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DOWLION12 SHADOWLION12
关注数: 141 粉丝数: 598 发帖数: 31,166 关注贴吧数: 38
女皇本立无字碑,乱施粉黛徒添足。侠女心伤催人泪,王孙弦断知音 这段时间经过多番讨论,自己也对《女帝》这本本身就很喜欢的书有了不少新的见解,这里就来写一下书评。 出色的结构和设定 女帝这本书的情节和大部分梁书所不同的是,它是完全独立成篇的,和前后任何一本梁书包括大唐三部曲都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没有像云海白发那样受到前后作品的影响限制情节的发展。相比其他梁书,在人物数量严格控制,也没有出现多线分散而是李逸主线武玄霜副线。结构总体而言比较完整。叙事没有出现明显的偏离。除了突厥王宫大会这一段略长和荒诞外,节奏和阅读性都很好。主要人物丰满而独特,在其他梁书里基本找不到雷同的。也没有出现哪怕萍踪云海里也有的无趣拉郎配。对于爱情和人性的刻画更是梁书中翘楚。梁羽生说女帝、萍踪和云海是自己最用心的三本书这话不假。它在梁羽生书迷中名气很大,在武侠迷中也算是流传度很广的一本。 其实女帝的潜力还远不止于此,原先可以和萍踪云海并列乃至超出。对比起来,女帝像是偏现实版的萍踪。都是围绕家国仇怨、天下苍生和外患的矛盾探寻。和浪漫主义的萍踪不同的是李唐和武周的矛盾比朱明和张士诚激烈得多,甚至不会因为李逸的退出而变化,武周更不像朱明那样早已站稳了脚跟。这也导致女帝这本书比起看似浪漫实际没有深入解决很多问题,只是由张家单方面放弃争夺天下的萍踪能更深层次的探讨主题。比起萍踪和张丹枫的理想浪漫,女帝和它的主角李逸更悲情而富有现实意义,突出了这个大背景下,没有人可以真正挣脱束缚,各有各的悲哀。
对包法利夫人的解读:真实得如同一面镜子,任是癫狂也动人 小时候在读完情节跌宕起伏的《双城记》后读《包法利夫人》觉得索然无味,心想不就是个偷人作死的故事么有什么经典的。然而前几天再次拿起来仔细读完了,心中竟然久久不能平静,一直为爱玛的经历感到触目惊心,更有太多想法不吐不快。 爱玛包法利这个人物比起类似人物胜在她实在太真实,真实到现实里太多人能从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之后无数文艺作品也都能看到她的影响。她出身农户,经过修道院教育表面温顺,内心却一直向往她读的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试图通过其来实现自我,厌恶自己身边的现实庸俗。同时她的头脑又不是很聪明。对于读的书爱玛只是被其中为读者营造的快感所感动,而不会去思考其中的创作意图或者深意,有深刻涵义的书她更读不出意味来。她梦想的那种上层社会也只是存在于她想象中,因而她具备对美好的向往乃至男子的冲劲,却在追求中因为缺乏智慧而逐步堕落。这样有情调,有想法却缺乏足够智慧和理性的女性在现实是极其常见的。然而这种特点也是她吸引男人的关键,而不单是美貌。不说包法利先生,两个情人开始都想占有她,但是在情感中也都真正为她所迷过。女人的梦想不切实际,可是女人如果连梦想都没有只剩下相夫教子沉沦世俗的现实,那自然也失去了女人的很大一部分美好不见得能拴住男人。更不说对抗冲击社会束缚更让女人赢得尊敬和怜惜。我个人读到爱玛的内心对梦想的向往时,立刻为她所动。整本书都为爱玛而揪心哪怕是她后期放荡到失去理智,这是以前读名著所很少有的情况。 爱玛包法利和安娜卡列尼娜经常被拿来对比。我相信托尔斯泰写安娜的时候也参照了包法利夫人。她们的确都处于社会变革的时期,也都对社会构成了冲击。然而人物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安娜卡列尼娜追求的是爱情和社会的认可。而爱玛对社会认同并没有那么在意,渴望的与其说是爱情或者欲望,不如说是那种她在文艺作品中向往的刺激,爱的是自己的幻想。因而她反而对成为别人的情人感到刺激和高兴。但是哪怕最后时刻她依然不愿意为了物质而出卖自己的身体,更只为自己的爱情而难过。这也能看出爱玛以精神上的满足为重。只是相比安娜出自上层社会可以一心追求精神层面上的东西。爱玛则是追求精神却又需要物质来弥补精神上的满足,精神上又缺乏足够的智慧去引导自己陷入幻想中,结果做出借高利贷等一系列错误的事情毁了自己和全家。 最后爱玛之死的经典描写让我想起苏菲玛索版《安娜卡列尼娜》电影结尾沃伦斯基看到死去的安娜被吓到的一段。那里苏菲与其说像原著对安娜死时的诡异表情,不如说更像包法利夫人死时候露出的魔鬼狞笑。我做梦也没想到过苏菲玛索那绝美的脸庞居然能看着那么可怕,前段重温依然心有余悸。这里的寓意也早已被解读过了,爱玛在乞丐的歌声中真正顿悟到追逐美好理想的自己在撕破了幻想后,灵魂上变成了乞丐一样的人,她因而露出歇斯底里的恐怖笑容而死。福楼拜“处死”包法利夫人,也正是既撕碎浪漫主义让爱玛顿悟完成她的成长,更避免让她彻底沦于世俗,表现了他对这个人物理想追求的认可一面。
对包法利夫人的解读:真实得如同一面镜子,任是癫狂也动人 小时候在读完情节跌宕起伏的《双城记》后读《包法利夫人》觉得索然无味,心想不就是个偷人作死的故事么有什么经典的。然而前几天再次拿起来仔细读完了,心中竟然久久不能平静,一直为爱玛的经历感到触目惊心,更有太多想法不吐不快。 爱玛包法利这个人物比起类似人物胜在她实在太真实,真实到现实里太多人能从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之后无数文艺作品也都能看到她的影响。她出身农户,经过修道院教育表面温顺,内心却一直向往她读的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试图通过其来实现自我,厌恶自己身边的现实庸俗。同时她的头脑又不是很聪明。对于读的书爱玛只是被其中为读者营造的快感所感动,而不会去思考其中的创作意图或者深意,有深刻涵义的书她更读不出意味来。她梦想的那种上层社会也只是存在于她想象中,因而她具备对美好的向往乃至男子的冲劲,却在追求中因为缺乏智慧而逐步堕落。这样有情调,有想法却缺乏足够智慧和理性的女性在现实是极其常见的。然而这种特点也是她吸引男人的关键,而不单是美貌。不说包法利先生,两个情人开始都想占有她,但是在情感中也都真正为她所迷过。女人的梦想不切实际,可是女人如果连梦想都没有只剩下相夫教子沉沦世俗的现实,那自然也失去了女人的很大一部分美好不见得能拴住男人。更不说对抗冲击社会束缚更让女人赢得尊敬和怜惜。我个人读到爱玛的内心对梦想的向往时,立刻为她所动。整本书都为爱玛而揪心哪怕是她后期放荡到失去理智,这是以前读名著所很少有的情况。 爱玛包法利和安娜卡列尼娜经常被拿来对比。我相信托尔斯泰写安娜的时候也参照了包法利夫人。她们的确都处于社会变革的时期,也都对社会构成了冲击。然而人物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安娜卡列尼娜追求的是爱情和社会的认可。而爱玛对社会认同并没有那么在意,渴望的与其说是爱情或者欲望,不如说是那种她在文艺作品中向往的刺激,爱的是自己的幻想。因而她反而对成为别人的情人感到刺激和高兴。但是哪怕最后时刻她依然不愿意为了物质而出卖自己的身体,更只为自己的爱情而难过。这也能看出爱玛以精神上的满足为重。只是相比安娜出自上层社会可以一心追求精神层面上的东西。爱玛则是追求精神却又需要物质来弥补精神上的满足,精神上又缺乏足够的智慧去引导自己陷入幻想中,结果做出借高利贷等一系列错误的事情毁了自己和全家。 最后爱玛之死的经典描写让我想起苏菲玛索版《安娜卡列尼娜》电影结尾沃伦斯基看到死去的安娜被吓到的一段。那里苏菲与其说像原著对安娜死时的诡异表情,不如说更像包法利夫人死时候露出的魔鬼狞笑。我做梦也没想到过苏菲玛索那绝美的脸庞居然能看着那么可怕,前段重温依然心有余悸。这里的寓意也早已被解读过了,爱玛在乞丐的歌声中真正顿悟到追逐美好理想的自己在撕破了幻想后,灵魂上变成了乞丐一样的人,她因而露出歇斯底里的恐怖笑容而死。福楼拜“处死”包法利夫人,也正是既撕碎浪漫主义让爱玛顿悟完成她的成长,更避免让她彻底沦于世俗,表现了他对这个人物理想追求的认可一面。
分析下战争与和平中的四个主要女性人物 飞入凡间的精灵娜塔莎 娜塔莎是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历史上非常受欢迎的一位女主角。她有少女的天真活泼热情,喜欢音乐也聪明伶俐,更有善良勇敢的一面。当初1956版电影选择奥黛丽赫本出演这个人物广受认可。十年后的苏联版电影娜塔莎演员几乎是按照小赫本的模子挑选出的,也可以看出两大阵营眼里娜塔莎正应是小赫本那精灵古怪的人间天使形象。不过用精灵来概括这个人物也略显片面,正如1956版删改了很多剧情一样。作为全书第一女主角,娜塔莎身上有最多的寻常人特质,也有一个完整的女性成长过程。而生命中的几个男人也代表了她的不同阶段。 初恋鲍里斯如同朦胧的回忆一般在书中很快消散,正如她最无忧无虑的时期。之后她接受了安德烈公爵这样的婚姻,开始了成长和承担起责任的历程,也犯下了很多女人都会犯的错误。 娜塔莎和安德烈公爵的婚姻是一开始就注定悲剧的。安德烈公爵一个悲天悯人的中年人,而娜塔莎是活泼感性的少女。俩人之间更多是门当户对,没有太多真正的了解和热情在里面。娜塔莎对安德烈公爵有无比的敬仰和尊重,但是这一婚姻完全是建立在道德上的,在险些为阿纳托利所引诱后更增添了无尽的愧疚。也正是她在战争中的勇气让她阴差阳错救了安德烈公爵,见到了他最后一面实现了内心的救赎。但是这些和真正热烈的爱情无关,两人从来没有做到过亲密无间。而当时大部分的婚姻其实也正是如此。 安德烈公爵延迟婚期更导致这个阶段娜塔莎既得不到公爵本人的爱,也被婚约所束缚住不能去追求爱,留给她的只有纯粹的道德枷锁。这无疑是让这个精灵一般的小姑娘非常痛苦和难以忍受的。阿纳托利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出手几乎成功。娜塔莎长期以来都是活泼和感性的,也是对自己的魅力非常自信的。因此阿纳托利才是真正打动她的人,尽管这个花花公子只是在引诱她。阿纳托利这样的人代表了娜塔莎的一部分本性追求。所有少女都喜欢这样英俊而不拘束,不掩饰内心欲望的男人,仿佛王子和野兽的混合体。从这方面而言,男女都是一样,道德在这样热烈的情感冲击面前不值一提。这一段故事反映的就是娜塔莎内心道德和本性之间的对抗,最终本性一度获得了胜利,不是他人的帮助就要万劫不复。也正是这段最让娜塔莎显得鲜活生动,算是她成长过程中让人物最显得真实可信的一笔。 在拿破仑攻打俄国的战争中,怀着对安德烈公爵歉意的娜塔莎也从一个少女成长为坚强拥有大爱,也是托尔斯泰和很多人理想中的女性。还有从和玛丽亚的关系转变也能看出她的成长变化。娜塔莎一开始觉得玛丽亚虚伪。到后期安德烈公爵危险的时候才和她冰释前嫌,看到和了解了彼此的光辉之处。 最后娜塔莎和皮埃尔走到了一起也是水到渠成的。两人都在战争中饱受洗礼真正成熟,皮埃尔又一直敬慕和珍爱娜塔莎。娜塔莎和阿纳托利那段插曲也正像皮埃尔和海伦的婚姻一样,当时皮埃尔对她的相助和体现出的纯真品质不仅让娜塔莎感动,这类似的境遇更让两个人彼此理解走得更近。和安德烈公爵不同,皮埃尔除了外貌外的确是娜塔莎精神和物质上最合适的伴侣。 值得一提的是,皮埃尔对于娜塔莎的爱恋一直是精神上的最纯真的爱情,和海伦那样纯粹身体的引诱截然相反。不过娜塔莎身上,恰恰也有一些海伦的元素,比如美丽和喜欢被 爱 ,比如想过阿纳托利和安德烈公爵二者兼顾。多少显出不管是魔女还是理想中的女性都是女人,甚至两人的相似之处比其他女性和她们都来得要更多。这两个角色也在之后为托尔斯泰创造出他最著名的女主角提供了灵感和 血 肉 。 而娜塔莎最后的蜕变一直是叫读者唏嘘的,乃至在影视改编中一再删除了这段情节。但这也不难理解。和娜塔莎有过情感的人中,鲍里斯投身世俗了无音讯,阿纳托利战死,安德烈公爵更是死在她面前。可爱的彼佳也死了,母亲疯了,他们所代表的青春和美好已经一去不复返。这是娜塔莎投身于家庭舍却了自己过去灵气的原因之一,过去对于感性的她来说美好中又夹杂了太多痛苦,已经不堪回首。当皮埃尔见到她的时候几乎没有认出她来已经预示了这一点。尽管在皮埃尔体现出善意和爱之后,娜塔莎一度再次恢复了当初的顽皮,但是终究无法阻止婚姻对女人的改变。当两人终成眷属,青春和热烈的爱情也一并褪去后,娜塔莎彻底成为一个平庸的妇人。这叫人叹息,却是大部分女孩特别是那个时代的女孩所共同的命运。她对皮埃尔的控 制 除了他代表的唯一幸福外,可能也是知道自己失去魅力后,害怕具有曾经的自己那样活力的女孩将丈夫吸引走。 而且从托尔斯泰发表的言论看,这也是当时的他言论上对理想女性的要求:坚韧不拔,以家庭和母亲的职责为重。然而托尔斯泰现实中的夫人索菲亚也是这样贤惠的传统女性,据说她就是娜塔莎的原型之一,他和妻子的关系却非常恶劣。这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本人实际是无法忍受这种平庸的。 虽然小说中最后对娜塔莎最后的描述让人不忍卒读,但是或许正是这样的结局才让托尔斯泰在之后写出《安娜卡列尼娜》突破自己和之前塑造角色的局限,用他的妙笔全力颂扬女性对这种传统婚姻职责的抗争。
分析下战争与和平中的四个主要女性人物 飞入凡间的精灵娜塔莎 娜塔莎是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历史上非常受欢迎的一位女主角。她有少女的天真活泼热情,喜欢音乐也聪明伶俐,更有善良勇敢的一面。当初1956版电影选择奥黛丽赫本出演这个人物广受认可。十年后的苏联版电影娜塔莎演员几乎是按照小赫本的模子挑选出的,也可以看出两大阵营眼里娜塔莎正应是小赫本那精灵古怪的人间天使形象。不过用精灵来概括这个人物也略显片面,正如1956版删改了很多剧情一样。作为全书第一女主角,娜塔莎身上有最多的寻常人特质,也有一个完整的女性成长过程。而生命中的几个男人也代表了她的不同阶段。 初恋鲍里斯如同朦胧的回忆一般在书中很快消散,正如她最无忧无虑的时期。之后她接受了安德烈公爵这样的婚姻,开始了成长和承担起责任的历程,也犯下了很多女人都会犯的错误。 娜塔莎和安德烈公爵的婚姻是一开始就注定悲剧的。安德烈公爵一个悲天悯人的中年人,而娜塔莎是活泼感性的少女。俩人之间更多是门当户对,没有太多真正的了解和热情在里面。娜塔莎对安德烈公爵有无比的敬仰和尊重,但是这一婚姻完全是建立在道德上的,在险些为阿纳托利所引诱后更增添了无尽的愧疚。也正是她在战争中的勇气让她阴差阳错救了安德烈公爵,见到了他最后一面实现了内心的救赎。但是这些和真正热烈的爱情无关,两人从来没有做到过亲密无间。而当时大部分的婚姻其实也正是如此。 安德烈公爵延迟婚期更导致这个阶段娜塔莎既得不到公爵本人的爱,也被婚约所束缚住不能去追求爱,留给她的只有纯粹的道德枷锁。这无疑是让这个精灵一般的小姑娘非常痛苦和难以忍受的。阿纳托利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出手几乎成功。娜塔莎长期以来都是活泼和感性的,也是对自己的魅力非常自信的。因此阿纳托利才是真正打动她的人,尽管这个花花公子只是在引诱她。阿纳托利这样的人代表了娜塔莎的一部分本性追求。所有少女都喜欢这样英俊而不拘束,不掩饰内心欲望的男人,仿佛王子和野兽的混合体。从这方面而言,男女都是一样,道德在这样热烈的情感冲击面前不值一提。这一段故事反映的就是娜塔莎内心道德和本性之间的对抗,最终本性一度获得了胜利,不是他人的帮助就要万劫不复。也正是这段最让娜塔莎显得鲜活生动,算是她成长过程中让人物最显得真实可信的一笔。 在拿破仑攻打俄国的战争中,怀着对安德烈公爵歉意的娜塔莎也从一个少女成长为坚强拥有大爱,也是托尔斯泰和很多人理想中的女性。还有从和玛丽亚的关系转变也能看出她的成长变化。娜塔莎一开始觉得玛丽亚虚伪。到后期安德烈公爵危险的时候才和她冰释前嫌,看到和了解了彼此的光辉之处。 最后娜塔莎和皮埃尔走到了一起也是水到渠成的。两人都在战争中饱受洗礼真正成熟,皮埃尔又一直敬慕和珍爱娜塔莎。娜塔莎和阿纳托利那段插曲也正像皮埃尔和海伦的婚姻一样,当时皮埃尔对她的相助和体现出的纯真品质不仅让娜塔莎感动,这类似的境遇更让两个人彼此理解走得更近。和安德烈公爵不同,皮埃尔除了外貌外的确是娜塔莎精神和物质上最合适的伴侣。 值得一提的是,皮埃尔对于娜塔莎的爱恋一直是精神上的最纯真的爱情,和海伦那样纯粹身体的引诱截然相反。不过娜塔莎身上,恰恰也有一些海伦的元素,比如美丽和喜欢被 爱 ,比如想过阿纳托利和安德烈公爵二者兼顾。多少显出不管是魔女还是理想中的女性都是女人,甚至两人的相似之处比其他女性和她们都来得要更多。这两个角色也在之后为托尔斯泰创造出他最著名的女主角提供了灵感和 血 肉 。 而娜塔莎最后的蜕变一直是叫读者唏嘘的,乃至在影视改编中一再删除了这段情节。但这也不难理解。和娜塔莎有过情感的人中,鲍里斯投身世俗了无音讯,阿纳托利战死,安德烈公爵更是死在她面前。可爱的彼佳也死了,母亲疯了,他们所代表的青春和美好已经一去不复返。这是娜塔莎投身于家庭舍却了自己过去灵气的原因之一,过去对于感性的她来说美好中又夹杂了太多痛苦,已经不堪回首。当皮埃尔见到她的时候几乎没有认出她来已经预示了这一点。尽管在皮埃尔体现出善意和爱之后,娜塔莎一度再次恢复了当初的顽皮,但是终究无法阻止婚姻对女人的改变。当两人终成眷属,青春和热烈的爱情也一并褪去后,娜塔莎彻底成为一个平庸的妇人。这叫人叹息,却是大部分女孩特别是那个时代的女孩所共同的命运。她对皮埃尔的控 制 除了他代表的唯一幸福外,可能也是知道自己失去魅力后,害怕具有曾经的自己那样活力的女孩将丈夫吸引走。 而且从托尔斯泰发表的言论看,这也是当时的他言论上对理想女性的要求:坚韧不拔,以家庭和母亲的职责为重。然而托尔斯泰现实中的夫人索菲亚也是这样贤惠的传统女性,据说她就是娜塔莎的原型之一,他和妻子的关系却非常恶劣。这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本人实际是无法忍受这种平庸的。 虽然小说中最后对娜塔莎最后的描述让人不忍卒读,但是或许正是这样的结局才让托尔斯泰在之后写出《安娜卡列尼娜》突破自己和之前塑造角色的局限,用他的妙笔全力颂扬女性对这种传统婚姻职责的抗争。
平庸的武侠小说,失败的MIN ZU理念探讨,却是梁羽生最好的解构作 这是最后一篇,因为以前写过这本书不少评论,部分文字用的是以前写的文里面的内容,特别赫连清波的部分用前段的女角悲剧系列中的再修改润色了一下。 《武林天骄》是梁羽生倒数第二部作品,用《狂侠天骄魔女》中的武林天骄檀羽冲和玉面妖狐赫连清波作为男女主角再写了一本。这本书因为很多内容和《狂侠》冲突而一直有较大的争议,也导致单行本删去了大半情节。特别是《狂侠》中具有很高人气的檀羽冲尽管在此书中被作为第一主角。却失去了天骄的贵气和孤傲,成了一个苦大仇深的少年侠客。此书中试图探讨的话题也和狂侠中黑白分明的报 国 抗 敌有所不同,在金宋这种势不两立的背景下难免会不讨好。实际在这个问题上的探讨也因为主角的塑造缺陷而没有做好。 这本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狂侠》的制约。全书塑造比较出色的人物,除了在《狂天魔》中处理得较为脸谱化的赫连清波和少数金人角色外,都是原创角色。《狂天魔》原先的人物大多不是重复原有个性就是写得不好。既然《武林天骄》已经改动了很多设定,完全应该另起炉灶彻底无视狂侠一书。然而有些强行联系《狂侠》让人物出场的情节对结构有害无益,比如让桑见田出场和完颜长之打架显得莫名其妙。檀羽冲的感情上也是既有本书原创的赫连清波和钟灵秀,加上赫连清云后又试图再加上《狂侠》一书的柳清瑶搞得一团浆糊,哪怕作为独立作品看也是对人物有破坏性的。 从小说技法而言,这本书作为梁羽生后期作品可以说乏善可陈。除了开头两章外主要采取的是平铺直叙,人物对话和武打也略显啰嗦。整体并不复杂的剧情有一百万字之长。 但是尽管有这么多缺陷,但这本书还是很值得探讨的,因为它构建出的江湖和探讨的话题是梁书中少有的深刻,女主角的塑造也是很大的亮点并且呼应了一部分主题。
本应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却在布局和填充留下遗憾-评狂侠一书 全文比较长 狂侠天骄魔女是梁羽生第一次尝试超长篇,宋系列的起始之作,也被认为是他创作生涯的转折点。这本书连载了整整四年,全书大约130万字。梁羽生对这本书投入的心血显而易见,它也具备很多的亮点,在梁圈和整个武侠圈有一定的知名度。武侠界敢于创作这样的超长篇并且独力完成的作家也为数不多。但是如果以顶级作品的标准来衡量,这本书并未能达到与天龙八部一较高下的预期,没有把他的地位进一步带起来反而成为了创作生涯分水岭,从杰作不断的前期转向较为平庸和无趣的中期。这有外界影响,也有梁羽生对于超长篇的把控能力关系。梁书大多没有经过系统修订更是影响这样的作品质量。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这本书的成败是很值得分析的,也对研究梁羽生创作历程是很有价值的。 这本书的时间背景选择在了著名的采石矶之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这场宋金之战宋军由虞允文、辛弃疾等英雄领导重挫意图吞并南宋成一统的金人,金主完颜亮也是一个非常传奇却名气不算很大的帝王。整个故事除了这些可以在武侠小说大加笔墨的历史人物之外,原创角色也能具有很大的发挥自由,不像岳飞抗金那样过于耳熟能详更缺乏武侠人物插足的空间。 就像引人注目的书名一样,三位主角的基础设定也非常吸引人,单看名字和基础设定,读者会想到的是: 狂侠:更狂傲更愤的张丹枫 魔女:地位强化版的练霓裳 天骄:武功高强版的纳兰容若 梁羽生打算把之前自己创作极为出彩的男女人物的模板放到这本书中,再进行一定的调整来勾绘出一部瑰丽的武侠史诗,从这里也能看出他有很大的野心来创作出一部超过之前所有作品的巨作。 武林体系上,狂侠也成功开创了一个脱离天山和张丹枫系列影响的新武林体系。相比云海之后本身质量总体尚可,但续了再续的天山系列后期作品要来的有新意的多。很多读者相对于人物一代代盘根错节,武功更是一路追下来严重审美疲劳的天山系列,很显然更愿意去看狂侠这样的新系列作品。对比同样较为独立成篇的唐系列,宋系列的门派武功体系都来得更加细致和高大上。而且狂侠一书中因为有之前的经验在先,正邪武功对比比天山系列要来的均衡。不管穴道铜人和指元篇还是三和逸士的武功都是正邪对半分,甚至有公孙奇这样的奇才将其混练成远超几位主角的水准,技术含量超过了《联剑风云录》中用正派心法练成九重修罗的乔北溟。单说狂侠一书的设定,可以说是几个系列开山之作里武功和门派体系最完整的,也留下了不少可以进一步拓展的地方。 梁羽生在这本书的剧情上也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剧情的平淡一直是梁羽生作品受到抨击的。然而狂侠一书的前半段情节可谓高潮迭起。从耿照路上赫连清波和柳清瑶的反转,在桑家堡一系列奇遇、柳清瑶探寻身世还有赫连姐妹的串场都扑朔迷离扣人心弦。武林天骄的出场更是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堪称这本书第一名场面。哪怕是整体解构崩盘的后半段,一些剧情比如丐帮内乱依然有一些精彩的桥段。大反派公孙奇的结局也既不循常规套路,又有发人深省之处。 《狂侠》一书选择的历史时间段、武功设定和基本人设上如此出色,又有那么多精彩的剧情桥段。但是具体的人物塑造、整体结构和立意却有很多缺憾,让这本书虽有一定的名气和看点,也算梁羽生中上层次的作品,但总体而言没有达到预期。
梁老在描写多女角特别三角恋时的一个手法问题 梁老较爱护女性,所以很少写两个女主角PK特别抢男人,或者两女一男一起这种戏。甚至让来让去的都很多。描写三角恋这种都是两个女角色分开处理两条线,乃至再出来一个男角色大家都有归宿。 但是这也影响了三角恋模式下的塑造和结构,两个女主角必须分开和男主角写而且很少直接对手戏,要塑造的冲突强烈有张力就很困难,结构也容易散。这么写对作家水准要求很高。往往一个崩了甚至两个三个崩。剑网就是最好的例子。上官飞凤出来后占尽风头,把姜雪君和卫天元都打趴下了,弹指绝塞中,为了给龙灵珠制造机会,冷冰儿强行推走杨炎造成两个角色一起崩。龙灵珠也没因此获得多好的塑造。 连云海这本这么出色这样这么有深意的,实际结构也更像金厉二人转。除了他俩塑造最丰满的是孟神通。全篇厉谷都占据大量戏份的就是一起冒险那段,还为此不得不让金世遗下线。其余时候厉谷很少同时在线,哪怕邙山大会都出场也是分开来露面的。这就严重影响了人物塑造增加难度,结果厉胜男大获成功,谷之华获得的戏份和人物都无法相提并论。 像云海结尾这段厉胜男上天山,厉胜男风头出尽,和金世遗的感情也有了收尾。谷之华却掉线作为单纯的剧情道具只有最后醒过来,根本没有什么发挥余地乃至是作为人质这种地位,人物就更弱了。这个全剧高峰错过对一个主要人物而言损害太大了。不要说她,像云蕾这种绝对女一号,张家遇险那段没出来让脱不花抢风头都是相当有影响的。 对比倚天那段抢婚,虽然故事相对没那么精彩,但是这段张无忌、周芷若和赵敏同时在线,周赵有激烈的对手戏。三个人物特别周赵就都立起来了。对彼此都有加成 梁书三角恋最好的还是塞外这三位,就是这两位除了各自描写的笔墨多,还有一段精彩的对手戏,七剑里又有通过易兰珠联系起来两个人,但是代价是塞外除了三主角和押不庐,其他人物塑造都不太行,七剑则杨云骢便当了。
也来仔细分析一下金世遗对冰川天女的情感-真实的她不是那个她 每次讨论冰川天女相关,无不是变成了金唐互掐,前段觉得一段评论蛮准确,这次来深层分析下。 我对冰川天女长期以来是很感兴趣的,特别认为她和金世遗CP会很有美感。不过一直发现自己对这个人物的看法和剧情设定,乃至选角上都和很多人对这个角色的印象不同。最近看到评论,觉得理解问题出在哪里了。那就是真正的冰川天女其实是个俗人,只是因为金世遗和她的互动和印象以及基础人设造成了一个和真人有差异的理想形象。 金世遗对冰川天女的情感,完全来自于她是第一个不怕自己还施加援手的人,还是个同龄美女。这个初遇类似吕四娘和毒龙尊者,只是金世遗是个情窦初开的英俊少年,比起师父说的吕四娘,冰川天女是真正身体力行了一下。他心目中的冰川天女,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女人,也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眼里的梦中情人都是完美的,何况她的确具有完美的外表和救助自己的行为。 然而理想和现实是有差别的。就书中的冰川天女固然有一些不那么在意正邪之分的地方,但是总体思路还是很普通的正派贵族女性。她看到金世遗的行为,没有因为出世一面去理解,反而极力试图把金世遗拉入世。连冯琳都比她要了解金世遗。在冰川后几本书的冰川天女更是越来越俗家化。 说金世遗对待感情的态度添狗,这个也不准确。金世遗和冰川天女分手之前,尽管因为她收敛了很多,但是大部分地方还是比较保持自己的意见的。爱情上也相当主动。但是两个人在交流和意见上出现了不少分歧,加上幽萍不喜金世遗进一步放大了矛盾。最终第一次分道扬镳。这固然有幽萍的联系,但是根本还是在于冰川天女本人和金世遗的思维相当不对路。金世遗出世,冰川天女入世。然而入世换句话说就是俗。 历来冰川天女这个人物有一定知名度。不过在梁书女主里人气一般,提到梁书女角色也很少提到她。特别排除金唐这俩单独作为一个人物的话,就没有那么吸引人了。这种高冷仙女类人物向来在武侠和仙侠中人气不低,小龙女、梅绛雪乃至诛仙中的陆雪琪都是例子。而冰川天女的不出众,主要就是因为人设之下,其实难副。 这个人物配置完全是朝着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路线走的,但是实际上反而走了违 和,情感也是传统才子佳人路线。父母都是比较出世的人,桂华生一个武痴,华玉公主也是不要做女王的人,末期因为国家的关系更加厌世逃避。冰川天女却没有继承这种出世感,也缺乏父亲那种对武学和打败天山的执着。她的成长环境和实际人物是有些对不上的,显得不够真实人性化,也难以让很多读者有共鸣或者向往。 冰川天女不仅入世,而且下山后的境遇基本避开了江湖的险恶。让她也缺乏对其的认识和理解金世遗的经历。只有在和唐老太太换解药那段有这方面的体现。加上她对于金唐两人的内心描写可以看出梁老在人物塑造上也出现了一些纠结,最后考虑到把金世遗在以后的书彻底扶正和把这本书的违 和主题写好做出了彻底分割的选择。因此她虽然有一些地方显露出了仙气比如开头和陈天宇以及对金世遗的故事,也有一些对出世的思考。但是总体而言大部分时候缺乏那种脱俗的美感,这种这类人物应有的美更多建立在基础人设上。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可能在于梁老写冰川的原意和主题是违和,这样复杂的事情典型就不适合这种人物造成了严重的错位,实际解决上也描写非常潦草。好比让小龙女去做周芷若做霍青桐的事情那肯定是不合适的。人物的定位很有问题论出世明显不如之前的练霓裳和之后的不少角色。同期的小龙女在出世脱俗这一点上明显比冰川天女写得好。她的思维一直是和凡人不同的,所以虽然不懂世事,但是能包容接纳杨过,也能原谅尹志平。整个人物是定位明确的。加上后期笔力转到金世遗这里也多少影响了人物塑造。笔墨上不够集中写不出一些角色那种从向往出世到不得不入世的无奈和真实来,又没有将原先父亲的夙愿等纠结处理好说化解就化解,就显得人物飘在半空中玛丽苏了。 彻底结束这段情感的情节也不好处理,梁老不好过于折损冰川天女的人设或者让金世遗和当时聚焦在他这里的读者过于难过,所以再次采取了回避和在一些地方的淡化描写。峨眉山上作为两人感情彻底决裂的情节,梁老试图没有直接互动让金世遗情场失败却博得读者的喜爱,对立视角放在唐经天这里作为金世遗和喜爱他的读者的主要敌视对象,而不是让金世遗的情绪过多发泄在冰川天女这里。再找李沁梅冯琳唐晓澜等一大批人给金世遗送温暖。这样的处理乍读没什么,但是仔细琢磨起来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冰川天女若是回绝金世遗,或许会伤人但也没错误。但是金世遗见死不救只想着恋爱那点事就让人觉得不仅冷酷还人设崩了,也算人物全书最大黑点。这个显然不是梁老的本意,更多还是情节考虑的不周。或许这个时候梁老的人物刻画重点已经明显放在金世遗这里了要全力斩断这段感情的一切可能,为此主角都不重要了。而金世遗没有多怪罪,除了他本性善良也因为他这种崇拜意识,自动认为冰川天女不会错,而从其他地方找问题或者去回避。当然他以后去思考这段故事的时候,慢慢会更理智也会感受到这种无奈的痛苦。 到云海中,梁老更是淡化金世遗这段感情以及各种编排唐经天给他出气。冰川天女自然不能夺去女主角的风头,还因为唐经天被编排的关系也吃瘪了显然不再是刻画重点。在冰川天女之后梁老多少也吸取了教训,在和云海同期连载的《女帝奇英传》中的武玄霜的塑造明显成功得多。特别是刻画出了这个人物内心从积极入世到最终失望出世得过程,个性情感也比冰川天女要强烈。她也是迄今为止塑造得最好的梁书高冷仙女类女角色。谷之华一出场的表现和武玄霜有点像也没有后来那么闷,后来除了厉胜男的夺目,可能就是因为避免人物重叠写得没有那么精彩了。而且从梁老之后的几次类似尝试来看,写这类女角色不是他所长或者偏好的类型。 当然,冰川天女虽然塑造得不是原设上那么突出。但是无疑算得上一个不错的女子。然而在金世遗看来,冰川天女是比实际人物要出众得多的女性,仙女的皮下是仙女的内核,既有自己渴望的善良还特别脱俗出世理解自己。此外这里不是指吕四娘,吕四娘太完美太入世要救济的是天下人,男人不能去接近。 我在同人中的处理,也是把这个人物朝着这个方向进行描绘的。我所在意的重点是两人那段邂逅的美感和金世遗心中的那个冰川天女的延申版,并不是真正的桂冰娥。所以不可避免地就和原作本身的人物有了很大的差异。真正的她完全不是那么仙气的形象,拿掉外皮谷之华和厉胜男都塑造得更好。乃至自然而然的不仅有了谷之华和厉胜男的情节,更有了她俩的一些元素。因为这两个人物本身就是将金世遗心中的那个完美形象一分为二创造出来的,本身也是冰川天女的潜力和可能。谷之华的具体塑造上没拓展好也和冰川天女分掉了一些桥段有关。因此改编中,都是把冰川天女淡化为小角色,只是把她和金世遗相遇的一些桥段给谷之华。 金世遗随着后来的成长和经历厉谷的情感,理性中也会逐渐明白冰川天女也就那样了。但是感性上那种初恋邂逅和情伤始终是难以忘怀的。实际上他的用情处事和冰川这次初恋关系是很大的。一个人悲惨的生命中出现了一个对自己表示善意,代表了自己美好向往的异性后,勇于追求甚至豁出性命却发现对方毫无意思,更发现其远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甚至一度不在意自己的死活。对于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很大的创伤,在以后的感情追求和投入上肯定也会形成阴影和障碍。金世遗从冰川中勇于追求乃至无所不用其极到在云海中对于厉谷二女的徘徊不定纠结不已,除了本性和向往之间的抉择,很大程度就是在于冰川中这段感情给他造成的伤害。 同时也得扯一下,李沁梅尽管不是金世遗的所爱,但她在金世遗彻底失去追求冰川天女的希望,整个人可能彻底失去对爱情的希望甚至彻底黑化的时期把他拉了回来。让他重燃了对世界善一面的信心和爱情的信心。然而这个天真少女以身犯险几乎性命不保也让金世遗对感情增添了几分犹豫,害怕自己会拖累对方。冰川中金世遗的感情一段伤己,一段伤人。因而他之后用情再深,在具体的表达上也会有很多纠结。我先读的云海觉得他的确感情很墨迹,但是读了冰川后就理解他为何如此。可以说这两段爱情的结局本身没有处理得多好,只是为云海中这个人物的形象提供了合理的铺设。 新修金庸小说段誉就是认清了自己对王语嫣的魔障,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和真人有着巨大的区别,这也是对应无崖子的结局和玉像的由来。这是新修版被不少人认可的地方,可惜之前的剧情没有更好做出相对修改。解构一个这样的人物,比写死十个人物都来的困难。如果冰川结尾不是强行分离扯出一大堆前辈,而是让金世遗明白地参透自己的所爱不是真正的桂冰娥而平和地对对方解决掉这个问题,会让故事结构更加完整。当然除了主角形象可能因为更明白地受损外,金庸都要到80岁新修才写出来,也不能要求梁老在连载版就写好。 除了段誉,日本动画《中华一番》的面具厨师李严也是这样,自己相貌英俊能力出众,心中的女神梅香却是个纠结之下会坑人的姑娘,他却没有准确的认识,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导致了悲剧。记得我在同人结尾写出武功尽失隐藏容颜的冰川天女表面什么都没有,其实内核还是那样的女神和脱俗。而就梁书实际写出来的冰川天女正好相反,实际就是个普通的优秀贵族女性,更因为塑造的局限在梁书女角中泯然众人。金世遗才是梁书中难得的脱俗人物,真正的桂冰娥本就不是他心中的女神神像,和她在一起或许感性上会满足,但更可能的是面对更大的幻灭。
单论女性塑造,金古梁最成功的各是哪一本 古龙我觉得是萧十一郎,有明确的女主角,沈璧君是少有的古龙形象正面的淑女塑造很成功,风四娘人气高,反派也有小公子。多情剑客无情剑女反派塑造的比正派好。 金庸单女主角是黄蓉塑造最成功,但是射雕其他女角色不算突出。神雕有小龙女、黄蓉、郭襄、李莫愁甚至裘千尺也算有意思,杨过的红颜知己团总体有些受限篇幅没拓展好,尤其完颜萍开始很亮后来泯然众人。倚天周赵之外素素、殷离和灭绝师太塑造也很出色。相对来说双雕的女角色塑造有些过于“讨好”了我更站倚天一点。飞狐如果两本书算一本的女性塑造也很不错,程灵素圆性苗若兰,南兰马春花田青文也很有特色,恰恰是胡夫人我觉得塑造的过了点。吹的那么完美丢孩子自杀。 梁书单说女主角练霓裳最亮眼,不过白发也是其他女角色塑造对比其他梁书不突出。塞外奇侠传的双女主最突出其他没啥了毕竟短篇。女帝的三女角中武玄霜是非常受欢迎的,另外两个一般,武则天不成功,太平公主也脸谱化了一些。 冰川哪怕拿掉江湖三女侠的遗产,芝娜、幽萍、李沁梅甚至回忆中华玉都很好,就是冰川天女没完全拓展出来,反而吕四娘过于完美。云海的女主角要塑造的比冰川好,女配也不错但是比起冰川逊一点。武林天骄连载版里,赫连清波、钟灵秀、完颜夫人、鲍三娘和张雪波都很出色。桑家姐妹还算合格,就是赫连清云不成功。 感觉有一个特别突出女主角的,往往其他女角色容易被掩盖。
印象最深的金庸女角色的代表性语句 1.“男人真是奇怪,大家不高高兴兴的一起跳舞唱歌,偏要打仗,害得多少人送命受苦,真不知道有甚么好处。” 2.“汉人就怎样?难道汉人就不做坏事么?做了皇帝,还有甚么手足之情?” 3.“活,你背着我;死,你背着我。” 4.“大哥,咱们终于死在一块,我……我好欢喜……” 5.“都烧成灰啦。一个的骨灰散在华山之巅,一个的骨灰倒入了东海,叫他二人永生永世不得聚首。” 6.“不是老了,是我的过儿长大了。”7.“我在风陵渡口听人说起你的侠义事迹,心下好生钦佩,很想见你一面,除此别无他意。今晚饮宴之时,我想起‘天下没不散的筵席’这句话,心下郁郁,哪知道筵席未散,我……却不得不走了。” 8.“倘若我问心有愧呢”9.“我偏要勉强”10.“公子,这是小昭最后一次伺候你啦。此后咱们东西相隔万里,会见无日,我便是再想服侍你一次,也是不能的了。本来,将来不论你娶谁做夫人,我都决不离开你,终生要做你的小丫头,只要你肯让我在你身边服侍,你娶几个夫人都好,我都永远永远爱你。若我们能永远像今天这样相处,别说波斯教主,就算是全世界的女王,我也不愿做的。”11.“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12.“我师父说中了这三种剧毒,无药可治,因为他只道世上没有一个医生,肯不要自己的性命来救活病人。” 13.“你放心,终不能两只凤凰都给了他!” 14.“我一定学你妈妈,不学我妈。” 15.“有一个人敬重你、钦佩你、感激你、愿意永永远远、生生世世、陪在你身边,和你一同抵受患难屈辱、艰险困苦。” 16.“姊夫,你现在才真的乖了,我抱着你,你也不推开我。是啊,要这样才好。” 17. “我才不是偷新衣新裤呢!我拿起桌上针线篮里的剪刀,将那件新衣裳剪得粉碎,又把那条裤子剪成了一条条的,永远缝补不起来。我剪烂了这套新衣新裤之后,心中说不出的欢喜,比我自己有新衣服穿还痛快,也不去想明天大人们知道了之后会怎样。” 18.“那些都是很好的,可惜我偏偏不喜欢” 19.“平弟,你到此刻,还是不明白我的心。大师哥和我从小一块儿长大,在我心中,他便是我的亲哥哥一般。我对他敬重亲爱,只当他是兄长,从来没当他是情郎。自从你来到华山之后,我跟你说不出的投缘,只觉一刻不见,心中也是抛不开,放不下,我对你的心意,永永远远也不会变。” 20.“我若随你而去恒山,乃是不孝;倘若负你,又是不义。孝义难以两全,冲哥,冲哥,自今而后,勿再以我为念。反正你……”,“反正你已命不久长,我也决不会比你多活一天。” 基本上都可以直接猜出来说这些话的是谁吧
看过最满意的一个版本-评黄日华版萧十一郎 古龙小说中,萧十一郎和沈璧君是我最喜欢的CP组合,特别吃这种邪魅男/强盗和淑女的爱情故事。第一部两人的爱情也是写得丝丝入扣又合情合理。因此才特别怨念火并萧十一郎中将重心过分转移到风四娘身上,沈璧君成了配角而且前一部的成长大部分时候都消失得无影无踪,结局更是烂尾的不行。正因为原著就烂尾而且两部书的侧重点不同,所以也对改编尤其是后半部造成了很大考验。吴奇隆的版本改动巨大,严宽版的演员我很喜欢但是剧情改得更夸张,而且主角个性都有了比较大的不同,缺乏了原著的精髓。 TVB黄日华版的《萧十一郎》拍摄早于吴奇隆版,但是因为黄日华和TVB解约等原因在多年后才引进大陆地方台造成了影响力不足。我以前粗看过,这次TVB上传正好仔细观赏一下全部看完了。早年谢贤和狄龙的版本我无缘得见,单就看过的黄日华、吴奇隆和严宽的三个版本中,我认为黄日华的版本是最好最得原著神韵的。 黄版剧情上是较为遵照前半部《萧十一郎》的,尤其萧十一郎和沈璧君之间的关系大体符合,最有原著里两人三观贴近,内核有共鸣却因为道义和表面行事的差异而彼此受罪的意味。沈璧君一开始就是连城璧的妻子而不是未婚。两人一开始也是发乎情止乎礼,到了连城璧被迫休妻才进一步发生情感。这就强于吴奇隆和严宽的版本。玩偶山庄相对也做了合理的改编变成了修改记忆,按照原著直接影视化多少会显得违和。而后半部重点是围绕萧十一郎因自己家族为楚留香保守宝藏秘密的誓言(据说是用谢贤版的设定)和天宗的斗争进行,相对另外两个版本而言编的也不错。尤其这版选择逍遥侯而不是连城璧作为BOSS,同时对连城璧的人物刻画又没有一味黑化或者过分突出因情而作恶也是成功的处理,结局更是不落俗套。此外原著续集《火并》中和萧十一郎在一起的哥舒冰是个不成功的人物,虽然对她没有感情但是多少显得萧十一郎过于花心,实际作用也就是让沈璧君误会和给连城璧打掩护。因此改编一般会删除这个角色。而这版中将花如玉和哥舒冰合一,变成了对风四娘有百合之爱,个性至情至性为哥哥逍遥侯利用的哥舒玉。我觉得也是不错的。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