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05D4R3 -
关注数: 1 粉丝数: 86 发帖数: 2,143 关注贴吧数: 1
【一路芳菲】091220央视网推荐博文-<刘芳菲:最孝顺的央视名嘴>      初一下午回到长春,在机场迎接我的是年近八十的姥姥。“爸爸呢?”没有见到他我觉得很奇怪,接机送机爸爸从来不让别人去。“你爸爸脚扭了。正好我没来过新机场,我来接你。”没有多想,我和姥姥上了车。      回家途中,姥姥先回家取了给我做的午餐,说妈妈身体不好没有给我做午饭。回到家中见到妈妈独自在家,我问她爸爸去哪儿了,她说脚扭了,去医院看医生了。没有多想,匆匆吃过饭我就睡下了,毕竟实在是太困了。     腊月二十五,爸爸晕厥后摔倒,身上没有受伤,所有的力量都摔在了后脑。颅骨骨折,前额摔裂,右耳出血不止。一位美国友人发现后大声呼叫,很有经验地要来了氧气给爸爸吸上并用冰袋镇住了父亲的头部。第二天,父亲接受了开颅手术,进了ICU病房。而我,完全被蒙在鼓里,家人不希望影响我主持春晚,没有一个人告诉我。      听到消息,我泪如雨下。从小到大,爸爸最疼爱我。风里来雨里去,带我学钢琴,为住校的我送水果。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班主任老师都说刘芳菲的爸爸是一位模范父亲。去医院的路上,我责怪自己,为什么那么粗心,没有留意到今年春晚前一周都没有接到家里的任何电话。以前,父亲一定会在我上场前给我鼓励。我努力回忆,爸爸出事那几天我在做什么。二月一号,也就是爸爸做开颅手术那天我在央视国际和博友们庆贺博客过一千万。那一刻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世界上最关心我博客的人被送进了手术室,接受生死考验……     走近病房,看到脸部肿胀的父亲,我心如刀割。我明白了,这世界上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只有父母至亲的痛苦才能将人击倒。      从那时到现在,我的生活两点一线――医院和家。妈妈比我想的坚强,她乐观地面对一切。亲人们的轮流守护和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让我们倍感温暖。      爸爸一天天好起来了,面部逐渐消肿。感谢所有帮助我们的人,包括那位我们现在都不知道姓名的美国朋友,她的及时处置对爸爸的抢救很重要。     正月十三,元宵晚会剧组集合,提前两天我开始给父亲打预防针.      "我有工作,要回北京几天,你舍得么?"我仔细观察他的反应.      "舍得."父亲闭着眼睛,想了半天说出两个字来.      "为什么舍得?"      他只点了点头,不再做答.      前天早上,出发前我到医院看他.说实话,连续几天一想到要离开他,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      "爸爸,我要回北京了,你舍得我么?"      他抬眼看着我,用打吊瓶的手拉着我缓缓地说:"我有点舍不得."      听到他的回答,泪水夺眶而出.我知道自己离开后,医护人员会一如既往地将父亲照顾好,我也知道,爸爸现在已经没有生命危险.但我不能亲自守护在他身边的痛苦阵阵袭来,无处可逃.      回到北京,一切依旧.只是我明白在家乡长春,那个给我生命的人不再如前.这件事情的发生,是我迄今人生路上最大的意外.他让我明白什么叫"旦夕祸福".       爸爸还在康复之中,尽管这个过程相当漫长,但看到他能认出周围的人,再看到他能够读出连贯的句子,我的内心异常兴奋.在这里要衷心地感谢每一位博友对父亲的关心,你们的祝福给了爸爸力量,也给了我信心.      我曾在病床边告诉他"博客里的朋友们都问你好!祝你早日康复!"他点了点头,握住了我的手.      亲爱的博友们,感谢你们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我的所有鼓励,你们的留言不仅令我,也令我的家人感到温暖.对忙碌中的我们是极大的安慰.      经历了这件事,我懂得了平安的珍贵.我们常常问自己,幸福究竟是什么?其实,一家人团圆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
【一路芳菲】091129芳菲博文《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核子物理学之父欧尼斯特 ‧ 拉瑟福 当他在担任皇家学院校长时, 有一天接到一位教授打来的电话:    「校长大人,我有个不情之请,要拜托你帮忙。」。    「大家都是老同事,干嘛这麽客气?」    「是这样的,我出了一道物理学的考题, 给了一个学生零分,但这个学生坚持他应该得到满分。 我和学生同意找一个公平的仲裁人,想来想去就阁下你最合适 …… 」    「你出的是什么题目?」    「 题目是: 如何利用气压计测量一座大楼的高度?」    校长大人如果是你怎麽回答?    「还不简单,用气压计测出地面的气压, 再到顶楼测出楼顶的气压,两压相差换算回来, 答桉就出来了。 当然也可以先上楼顶量气压,再下到地面量气压。 只要是本校的学生都应该答得出来。」    「对,你猜这个学生怎麽答?他答说: 先把气压计拿到顶楼,然后绑上一根绳子, 再把气压计垂到一楼,在绳子上做好记号, 把气压计拉上来,测量绳子的长度, 绳子有多长,大楼就有多高。」    「哈,这家伙挺滑头的。 不过,他确实是用气压计测出大楼的高度, 不应该得到零分吧?」    「他是答出一个答案, 但是这个答案不是物理学上的答案, 没办法表示他可以合格升等到下一个进阶的课程啊!」 拉瑟福第二天把学生找到办公室, 给学生六分钟的时间, 请他就同样的问题,再作答一次。    拉瑟福特别提醒答桉要能显示物理学的程度。    一分,两分,三分,四分,五分钟过去了, 拉瑟福看学生的纸上仍然一片空白, 便问: 「你是想放弃吗?」    「噢!不,拉瑟福校长,我没有要放弃。 这个题目的答案很多,我在想用哪一个来作答比较好, 你跟我讲话的同时,我正好想到一个挺合适的答案呢!」    「对不起,打扰你作答, 我会把问话的时间扣除,请继续。」    学生听完,迅速在白纸上写下答桉: 把气压计拿到顶楼,丢下去, 用码表计算气压计落下的时间, 用 x = 0.5 x a x t^2 的公式, 就可以算出大楼的高度。    拉瑟福转头问他的同事,说:    「你看怎样?」    「我同意给他九十九分。」    「同学,我看事情就等你同意,便可以圆满解决。」    「校长,教授,我接受这个分数。」    「同学,我很好奇,你说有很多答桉,   可不可以说几个来听听?」    「答案太多了,」    学生说:「你可以在晴天时,把气压计放在地上, 看它的影子有多长,再量出气压计有多高, 然后去量大楼的影子长度, 同比例就算出大楼的高度。」    「还有一种非常基本的方法, 你带着气压计爬楼梯, 一边爬一边用气压计做标记,最后走到顶楼, 你做了几个标记,大楼就是几个气压计的高度。」    「还有复杂的办法, 你可以把气压计绑在一根绳子的末端, 把它像钟摆一样摆动透过重力在楼顶和楼底的差别, 来计算大楼的高度。 或者把气压计垂到即将落地的位置, 一样像钟摆来摆动它, 再根据『径动』的时间长短来计算大楼的高度。」    「好孩子,这才像上过皇家学院物理课的学生。」    「当然,方法是很多, 或许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气压计带到地下室找管理员, 跟他说: 先生,这是一根很棒的气压计,价钱不便宜, 如果你告诉我大楼有多高,我就把这个气压计送给你 。」    「我问你,你真的不知道这个问题传统的标准答案吗?」    「我当然知道,校长。」    学生说:「我不是没事爱捣蛋, 我是对老师限定我的『思考』感到厌烦 !」    拉瑟福遇到的学生名叫尼尔斯 ‧ 波尔[ Niels Bohr ], 是丹麦人,他后来成为着名的物理学家, 在一九二二年得到诺贝尔奖。    在我们的小学学校考试, 考试题目是: 下列哪一个答桉不是植物? A 桃子, B竹子, C 麦子, D 桌子, E 狮子。    小朋友只选了狮子,    老师说:「错,桌子也不是植物。」    小朋友不服气,说: 「桌子是木头做的,木头是树砍下来的, 树是植物吧,那桌子怎麽不是植物呢?」    老师说:「不是就不是,你想太多了!」    小朋友回家问妈妈,    他妈告诉他:「不要想那麽多!」    老师错了吗?    也未必,因为桌子不一定都是木头做的, 也有铁的、塑胶的, 但 问题不在答案是什麽? 而在思考能不能展开四方 ?    如果我们不给孩子思考的空间, 不给他询问解惑的机会, 那他得到的不是「教育」只是「教训」 故事讲完。      之所以选择这个故事和大家分享,是因为它让我想起了中学时的经历。我所就读的长春外国语学校是国家重点直属的八所外国语学校之一,以外语教学见长。记得当时教外语的赵老师就常常为“标准答案”而困惑。      语言的使用是很灵活的。往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A是常用说法,但选择B也不是错误,但“标准答案”就只有A。当年赵老师考量再三最终很无奈地给了      选择B的人扣分,只因她替大家高考担心:“尽管日常生活中两个答案都可以,但高考判卷的老师只会按照标准答案来评判,给你们扣分也是希望规规范你们的答题。”       感谢赵老师当年没有一味地以批评的方式对待学生,也让小小的我第一次明白,分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正确。      不知今天的中学生们是否也为“标准答案”而苦恼。      其实,我们很难做到“标准”,比起“标准”,“正确”更为重要。
【一路芳菲】091028吕薇倾情演绎《忆江南》(芳菲主持) 10月25日上午,一代文豪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绍兴市最大的地产项目――柯桥万达广场的奠基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浙江省副省长龚正、政协副主席王永昌,绍兴市领导黄秋芳、顾秋麟、徐焕明等出席了奠基仪式;奠基仪式由著名主持人刘芳菲主持,浙江籍著名歌唱家吕薇也出席了奠基仪式,并演唱了具有水乡气息的歌曲《忆江南》和其成名作《中国红》。      当天的绍兴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吕薇一袭华服笑意盈盈,当她出现在舞台上时全场报以雷鸣般的掌声,现场的群众、工人对于这位享誉盛名的美女歌唱家回到家乡表达出高涨的热情。吕薇为参加仪式的观众演唱了两首歌曲,其中《忆江南》是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同名诗作《忆江南》改编谱曲而成,当吕薇开口唱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出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时,所有的观众欢呼了起来,而当吕薇唱起节奏欢快的《中国红》时,现场的气氛更是到了一个高潮。      吕薇对笔者说:“每每回到浙江,看到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如此迅猛心里由衷的高兴,这次回到绍兴也一样。绍兴是一代文豪鲁迅先生的故乡,充满着浓郁江南水乡的文化气息,这边有很多名胜美食,像鲁迅先生《孔乙己》一文中提到的咸亨酒店、茴香豆等,都是来绍兴游玩的朋友们亲睐的景点和美食,我本人也喜欢这些,另外我还特别喜欢绍兴的鱼干!”      据了解,演唱完歌曲后吕薇将赶往上海,参加“璀璨滨海——奉贤区第二届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晚会”的演出。
【一路芳菲】091027芳菲博文《美丽的秋姨》 2009-10-27 20:00:46 小时候,我叫她秋素丽阿姨,长大后,我叫她秋姨。其实,我想我是应该叫她姑姑的。 我希望能够很准确地形容这位优雅的女人,那么,我应该说秋姨的美是夕阳的那一抹霞光,宁静而温暖。 第一次见秋姨时我还在上小学,那时要参加学校广播站的朗诵大赛,朗诵作品要在省电台播出,爸爸请来了秋姨为我辅导。夕阳西下,秋姨靠在对面的藤编沙发上,深绿色的毛衣,黑色的毛呢散裙,在与我的对话间,笑意盈盈。 后来才知道,秋姨的姑姑是著名的巾帼英雄秋瑾。秋姨的父亲和我的爷爷当年曾一起留学,回国后又在一起工作,加之两家比邻而居,关系很是密切。爸爸、姑姑他们小时候经常和秋姨一起玩,加上我这代,算是世交了。爸爸又告诉我,秋姨是我国最早的一代电视播音员,在吉林省是绝对的元老级人物,当时吉林台所有的主持人、播音员都称呼她为“秋老师”。 上高中后因为和秋姨的孩子们熟了起来,我便常到秋姨家去玩。上对老人,下对孩子,她都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人。印象中她从未对人发过脾气,相反,脑海里的一段段记忆都有笑声相伴。 我清楚地记得大学时参加主持人大赛前,秋姨为我做的辅导。朗读了一篇课文后,秋姨对我说:“芳菲,你读的很流利。但是,字和字,句和句之间的分割太过明显,听起来会不舒服。每个字和前后文之间都是有关系的,不能像蹦豆子一样蹦出来,而是有关联地表达出来。”那一刻的点拨,让我受益终生。直到今天,每当我听广播、看电视时听到到“蹦豆子”式的播音,就会心生感慨:唉!他们要是遇到秋姨就好了。 秋姨说话是很有魅力的。她语气温婉,和风细雨,再急躁的人也会忘掉匆忙,静下心来仔细聆听。秋姨是一个热情的师长,很多经她辅导过的学生都被她热情地邀请到家里吃饭;秋姨也是一个有生活情调的人,她会用儿媳花店里的玫瑰花瓣做玫瑰酱送给朋友――逢年过节,散落在天南地北的学生送来问候,每每谈起她们,幸福便在秋姨的脸上荡漾开来。 在我眼里,秋姨成功地演绎着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师的角色,作为她的学生我由衷地祝愿她身体健康!作为晚辈,我想我会和秋姨的孩子们会将两家这段跨越了近一个世纪的友谊永远延续下去。祝秋姨全家生活幸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