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铺一块砖 递铺一块砖
关注数: 4 粉丝数: 16 发帖数: 360 关注贴吧数: 5
杭州自2012年1月1日零时起提前终止城市道路“四自”项目综合收费 今天,记者从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自2012年1月1日零时起,杭州市提前终止城市道路“四自”项目综合收费政策。   据了解,从2012年1月1日起,对市区车辆(含萧山、余杭,下同)停止征收统缴通行费(以下简称“统缴费”);对周边十一县(市)及外地长途客运车辆,停止发售2012年1月1日之后的城市道路通行年票。   同时,停止征收城市道路通行次费;钱江三桥继续对车辆实行免费通行;320国道杭州段(杭富收费站)、104国道余杭段(勾庄收费站)继续对市区车辆实行免费通行;萧山机场收费站继续对市区车辆实行免费通行至封闭改造施工时止;撤销01省道余杭收费站(四自收费自征站);   此外,绕城高速公路圈(含绕城高速公路、沪杭甬高速绕城圈内段、杭金衢高速绕城圈内段、石大公路,下同)对市区车辆按公路收费标准收费通行。   统缴费缴费期超过2012年1月1日(含)的市区车辆,车主可申请办理统缴卡延用手续;对办理统缴卡延用手续的车辆,绕城高速公路圈对其免费通行至统缴费缴费期满止,缴费期满后,也将按公路收费标准收费通行。   统缴卡延用手续及退费具体手续办理另行公告,对应缴未缴统缴费的车辆,将依法予以追缴。如果市民有所疑问,可以拨打咨询电话:杭州:56180880、56180806;萧山:82704337;余杭:86222246。
温州跑跑将引爆地产泡沫破灭? 近期,温州数十位昔日富商老板资金链断裂后“跑路”引发关注。媒体称,当地多位商界人士认为,投机逐取暴利使得温州商人偏离了发家时的实体经济,转而投资房地产等暴利行业,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借助高利贷,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   “温州炒房团”这几年很著名,以实体经济创业起家的老板们纷纷转行房地产。没想到温州炒房居然炒到了以高利贷集资的地步;是何等诱惑让其可以达到对炒房风险毫无戒备之心的境界?   “天下没有不破的房地产泡沫”,这是经济学界很多学者秉持的观点,据说也已被很多事实所证实。然而,又有很多人相信,唯有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最坚固:如果说美国的房地产泡泡是塑料做的,日本的是羊皮做的,那么,中国的泡泡很可能是用全球最坚固的皮质做的,任你吹得再大,其依然具有绝对的坚韧性。之所以坚固,当然不是说中国房地产泡泡不受经济规律制约,而是说制约房价的因素很多并非经济因素有论者如是说。而所谓“非经济因素”,当然是指“看得见的手”了;中国楼市素有“政策市”之称,那么,中国房地产泡泡的坚固,自然是“政策市”因素使然。因此,马光远先生又说,房价坚挺的原因是各种利益导致的政策乏力所致。也就是说,调控如果有决心,坚持不动摇,支撑“泡泡”的非经济因素将不复存在,至少是支撑力会减弱。   “越调越涨”的不正常现象,一次次降价预期被继续猛涨的情形所击碎,控制房价、房地产回归理性似乎成了一次次“狼来了”的童欺。这也难怪温州那些精明的老板们固执地迷信中国房价只涨不跌,乃至大笔借进高利贷,逆调控之势继续炒房。“温州炒房团”的兴起与炒房的疯狂,以及今天有人跳楼、有人变成“温跑跑”、“温不归”,不能不说是房地产经济畸形发展的牺牲品;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主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工厂有1000多名员工,然而一年辛苦下来利润不足百万元,而老婆在上海投资了10套房产,8年间获利超过3000万元。10套房8年获3000万元,这是怎样的一种泡沫?整个温州炒房资金、全国的楼市投机又会炒出多少泡沫?经济发展也好,地方财政也罢,就靠这样的“支柱”“泡沫支柱”,支撑下去不可能不破;而“温跑跑”、“温不归”现象,是不是中国楼市泡沫破裂的序幕?
昌硕街道刚成立,不知道会不会撤销? 转: 今年7月初,中丵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全国各地对此纷纷出台相应措施,千方百计探索当前形势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近日,有媒体对安徽铜陵市开始推行铜官山区在全市全面撤销街道办改革经验做了报道。报道称,今年以来,铜陵市铜官山区原有6个街道办,撤销后将原49个社区合并为18个大社区,街道办原有的功能主要移交给了社区,街道办工作人员全部分流到社区,至8月底,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这一改革模式被称为“铜陵模式”。 针对“铜陵模式”,民政部基层政权司副司长王金华表示,中国城市的管理层次较多,街道办居委会行政化严重,未实现了解基层民意、化解基层矛盾等功能,如果“铜陵模式”评估效果好的话,将会在全国推广,街道办取消是一个趋势。 这一报道在网络传播后产生强烈反响。《法制日报》记者在辽宁省沈阳市采访了相关人士后发现,支持赞成者有之;反对者变有之;政丵府部门对此较为慎重。 反对者:街道功能和人员平移社区合法性何在 做大社区,强化居民自治,一是好事,二是大趋势,也是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这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是目前是否要通过撤销街道办事处方式来搞,值得商榷。”刚刚街道办书记退休不久的郑义(化名)跟记者说。 郑义说:“从报道看,铜陵的做法是‘街道办原有的功能主要移交给了社区,街道办工作人员全部分流到社区。’这涉及法律层面的问题。社区是居民自治组织,并非是政丵府的基层,强调的是居民意思自治;街道是政丵府的派出机构,行使的是政丵府相关职能。两者有本质区别。如果将一批国家机关公务员空降到社区自治组织之中,并行使原来街道办的功能,其合法性何在?” 还有受访者认为,如果将减少行政管理层级,简单地变成将街道办的职能下沉到社区,这只不过是行政权力平移,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居民自治。 对此,铜陵市市委副书记张岳峰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诚地说:“在居委会功能的建立和发挥上,在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和地位上,还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郑义直言不讳地说:“‘探索的空间’首先要解决这一做法的合法性问题,而此后,还才涉及到细致的研究如何开展工作。” 有受访者认为,1954年颁布的《街道办事处条例》在2009年由全国人大宣布废止,同时,全国人大又没有制定新的相关法律。从这一角度讲,撤销街道办事处是有法律依据的。但是,如果将街道办事的功能和人员平移到社区,不但没有法律依据,而且还会极大影响居民自治的进程。 支持者:办起事来省时方便 家住沈阳市沈河区的李勇说:“撤销街道办事处,对于老百姓而言,最大好处是老百姓办时,省去了一个环节,效率应该能够比现在提高许多,这应该是一件好事。” 沈阳市和平区某社区书记李女士表示,目前街道对社区传达、部署上级的指示和工作,指导社区工作,再汇总各社区工作给上级部门。社区工作经常面对的是居民下水井堵塞,或谁家失火、跑水了,但社区没钱解决,先向街道请示后再拨款,浪费时间。如果街道这一环节取消了,职能全落实在社区,为居民服务就更直接了。 李女士还说,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都在热议这事,认为社区工作者和社区书记都在讨论这事,大多数赞同取消街道,但最快估计暂时还不能实行下去,因为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全身的工程。 政丵府官员:二级管理不能“一刀切” 沈阳市民政局一官员说:“撤销街道办事处,强化居民自治,这个做法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沈阳是否可行,要看国家相关政策,因为这毕竟涉及到撤销后的公务人员安排,以及如何解决好服务居民问题,这其中需要实施和探索问题也很多很多。 该负责人还说,全国各地城市规模和发展状况不一样,居民素质也不一样,像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这样的大都市,不适合二级管理,只有那些城市人口较少、社区规模较小的地方才适合二级管理。因此,对于沈阳来说,撤销街道办事处短期内不太可能。
安吉那么多公车怎么办?--杭州800辆公车改革收官 市管干部不再配公务车 7月29日,随着最后一批公车统一驶向位于钱江新城的市级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自2009年5月启动的杭州市级机关公车改革终于完成。除公检法系统和市政府三个驻外办事处暂不实施车改外,杭州全市87家市级机关共有800辆公车参加改革,这意味着杭州所有的市管干部不论级别高低、官职大小都不再配备公车。 浙江省杭州市某局的陈副局长16日早上8点半要到市委开会。要是往常,司机8点钟会准时等在他家楼下,大概20分钟就能到达市委大楼。可是,今早他7点半就驾驶私家车出发了。“必须得提早去,否则就找不到停车位了。”他解释。 车贴不能取现,也不能在商场、超市消费 据介绍,前两批车改单位上缴车辆400辆,其中200辆公车服务中心留用;补充执法单位黄标车淘汰工作用车不足132辆;拍卖57辆;报废11辆。第三批上缴的车辆也将按照以上几种方式处置,其中向社会公开拍卖的涉改车辆拍卖所得全部上缴市财政。 对于公车取消后的补贴问题,杭州公车改革办法规定,“一般市级机关的车贴标准分为9个档次,上限为每人每月2600元,下限为每人每月300元”。以陈副局长为例,他的补贴属于第二档,每月可以有2200元的车贴。 陈副局长告诉记者:“直接打入市民卡的车贴,除了可以在公交车、出租车、市公车服务中心、加油站、车辆年检、车辆保险等与公务交通相关事项上支出外,不能取现,也不能在其他商场、超市等地方消费。事实上,取消公车还不到半个月,我已经加了两次油、花了1000多元,这2200元钱估计还不够用呢。” 成立机关公车服务中心,保证公务活动正常运转 按要求,车改单位工作人员在车贴使用区域从事公务活动不再报销交通费。根据杭州狭长形的地形特征,规定杭州市区(含萧山区、余杭区)、临安市、富阳市的行政区域为车贴区域,车改人员在此区域内从事公务活动不再报销交通费。到其他区域从事公务活动的,其交通工具自行解决,按照现行差旅费报销规定执行。 为了保证公务活动的正常运转,杭州市专门成立了市级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主要保障车改单位大型公务活动接待、重大应急突发事件处置、重要执法公务活动、特殊机要文件专递等专项集体公务活动用车,以及为个人公务活动提供一定的用车服务。 除市级机关外,杭州市在区县层面也同时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早在2005年4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区县(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意见(试行)》,作为全国第一个指导区县公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确立了“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车改基本理念与制度核心。 用车补贴比车改前公车开支下降了32% “有一种说法叫‘三三制’,即公车三分之一是供领导干部公务活动使用,三分之一是供领导干部私事使用,还有三分之一是供司机私事使用,这基本符合事实。”陈副局长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前两天我家的宽带费该交了,往常肯定是让驾驶员交,现在只能自己趁午休到办事大厅排队去。公车改革不仅实现了廉洁高效,而且也使领导干部转变了观念和作风。” 据统计,前两批市级机关车改后,杭州市用车补贴比车改前公车开支下降了32%,有效解决了公车私用及超编、超标购置配备公车等弊端。杭州市纪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检查中也发现个别机关或机关干部“另辟蹊径”,将公车挂到下属事业单位名下,继续享受公车待遇,但毕竟是少数,一经发现立即予以查处。 “杭州车改是一个新的探索,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将认真应对各种意见,不断改进、完善,力求通过车改强化公务员的平民意识,转变机关作风,加快建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杭州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叶明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