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06zaku
ms06zaku
关注数: 80
粉丝数: 91
发帖数: 8,772
关注贴吧数: 78
我的船用动力 其实就是燃石引擎,燃料是电池组件 总共3X3X2+1大块空间 5+5个电池组,5个放电耗尽后开始5个主电池,事件控制器检测主电池是否低于90%,低了就切了放电电池重新焊一个,新焊电池有900KWH的电力。消耗80X5个电池组件,以此类推。
我的简易步行机1号 根据蛆爬原理行进,由陀螺仪控制方向,始终有一个磁性板锁定,地形适应性强,移动速度可以靠活塞数量叠加。
随便构思几种未来可能出现的战车,你们看算不算坦克 1弹炮合一履带式装甲战车 传统坦克布局,或者说就是现代坦克底盘改装。车组网吧模式并排坐。炮塔无人化,原本车长炮长的位置装垂发系统,发射各种导弹/巡飞弹/无人机。 2无人履带式装甲战车 体型小巧,除开电子设备,车体布局几乎就是是装甲盒包裹动力舱和见缝插针的油箱(T80 T64 T72动力舱分别只有2.8立方米,3立方米,3.2立方米)。车体上安装各种顶置模块。其中炮塔模块采用尾舱装弹机,105—120口径坦克炮,采用类似M777的布局去除吊篮。能自动跟随,自动行进到指定坐标,可根据红外信号/步兵或其他平台照射的激光反射信号瞄准后指令开火。也可直接遥控。 3超重型武装履带式铰接车。 超重型混电战车,前车体是车组~炮塔~小电池和重装甲,后车体是发电机,燃油,大电池和重装甲 铰接结构类似炮塔,保留俯仰转向的同时尽可能增加防护。 考虑采用类似T95坦歼的可拆外履带设计在避免超宽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前车防护。 铰接车本身的特殊转向原理可使用特宽履带。维持正常坦克的压强。 战略运输或过桥时可拆成前后车两个部分(或者算上可拆外履带是3个部分)分别运输。避免过宽/过重问题。
能不能远程获得敌人坐标? 锁定敌人后可以得到目标坐标吗? 想搞地对地导弹。或者无人机群集火一个目标。
有人发现氧气的bug吗?可无限生成氧气 方法是气密空间。 3个以上加压风扇,其中一个加压,2个减压。连接氧气罐 只要一开始空间有气,后面氧气罐的氧气会越来越多
给哈马斯珍珠党构思个简易反坦克导弹 这个吧反犹不会被删吧。不会被删我就继续了。
一个基于现有技术的“隐形坦克”概念 首先确定目标,雷达~红外~声学~可见光隐形。 1雷达隐形,这方面地面车辆其实比飞机更有优势,因为地面杂波多。毫米波雷达抗干扰强到穿透能力差,更容易对抗。 2红外隐形,PL01坦克已经实现了红外伪装/隐形技术。?自带冷却剂也是红外隐形的一种选择。但最重要的是动力体统的选择,这点和声学隐形结合。 3声学隐形,采用混电甚至全电,隐形时关闭热机靠电池运行,所有活动件减少摩擦。因为关闭热机,不存在废气排放,对红外隐形也有帮助。 4可见光隐形。尽可能降低车高,外侧包裹高透光透雷达波的玻璃纤维外壳,外壳表面形成横向的柱镜光栅结构。外壳造型尽量圆滑避免直线。 然后我们就得到了一辆好像琥珀一样包在透明椭圆外壳里的电动IT01坦克,全高才1米多点的那种。当在身处树林,建筑等垂直线条众多的环境时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光学隐形,甚至慢速移动也不容易被发现。并且本身雷达红外声学信号都很低。基本实现设计目标。 缺点, 受损时隐形破功。 被粘上泥土隐形破功 巷战那点距离下隐形没大用 这东西基本和传统炮塔无缘,或者可以考虑伸缩炮塔,但展开时隐形破功 总结,没啥用。
构思一个过渡期巷战坦克概念 1车体沿用现有坦克,尽量换更大马力的发动机,车尾和发动机上装栅格装甲。侧面和栅格装甲上贴爆反。对了无人机干扰器别忘了装。 2老车体装新炮塔,放弃滑膛炮换短管155甚至更大口径榴弹炮。适度增加耳轴高度,以便增加主炮仰角,同时也能绕开发动机上的栅格装甲保持360环射。一部带12.7机枪和自动榴的遥控武器站。各种红外箔条烟雾发射器装一圈。有激光压制上激光压制。有主动防御上主动防御,但都别抱太大希望,还是要贴爆反,加栅格,再贴爆反。 3自动装弹机上的待发弹以高爆弹为主,带几发破甲弹应对可能的敌人坦克。大口径破甲弹穿深过1米的不少。 4当必须进入开阔地作战时带炮射导弹对付可能的敌人飞行器和坦克,尽量避免在2KM左右和敌人坦克交战,因为这个距离上穿甲弹初速优势比较明显。 5加强信息化和态势感知,真要在开阔区和敌人坦克交手就靠态势感知让对方记住破甲弹的威力不会随射程拉远而变小。 基本上就这些,也就是过渡期临时改改而已,都是货架商品没啥技术含量。
刚捏的生存向矿车 4X4中型车辆,底盘有千斤顶,能自动跟随(4向推进器+摩擦力归零),后部有太阳能板,前部一组折叠钻头(外面小里面大的微创挖掘)。中部可以连接大块(装配机~电弧炉~大块储存箱~大块矿物探测器) 暂时不考虑武器医疗供氧之类的事,从不考虑内构和气密。
以色列人用圣经作证,那我就理理圣经 (上帝对亚伯拉罕说)我要将你现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我也必作他们的 神。” (创世记 17:8 和合本) —————————————— 这就是上帝应许之地的由来。然后我们看看亚伯拉罕有多少后裔 —————————————— 后来夏甲给亚伯兰生了一个儿子;亚伯兰给他起名叫以实玛利。(创世记 16:15 和合本) 以实玛利儿子们的名字,按着他们的家谱记在下面。以实玛利的长子是尼拜约,又有基达、亚德别、米比衫、米施玛、度玛、玛撒、哈大、提玛、伊突、拿非施、基底玛。(创世记 25:13-15 和合本) 亚伯拉罕给撒拉所生的儿子起名叫以撒。(创世记 21:3 和合本) 亚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给他生了心兰、约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书亚。约珊生了示巴和底但。底但的子孙是亚书利族、利都是族,和利乌米族。米甸的儿子是以法、以弗、哈诺、亚比大,和以勒大。这都是基土拉的子孙。(创世记 25:1-4 和合本) —————————————— 亚伯拉罕的次子以撒有两个孩子 —————————————— 生产的日子到了,腹中果然是双子。先产的身体发红,浑身有毛,如同皮衣,他们就给他起名叫以扫 。随后又生了以扫的兄弟,手抓住以扫的脚跟,因此给他起名叫雅各 。利百加生下两个儿子的时候,以撒年正六十岁。 (创世记 25:24-26 和合本) —————————————— 然后以撒的次子雅各改名以色列 —————————————— 那人说:“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你与 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创世记 32:28 和合本) 现在的问题是爷爷亚伯拉罕的财产拼什么就给以色列这个孙子一家继承?!!!!
这就是我们对巴以冲突的态度
大攻顶时代。再问大家觉得坦克炮弹放尾舱坏还是车体坏? 先抛出一些前提 1,这里不考虑弹药是分装还是定装。就当是还没确定的新炮弹。 2,有人炮塔还是无人炮塔随意。 3,只考虑被动防御和结构抗损(这词不海军的吗)不考虑无人机干扰器~主动防御~近防炮(?!)~能量护盾(?!!!) 单讨论炮弹应该避免放哪里——我这里就不问哪个好,因为除了M1所有坦克都有车体/吊篮备弹。而毛子也开始在尾舱放备弹,兔子——99和15?
法西斯拿巴勒斯坦小孩当肉盾的照片 2004年4月22日的旧闻。
事实证明,犹太人是知恩屠报的民族 福尔克·贝纳多特Forke Bernadotte(1895年1月2日 - 1948年9月17日),瑞典伯爵,红十字会会长,二战中从纳粹集中营中解救了3.1万人(包括约6000名犹太人),1945年4月14日,希姆莱通过他向西方求和,但被拒绝。战后他作为联合国巴勒斯坦专员,致力于公平的调解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纠纷,结果遭到以梅纳赫姆·贝京为首的犹太恐怖分子暗杀。 ps.梅纳赫姆·贝京,伊尔贡组织领导人。1977年-1983年以色列总理,1982年发动了第五次中东战争。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以色列驻华使馆微博终于把小胡子投降删了,然后… 德国国社党表示,吾道不孤
有没有自动收集废铁的方式? 钻头钻轻甲得废铁,但废铁貌似被定义为零件而不是矿物。没办法用收集器吸收 有其他办法吗?目标是自动收集,冶炼,卡bug生产更多铁
以色列驻华使馆精选评论有了,一致支持以色列
无聊整的微创挖矿机
遥控状态下能不能搞第三人称视角 能搞吗,不能的话我只能给遥控船装自拍杆了。
为什么明明挖光了还显示有矿? 我开了大灾变,感谢大自然的馈赠 但陨石坑都被挖深好多了,空中缺有矿的显示是啥情况? 另外普通矿大概多深多宽?我想搞了尺寸适度的挖矿机,之前的太大了。
事实证明,乌贼犹鱼是一家,哈哈哈
远的不说,看看近几个月以色列帮了我们几次吧
你们怎么采矿的? 试过自动采矿机,很悲哀的发现电脑貌似只会钻下去然后飞不上来。 最后还是选择钻井平台。事件控制器设置每钻一圈下降1.5米。管道不断打印无限往下挖。
中国00后身高超过日本韩国 中国00后身高超过日本韩国。根据柳叶刀的数据,中国19岁男性平均身高为175.7cm,韩国为175.5cm,而日本只有172.1cm。中国2000后男性首次超过韩国,称为真正的大长腿小哥哥。 而女性,中国19岁女孩平均身高163.5cm,韩国163.2cm,日本则是158.5cm,中国00后女孩连续两年超过韩国。成为名副其实的长腿美眉。 回到1995年,中国19岁男性身高只有168cm,韩国和日本都素171cm,得益于身高优势,那时候哈韩哈日盛行。
双发动机能否共用一个喷口玩垂直起降? 类似流浪地球2垂起J20那样的双发VTOL——一旦双发推力不平衡垂起就容易出问题吧~那么能否让双发动机喷流通过一个喷口向下喷射?这样能勉强解决双发动机推力不一致的问题吗?
不编程有没有办法获得重力方向? 有没有传感器之类的方法获得重力方向?我现在想到的唯一方法是依靠0俯仰0滚转的AI飞行模块。还有其他方法吗?
有做机甲的胶佬工程师吗,火炮后座近战考虑一下 刚发现的,火炮后座推动的钻头杀伤范围比火炮还大。 到时候远程火炮往前射击,近战火炮往后钻头往前,设置传感器接触时来自动激发。 我测试的是火炮加钻头加电池的单独网格,如何射击时分离射击后合并还在设计。
太空工程师AI路径记录能记录方向吗? 路径点到了。但方向不对,是因为路径点根本不记录方向吗?还是有这个功能但我没打开? 目前还是陆地上测试,要是太空中那倾斜入场画风太怪了
我是BUG了吗?大块投影机蓝图无法自动打印 无论怎么弄,大块的投影用角色焊枪可以打印,但无论大块小块的焊接器都不能打印。这什么鬼?
这种距离了为啥还是不能建造? 如图,距离很近几乎碰到,距离拉远也试过依然没用。但我用角色的焊枪可以立刻焊接建造。确定使用了创造模式。建造后切割发现焊枪在修复。但就是不能建造,这是为啥?
这样为什么不能飞?bug吗? 如图,合并块已经断电了,但就是不能飞。 结构上就是4个发动机夹一个合并块,不可能有其他连接,但就是不能动,甚至整个底座都删除,结构悬空了依然不能动,这是为什么?
构思一个小型(非轻型)坦克 不同于15式这样的轻型主战坦克或者山地坦克。 这里的想法是尽可能减少要保护的空间,实现同吨位下更好的防护。 车体结构如下: 从前到后依次是主装甲-双人并排驾驶室-窄型设计的主发动机和超速箱发电机-发动机进排气装置。两侧是悬挂车轮履带等行走机构。边角空间塞燃油和其他设备。车体上没座圈没战斗室没主炮炮弹。人员通过顶部舱盖及安全底门出入。进排气装置打开后可讲发动机动力包整合拖出维修(类似M8/AGS) 炮塔安装在车体上方中前部,设计如下: 主炮、观瞄及态势感知设备、俯仰和转向设备,抬高耳轴避免大仰角炮尾撞车体。炮塔没自动装弹机甚至除炮膛外没炮弹。 定装弹自动装弹机安装在车体上方最后,为避免影响主炮后向射击能力采用我之前帖子的高密度装弹机。左右2组弹架各3个横向小输送机。夹着2横排的炮弹,这样总共4横排4种炮弹供选择。因为装弹机固定在车体,所以装填时需要主炮固定方向角和俯仰角 如此,车体装甲盒内空间宽度压缩到1.5米左右,长度没战斗室应该能减少2米,同重量下装甲更厚。发动机顶部有炮塔和装弹机保护,且车体内没炮弹,安全性高 装弹机在车体后上方,正前有整个炮塔保护,顶部可以在不影响主炮后射角情况下堆防护。炮塔的主要部件就主炮和转向俯仰设备,需防护的面积小。省下重量堆装甲。
构思一个装大口径火炮的真.顶置炮塔 目标是纯顶置,无吊篮。完全不占用车体空间。 首先因为没吊篮,炮塔高度也有限,所以必然是无人炮塔——除非有证据证明人趴着操作炮塔更合适(玩笑) 其次为了不让火炮后座时炮尾需要进去吊篮。直接将火炮耳轴从火炮重心处大幅度后移到后座行程处——也就是说,此时火炮离耳轴还有一个后座行程的距离。外观上看就是火炮超级长(火炮全长加后座行程)。物理上看这耳轴就没平衡的概念,全靠高平机硬托/拉(具体结构参考M777和顶个M777为的非瞄准线火炮系统) 最后,必须在炮塔(尾舱)的自动装弹机装尽可能多的炮弹。以M1为例,炮尾左右个弹架共4X2=8横排,每排4到5发。总计40发左右。这里类似。一个弹架用5组橡胶履带输送机隔出4个横排。每发炮弹都被夹在上下两组在输送机中间,且有限位器防止炮弹乱动。 工作时,提弹机调整高度到指定横排,该横排上下输送机转动输出一发炮弹到提弹机。同时火炮俯仰角归零锁定,提弹机回到原位,将炮弹推入炮尾。 优点 装弹量多(约40发) 炮弹种类多(8个横排每横排一种弹药,互不影响) 充分实现人弹分离(人全在车体,弹全在炮塔。) 缺点,炮塔外观只大不小。废那么大力气腾出的车体空间不知道干什么。学梅卡瓦搞超级步战吗?
关于陆军平台上舰 过去——平平无奇的平板船上,坦克和火炮兼职舰载武器 [图片][图片] 现在——平平无奇的小平顶上,复仇者防空系统,海马斯火箭炮,乃至LAV25装甲车兼职舰载武器 [图片][图片][图片] 未来——平平无奇的大平顶上… [图片][图片]
贴个旧闻,中国水下通讯 2022年9月17日,《南华早报》爆料:我国科学家团队正在开发一项新的水下通信技术,名为“远距离声音通信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将水下“声音信号”转换为一种被称为“鲸歌”的特殊声音,远距离声音通信技术可以用来增强通讯技术。 近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松佐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南海进行了水下测试,地面上的大型天线发出极低频信号,位于潜艇上监听设备在105公里外的200米深水下接收到声音信号,声音信号转换成数据,通讯传输速率达到每秒200比特(bps),速度可观。 水下声音通信技术并不是一种新技术,早在20世纪初,国外一些船只通过水下钟声进行通信和导航,这是最早的水下通讯技术,1935年,德国基尔展示了称为“水下电话”的技术,也被称为 UQC、AN/WQC-2或Gertrude。 1945年,水下声音通信技术开始被用于美国军方,美国载人潜水器和水面舰艇就使用UQC水下电话通讯,2017年4月,根据北约海事研究与实验中心爆料,他们使用了900Hz至60kHz频率的水下声音通讯技术,最远距离可达28公里,在商业应用领域,水下声音通讯技术的通讯距离只有10公里左右。 但是现在我国测试的水下声音通信技术跟以往不同,成功实现105公里的通讯,这意味着我国在水下声音通讯技术领域破了美国纪录,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不过该技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科学家表示:音频中包含大量噪音,但加密的数据并没有出错。 目前水下通讯方式有很多种,第一种是最广泛的无线电通信技术,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航空、航天和水下,我们手机能打电话就是使用的无线电通信技术,水上舰船、潜艇和飞机都安装了一系列的雷达天线来接收无线电信号。 无线电波在水下衰减极大,因此,潜艇一般使用频率为10公里~100公里的低频电波通讯,但是无线电波很容易被对方雷达设备截获,从而确定潜艇的准确位置,那么潜艇就失去了其隐身功能,很可能遭受鱼雷的打击。 第二种是水下蓝绿激光通信,蓝绿激光水下穿透力仅700米,在上个世纪末,美国测试过蓝绿激光通信技术,飞机用蓝绿激光成功与潜藏在400米深的潜艇建立通讯,说明蓝绿激光通信技术的确有效。 但蓝绿激光通信技术的缺点也很明显,波束宽幅窄,只能以点对点的方式通讯,只有对得非常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需要飞机和卫星才能完成,蓝绿激光通信技术容易受到天气环境的影响,例如恶劣天气。 第三种是中微子通信和量子通信,中微子是一种穿透性极强的微粒,能穿透人的身体,能穿透深深的地层,海深更不在话下,但是中微子通信技术还没有成熟,用于水下通讯只处在设想阶段,量子通信也是如此,技术不成熟,无法用于水下通信。 第四种就是现在所说的“水下声音通信技术”,根据刘松佐团队表示:这是一种新技术,先将音频信号转换为鲸鱼声音,即上述所说的“鲸歌”,然后进行传送和接收,可以用于伪装和欺骗对方军事频道。 有了这项破纪录水下通讯技术,我国潜艇、无人机和舰船等可以在30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安全地进行联系,大大提升海上战斗群的配合度,值得一提的是,水下声音通信技术保密度极高,极难被对方发现和破解,成为水下最好的一种通信方式。有趣有料的科学内容请关注唯一的微信公众号:有趣探索
求助,氢动力导弹打印后怎么脱离发射架? 目标是全导弹可打印。 脱离发射架后再启动AI 可是想用转子铰链,发现无法打印。 用加特林打断连接器,又想不出怎么触发AI开启。 怎么操作比较好?总不能每次打印出导弹,我还要先手工激活导弹AI再发射吧。
燃油/氢电池全电护航舰如何? 已知氢气的热值为1.4X10^8焦/千克,是燃油的数倍。但目前第一代镁基固态储氢车储氢质量密度为6.4wt%,也就是说100公斤储存设备能储存6.4公斤氢气。也就是说,同样重量下,消耗氢气产生的能量只有燃油的1/4到1/5。但是!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了解一下。于是,以核动力母舰(没错,就是航母)为核心的全氢舰队诞生核动力母舰平时的电力足够产生大量氢能,输送给驱护舰,驱护舰自带燃油发电作为备用。这样的舰队续航应该能比传统方式更远吧。
弹头并联能扩大杀伤半径吗? 我想在遥控飞机上贴满弹头。 然后突然想到1个弹头和一群弹头有多少区别?能扩大半径吗?扩大多少?
可否设置条件触发后功率/摩擦力/速度从0拉满? 目前触发一次大概只有5%。手工可以连续按,但其他触发就不行了。 有没有办法直接拉满?难道要做20个定时器?
脑洞,真-全能舰 脑洞,真-全能舰 造型类似传说中的076 排水量4到6万吨;有1-2条弹射器;有斜甲板;有船坞 舰岛安装多波段相控阵雷达,甚至传说中的超远程舰载雷达支持反导任务。 舰岛前方布置一门重型电磁炮,发射炮弹、火箭弹、导弹等,作为主要反舰陆攻武器。 两侧略低于飞行甲板的地方布置轻型电磁武器负责近防(近炸弹药)、反小艇(高爆弹药)、反鱼雷水雷(超空泡弹药)、以及烟雾弹、诱饵弹等 核动力全电。 电磁垂发系统布置在两侧外飘处。远离机库等核心设备,同时飞行甲板上有足够空间对垂发系统进行重新装填,因此不需要追求过多的发射单元。 基本类似马老的全能舰构想。 用反应堆发出的电力代替化学能投送各种弹药,比依靠舰载机投送更为节省成本和体积重量,因此可以省出大量空间布置弹药库、手术室等其他舱室。而机库和坞舱内的固定翼、旋翼有人/无人机和有人/无人快艇和潜航器主要负责增强态势感知。 有舷外升降机和至少一部舷内升降机舷外升降机效率高适合大吨位舰船。但舷外升降机离水面远,所以轻型设备库(机库)下再设置重型设备舱(坦克舱)用于装载重型设备。舷内升降机可以将重型设备舱内的设备直接运送到飞行甲板。重型设备舱甲板接近水面,也能直接连接坞舱 如果担心有坞舱会抬高飞行甲板高度,完全可以缩短坞舱和机库的长度,让机库处于坞舱前方而不是上方。 布置燃油干货补给系统(很多航母确实有燃油补给能力,毕竟甲板那么高,门架都省了。) 布置海水无淡化制氢系统,为氢能舰只提供燃油补给。 以上,防空、反导、反舰、反潜、陆攻、作战指挥、两栖登陆、燃油干货补给、医疗……真全能舰至于潜水……我们不是4V,中国大陆军语中潜艇永远叫艇,所以不考虑
问个两攻问题,的里雅斯特级的滑越是后面添加上去的? 一开始没有啊,后面改装上去的? 还有第一张图前面的左侧76炮旁边的大开口是啥?这个位置也是升降机?
求超限结构 有哪些不要mod或者脚本的超限结构? 求一下,希望有图。 活塞炮卡在速度限制上了,射程上不去。
小白问题,自定义炮塔控制器里的复制目标忘掉目标有什么用? 如题。不太懂 还有,怎么让多个炮塔集火一个目标? 另外可以实现攻击优先级?防御流星雨的时候蜘蛛来了。
自定义炮塔控制器怎么以摄像头为“武器”? 介绍上说可以用武器块~钻头圆锯焊枪工作块~摄像头 但实际做的时候只能用工作块和武器块。怎么弄摄像头? 我想用摄像头盯着主角,而不是用枪指着
能不能同时使用炮塔控制器和WSAD键方向控制? 原版炮塔使用时不影响SWAD使用 但原版炮塔体积太大,武器单一,所以我喜欢用炮塔控制器自制炮塔。 问题是操作时就不能控制平台移动了。有办法解决吗? 还有一个问题,遥控无人机时也无法使用无人机上面的自制炮塔,能解决吗。
有没有控制车轮的脚本? 之前想用合并块控制伸缩车轮,尝试了很多办法依然失败。 有没有类似转子引擎那样控制车轮的脚本? 有的话求地址或者直接贴。创意工坊不知道怎么进。
还是合并块的问题 准备做可以横向展开的车轮,无脚本,用合并块实现控制车轮 问题是,活塞展开后可以正常合并,但是收缩够却显示不能合并,这是为什么? 我这里活动部件之间差一个活塞一个转子
合并块合并后无法解锁是什么鬼? 想用活塞加一节转子做一个横向伸展的伸缩轮,用合并块合并实现控制,无脚本。 结果合并后断电也无法解锁,活塞动不了。什么情况?
假如太阳是蓝巨星,透过大气层我们看到的太阳是什么颜色? 假如太阳是一颗寿命长的莫名其妙的蓝巨星 并且和地球的距离也刚好合适 那么,我们在清晨、正午、傍晚看到的阳光是什么颜色?
玩AVP2的新人报道 RT,N年前通关N次,目前正在玩硬核模式……根本玩不出~~~另,这个吧貌似没什么人气啊~~~~
[转帖]Gundam SEED DESTINY主题曲确认!是TMR的《ignited》!! TMR连续第2作“Gundam”主题歌TBS系10月开始歌手T.M.Revolution ( 33 ), 将唱10月开始的TBS系动画《机动战士 Gundam SEED DESTINY》的主题歌《ignited(点燃)》的消息在25日公开。这是和前作《GundamSEED》的主题歌《INVOKE》紧密相连的《Gundam》的主题曲作品。为现在放映中的电影《蜘蛛侠2》唱日文版主题歌《Web of Night》(28日发售)的他,“主题歌男”的面目栩栩如生。新系列的放送决定之后,在Gundam和TMR的网页“希望唱主题歌”的Fans的邮件蜂拥而至。热情的Gundam爱好者TMR和TMR的Fans福田巳津央监督,互相欣赏所以确定了这次主题歌。《INVOKE》是冲破40万枚的大旺销。正因为对TMR来说这是获得新的爱好者的作品,所以对再上阵表示非常高兴。新主题歌《ignited》是比《INVOKE》拍子还要快的作品。CD发售未决定,关东地区在从27日深夜1点50分起播放的《机动战士 Gundam SEED 特别篇2》内提前播放。(关西地区是MBS从29日上午10点30分)http://www.yomiuri.co.jp/hochi/geinou/jul/o20040725_50.htm
为什么61坦克的炮塔有两门炮?[技术讨论帖,灌水者勿进] 为什么61坦克的炮塔有两门炮?沙丘2000中的毁灭战车有两门主炮(那是粒子炮,不在这次讨论之内)命令与征服中GDI的主力坦克有两门主炮红色警戒中苏军的坦克和红警2中的天启有两门主炮将军中PLA的霸王坦克/炎黄坦克也有两门主炮那这样到底比只有一门主炮的坦克有多大的优势?首先,对空机关炮和战舰炮塔有两到两门以上火炮的很多,其目的便是为了提高射速,多门火炮依次发射可以将射速提升数倍,前者是因为对付空中高速目标而提高射速,后者是因为单发战列舰主炮的射速实在太慢.那么对坦克来说呢?由人力装弹的我们就不说了,两门炮就代表要有两套自动装弹机,这对于原本就狭小的炮塔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而效果呢?坦克炮的射速并不慢,间隔是以秒计的,在这段时间里去发现下一个目标,转动炮塔,瞄准就用的差不多了,还需要提高射速吗?况且坦克战中,相同级别的坦克之间都是一炮毕命的,关键就看谁先命中谁,同时就准确率上讲因为是对地攻击而非对空,所以也基本上是指哪打哪,理论上不存在一炮没命中马上再开第二炮去打或是命中一炮后敌人还有半血,这时候再开第二炮了结它的情况.因此从射速上讲不通.那么是因为两门炮各有不同作用吗(如A当加农炮B当榴弹炮)?从照片上看这两门火炮似乎没有区别,而且要想有不同作用只要更换炮弹就行了,需要那么麻烦吗?最后的可能,大概就是双炮齐发增加破坏力了,但现实并不是游戏,你打我一炮我少1点血,我同时打你两炮你要少2点血.前面已经说过了,坦克战都是一炮毙命的(61年MS05还没有出现),若真的碰到了敌人要双炮齐发才能消灭的情况,那研究双火炮坦克还不如研究具有更大火力的单火炮坦克来的实际.所以我认为双火炮的坦克并不比单火炮坦克有多大优势,而且由于精度问题——炮管不在中轴上后坐力会使炮塔偏移,更高的造价,更复杂的技术要求,更费力的整备工作使双火炮坦克即使在未来也不太会出现.现在就请大家告诉我61坦克为什么是双火炮的设计?请不要以动画而已来回答我.灌水者勿回,请严肃看待技术讨论帖
关于MS-18E霰弹枪的问题 [技术讨论帖,灌水者勿进] AE里MS-18E的选用手部武器是穿甲火箭弹×2;超级火箭炮×2;专用霰弹枪×2,而0080动画里我们可以看到那把霰弹枪是需要MS"手"动上膛的用CS的话说就是B21而不是自动霰弹枪B22.这里就有问题了,既然MS-18E一次只能使用一把霰弹枪那它还要装备两把霰弹枪干什么?(它还有穿甲火箭弹×2超级火箭炮×2光束剑×2等武器,但这些是可以左右手同时使用的)可能的情况:1两把枪的功能不同.但从外型上看不出两者有什么差异.而且为什么两把功能不同的枪都是霰弹抢呢?完全可以把其中一把换成机枪(还可以弥补霰弹抢射程短射速低的缺点,当然从MS-18E的作用看这并不成问题)CS里就算可以买两把主武器也不会有人同时装备重狙和连狙的.2为了减少装弹时间,所以使用了两把已经装满子弹的霰弹枪.但这样的话为什么不干脆把一把枪里多装些弹药呢?MS不像人类,可以不怎么考虑武器的重量问题,完全可以把所有弹药都装在一把枪里.(就在同一集里出现了为了增加装弹量而使用转盘弹夹的冲锋枪)该问题是我无意中想到了,望高人解答.灌水者勿回,请严肃对待纯技术讨论帖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