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辣椒 俏辣椒
撑一支竹篙,打捞岁月中遗落的花香,一缕微笑悄悄地爬上唇角,染指流年,在最美的时刻与你相遇,那么,许我一段时光,赠你一场春暖花开!
关注数: 92 粉丝数: 70 发帖数: 7,240 关注贴吧数: 11
火车啊火车 小时候心烦了我就一个人骑自行车跑到火车站去,站在天桥上看火车. 火车拉着长长的汽笛,仿佛可以穿透时空,响彻云霄般,带着钢铁的呼啸,伴随着大地有韵律的震动.从远处飞驰而来.缓缓的停下.敞开车门,送走到家的归人,又把一群新的游子带去天涯海角.仿佛完成着一个庄重的仪式. 每次看着列车奔驰而去,闪电一般消失在远方,我都充满了向往,对火车要到达的遥远的不可知的远方的渴望的同时又觉得有几分敬畏,几分神秘.不知道那些坐在火车上,看着一个个陌生的城市擦肩而过,即将到达陌生的终点的人们究竟是什么样的心情. 少年的心总是渴望起飞的,所以每次看到火车心中都不由得豪情万丈,想象着有一日背着行囊走进火车车厢飞出生长的小城,去外面的世界闯荡.火车是梦的载体,它承载着我对遥远的地方不知道多少美好的梦想. 后来出门去离家不远的城市读书,坐汽车很方便,从学校门口上车一个小时多就停在我家门口.也有短途的火车,而且票价只是汽车的三分之一,但要排队买票,经历等待火车进站的焦躁不安,上火车的拥挤嘈杂,坐硬座车厢的冰冷肮脏.所以很少有心思去坐火车.而且短途的车我是没兴趣的,一头是读书的地方,一头是家,没有任何悬念,也不会有任何的奇遇.平静平淡平和如水的旅行又怎么是少年所衷爱的呢. 终于,我真的有一天乘坐着梦想的列车去另外一个北方的城市,去开始一段新的生活了.虽然也不算是真正的长途列车,只有十几个小时的旅程,但也让我非常的兴奋.毕竟那是一段从此不一样的人生.坐在车厢里,我的心里是兴奋的,激动的,以至列车开出的一刹那,我看不到亲人离别的眼神,也没留恋的看一眼生长了二十年的小城. 和所有离开家乡的人一样,火车把我放在了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城市,又急匆匆的奔向下一个目标.每次我伤心难过的时候还是喜欢去看火车,在异乡奔波劳苦,最大的安慰莫过看到从家的方向来的火车出现,觉得它的始发站就在我的灵魂深处. 在火车的摇晃中,我开始成熟和长大,和所有离家在外的人一样,开始热切的盼望回家,不厌其烦的排队去买票,背着重重的包和大家一起拥挤,只为了早点回家,回到当初那热切盼望离开的地方.在北方入关的最重要的一条铁路上,我辗转,颠簸,经历着命运的起伏,最终还是火车,将疲惫的我带回了家乡.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我想以后决不再坐火车,再不想经历旅途的别离和忧伤. 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去看火车,宁愿一个人散步,把心事交给一串串的脚步.也不愿去看火车.如果说少年的时候看火车,是看自己的未来和向往.那么如今看火车,看到的只是在它乡奋斗付出与收获严重不等的挫败和灰心. 我又回到了生长的小城,象跋涉千里回乡的燕子回到了旧巢.而父母却又去了远在海边的城市.于是为了团聚,又踏上了火车.大概是年纪不同了,往日的浮躁开始沉寂.我又开始喜欢乘火车了. 以往在乎的,看到的,只是起点和目标.而今却开始享受它的过程.从来没有想过要和谁一起回家,一起买票,只是偶然的去认识一些陌生人。我喜欢这种不能预料的礼物,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语言,让我感觉新奇.每一张陌生的面孔,都有一段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沧桑幸福和悲喜. 在火车上,我被很多人帮助过,也帮助过很多的人.人生阅历也这样的丰富着. 其实生活也是一列火车,它带着我从生命的荒原飞驰向幸福的沃野.
东北记忆之---腌菜飘香 不知不觉夏日已经过半,早上还没起床,就听到小区的门口有人大声的吆喝卖蒜.闭着眼睛就可以想象的出:成捆的新蒜垛在马车上,带着大檐草帽的车老板在帮着主妇们挑挑捡捡,磕掉蒜跟上还湿润的泥土,麻利的加固捆扎的麻绳.是腌糖蒜的时候了.小时候太奶奶领着我买蒜就是这样的情景,二十年了还是没有变化. 那时候蔬菜和副食没有远没有如今这么多的花样,就算是有,也没有多少人家买的起.所以在蔬菜最便宜的季节里,大家就开始忙碌着准备过冬的干菜和咸菜了.艰苦清贫的岁月里太奶奶总是将餐桌弄得有声有色. 腌糖蒜要先将新蒜剥去外皮,仅留下一两层嫩皮,剥蒜看似简单,但其实很费劲,新蒜很辣,剥多了辣的指甲很疼.太奶奶每次都要剥整整一洗衣盆,我经常是帮她剥几个就跑到一边去玩了.剥完的蒜用淡盐水泡上一天。把蒜捞出,沥干水分,放进坛子里,再加白糖.醋、酱油,必须要没过蒜头。糖蒜坛子要放在阴凉处,一般两个多月后就可以吃了。糖蒜就着刚从地里掰下来用大锅烀的粘包米,那味道就甭提多香了.那时候和小伙伴们出去玩,经常是左手拿穗包米,右手攥头糖蒜,一边玩,一边吃.各家的糖蒜味道都不同,换着吃更是开心.和糖蒜一样美味的是蒜茄子,自家园子种的茄子大锅烀好,沥干水,中间夹上捣碎的蒜泥,放进坛子里,一层茄子一层盐,封好几天就可以吃了.小米饭,蒜茄子,炖豆角,新下的大酱.小葱儿加黄瓜,是普通人家最美味的饭菜.其他的还有咸黄瓜,用罢了园还没长成的黄瓜钮儿加上捣碎的韭菜花儿,腌了能吃一个冬天.长成的黄瓜凉干放进酱缸里,还有用纱布包了的芹菜叶儿,酱了也特别的好吃.大茬子粥配上翠绿的黄瓜和芹菜叶,腌好的芥菜疙瘩和大萝卜切丝儿拌辣椒油,大冬天也让人吃出一头汗来. 园子里的豆角茄子都下来了,吃不了,太奶奶都晒了干菜.豇豆角最好晒,从中间一切两半挂在屋檐下的麻绳上,豆角就要认真的切了,不能粗也不能太细,切断了不好挂,太细的话干了就抽没了,吃着也硬.茄子则是切成片粘了面放在秫秸串的盖帘儿上晒.初秋的时候各家的院子里几乎都晒着五花八门的各种蔬菜.除了茄子,豆角,还有土豆,黄瓜,甚至自家树上的结的沙果也切了片晒着.如今即使是冬季各种新鲜蔬菜也是应有尽有,干菜更是退出餐桌已久了.前日去超市看见也有卖茄子和豆角干儿,买回加了很多肉炖,还是觉得不如太奶奶当年只用一点点油炖的香啊. 自己成家后,看见每年秋天各家都忙的热火朝天,饮食论坛上的JM们更是花样百出,心里也痒痒,无奈多数动手都以失败告终,少数几次成功后,也是新鲜了几日就丢到一边不爱吃了,只有送人的送人,扔掉的扔掉,想想反倒是浪费,还不如去超市买点六必居的小菜来的实惠.小打小闹尚且如此,至于腌酸菜,下酱那样有技术难度的活儿更是不敢做了. 散淡惯了,家人也习惯了我速成的生活方式,一切皆以简单为主.只有饕餮的快感,少了制作过程的品味总是缺少了些什么.看着那些兴致勃勃的挑选蔬菜的主妇,忽然有点羡慕了,毕竟有烟火气的生活才是过日子呢.
东北记忆之 -----东北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 东北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个大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 最早的时候,东北人家的窗子都是木质的百眼窗格,而前面的”窗户纸糊在外”说的大概是那时候的情形。我记得小时候有次太奶奶带我去一个亲戚家去串门,他家的窗户就是木头的窗格,外面糊着一层雪白的窗户纸,上头贴着挂旗儿,福字儿,还有各式各样的窗花儿,而且是上下开的,天热的时候就把上半扇打开,用棍儿支着,好看又有趣。 据说窗户纸所以糊在外面是因为东北天冷风硬,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纸糊在里面缓霜之后容易脱落。将坚韧厚实又透光的窗户纸糊在外面,既抵御了寒风又保护了木质的窗棂,由此可见关东人的聪明才智。 如今房子的结构和以往不同了,窗户也换成了玻璃,但糊窗子和腌酸菜,存土豆一样,还是老百姓过冬一项不可缺少的准备。 一转眼已经是初冬,一天比一天冷了。家家的主妇都开始算计着去买几张窗户纸,把门窗玻璃的缝隙糊起来,抵御越来越硬的西北风。太奶奶从庙头买的白色窗户纸三毛钱一张,糊窗户剩下一些留着过年给祖宗上供的时候垫桌子。有些过日子仔细的人家,找人要几张旧报纸,裁成长条,糊好了虽然不如窗户纸好看,但效果也差不多。 糊窗户一般都选在阳光灿烂的下午,暖和的天气让人能在寒冷的风中伸出手来,而且窗户糊完也能迅速的干透。否则不但冻的人手象猫抓而且窗户纸干不透,冻在窗子上也粘不住,天一缓也容易脱落。糊窗户之前,要把玻璃先擦干净,用小刀把旧年的残纸刮净,擦去窗框上的灰尘。我们家这个活每年都是姑姑来做。太奶奶把窗户纸裁成宽窄不同的条,宽的糊四周的大框,细的糊玻璃和窗户间的小缝。纸条儿放在屋里炕沿儿上,用事先打好的糨糊一条条抹匀,我把纸条递给外面站在窗台上的姑姑,由她细心的沿着玻璃和窗框的缝隙粘好。姑姑干活细致又干净利索,转眼之间,糊好的白色窗纸将洁净的窗子勾勒出明亮的轮廓。让陈旧的草房也有了几分新意。 糊好窗纸的晚上,我总是觉得特别的暖和,被阻挡的热气,在玻璃上凝出茸茸 的水珠儿,映着黄色的灯光,润出东北人家平淡幸福的日子。等窗户纸干透,再罩一层透明塑料布钉好,这样关东的风雪被彻底阻挡在屋外,一家人就可以在温暖的屋子里度过安稳踏实的冬天了。 自己成家之后,我图方便,一卷透明胶带,在屋里嚓、嚓几下就把塑钢窗边的几个大缝粘好,只留个气窗完事。不用在屋外挨冻,也不用裁纸条,打糨糊。那关于窗纸的记忆也似鸟儿般飞的越来越远了。糊窗纸的朴拙画面已随岁月远去。到孩子们长大的时候,窗户纸糊在外的风俗大概仅仅是一个传说一首民谣了。 我只希望哪怕只是传说和民谣,也能像淳朴勤劳的关东民风一样,能在黑土地上永远流传。
那一片片飘落的风景 读书的时候 ,离家很远。于是就有了很多在车厢中的记忆,那时的心境,满是青涩的春情。离愁,别绪分外的占据空寂的心灵。为了化解归心似箭的焦虑,为了冲淡远离亲人的恐慌,于是就样成了看风景的习惯。 看风景本是很简单的事,一直看就行了 。这是一般人的看法。我的眼中,风景是一幅幅镶框的山水画。一丛灌木随风摇曳,几只小鸟轻轻唱歌,有声有色。几棵老树参差交错,身后是一抹绚烂的晚霞,层次分明。更有远处的阡陌纵横,牧歌黄牛,每一卷都是那样生动鲜活。有时我就干脆有手指圈个框框,去欣赏那美丽的风景画。而我最喜欢的一幅莫过那一幅,北方的深秋黄昏,田野里的秋菜还没有收完,低低矮矮的一片片散在地上。远处农家的灯火已点燃,房舍上飘起袅袅的炊烟。那橘黄色的灯光是我的最爱 ,它在烟雾中晕开,暖暖的 ,淡淡的,让我想到屋中灯光下的人,一家围在烧的好暖的炕上 ,炕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晚饭。他们或许是最平实普通的人,但却让我万分的羡慕。 很多年过去了,我也有了自己的家,温暖的气氛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平实有时也会让人厌倦。忙忙碌碌的生活逐渐将我善感的心打磨的粗糙。那一天家人远行,我一个人每天独自忙碌。寂寞把心灵深处的多愁善感又牵引出来。这是一个初秋的雨夜,点一支烟,轻轻闭上眼,那记忆深处,那幅深秋黄昏的画卷竟又鲜明的浮现眼前,心也变的柔软,爱就是一种平凡。平凡的人才拥有的最多啊。
小城的记忆 小城的记忆 我的生命开始在这个东北小城初春的雨中,从此我的身心就完全的属于了它。它看着我从蹒跚行走到披上嫁衣, 我的欢笑忧伤,我的顺利挫折都是它在为我见证。 很小的时候常跟着姑姑去城墙上玩。高大的城墙 ,清澈的护城河,是幼小的我心中最美的风景。那依着城墙老态隆钟的大榆树,结满厚厚的榆钱。小伙伴们骑在树枝上大嚼,那时我的小兜里每次都揣的满满的,回家让奶奶做榆钱饽饽,那清清甜甜的味道,好的不得了。护城河里有绿的晃眼的水草,小的透明的鱼躲在底下,还有豆子一样的蝌蚪,慢吞吞 的蜗牛,它们是我童年最好的伙伴。 夏天,我家草房前那棵大树长的又大又高,披开的树荫盖住了整个庭院,我爷爷就在树底下摆上棋盘,大人们下棋,小孩就爬树,跳格子,丢手绢。我爱赖在太奶奶身上听她讲故事,矛老道,童林传,吊死鬼,姜子牙,那么多的人物,说不完的故事。现在的我还和小时候一样,看见月亮就想起嫦娥奔月。看见银河就想起牛郎织女。想故事,编故事,写故事,成了我一生最爱的游戏。 没有南方孩子的幸运,可以象鲁迅一样坐乌篷船,听社戏,去百草园。我没见过知了,连萤火虫都没见过,大雁是什么,只是教科书上说的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往南飞的印象。可我还是喜欢我的小城,东北平原上一个小小的长满大豆高粱的小镇。它没有萤火虫,但我有用玉米蘼子编的小笼子,里面是一只呱呱叫的大肚子翠绿的蝈蝈。它没有知了,但却有象烟袋锅一样的蓝色闪着荧光的蜻蜓。还有跳的高高的蚂蚱,爱吃小米的麻雀,还有一种小小的墨绿的叫棒棒狗儿的蛤蟆。今天我坐在电脑前敲字的时候想起它们都会不觉笑起来。 北方最多的就是玉米了,如果坐着火车穿过东北平原,满眼的青纱帐蔓延开去,象一道绿色的长城。而我记得的却是烧玉米的香气。我总是蹲在灶旁看奶奶拨刚掰来的玉米棒子,把它们塞近灶堂里,烧的黑糊糊的玉米样子真是不太好看 ,可是真香啊。又是秋天了,沙果红了没有,很久没去过果园了。闭上眼睛,那累累的压弯的枝头,红的起沙的海棠果。口水分泌开始旺盛起来了。原来我家屋前有好几棵杏,樱桃和沙果,小伙伴们都羡慕的不得了,该回老屋去看看了,上次回去是多久之前不记得了。 天气越来越冷了,冬天不远了。下雪的时候, 我喜欢去魁星楼,看远处的田野,黑土和白雪孑然相反的颜色,却又搭配的那样和谐。小时候觉得雪真大,没了膝盖,有时到大腿,走路真累。不如直接打滚来的高兴。但因为湿了绵袄,总挨妈妈的骂。小伙伴都会滑冰,我羡慕,却没有勇气尝试。后来看我家先生在护城河上滑冰,感觉崇拜的不得了。 年少的时候,想的多是憧憬和希望,想飞出小城,看外面的世界,多姿多彩。小城平静的生活,一刻留不住燥动的少年的心。想过了,飞过了,才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实。如今以至而立,却更多用于回想。想儿时的家,儿时的歌,儿时的玩伴。我带着远行的苍桑回到小城,它还是那样平静,仿佛我根本没离开过,还是我离家的前一天,一切都没有变化。就写到这吧 ,我要去看看外面的天空,爸爸扎的风筝的影子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了。。。
中秋了 发篇刚写的散文吧 以是纪念 中秋了啊,这是个感叹!也是个疑问? 在城市里,我不知道秋天是什么时候真正开始的,日历上所提供的,只有"立秋"这两个简单的汉字。所以常常当我感觉到的时候,秋天已经过了一半。前一半的秋天在不经意的日子和夏天的尾巴溶于一体,消失不见了.总等到天气越发凉了,秋意在一阵阵的冷风里生长成熟, 再漠视它的人,也会在一场场的秋雨中战栗着体会到它的存在的时候.我才想起和哀伤的秋虫一起感叹流逝的岁月.也因此短暂的秋天也显的更珍贵. 换了居所.近处的秋色,已不多见,无非是楼下逐渐萎黄凋零的低矮灌木,街道两旁开始零星飘落的树叶.越发少的云,越发远的天.任何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所见大抵如此. 钢筋水泥的篱笆,把大半的秋色隔在了城市外头,只有一点点秋风穿过无数玻璃,栏杆的缝隙与我们相遇.美丽的秋色,都沉寂在城市外头因无人欣赏,在孤独的等待中老去,归入泥土,被冬天的雪花覆盖. 那些堆积在乡村,山间的秋色,象疯长的野草,是怎样的肆意啊.在无数次的思想的游弋中,我漫山遍野的采撷着它们,扎成一束,夹进记忆的收藏夹里,留待冬日的荒芜中去翻阅.它们是一塘清澈幽兰的秋水,几只羽翼洁白的鸭子,田埂上放倒的玉米,分垛的谷子,满树的红果,满地长的正好碧绿油亮的秋白菜.这秋天是那山野,那乡村,那池塘,那林间,是活的,是亮的.不是书本里躺了几千年的"碧宵云去"“寂廖归人”,“西风古道”,“关河落日”,象精致的瓷器,没有活气. 喜欢秋天,不只因为秋色,也有它的记忆.还记得那个秋天,我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夹着书本去林间,漫天满地的落叶,我们背靠背坐着,约定一定每年的秋天都一起出来一次.后来呢,后来我们各自分飞两地,为了理想,为了生活,埋头就是十几年,有家了,有事业了,有故事了,有沧桑了,那些希翼,那些憧憬,却没了.我们的约定没有兑现,每当我独自走在秋天里,想起那可爱的时光,都忍不住心里软软的,酸酸的叹气.这个约定因为没有实现而成为了我永远的梦,象秋天一样金黄浪漫又温暖的梦.前日和她在电话里说了不少的话,末了,她轻叹一声,良久,才说...又是秋天了啊.这声叹息,我原本以为只在我每逢秋天的感怀里响起,原来她也记得.我忽然想,古今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会有这样的约定.或者没有任何约定,只想着中秋和某个人一定要团聚.也因为这个念想,而有了无数的故事,很多插曲,很多诗句吧. 喜欢秋天,也因为中秋节,今晚月亮真好,清澈又明亮,照进人的心底.没有朋友的陪伴,没在亲人的身边,却没觉得凄凉,自斟自饮,因为那些不在身边却血脉相连的人而幸福的泪光潸然. 我是多么爱秋天,又是多么享受这温柔而成熟的季节.忽然想起郁达夫,他说:"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