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集藏 精品集藏
关注数: 66 粉丝数: 24 发帖数: 725 关注贴吧数: 14
JT邮票,空前绝后的精彩 JT票,74年至91年,自1980年开展最佳邮票评选和邮票设计向社会征稿后JT邮票的设计印刷更趋精美,佳票名品不断涌现,精品大部分集中在JT邮票上。连环画的鼎盛时期也是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因无电脑辅助,照相机未普及,当时画家的手工绘制水平空前绝后,邮票也是此况。相比之前的老纪特,JT票的绘制水平达到最高,印刷水平也更高。相比之后的编年票,因时代发展,电脑应用广泛,印刷水平更高,编年票显得更加工整精细,更具视觉冲击力,但画家的手头工夫却不如以前;JT票则更具有艺术的“画味”,赏心悦目,耐人寻味。 JT票,既有强烈文革风的早期,又有精品百出的中期,更有风格过渡于编年票的后期。题材风格广泛、价格存量适中、画面精美、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收藏爱好者群体最大。对信销来说,纪特文革量少价高,适合少数高端玩家;编年票量大价低,关注度不高;JT票存量适中,价格高低都有,既适合投资,也适合收藏欣赏,尤其是中期票关注度最高,后期票信销高值大多罕见,充满神秘感,为邮友们津津乐道。 JT票,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70后的集邮者,对JT票有着不可磨灭的情怀。看着手上的JT票,仿佛又回到那大人小孩求票若渴、大街小巷交换交流、流光溢彩如梦幻的时光。80年代,集邮逐渐大热,在那个各种物质缺乏、文化生活简单的年代,精美的JT票吸引众多爱好者,如痴如醉。学生们的零花钱都放在邮票上,一下课就聚在一起换邮票,邮票版子一出现也是围满大堆人。市区邮市高潮时,版子开车拉来10多万元的邮票,零售批发一起来。那时的集邮,不像现在,有集邮目录册,新票未发行就能预先见到样票,那时能见到的邮票不多,集到一张票,就想知道这套票的其它票是什么样子,只想集全一套。看到别人有自己没有的邮票,就觉得很新鲜,很想得到。也不知道邮票的价值,只知道喜欢画面漂亮,如益鸟、猛禽、奔马、天鹅这类都是很抢手,就是不明白小小的生肖票为什么这么贵。我那时读小学,徐悲鸿一套在班上拍卖,我出最高价1元,而版子手里才卖4至5角。大家手上都是低值票,都在找那枚神秘的高值筋票,某同学有T114猛禽的90分差品的信销,在班上耀武扬威,任谁怎么求,就是不换。当时邮局只有几个常用面值的民居普票在卖,因为JT票都在邮市加价卖了。后来我爷爷找邮局的熟人买到多套蔡元培、陶铸、木兰,我把重复的跟别人换了好多票。再后来,邮局偶尔也有少量JT票在窗口当寄信票卖,如徐霞客、六运会、名楼、壁画、古代体育等,记得T123水浒一缺30分,50分10分8分都有卖,谁知它现在涨价这么高。小县城,邮票版子很少来,大家经常在垃圾堆找信封,大多只能找到一些常见的普票。有个亲威家里上辈留下一大本老纪特,都是差品的信销,我们还是觉得新鲜,觉得年代久的肯定值钱,换了我们好多JT。后来知道文革票值钱,班上就有人搞来一堆文革票,一枚就换走好多的JT。4年级时和邻居小孩乘公共车去几十公里的市区买邮票,邻居竟把钱都快买光,余钱只能买到一半路程的车票,不够回家,就躲在车后排座赖着回家,害家人担心一顿好找。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集邮故事,定能引起共鸣。
JT高值信销价格价值收藏规律(二) 部分信销邮票价格甚至不如无背胶发黄新票,价格不含水份,信销可信度高,不用担心是假戳或者后盖,不必计较邮戳不理想,称之为绝对信销,声称自己的邮票是“纯信销”的卖家此时可以不用解释了。部分信销邮票价格超出新票甚至翻倍,价格带炒作水份,新票存量大,易盖假戳或者后盖,信销可信度低,称之为相对信销。挑部分典型点评,绝对信销九贱:第一位T29工艺美术50分,价格比60分还低,唯一一套筋票比次票低价,当时50分邮资的邮寄方式用得多,武大郎的绿帽戴定了,不知道这票设计成绿色是否早有预料。第二位T28奔马50分,与T29发行时期相接,同病相怜,市面随处可见,在同一时期发行的邮票高值信销中,存世量应是最大,有段时期在某些地方,甚至比60分低价,全无筋票的范。第三位J132辛亥革命40分,虽然处于被收藏多,寄信少的时代,但票丑价低,邮人懒得关注。第四位T69红楼梦40分,不甘坠落的老赖,总想标高价来抬高身份,实际存世量很大,情况跟T28相似,略好点。第五位T19石油工业20分,发行量跟8分一样多,新旧票都多。第六位T118今日农村20分,这票属于信销瓶颈时发行,面值用于挂号信,发行量大,偶尔能见到,如果价格不高,可以收藏。第七位T43西游记60分,这票被70分拉低了点,市面偶尔还能见到,应有升值空间。第八位T50风筝70分,这票发行量少,是该类票中最低都,应该价格偏低了。第九位J50白求恩70分,发行量少且全套唯一的高值,但是因是人物小套票,追捧者少,所以价不高;类似的人物J83柯棣华因发行于1982年12月,则价比新票高。一套票中如果有多枚高值,其中有一枚高值因为面值在当时符合某种邮资被大量邮寄,则新票成为筋票量少价高,旧票量多价低,成为绝对信销;而该套票中其它几枚高值因邮寄少,新票量多价低,旧票量少价高,成为相对信销,如信销T28、T29、T44、T37、T69。
JT高值信销价格价值收藏规律 90年代还是新票天下,信销价格也仅相当于新票的3分之1,比无背胶发黄的新票价格低,比盖销票低。信销票的收集者主要是一些老集邮者和为了省钱的人,对邮戳的情况尚无特别要求,以小戳淡墨不影响主图为佳。随着集邮的发展,信销票价值观念慢慢值入:信销票可入邮展,盖销票不入邮展,信销票上特别的邮戳具有特别意义,高值信销票比新票更难收集,新票有钱能大量买到,信销票则要等时机。于是不断有新的爱好者加入,因信销总是以散票形式出现,不少人专集高值信销票,使得高值信销更少见,价格也就成倍翻,甚至超过新票。JT信销低值票印量大,面值适合寄平信销量大,比新票价低很多,这里只讨论高值票。以下所说的邮票,如无特别说明,皆指高值信销票。大概在2011年左右邮市价格飞涨,把新票厂铭色标等各种因素炒高,信销票也水涨船高,各路人马争相建仓。高端收藏依然是新票为主,低端收藏旧票占很大份额。 1982年7月前的JT票大多数邮票发行量较小,用于通信实寄的损耗为主,82年7月前的信销价格贵,但是大多能买到。有几枚票在邮市里少见,是邮人口碑中的元老:J51档案周,J56戒烟,J58黄道婆,T55版纳,T62磁州窑,T66食用菌。1982年7月JT票由总公司分配供应给各级邮票公司,邮政窗口再无法购买到JT票,此时开始JT票基本上全数遗留在集邮界里,直接导致用于寄信少,信销票就少,高潮是从T114猛禽至T132麋鹿,J票主要是J140建军,期间的信销多数极少见,虽然价格不贵。而其后发行量大增,信销才又开始大量出现,其中T162杜鹃花和T164避暑山庄略少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