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衣锦行 锦衣迅行
关注数: 62 粉丝数: 155 发帖数: 20,673 关注贴吧数: 13
【年终盘点】成都商报读者口碑榜周迅年度电视剧女演员 年度电视剧编剧: 赵冬苓(《红高粱》) 读者支持率:18% 数据分析:年度电视剧编剧,赵冬苓得票排名第一,读者支持率为18%。得票排名第二、第三名的是陈彤、刘和平,读者支持率分别为16%、15%。 相对电影版《红高粱》,赵冬苓在剧版《红高粱》中加入了更为丰富的元素,官匪相斗、爱情纠葛、妯娌宅斗……让《红高粱》更具可看性。而打动郑晓龙接下《红高粱》拍摄任务的,就有赵冬苓的剧本。 接下《红高粱》编剧工作时,我很忐忑,很紧张。开播之后,也有一些争议的声音,但到后来,还是有很多人支持。我最近正在写两部戏的剧本,但要想取得《红高粱》的成绩应该比较难,获得认可离不开大家的努力。非常感谢大家,观众的支持一直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和共鸣。—编剧赵冬苓 年度电视剧导演: 郑晓龙(《红高粱》) 读者支持率:22% 数据分析:年度电视剧导演,郑晓龙得票排名第一,读者支持率为22%。得票排名第二、第三名的是孔笙、赵宝刚,读者支持率分别为17%、10%。 《红高粱》这种偏艺术和文学性的题材市场接受度也很难料。在郑晓龙的努力下,剧版《红高粱》从开拍之初就引起关注,从收视和话题度来看,郑晓龙凭着自己多年的导演功力,让原本比较高冷的《红高粱》更接地气。 感谢《成都商报》的读者!感谢广大观众对电视剧《红高粱》的喜爱和支持!—导演郑晓龙 年度电视剧女演员: 周迅(《红高粱》) 读者支持率:18% 数据分析:年度电视剧女演员,周迅得票排名第一,读者支持率为18%。得票排名第二、第三名的是闫妮、小宋佳,读者支持率分别为15%、13%。 明年周迅就40岁了,可她在红高粱里扬着下巴倔强的样子,依然像一个17岁的小女生。 感谢读者一直对我的支持。关于明年,我当然会有新的作品,也有一些新的尝试,具体是什么样的尝试,到时你们就知道了。很多人问我,今后还会拍电视剧吗?当然会,只要有好的剧本,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我都会去接。 —演员周迅
人民日报海外版:《红高粱》: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 凭借文学及电影的影响力、高水平的制作团队以及演员精湛的表现,电视剧《红高粱》开播伊始就赢得超高人气和口碑,不仅四大播出平台(山东卫视、北京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收视齐齐破1,最高收视率破2,更以网络播放量3周突破25亿的成绩,创下国内电视剧多个收视记录,成为2014年当仁不让的“压轴大戏”。   电视剧《红高粱》为何能造就又一次的文化现象?在记者看来,这当中既有遵循艺术规律的必然,比如经典与品质的“回归”,也有在创作团队、观众意料之外的,对当代审美的“抵达”。 情理之中:“50后”“60后”   意料之外:“90后”“00后”   “身边的那个田野啊,手边的枣花儿香。高粱熟了红满天,九儿我送你去远方。”11月17日晚,《红高粱》上演悲壮的大结局,令许多观众含泪不舍,一些习惯看“韩国欧巴”剧的“90后”、“00后”,在网上大呼“追得入迷了”,“还沉浸在剧里的每一个角色里”。   受到“90后”,甚至“00后”的追捧,显然不在电视剧版《红高粱》创作团队之前的意料之中。这部剧一直被预设会在“50后”、“60后”、“70后”观众中再火一把,以至于导演郑晓龙此前接受采访时谨慎地说:“面对年轻的观众,他们和当年那批观众的要求不同,审美已经到了新高度,能否做到,我还不知。”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红高粱》收获了年轻一代的收视群体。据爱奇艺平台数据显示,《红高梁》的热点话题基本全由“90后”生产,贡献了几乎90%以上的弹幕讨论量。而这些“90后”的弹幕评论,对剧情作出了更具潮流和年轻化的解读。   一位年轻的观众“blesshealthy”评价说:“《红高粱》挺好看的,每个人物都很立体、饱满,每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命运,情节、归宿合情合理,符合人性。就连小日本也有让人信服的逻辑和值得欣赏的点了。大的历史背景下,各种人物都鲜活地生长着,发展着,交错着,非黑即白、非好即坏已经不符合当下的价值观了。”   在分析电视剧版《红高粱》为何会受到年轻人青睐时,一位“50后”的媒体人表示,抛开别的不说,这部电视剧有个性鲜明的人物、跌宕起伏的剧情、震撼的战争场面,本就是一部上乘之作,对于不纠结于历史背景的年轻人来说,这些都是吸引他们的元素。   情理之中:珠玉在前   意料之外:另表一枝   有小说和电影的“珠玉在前”,电视剧版《红高粱》注定要背负太多的比较,也容易让人有“先入为主”的概念。在《红高粱》收官当天,山东卫视专门播放电影版的《红高粱》,让观众更深入去品味和对比两部影视作品的魅力。   不少观众反馈,电视剧版明显不同于张艺谋电影版的写意风格,电视剧《红高粱》中加入了多条故事线和翔实情节,新增了九儿初恋情人张俊杰、单家大嫂淑贤、县长朱豪三等重要角色,整部戏人物多达58个。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说,电视剧版《红高粱》确实充满惊喜。该剧成功塑造了一批有趣味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亦庄亦谐、特立独行的高密县长朱豪三,泼辣倔强、敢作敢为、深明大义的九儿,集霸气、匪气、豪气、义气、孩子气为一体的余占鳌,“吃喝嫖赌抽、奸懒馋猾坏”俱全的戴老三,恪守传统、内心压抑、精于算计又不乏善良的淑贤……   电视剧版《红高粱》不仅复活了原著中一笔带过的朱县长,更顺应现代观众需求,添加了原本没有的单家大嫂淑贤、放大了“任副官”——张俊杰,这些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电影及原著小说中留下的缺憾,被认为是文学作品改编的成功案例。在网友投票中,认为电视剧版《红高粱》让原著故事情节更加丰满的超过七成。   除此以外,与电影版《红高粱》大多荒凉的场景相比,电视剧版的高密县给人“烟火气”的热闹感,剧中融合时尚潮流与山东农村风情于一体的服装设计,也成功吸引当代观众眼球,成为全剧一大亮点。   “电影艺术形式不要求你仔细地编排故事,表现人物关系,它主要用意象表现精神。但对电视剧来说远远不够,我们要把人物放在一个很有烟火气的地方。”在这点上,导演郑晓龙与编剧赵冬苓的想法不谋而合,“电影偏陕西,我们这个是放在山东。陕西是蛮荒之地黄土高坡,山东是非常扎实、生机勃勃、各种复杂的社会元素交融的一个地方。”   情理之中:永恒经典   意料之外:时代之变   虽然仍有人吐槽电视剧,但时隔近30年再重新诠释经典,并非易事。从编剧赵冬苓,到导演郑晓龙,再到演员及幕后班底,敢于直面挑战本身就是一种自信,值得点赞。   电视剧《红高粱》延续了经典文本优良的血统和可观的红利。但仅靠原著,显然还是远远不够的。有人指出,客观评价一部文学经典改编的电视剧,首先还得看它是不是尊重电视剧的创作规律,讲好一个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其次要看小说想表达的那些精气神是否在改编剧中得以反映和体现。   学者尹鸿认为,剧版仍然包含了《红高粱》小说当中对中国传统人性的某些反思,对情感、爱情的一种渲染,但没有了当年那种人性解放,对人性文化批判的精神、气魄。作为小说、电影的《红高粱》,和当时寻根文化、文化反思的时代背景相契合,也跟当时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的影响相一致。但在今天,这些条件不再具有,文化变得更加消费、更加娱乐。   这种变化很难简单地评价好或不好,与其说这是电视剧的妥协,不如说是适应。正如郑晓龙所言:“电影《红高粱》出来时,刚好改革开放不久,人性被扭曲、压抑了多年,所以大家一看就特别喜欢。现在再看电影,你觉得还有那种冲击力么?现在要求我拍成那样的经典很难,有点强人所难。不过,至少我的这部剧能让人回顾经典,年轻人去回看经典也不错。”   当那么多“90后”、“00后”在追《红高粱》时,我们又怎么知道他们不会汲取他们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呢?经典的魅力不就是如此,不惧时代之变,经得起一代代人的检验吗?就像剧中张俊杰说的:“一代代人生出来,一代代人又死去,这一代人和上一代人总要有些不一样,不然我们为什么要活呢?”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