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麈
南史馆
关注数: 0
粉丝数: 349
发帖数: 2,280
关注贴吧数: 2
#成都AG四连冠续写王朝#
南部县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截至2023年,全县有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5处。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雍宗满 雍宗满(1956年2月—2007年11月28日),四川省南部县寒坡乡四房嘴村人,中共党员,曾任寒坡乡副乡长、四房嘴村党支部书记。 1997年,经过公推直选,雍宗满担任南部县寒坡乡四房嘴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彻底改变了四房嘴村“花子村”“赌博村”“告状村”的贫穷落后面貌。2006年6月30日,雍宗满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11月28日,雍宗满病逝,年仅52岁。
北宋文人雍孝闻 雍孝闻,阆州新井县(今四川省南部县)人,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参加殿试时抨击时政,惹怒宋徽宗,被放逐到边远之地。其名入元祐党籍。 ps:《同治增修南部县志》言雍孝闻为北宋崇宁二年省元有误,彼时省元为李阶。
清代县令王赞武 王赞武(1744年—1800年),字建东,号雪岩,世称“王青天”,贵州省兴义府普安州(今贵州兴义)人,清代官员。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考中甲午科举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任四川峨眉知县。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奉檄运饷,后因丁忧去职。嘉庆二年(1797年)十月,署理南部知县。嘉庆五年(1800年),率乡勇追剿白莲教军时遇害,终年五十七岁。敕封奉直大夫,世袭云骑尉,祀南部县昭忠祠。
锦屏先生马涓 马涓(?—1126年),字巨济,世称马御史、锦屏先生,阆州南部县(今四川省南部县)人,北宋官员。 元祐六年(1091年),马涓考中辛未科状元,授承事郎、签书雄武军节度判官。绍圣年间(1094年—1098年),迁承议郎、通判遂州。元符三年(1100年),为监察御史。崇宁二年(1103年),安置吉州,入元祐党籍,其文集印板遭焚毁。崇宁五年(1106年),叙复承事郎。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累官至应天府少尹。靖康元年(1126年),受命为起居舍人,未及赴任而卒。
杂剧《状元堂陈母教子》简介 《状元堂陈母教子》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现存最早版本为明万历年间脉望馆抄本。全剧四折一楔子,讲述了陈母训子攻书,三子先后考中状元的故事。蜀人陈良资、陈良叟、陈良佐兄弟三人皆有才华,陈母令三人先后应试,陈良资、陈良叟皆考中状元,唯独陈良佐榜列探花,而该科状元为王拱辰,陈母遂将王拱辰招为女婿。陈母寿辰时,设宴与子婿同庆饮酒,陈良佐因身份低受到冷遇。陈良佐窘辱备至,遂辞别了母亲,再去上朝求官应举,最终也高中状元。陈良佐归途中,收下百姓送的一段蜀锦,意欲给母亲做衣服穿,陈母怒其“未曾为官,先受民财”,打得他的金鱼袋落在地下。皇帝知道后,认为陈家母贤子孝,遂加官赐赏:“陈婆婆贤德夫人,陈良资翰林承旨,陈良叟国子祭酒,陈良佐太常博士。王拱辰博学广文,加你为参知政事。”
盗卷案一览
南部县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 2021年12月,南部县人民政府公布南部县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
杜甫到过阆州的南部县 广德元年(763年)八月四日,房琯在赴京任刑部尚书途中病逝于阆州僧舍,杜甫闻讯于九月初赴阆州吊唁。并撰有《祭故相国清河房公文》祭奠亡友:“维唐广德元年,岁次癸卯,九月辛丑朔,二十二日壬戌,京兆杜甫敬以醴酒茶藕莼鲫之奠,奉献于故相国清河房公之灵”。 杜甫在阆州住了大约三个月,除吊唁房琯外,也探望了不少的亲朋好友,行迹遍布阆州的诸多地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杜甫此次到阆州期间曾去过阆州南边的南部县,看望过裴南部。这是杜诗研究者极少提及的,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更是无片字记载。有《赠裴南部》诗为证,诗云: 尘满莱芜甑,堂横单父琴。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梁狱书因上,秦台镜欲临。独醒时所嫉,群小谤能深。即出黄沙在,何须白发侵。使君传旧德,已见直绳心。 南部县因地处阆州以南而得名,距阆州有五十里之遥。《南部县乡土志·政绩录》载:“裴迪为南部令,工诗,杜甫寓阆过访,赠以诗,后遂家于邑焉。”裴迪是唐代的山水田园派诗人,新、旧唐书均无传,《全唐诗》中仅载:“裴迪,关中人,初与王维、崔兴宗居终南,同倡和,天宝后,为蜀州刺史。与杜甫、李颀友善。”四川文史馆的《杜甫年谱》对裴、杜二人交善亦有所载:“杜甫在赴彭州之前,裴迪见邀同往新津一游,有诗《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刘开扬先生的《杜甫》云:“杜甫卜居草堂时裴迪曾寄诗一首(今全唐诗不存),杜甫亦有答诗《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但据其所载,只知裴迪当过蜀州刺史,与杜甫素来友善,但无从考证其是否当过南部令,《南部乡土志》中的裴迪也并非就是诗人裴迪,但却可证明杜甫确实到过南部县。 出处:王颜《杜甫梓、阆诗歌研究》
清代南部县历任知县一览表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清代州县官任期“三年一任”说质疑——基于四川南部县知县的实证分析》: 据多种文献的互证互补可知,清代四川南部县共有167任、155位知县,官衔分实授、署任和代理三种,能确定官衔的145任知县中,实授52任,署任80任,代理13任。在能确定任期的109任知县中,实授知县平均任期最长,为2.4年;署任知县任数最多,平均任期只有0.9年;代理知县的平均任期为1.5月。官员迁调、差委、丁忧、患病、议降议革是影响实授知县任期主要原因。署任知县的平均任期与署理为期一年、督抚的随意调署以及任内遇有委署别缺、战死、病故及革职等情况密切相关。(吴佩林 万海荞)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