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的眼泪 小豆的眼泪
关注数: 52 粉丝数: 54 发帖数: 4,266 关注贴吧数: 4
东北姑娘叼着大烟袋吗?(转自王锦思博客) 王锦思 东北三大怪是:“窗户纸糊在外,养个孩子吊起来,大姑娘叼着大烟袋”。 实话实说,现在的东北民居窗户一般都是玻璃的,不再使用窗户纸;有的农家或许还有悠车,将孩子吊起来;但是大姑娘不仅不叼烟袋,连烟卷也很少抽了,倒是喝酒贼厉害。 中国人总是自豪自己的特产输出到国外,但是烟草、玉米、马铃薯都从美洲传来,在东北这块黑土地上热烈地生长,让这里的人们快乐地享受。 在肥沃的黑土地盛产大量的烟叶,所以旧社会许多东北女性都会吸烟。小时候我家在德惠农村,奶奶和姥姥都会吸烟,她们应该是从大姑娘时候养成的这个习惯。烟袋大概有一尺多长,没事的时候就把烟叶揉碎,放进烟袋锅里,坐在炕上有滋有味吧嗒吧嗒地吸着,随后讲些家常里短,或叼起烟袋裹着小脚走东家串西家,孩子要不听话的时候,还拿起烟袋吓唬两下,实在不行照屁股结实地打两下,可见烟袋还有教育子孙后代的作用。这恐怕是个意外收获。 笔者王锦思在小的时候,中青年女性要是吸烟,几乎不用眼袋,或是觉得不方便或是老气。邻居家炕上放个烟笸箩,母女三人全都吸烟,母亲在那卷起烟卷,两个女儿都在旁围坐,也大模大样地吸着。小女儿当时才10岁左右,到了青年时期,个头比较小,也许是吸烟造成的后果。东北姑娘可要引以为戒,为了美,千万少抽烟,最好不抽烟。 如今的东北姑娘吸烟少了很多,在德惠城里已经很难看到有女性吸烟,许多人吸烟只是一种点缀,不能算是纯粹的烟民。倒是走在祖国各地,看到有比东北还多的青年女性吸烟。 不过,东北女性抽烟的少了,能喝酒的女性多了。外地人认为东北人酒量超大,其实根据我的感觉,东北女人的酒量比男人还大。当然是指能喝酒的那帮男人和女人。 我开玩笑说自己喝酒能喝一斤多,对方叹服之际,我抖个包袱:“啤酒一斤多”。显然喝啤酒都是论瓶的,只有白酒才论斤。实话实说,我啤酒也喝不上一斤,最理想的是半瓶足矣,再多了就脸红脖子粗。 不仅是我,我认识的几个东北大汉看起来体型粗壮,十分粗犷豪放、能征惯战,但是一让他们喝酒,吓得像老太太似的。况且不是白酒,而是啤酒。一是自小就不能喝酒,二是喝酒喝伤了身体,在有些东北女人眼里简直是笑话。 差不多五个东北女人就有一个能喝半斤以上白酒的。在我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几个女生就能喝白酒,往往比任何一个男生还能喝。就是现在回德惠老家聚会,几个女生喝酒也胜似闲庭信步,呈气势逼人状,非让男生喝不可。最让男生不好意思的是,人家女生首先自己做个样子,将半杯或一杯白酒一饮而尽,岂止巾帼不让须眉、妇女能顶半边天,简直是横扫东北男性世界,让男生甘拜下风,让我目瞪口呆、觳觫不已。和他们聚会,上桌子就像上战场。 有一次在齐齐哈尔吃早餐,看见一个中年女性要了杯白酒有滋有味地喝着,哪有早晨喝酒的呀?除了惊叹,我一语不发,觉得有些可爱。喝就喝吧,只要自己喜欢过瘾,只要喝酒后千万别驾车,别打老爷们就行。 东北女性就像陈年的白酒一样,纯净清冽,浓香滚烫。希望有机会在看你们喝酒,就你们自己喝。
管好自己的舌头(转) 一天,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某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   那人不解的问。   “第一个筛子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确实是真的吗?”   “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现在再用第二个筛子审查吧,”哲人接着说,“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就算不是真实的,也应该是善意的吧。”   那人踌躇地回答:“不,刚好相反……”   哲人再次打断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请问,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很重要吗?”   “并不怎么重要。”那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哲人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事,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重要,那么就请你别说了吧!这样的话,它就不会困扰你和我了。”   有时候我们着急告诉别人的事情,也像这个人要告诉哲人的消息一样对人对已毫无益处,如果我们先用“真实、善意、重要”这三个筛子筛一下我们要说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很多话其实根本不必说,也不用说。   语言是一把双刃刀,当我们兴冲冲地去对别人说三道四时,我们自己本身也会受到伤害,只是我们没有发觉而已。学习掌管好我们的舌头吧,不要让它任意妄为。你会发现:当你管好了自己的嘴,你自己就能管好你的生活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