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翁书法 跛翁书法
关注数: 63 粉丝数: 139 发帖数: 10,764 关注贴吧数: 20
快来挑错!中国四大著名错字,竟无一人质疑 之所以说它是天下第一错字,因为它是由皇帝亲笔手书,且悬于国家重要场所的门前。 在承德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上方,悬挂有一块匾额,匾的四周环绕鎏金铜龙浮雕,蓝色匾心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避暑山庄”。 可是一眼看去就会发现,“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此错字是康熙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谁也不敢提醒皇帝写错了,结果就造就了这天下第一错字。 在清代,承德避暑山庄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场所,皇家接待各少数民族的首领,如蒙古、西藏、新疆等,都是在避暑山庄,不知那些首领们看到这个错字会作何感想。 最有说法的错字——“鱼”“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块“花港观鱼”碑,也是康熙皇帝的御笔。碑上的繁体“鱼”字下的四点变成了三点,少了一点。康熙不是不会写这个字,而是“有意写错”。 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 最具哲理的错字——“流”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刘坤一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 “风流宛在”这四字中有两个错字:“流”字少一点,而“在”字多一点。 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在风情万种、色艺双绝的扬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韵事。 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 这样的字,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道四,反成一段佳话。加小编微信worldms,精彩不断哦! 最令人叫绝的错字——“富”山东曲阜孔府,可以说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游人到孔府,未进大门便能看到特别明显的错字。 孔府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圣府”匾额,两侧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再看看下联中,也有一个字写得极不规范:“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原来错字的妙处在于:“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 两个错字,一下子就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不只没有人说它是错字,游人明白后反而连连叫绝。
双方吵架他扔了个西红柿 把对方砸倒赔了2800元 双方吵架他扔了个西红柿 把对方砸倒赔了2800元 时间:6月3日 地点:武进法院执行局 原告:李某 被告:王某 中国江苏网6月6日讯 连云港的李某在武进一集镇上跟随朋友张某卖水果。而水果摊边上,有一个蔬菜摊。蔬菜摊的摊主何某有个亲家王某经常来菜摊上帮忙。这两个摊子相邻,且都是外来做小生意的,但两位摊主平时因“地盘”之争经常起摩擦。时间一长,相互间积下了不少怨气。 去年1月的一天,两家出摊时,又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了口角。在蔬菜摊上帮忙的王某看不过,就随手拿起了一个西红柿用力向李某扔去。李某突然头部被西红柿砸中,本能想躲闪的,没想到脚下一滑,应声倒地。 双方矛盾继续升级,扭到一块动起了手。其他摊主立即报了警,在民警赶到现场后,才制止了双发的扭打。因李某倒地受伤,被民警送往医院检查,经过检查和治疗之后,李某花费医药费等各项费用4000多元。 后来,李某起诉到法院要求王某赔偿。法院审理后判决由王某支付3200元。但判决书生效之后,王某觉得很气愤,他对法院的判决根本不予理会,既没上诉,又没有赔钱。在判决生效后,李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接到这个案子,觉察到虽然这个案子标的额并不大,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引发更大的纠纷。在之后的交流中,王某指责李某讹诈,就是一个西红柿而且还被咬了一口怎么会造成这么严重后果;李某称,在其倒地之后,王某及家属还上来踢了几脚。 执行法官多次居中调解,“你们两人都是从外地来常州打工,出来打工不容易,为一点小事情大打出手不值得,今后两人还要在这里共处谋生,抬头不见低头见,处理不好还要再发生纠纷,闹下去只会两败俱伤。”经执行法院一番劝说,王某认识到自己错误,向李某道了歉。李某见到了王某的诚意,也同意和解。 最后,王某支付了李某2800元,两人握手言和。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