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寒
Demonarcher000
有时候你无法独自完成
关注数: 177
粉丝数: 968
发帖数: 35,198
关注贴吧数: 47
想知道艾伯顿左右开弓26秒清彩球是什么样子吗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MxNjg5NzEyNA%3D%3D.html&urlrefer=896605ebfb7b4fc774c2816f7a5d7583 1994魔王的青葱岁月是你绝对想象不到的。
斯诺克纪录片合集,了解大神们场内外的斯诺克人生 ITV4 罗尼·奥沙利文纪录片 中文字幕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TQwNTY0MjQ4.html&urlrefer=7aecd9bfcb6c44b04ca2921a65527255
梁文博打到英锦赛决赛全凭一口气 梁文博打到8强战傅家俊可以说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三杆过百虽然惊艳,但是其后已经显示出疲态,低排位选手打上来不容易,每场都得100%的投入,不敢有丝毫松懈,场场都是心惊肉跳的熬战,精力消耗与种子选手不可同日而语,最大的问题就是难度球弦已经绷不住,精力根不上,动作变形已经不可避免。 运气比较好的一点是半决赛遇到的是同样打到极限的黑马格雷茨,所以这场比赛打的很纠结,决赛虽然有放手一搏的心,却已是有心无力,屡屡在难度球中掉链子。看到头上冒着虚汗的梁文博为罗伯逊打出147起立鼓掌的那一刻,心中难免有一丝苦涩,但5::10已经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了,若不是这种强烈的取胜欲望支撑,也许早就倒在傅家俊的反攻中。 虽然再次收获亚军的成绩难免有一丝遗憾,但梁文博确实已经突破了自己,达到了职业生涯中前所未有的高度。收获英锦赛亚军的同时,大师赛里又多了一个中国面孔,同样也是中国球迷值得骄傲的成绩。
2015英锦赛决赛 罗伯逊147完整高清版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QwNjE0MTI5Mg%3D%3D.html&urlrefer=d88a6df7abc7ff01f6a05b8a58570059
塞尔比VS尼尔罗伯逊,可以说是提前上演的决赛啊 第一局,萝卜险胜,粉球吓了一跳
关于古尔德VS格雷茨的比赛中NO MISS判罚引起的争议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QwNDQ2NDEwNA%3D%3D.html&urlrefer=9d8b264baf049998a59546102bd4eb90 不少人对裁判的判罚提出质疑,认为应该解到超分为止才是合理的。 要理解这个判罚,首先必须明白MISS判罚的依据是什么。 斯诺克规则要求球员必须尽力击打目标球,而没有尽力去击打目标球,导致MISS的就会判罚复位再打。 而在解球中,我们常常提到的超分之后没有无意识,即MISS判罚,这是一个底线而不是判罚依据。因为很显然超分以后球员没有理由不去尽力打到目标球。 那么MISS判罚的依据是什么呢? 要理解如何判定一个球员击球中是否尽力去击打到目标球,首先应该对斯诺克的球理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什么是尽力?主要从球员击打的方式和线路的选择是不是最合理、最有利于击打到母球来判断。 所以要求裁判在一个特定局面下知道什么样的击打方式是最简单的,什么样的线路选择是最有利于打中目标球的,我记得国内著名裁判诸瑛说过:“一个合格的斯诺克裁判起码应该有40分以上的水平。”,只有了解了斯诺克运动的客观规律,才能更好的分析球员的心态和他们作出的选择。 所以裁判对于MISS判罚实际操作中需要掌握不同的尺度,比如对于一个初学者,你要求每次都必须解到,显然就是很苛刻的,而对于职业高手要求就会很高,因为他们具备更高的能力。 但职业高手是不是一定要求解到超分呢?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老球迷应该看到过个别比赛解了几杆后就只判FOUL而没有MISS(我记得好像是世锦赛?卡特VS马奎尔 有过类似的判罚),这主要根据裁判对解球难度的判断局面超出了能力范围,而球员已经采用最优方式去解球,从而认为球员已经尽力去击打目标球。 举例说明一些典型的MISS判罚: 1. 球员击球的力度不够母球击打到目标球。 2. 采用比较难的击打方式,比如扎杆、暴力击球、跳球等等。 3. 在无法直接击打时,解球方式不利于最有效的击打到目标球。
希金斯VS博内特 希胖上来状态不错,半远台打进围球一如既往的工整。
乔戴维斯再伟大,一辈子没用过大哥大 很多人习惯以今天标准去衡量戴维斯、亨得利等一些伟大球员的水平,从而认为他们不过如此。 记得上小学时家门口的建起了一栋当时本地最高的楼房,那时经常路过都会仰头看看眼前的巨大建筑,可是经过20年后再看时,当初的那种庞大和气魄全然不再,变成了很不起眼的一栋普通建筑,楼还是当初的那栋楼,世界却在改变。我们总是容易站在高处去俯瞰历史,自然会有种高屋建瓴的优越感,却浑然不知如今脚下的高地从何而来。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发展戴维斯,可以超越亨得利的局限,但千万不要用“乔戴维斯再伟大,一辈子没用过大哥大。”这样的思维方式去评价历史人物了。
一张图告诉你丁俊晖是有多爱苹果 啃苹果、玩苹果,娶个老婆都得叫“苹果”
挖一挖,那些球星的黑历史 2B青年欢乐多,谁又没2过呢。
【希世至宝】笑到最后才是笑的最好 庆贺巫师希金斯大庆夺冠,特送上渣作一枚。
笑到最后才是笑的最好 庆贺巫师希金斯大庆夺冠,特送上渣作一枚。
【希世至宝】恭喜张海根斩获第28冠,追平戴维斯 威尔士9-3沃拉斯顿、澳洲赛9-8古尔德,国际锦标赛10-5吉尔伯特 一年连斩三黑马,从此江湖人称“黑马杀手”。
【希世至宝】真不敢相信这准度是胖子打的 3比0,这开局有盼头了
新人拜吧,送上私藏火老手靓照一组 呆萌小火镇楼!
打赢了叫潇洒,打输了叫草率 对于打球快的人,无论他们怎么想的,大概逃不过这两种评价,是潇洒还是草率,无非是结果论。
2013年斯诺克世锦赛秩序册
2013年斯诺克世锦赛秩序册
什么?你敢说你是火粉? 看看这哥们,什么叫真爱
2015年斯诺克台球技术新趋势 貌似现在想大好台球需要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了。。。
当艾伯顿遇上麦克马努斯。。。。。。 在刚刚结束的ET3鲁尔公开赛中,两位老将成为周六的焦点。麦克马纳斯和巴里-平奇斯(Barry Pinches)在7局4胜比赛中熬战7局,经历了五小时大战并创下单局耗时100分钟的新纪录。赛后他发推表示,“确实需要计时器了”。 对于刚结束的那场马拉松大战,世界斯诺克官网确认了官方数据:单局耗时100分钟24秒,打破了2012年海口资格赛戴尔和哈罗德保持的94分钟02秒的纪录。全场净用时4小时59分钟。当然最苦的可能是来自波兰的女裁判员阿佳塔·杰林斯卡。不知道这件事情魔王艾伯顿怎么看? 据英国《镜报》披露出艾伯顿破产的消息,“这位前世锦赛冠军的破产,让整个斯诺克世界感到震惊”……让我不禁联想到火老师的那句话“可以理解,毕竟他要养家糊口。”,想来艾伯顿又有动力了,可不要成为“浪得虚名之徒”。艾伯顿长发飘飘的年代,如今家产也像他的头发一样一去不回头了,魔王多珍重啊。。。。。。
2015/16赛季WPBSA职业斯诺克赛程及赛事简介 引言: 由于斯诺克赛事的举办命名繁杂,很多比赛缺乏延续性,时有时无,导致很多人观看比赛时很难分清楚比赛的性质。为了让爱好者更好的观看斯诺克比赛,关注重要赛事,故而结合2015/16赛季职业斯诺克赛程,对重大赛事进行简单介绍,以帮助大家对斯诺克赛事有一个简单直观的认识。世界著名球员梅西正准备上场击球
傅家俊Marco_Fu
肖恩·墨菲Shaun_Murphy
2015_16赛季WPBSA职业球员简介
2015 - 16赛季WPBSA职业球员排名和简介 2015 - 16赛季共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8名斯诺克球员进入职业大名单,其中依然以英格兰球员居多,达到63人,中国和香港地区球员16人,人数位居第二位。
2015_16赛季WPBSA职业球员简介
2015_16赛季WPBSA职业球员简介
2015 - 16赛季WPBSA球员简介
@台球汇 挺好的一档台球栏目 看了下,感觉内容挺丰富,虽然是中式8球的专题栏目,不过打球的道理是基本相通的,推荐斯诺克爱好者也可以看看。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U2MjExODY0.html&urlrefer=16167ad496ab18dd9dfae232df31c9b1 @台球汇第一季第1期-郑宇伯专访-台球教程-台球情景剧
贝克汉姆教你如何打台球装逼,球桌上复制贝氏弧线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OTA0MDM3NTIw.html&urlrefer=b9efbbe90130b346bda9a9ffcba57a88 打9球台也趴那么低,果然是英国佬 至于贝氏弧线有可能吗,得问3D特效师了。
盘点下那些年在球房遇到的“奇葩” 经常去打台球都会遇到一两个特别“奇葩”的对手,那么就让我来盘点一下在球房里的各种“奇葩”吧。 不要笑~可能我说的就是你哦!
斯诺克超级联赛球员徽章 偶然看见的,很有意思的设计,不知道发过没?
戏说打台球的几大错觉 你是不是也产生过某种错觉呢?中枪的童鞋自动举手哈大憨豆镇楼
执着的胖子,堪比马叔霸王硬上弓式的147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ODMzNDk5NDAw.html&urlrefer=61cd8738f924ba26de51403114aae676 两天的连续冲击147屡战屡败之后,不肯放弃的墨菲在决赛对米尔金斯的压倒性比赛中再次冲击147,而这一次在克服了层层困难尤其是最后一颗黑球之后,终于完成了一杆精彩绝伦的满分。也成为了斯诺克历史上第一位在一个年度内(2014年)打出3杆满分杆的选手。(奥沙利文曾经在07-08单个赛季跨年完成3杆)
2015斯诺克里加公开赛 麦克马努斯单杆123分破百清台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I5OTc2MDgxMg%3D%3D.html&urlrefer=623badfa20ad9893898fa4a7f7ce7b6f 为什么发这个呢?主要是感觉老家伙们的台球还是很有味道的,一招一式都很有看点,从击球准备、爬站姿,到走位选球、出杆击打都很精到。一杆清台打的简单合理,没啥特别高难度的东西,可是通盘思路清晰,几乎每杆都走到舒服的位置和角度却是非常要功力的。 仔细反思一下,有时候自己感觉打不好,总是觉得不够准,或许应该改变下思路,试想如果啥球都能打进,还要走位干嘛?准度上不去就在思路和走位上多下点功夫,如果觉得走位已经很满意却还是打不进,再回过头来找找原因提高准度,千万别钻牛角尖,憋着劲一味蛮干,那样会让自己打球很累,却见不到什么成效。
瞄点法瞄准和假想球法瞄准的区别与适用原则 不少打球的人都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直接瞄准找到的进球点击打,这种方法非常简单,但是却不适合所有的球位。 而在近距离、大角度时瞄点法就不灵了,具体原因我想可以通过图片直观的说明下:图一:当直线球时,撞击点和假想球圆心在同一直线,这是瞄准撞击点进球没有误差。 但是当进球角度逐渐加大,距离越来越进时,情况就会改变:图二:可以看出当进距离越来越近,描点法的误差角度也越来越大,并随着角度的增大误差也越来越大。 图中可以看出使用假想球瞄准时,随着距离的拉近,并不需要调整击打方向,而描点法则需要比撞击点打的更薄,并且距离越近需要修正的误差量也越大。 使用描点法瞄准可以很便捷的帮助你找到进球感觉,距离越远瞄准误差也越小,角度越正瞄准误差也越小。 所以我们可以使用描点法击打角度比较正,距离也比较远的球,因为这是的误差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但是当距离很近或者不是角度很大时,误差量就会变大,描点法就会打厚。 而假想球瞄准是一种通用的方法,虽然并没有描点法便捷,需要培养找点的感觉,因为这个点并不是真实的。 实际击打中我们往往可以两种方式都使用,描点法便捷而清晰,在中远台、角度比较正时是非常好用的办法。 而在近距离、大角度则使用假想球瞄准,这样就不需要调整误差,比如反角度的黑球,很多斜向的中袋进球都可以帮助你很好的找准进球点。
奥沙利文到底有多疯狂,看完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霍师傅为什么倒霉的总是你?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zQ4OTI4MzQw.html&urlrefer=9f0f9ce401b10cec5c8cc5e0b875a229
这两张少见,曾经的她们 活捉女汉子一枚青葱岁月啊!
那领过牌(大英帝国勋章)的斯诺克球员 简介: 大英帝国最优秀勋章(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简称大英帝国勋章(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或译为不列颠帝国勋章,是英国授勋及嘉奖制度中的一种骑士勋章,由英王乔治五世于1917年6月4日所创立。勋章的格言是“为了上帝和帝国”(For God and the Empire) 勋章分民事和军事两类,共设5种级别,分别为: 爵级大十字勋章 (Knight/Dame Grand Cross,男女皆简称“GBE”) 爵级司令勋章 (Knight/Dame Commander,男性简称“KBE”,女性简称“DBE”) 司令勋章 (Commander,简称“CBE”) 官佐勋章 (Officer,简称“OBE”) 员佐勋章 (Member,简称“MBE”)一般最常见的就是三种:左起分别为 CBE、OBE、MBE 在上面五等,只有获最上两等的授勋英国或英联邦王国公民才算取得骑士爵位,可以在他们的英文名称前加上“Sir/Dame”头衔,或在他们的中文名称后加上“爵士/女爵士”头衔,比如弗格森KBE就有“老爵爷”的别称。如果有外国公民获最上两等的勋衔,他们只可当作名誉性质,并不能冠上任何头衔。
上个大墨菲的站姿图,感觉这图看的很清楚 减肥成功升级成魔人布欧的墨菲,趴下去还是带着游泳圈哈
那些混脸熟的斯诺克职业球员 镇楼
不甘寂寞的粉球,146合集 先来个亨特职业生涯最高分镇楼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I5MDY4NTM5Ng%3D%3D.html&urlrefer=3d49ce952501a31b9c3c9460f1c59b26
只要三分钟,让你更深刻的了解斯诺克的魅力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I1NzUxODA2OA%3D%3D.html&urlrefer=692bfe3197a78d3e8ae7f85d4e50d123 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些精灵舞动的轨迹,斯诺克球员的穷极一生最求的终极魔法,令人惊奇的控球能力,那是只属于魔法师的表演!
关于加塞你们相信谁?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DA0MzY2MjM2.html&urlrefer=e2b6ffa0b5f7b090d58e169d4b7324e2 除非你不喜欢看火箭打台球,否则你一定会注意到火箭开球加塞的动作。
如果我是球房老板 你喜欢进球?你喜欢拉低杆?把袋口弄大了,母球再换个轻点的,你们就爽去吧,状态突然爆表了,哈哈坑死人还有人帮你吆喝呢。 什么台尼好不好的,你确定知道?
出杆无意识带赛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对于站姿基本定型,出杆发力动作基本固定的爱好者,可能会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出杆固定偏离进球线的某一边,形成无意识的偏塞,反应到击球中就是直线球时常固定打偏到谋个方向。 这种情况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 瞄准视线和球杆的指向重合度不够; 由于球杆和台面会形成一定夹角,在主视眼没有摆到正确位置的时候,我们的空间感觉会存在一定的角度偏差。这时你所看到的母球中心点实际上可能不是瞄准线的正中心。这种情况自己是很难察觉的,甚至有的人打一辈子球也未必打到过母球中心。 首先可以找朋友帮你验证,分别在正前和正后方看,当你俯身用球杆瞄准时,球杆是否指向母球中心。 下面是戴维斯关于如何找准瞄准视线的教学视频: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DgzNzgwMzI4.html&urlrefer=6728538e9eafce70e65f94d6b132db1d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layer.youku.com%2Fplayer.php%2Fsid%2FXNDgzNzgwMzI4%2Fv.swf&urlrefer=8346a1cd19c8b26f77591e4c707d711d 感觉这个工具自己很容易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打斯诺克站姿的重要性应该如何看待 斯诺克正确站姿的意义是什么? 在我看来站姿主要是为了培养正确的击球感觉,站姿能够提供的就是帮助你确定击球感觉是否良好,包括瞄准的是否清晰,出杆是否顺畅,培养这些感觉需要一个稳定的站姿,需要有一个固定的出杆模式。 通常我们不可能在一局球中总是处于良好站姿的状态,母球贴边、后斯诺克、很别扭的击球位置、影响手架的击球位置、架杆。。。等等,这些非常规的击球总是会悄悄的破坏着你的击球感觉,当你击球感觉很模糊时状态就可能越来越糟糕,这也是为什么防守多了会让我们击球感觉变差的主要原因。而大部分的非常规击球我们是无法去一一练习固定的,这时更主要的是依靠我们在良好站姿中培养出来的感觉记忆,当你站姿不固定时这种击球感觉就很容易被破坏掉。 所以说到底,站姿是一种培养正确习惯的方式,而在追求好的站姿时,我们很容易把站姿作为打好球的唯一标准,这样很容易误入歧途,忽视了练习根本的目的——感觉的培养。 自己也曾纠结于站姿的怪圈中,今天这样站打准了,明天又不行了,刚才还准,现在又不行了,这些疑惑让你把专注力完全放在掰站姿上,一会这样打一会那样打,这样让你的站姿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无法培养出正确的击球感觉,而天天掰姿势的人,我所见没有一个能打好球的。 唯有对自己的动作确立信心,用比较固定的模式击球,这样你才能积累自己的击球感觉,追求通过站姿让自己突然变的更准是,看似是一条合理的捷径,实际却充满了陷阱。 在自己无法确定时,最好不要胡乱尝试新的动作,关于打球有很多让人迷惑的说法,我们首先应该学会如何鉴别这些说法,大部分说法可能只是形而上学的模仿,非常教条没有理论依据,无法形成完整的逻辑链,经不起推敲。无论这些说法对你适用与否,如果你自己没有坚定信心去执行,那最终结果只不过是让你更迷惑,让你无法固定动作其实这就是糟糕站姿最根本的错误。
聊聊斯诺克姿势的跟风现象 记得才玩打球的时候,那时戴维斯在中国是最著名的SNK球员。于是产生一个说法——运杆不能蹭胸。 然后那时在球房很容易见到上身躬成弯虾一样,就为了不蹭胸打球的,看起来总觉得鬼鬼祟祟的。 没过几年,亨得利成为统治90年代的球王。于是又产生一个说法——腰要塌下去,屁股要翘。 然后那时你可以见到有的人1米7左右的身高腰塌下去,像软骨病人打完一杆就能憋晕过去。
旋转在斯诺克解球中的一些特殊运用。 有时候解球可以选择的线路很少,或者解球第一次解的位置已经很接近了,另找线路可能会偏出很多时,也可以考虑利用上下旋转来做一些微调。 如图1,较强的低杆可以使得母球反弹时产生回拐的弧线,从而增大反弹角度。
看客们,你们让墨菲如何是好?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墨菲打法的改变不是世锦赛才有的,也不是一时兴起,通过积极的进攻墨菲的成绩也确实得到了提升。 但是进攻打法必然会带来更大风险,风险和收益总是并存的,无法用一时的成败去衡量。 总的来看,墨菲的进攻打法,带来了双赢的结果,球迷更喜欢看到这样的墨菲,他的成绩也得到了提升。 前面被验证确实可行的方法,墨菲是不可能在决赛中去放弃的。 进攻打法在各项体育赛事中被验证是很难取得稳定成绩的,但总能赢得更多观众的青睐。 所以我们无法要求墨菲成为”稳定先生“和”魔人布欧“的合体,这本身就是事物的两个极端。
从世锦赛看宾汉姆 宾汉姆是现役球员中最勤奋的,亨得利就曾经赞扬过宾汉姆坚持不懈的努力,认为他是所有球员应该学习的榜样。当很多球员把比赛当成周末派对的时候,宾汉姆却用自己的勤奋书写着新的篇章,世锦赛的夺冠可以说是对宾汉姆努力坚持的最好肯定,再次验证了“天道酬勤”四个字。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宾汉姆之所以能在接近40岁的高龄依旧保持上升势头和他的勤奋是分不开的,不要期待所谓的顿悟和蜕变会平白无故的从天上掉下来砸中你。正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积累,才最终迎来了宾汉姆在世锦赛上的辉煌一刻。 宾汉姆通过努力悄悄的改变着自己,让那些用老眼光看人的家伙大跌眼镜,让我想起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
几张图聊聊床铺的决胜局是如何跪的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OTQ2OTQ5NjI0.html&urlrefer=8c8e359e017b9b6726d7e829a72ac839 看的出来决胜局双方的压力都是空间巨大的,手紧到完全没了力感,两个人都几乎不会走位了,宾汉姆凭借准度超强纠错取得16分的领先优势。 这时候宾汉姆薄蓝球中袋失误,床铺迎来了第一个机会,却在打进袋口蓝球走红球时出现严重走位失误,只好强攻,却没能打进,但是宾汉姆也未能完成超分,双方转入防守。图一,床铺上手打进红球后的母球落位。图二,打蓝球后的母球落位,图中白圈为理想落位,可以看出这杆的走位差的离谱,紧张导致的影响可想而知。 关键时候,床铺防守的一杆大意,却给了宾汉姆一个传球的进攻机会,虽然这个传球成功率可能并不高,但是却没有任何风险,传进还有袋口黑球可打,这个白打一杆的机会宾汉姆很好的抓住,最终超分赢下了比赛。图三, 床铺防守后形成的局面图四,通过这个镜头可以看出,传球形成的角度正好可以让母球躲到红球后面,避免进攻不进带来的风险。这就留给了宾汉姆白打一杆的机会,宾汉姆即使传不进也不会留下机会,而打进正好有黑球可以进攻。 最终特鲁姆普又一次为自己的粗心大意交了学费。 最后不妨来回头思考下,这杆防守,如果我们是床铺应该如何防守呢?
我怎么感觉在世锦赛上战胜丁俊晖的几乎都在下一场跪了 难道是错觉?有木有数据帝,来个统计啊?小特赢了丁后已经两连跪了。
为什么今天看见墨菲,我瞬间想到了KFC 难道是因为我还没吃晚饭的缘故吗?
台球界的两个准神,竟然都是奇葩一般的存在 来自李安的爆料,床铺是高度近视,并且不戴隐形眼镜打球。 古尔德专门就喜欢戴窄框眼睛,因为镜片边缘的曲光度他很适应,没有反而打不准。 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 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只是需要信心和坚持。
【希世至宝】如果要是这老哥俩进决赛,你们希望谁夺冠呢? 巴李 贺健士 VS 史超活 冰咸 没有张海根 给朱德春上课的任务就交给这老哥俩了?
奥沙利文这是要作死的节奏,比赛一开始就搞事 结果把自己心情搞臭了,场场都没法专注比赛,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估计是想穿休闲鞋打比赛,没批,就开始耍性子了。 是太把自己当回事,还是太不把比赛当回事呢?唉!天才的世界你永远不懂。 就算是天才,这样的奥沙利文想来也是很多球迷愿意看见的。 还是希望他能专注比赛,打出自己的水平, 毕竟真没多少年好潇洒了,且打且珍惜吧。
为什么那么多高手对丁俊晖评价都很高 我认为丁俊晖的练球水平是很恐怖的,据说可以打出连续两盘147,一般人见了估计早就吓尿了。 但是比赛又是另一回事,发挥不出真实水平可能是丁俊晖对比赛缺乏动力的直接原因。 不能调动出对比赛的渴望和激情,比赛中就缺乏韧性,对职业球员来说是非常头痛的问题。 例如亨得利晚期也曾表示过,无法发挥练习的真实水平,比赛就会变得很煎熬。 当然,纯属个人WW,不喜勿喷。 在球房里也见过这种情况,性格内向的高手,平时是大家公认的顶尖高手,可是一到比赛就发挥不好,球友一定会认为很水,这种人自尊心往往比较强,感觉面子上挂不住,对比赛往往会有厌恶心理。
【希世至宝】强调塞无法改变母球撞击后的分离轨迹的意义是什么? 原本以为可以通过引发思考,让许多人认清一些技术理论的意义。 结果被斯吧枪毙了哈,老希借贵宝地说说我的想法哈@巫师的魔法杖 尼克保罗之所以要练习者建立这个观念,是对我们练习的一种简化和概括。让你更容易量化控制母球,这样做的意义在于练习者可以通过练习更稳定的控制,而不是只凭借感觉,感觉往往会在紧张的时候出卖你,所以打不出成绩。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zYyODUwNzA0.html&urlrefer=288953b762e0ec0f5badb842241607d0 试想,当我们认为塞可以改变分离轨迹时,母球上无数的打点都会成为你判断线路的新问题. 就好像下图中所见,当你花了大量经历练习母球打点控制时,却发现还有更多的点,是你无法判断线路的,因为每一个点赛和高低杆的作用都会产生新的线路。无法判断就无法做出抉择,多一点还是少一点,这个问题必然会一直纠结着你。而你将无法通过重复练习去巩固自己的杆法控制。 其最终结果练习成为一种单纯的感觉训练,凭感觉打球让你的技术成为花拳绣腿,经不起比赛的检验。 相反对于一个认为加塞无法改变母球撞击后分离轨迹的人,母球的情况就大不相同,所有的打点都是有量化参考的。通过图示可以看出,这对我们判断线路的帮助是明显的,你不用再去猜下一个打点会发生什么?判断线路变得简单许多。 减少了这种不确定性,你的执行会变得更果断坚决,你也以更专注于打点的重复练习,巩固自己的线路控制。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