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一夜听春雷 小楼一夜听春雷
关注数: 46 粉丝数: 98 发帖数: 5,575 关注贴吧数: 9
【转帖】贾如泽撰文批驳刘心武 之一---------先下结论后找论据 ——刘心武的论证方法的又一错误 刘心武糟蹋了《红楼梦》。我曾经写文章批评刘心武先生论证方法上的随便,批评他不注意逻辑推理,不讲究方式方法,说话随意,结论错误。今天我“学习”了刘心武先生的一期讲座,发现了刘先生论证方法的又一错误:先下结论,再找出能够证明结论的论据。这些论据,有些倒是能够说明结论的正确性,但还有些论据在论证过程中却显得很苍白,甚至相反。如 2004年12月7日CCTV-10百家讲坛《红楼六家谈(五)•刘心武揭秘秦可卿(上)》有刘心武先生这样一段话: 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连宝玉都是一双富贵眼睛,有时他也犯混。包括有一次,下雨回到怡红院,敲门不开,刚一开门,他一脚踹过去,踹在人家心窝上,踹的是袭人,大家记得这个情节吧,这就是富贵眼睛。他(指贾宝玉,引者注)有时候也犯这个毛病。所以上上下下,贾府都是一双富贵眼睛。 小说《红楼梦》和刘心武先生的“揭秘<红楼梦>”、“揭秘秦可卿”,多次提到“富贵眼睛”这个词组。那么,什么叫“富贵眼睛”呢? 我的理解:“富贵眼睛”是比较一种文明的骂人话,意同“势利眼”,是专送给那些高看有钱有势,低瞧“低三下四”的人的;如果用粗话说,就应该叫做狗眼看人低。 刘心武先生为了证实“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这个结论,举了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人物——小说唯一的男主角——贾宝玉的事件。是的,我也不反对刘先生“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的这个说法,因为这个观点是小说多次提出的,刘先生只是引用而已。但是有个问题值得商榷:贾宝玉是“一双富贵眼睛”吗,这样的例子有说服力吗? 是的,如果不举这样的例子,就再找不出能够说明贾宝玉也是一双富贵眼睛的干证。不难看出这是刘心武先生的一个论证方法:先下结论后找论据进行论证。但是,刘心武先生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其实,不用证明贾宝玉是一双富贵眼睛也能够说明贾府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因为,贾宝玉还是个不管事务的孩子,而作者所说的“上上下下”是专指那些已经成年的“主子奴才”。 退一步讲,即使您要说明贾宝玉和其他人一样,也是一双富贵眼睛,也不能够找这样的例证。  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刘先生引用的这个事例。 宝玉是在雨中带着气,狠狠踹了自己的丫头,而且踹的这个丫头可以说是他最得用(至少是数一数二得用)的大丫头袭人,踹的还很厉害。但是,我们应该结合上文看宝玉到底为什么要生气,宝玉生气犯粗的背景是什么: 小说第29回描写了宝黛二人发生了大误会,一个砸玉一个剪玉上穿的穗子,之后第30回二人又被宝钗“机带双敲”了一番,宝玉又遇了金钏事变,又见“龄官划蔷”,诸多坏心情齐凑一起,更加之第26回晴雯因不满宝钗粘宝玉而不给黛玉开门,第27回被黛玉告状等“连环误”,惹得宝玉一肚子没好气,使了一次公子气,对自己的丫头大打出“脚”,满心里要把开门的小丫头踢几脚,原只想教训教训管开闭门的小丫头,出出林妹妹的气,没想到阴差阳错踹得大丫头袭人吐血。可见刘心武先生所讲的宝玉“犯混”, 是从误会中开始,又于误会中做脚。宝玉的“犯混”并不是宝玉的天性,更不能够说明宝玉有“一双富贵眼睛”。所以,庚辰本有批云:“脚踢袭人是断无是理,竟有是事。” 事实上,贾宝玉是区别于贾府其他人的。可以说: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惟独宝玉例外——虽然这句话从语法上讲是病句,但事实上的确如此。宝玉不仅不是“富贵眼睛”,相反,他还惜老怜贫:他为穷婆子刘姥姥向妙玉讨杯,他要把道士们献给他自己的“器皿”散给穷人——宝玉长着一颗善良的心。 类似妄下结论、信口开合的错误,望刘心武先生戒之。自http://www.honglm.net/article/detail.php?id=1427
举报 宝钗吧 无故删贴十 帖子内容如下:苦荆斋狂批郑磊滴翠亭话说郑磊大师,在宝钗滴翠亭事件发生后,先是比较克制的说“这件事对黛玉没有伤害”,这是合乎一般逻辑的,所以郑磊感到极端的不过瘾。他所狂推猛捧的薛宝钗怎么能仅仅对黛玉没有伤害就鸣金收兵了呢!经过多方加工改造,郑磊终于推出了颠覆传统观念的惊人论断:宝钗通过金蝉脱壳脱给黛玉的不但不是“祸”而且还是“福”!还云云“黛玉从此之后会更加的安全了”! 此回书就叫做:薛蘅芜偶然扑蝶,郑磊刻意造福!郑磊长篇大论的说:小红认为无论宝钗还是黛玉都没有故意去偷听她的谈话,以准备告密。而这恰恰是宝钗的“金蝉脱壳”才得以达成的。——她装作同黛玉游玩的样子,自然就消除了小红认为她们故意偷听,准备告密的可能! 所以,这恰恰是对三方都有利的“消祸”之举!宝钗对小红的认识是“人急造反,狗急跳墙”,小红既然并没有被逼到绝境,她又怎么会急?当然,她会怀疑自己的把柄落入了黛玉之手,但既然黛玉并没有把她逼向非反抗不可的绝路,她又怎么会去主动进攻呢?不是更不敢轻举妄动了吗?所以,一定要说什么“推”,那“推”的根本不是“祸”,而恰恰是“推福”!宝钗自然是消除了自己的祸患!这祸患哪去了?消除了啊!全部消除了,难道不是点石成金了?难道不是变祸为福了?这个福,关键是林黛玉不在现场,才能获得。宝钗自己就在现场,她难道能对小红说我掌握了你的把柄吗?这种事只有不在现场者才能获得“福”的效果,宝钗自己就在现场,是不可能获得。更大的安全保证,是只有不在现场者才能获得,宝钗怎么能留给自己?宝钗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可都是“消祸”,而不是“祸”本身!她怕对方“狗急跳墙”,是因为她正在现场!只有把柄落在别人手中的人才是不安全的,握有别人把柄并让对方知道的,获得的恰恰是最大的安全!宝钗虽借了黛玉的壳,却给了黛玉更大的安全!这也叫“利用了别人”?这叫做三方均得利!像黛玉这样刻薄的,任意伤害别人的人,靠她自己任意行事,能保障自己的安全吗?她怎么就不需要“靠假借他人之手得到人家好意奉送的一个小丫头的私情隐私来保障”?谁是外星人逻辑?没有更大的安全吗?黛玉自己真的认为她原本就是安全的,她还说什么“风刀霜剑”,一天到晚摆出一副容易受伤害的样子?苦荆斋具体批驳如下:郑磊:经过滴翠亭一事,小红既然觉得自己的把柄是落在了黛玉手里,在她并没有受到来自黛玉的直接威胁的情况下,她显然是更加不敢去招惹黛玉的。 苦荆斋:滑天下之大稽的就是“更加不敢”这个词!难道没有滴翠亭宝钗的金蝉脱壳,小红就更敢招惹黛玉吗!那小红什么时候招惹过黛玉啊! 郑磊:哪怕是为了她自己的人身安全出发,也理应如此。这就是为什么郑磊说宝钗的举动“更增加了黛玉的安全系数”。关乎此,书中至少有一个事实可以佐证:从那件事以后,小红从来没有做一件不利于黛玉的事,没传过一句不利于黛玉的话。 苦荆斋:如果没有滴翠亭宝钗金蝉脱壳,貌似黛玉就更没有安全系数了。而且没有滴翠亭事件,小红是早晚要做至少一件对黛玉不利的事情了!或者至少说一句对黛玉不利的话了!什么逻辑! 小红是不是要做对黛玉不利的事情,在滴翠亭事件前是根本没有这个可能。在滴翠亭事件后,就有了这个可能。因为你要想让持有你把柄的人所说的话可信度降低,你要做的恰恰是诋毁他的名声。这就是宝钗的滴翠亭留给黛玉的潜在的危险。 只有神智错乱的人才会说出“握有别人的把柄并让对方知道才是更安全的”这种屁都不是的话。郑磊:除了黛玉,说别人小红会信吗? 苦荆斋说:怎么不信。宝钗的人品在那里摆着呢!而且薛宝钗只是要摆脱当时的尴尬场面,他介意的是不能当面给人难堪。就算说别人小红不信,岂不是正好是告诉小红听的人是宝钗,宝钗听是听了,却不会说出去,更不会当面给人下不来台。这也岂不正好符合了郑磊所说的:
举报 宝钗吧 无故删除主题帖子九 帖子内容如下:苦荆斋回情归汉唐关于滴翠亭案,苦荆斋也说了许多。其实这其中没有什么难于解释的。常规的思维就够用了。薛宝钗的“金蝉脱壳”本也没有太多的隐患要承受过分的指责。但宝钗当时要转嫁给黛玉的就是“偷听丫头跟公子私相授受”的嫌疑。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林黛玉正是充当了这个真正偷听者的替罪羊。这件事的合理性在于,任何一个人面对这个局面都要想办法遮掩过去。至于方式,其实很多。比如听到问题了就随即走开;比如在小红说要推开窗子时候转身离去。小红应当没有胆子追过去伤害宝钗吧。但这个偷听的行为在丫头心中必然要产生品质上的轻视。同样,宝钗假借黛玉脱身,这种品质上的损伤就由黛玉承担了。这就是薛宝钗完美道德观念下的一个伪饰。宝钗果然是去找黛玉的,所以他说出颦儿也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宝钗不是脱口而出的,他经过了思考。而且,这件事后,小红没有理由去调查黛玉或者湘云当时在哪里。他也无法调查。至于说道“颦儿”一词叫起来比较自然点,听不出暇疵。那“云儿”呢?“探丫头”呢?难道史湘云不是更喜欢玩闹的么! 所以宝钗把这个“金壳”脱给谁都没有太大的区别,造成的结果应当是一样的,对对方都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品质上的伤害。如果宝钗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这个伤害要让黛玉承担的话,那你也无法否定宝钗心中可能存在的某些阴暗。这个帖子被 宝钗吧 删除的理由是什么!
苦荆斋举报 宝钗吧 有严重诋毁个人名誉贴 http://post.baidu.com/f?kz=194209713[转贴]拥林派苦荆斋之十大荒谬(作者:郑无极)http://post.baidu.com/f?kz=194373859郑无极批驳“苦荆斋”及其马甲系列http://post.baidu.com/f?kz=195603321丢尽颜面的苦荆斋http://post.baidu.com/f?kz=200106646苦荆斋纯属无理取闹http://post.baidu.com/f?kz=199703730苦荆斋造谣生事始末http://post.baidu.com/f?kz=204621276驳苦荆斋《也说金玉和木石》http://post.baidu.com/f?kz=207860815西风有言批驳苦荆斋http://post.baidu.com/f?kz=207906819西风有言再揭露苦荆斋 http://post.baidu.com/f?kz=216353709西风有言狂批苦荆斋超级谬论!http://post.baidu.com/f?kz=209207263驳苦荆斋《正说林黛玉薛宝钗》以上个贴,有红楼吧和红楼梦吧正在进行中的辩论,有去年红楼梦谭的某些辩论中的观点。郑磊(目前马甲为西风有言,之前马甲为班婕妤22)把苦荆斋的观点修改之后,在宝钗吧以多个主题帖子的方式批驳,在这个过程中,对苦荆斋的观点没有进行哪怕一次完整的引用或者给转贴的地址链接。苦荆斋要求郑磊删除这些无聊的根本是一方创造的自我炒作帖,被拒绝。并且苦荆斋所有的讲理和揭露事件过程的帖子都被干净删除。在这么复杂的情况下,苦荆斋将帖子发投诉吧。其中涉及诋毁苦荆斋名誉的言词比比皆是。希望管理员及时处理。
举报 宝钗吧 无理由删贴之六(6月26日下午3点多删除) 苦荆斋回情归汉唐滴翠亭关于滴翠亭案,苦荆斋也说了许多。其实这其中没有什么难于解释的。常规的思维就够用了。薛宝钗的“金蝉脱壳”本也没有太多的隐患要承受过分的指责。但宝钗当时要转嫁给黛玉的就是“偷听丫头跟公子私相授受”的嫌疑。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林黛玉正是充当了这个真正偷听者的替罪羊。这件事的合理性在于,任何一个人面对这个局面都要想办法遮掩过去。至于方式,其实很多。比如听到问题了就随即走开;比如在小红说要推开窗子时候转身离去。小红应当没有胆子追过去伤害宝钗吧。但这个偷听的行为在丫头心中必然要产生品质上的轻视。同样,宝钗假借黛玉脱身,这种品质上的损伤就由黛玉承担了。这就是薛宝钗完美道德观念下的一个伪饰。宝钗果然是去找黛玉的,所以他说出颦儿也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宝钗不是脱口而出的,他经过了思考。而且,这件事后,小红没有理由去调查黛玉或者湘云当时在哪里。他也无法调查。至于说道“颦儿”一词叫起来比较自然点,听不出暇疵。那“云儿”呢?“探丫头”呢?难道史湘云不是更喜欢玩闹的么! 所以宝钗把这个“金壳”脱给谁都没有太大的区别,造成的结果应当是一样的,对对方都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品质上的伤害。如果宝钗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这个伤害要让黛玉承担的话,那你也无法否定宝钗心中可能存在的某些阴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