在中轴上后坐力会使炮塔偏移,更高的造价,更复杂的技术要求,更费力的整备工作使双火炮坦克即使在未来也不太会出现.现在就请大家告诉我61坦克为什么是双火炮的设计?请不要以动画而已来回答我.灌水者勿回,请严肃看待技术讨论帖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