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jiancn baijiancn
关注数: 211 粉丝数: 98 发帖数: 817 关注贴吧数: 7
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商圣》剧情简介 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商圣》剧情简介 白氏始祖白公胜,系楚国太子建之子,楚惠王八年(公元前 479年),白公胜发动了一场政变,推翻楚惠王,自立为楚王。白公胜未采纳部属“焚库、弑王”的建议,惠王被人救走,调集叶子高击败白公胜。其子白乙、白丙、白巳、白降奔秦国为将,妻姬氏携长孙白澍避居吴国 頯( kui ) 黄(今安徽宣城)。吴王闻其美且有行,使大夫持金百镒、白璧一双以聘焉,以辎 軿 三十乘迎之,将以为夫人, 姬氏不从。吴王贤其守节有义,赐号“贞姬”。 为摆脱吴王纠缠,贞姬带长孙澍欲往秦都咸阳,行至洛阳,秦、韩爆发战争,函谷关道路受阻,贞姬决定在洛阳安家。贞姬与周天子同为文王之后,在天子的关照下,贞姬在洛阳购置了宅院,并开办了白家商铺。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任楚国太子太傅时,与白公胜父太子建关系甚好。费无忌谗恶太子建,伍奢协助太子建逃奔郑国,之后伍子胥又带领白公胜投奔吴国。伍、白两家可谓三代世交。伍子胥殁后,其孙伍忠受雇于一商家。伍忠随东家来王城办货时,闻有白家商号即找上门来。在贞姬的劝说下,伍忠将母亲、妻儿接到洛阳,他成了白府的管家,其子伍明后来也成了白圭的得力助手。 少年时期,白圭与伍明赴西河,拜孔子弟子子夏为师。子夏任魏文侯师,白圭与伍明外出游学,并一起奔江南购茶,十六岁的白圭初显经商才华。经子夏推荐,白圭入仕魏国,由于白圭谋划魏国迁都并力推吴起为魏大将军,协助吴起伐秦,连拔秦国五城,得到魏文侯重用,任相国。魏文侯十七年(公元前 408年),奉魏文侯旨意,白圭率大军讨伐中山国,大获全胜。白圭不忍杀戮,百姓涂炭,决定辞相。尽管魏文侯派人抵洛阳,将价值连城的夜光玉璧赠与白圭,但白圭毅然退回礼品,决意辞官,以商为业。 白圭辞官后,充分发挥其经商才能,视经商如伊尹、吕尚用谋,孙子、吴起用兵,奉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之经营策略,以超人的智慧,齐国贩盐、购帛吴中、楚国收谷、君山购茶、塞外买马,白家商号名扬大江南北。财富巨增,富甲天下。白圭致富后,不忘为民谋福利,修筑洛河堤坝,修筑了至康河的道路,修杜康墓、建杜康庙,诸善举为广大民众所称颂。白圭晚年为了将其经商事业发扬光大,广收门徒,编著《商经》一书刊行于世,天下商人皆效法,并尊白圭为商界“祖师爷”,周天子念白圭在商界的杰出成就,赐号“天下第一商人”。宋代真宗皇帝敕封白圭为“商圣”。
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商圣》剧情简介 白氏始祖白公胜,系楚国太子建之子,楚惠王八年(公元前 479年),白公胜发动了一场政变,推翻楚惠王,自立为楚王。白公胜未采纳部属“焚库、弑王”的建议,惠王被人救走,调集叶子高击败白公胜。其子白乙、白丙、白巳、白降奔秦国为将,妻姬氏携长孙白澍避居吴国 頯( kui ) 黄(今安徽宣城)。吴王闻其美且有行,使大夫持金百镒、白璧一双以聘焉,以辎 軿 三十乘迎之,将以为夫人, 姬氏不从。吴王贤其守节有义,赐号“贞姬”。 为摆脱吴王纠缠,贞姬带长孙澍欲往秦都咸阳,行至洛阳,秦、韩爆发战争,函谷关道路受阻,贞姬决定在洛阳安家。贞姬与周天子同为文王之后,在天子的关照下,贞姬在洛阳购置了宅院,并开办了白家商铺。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任楚国太子太傅时,与白公胜父太子建关系甚好。费无忌谗恶太子建,伍奢协助太子建逃奔郑国,之后伍子胥又带领白公胜投奔吴国。伍、白两家可谓三代世交。伍子胥殁后,其孙伍忠受雇于一商家。伍忠随东家来王城办货时,闻有白家商号即找上门来。在贞姬的劝说下,伍忠将母亲、妻儿接到洛阳,他成了白府的管家,其子伍明后来也成了白圭的得力助手。 少年时期,白圭与伍明赴西河,拜孔子弟子子夏为师。子夏任魏文侯师,白圭与伍明外出游学,并一起奔江南购茶,十六岁的白圭初显经商才华。经子夏推荐,白圭入仕魏国,由于白圭谋划魏国迁都并力推吴起为魏大将军,协助吴起伐秦,连拔秦国五城,得到魏文侯重用,任相国。魏文侯十七年(公元前 408年),奉魏文侯旨意,白圭率大军讨伐中山国,大获全胜。白圭不忍杀戮,百姓涂炭,决定辞相。尽管魏文侯派人抵洛阳,将价值连城的夜光玉璧赠与白圭,但白圭毅然退回礼品,决意辞官,以商为业。 白圭辞官后,充分发挥其经商才能,视经商如伊尹、吕尚用谋,孙子、吴起用兵,奉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之经营策略,以超人的智慧,齐国贩盐、购帛吴中、楚国收谷、君山购茶、塞外买马,白家商号名扬大江南北。财富巨增,富甲天下。白圭致富后,不忘为民谋福利,修筑洛河堤坝,修筑了至康河的道路,修杜康墓、建杜康庙,诸善举为广大民众所称颂。白圭晚年为了将其经商事业发扬光大,广收门徒,编著《商经》一书刊行于世,天下商人皆效法,并尊白圭为商界“祖师爷”,周天子念白圭在商界的杰出成就,赐号“天下第一商人”。宋代真宗皇帝敕封白圭为“商圣”。
商圣白圭赞 商圣白圭赞 东周白圭者,人称治生祖。童稚蒙教化,受业子夏门。 谆谆先师训,莘莘学子心。虽未面孔子,亦得其沐薰。 仕魏佐文侯,立业建功勋。春秋无义战,战国亦如彼。 借道伐中山,白圭为前躯。漫漫北征路,惟余空城归。 仰天叹苍生,奈何涂炭已。愧无回天术,挂冠归洛邑。 纵身韬商海,游刃且有余。悠悠洛水长,载粮赴齐地。 东方临淄城,挥汗若天雨。濒海渔盐利,列国岂能比。 苍天罕降雨,赤地连千里。饥民望天号,徒有盐与渔。 车船运粮至,甘霖自天降。齐公喜过望,盛赞白圭义。 晶晶洁海盐,不日至洛邑。车拉船载丰,齐地行不虚。 江南风光好,人在画中游。阡陌连桑田,太湖丝与谷。 兵燹连年起,百姓度日艰。徒有蚕与丝,奈何腹中饥。 吴中缯与帛,呈现王城市。商界出奇才,物流通南北。 塞外寻良马,洞庭君山茶。三湘漆与桐,如丹有辰砂。 人有我所取,人无我所与。童仆共甘苦,难分彼与此。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 籴 。智者有白圭,所向皆披靡。 昔时有杜康,造酒如琼浆。年深时已远,玉液濒绝响。 访酒南山中,传承千年酿。首筑杜康庙,次葺杜公墓。 蜿蜒蛇行道,今日变通途。昔人已远逝,风范尚犹存。 家资甲天下,常怀报国心。防患修洛堤,散金于黎民。 商道煌煌著,汗青传后世。治生有独创,天下皆桃李。 受封洛邑侯,天子嘉其仁。历数从商者,天下第一人。
纪念白居易诞辰1240周年座谈会2012年2月11日(农历正月二十)是白居易诞辰1240周年纪念日。由洛阳白居易研究会、洛阳文学艺术研究会、河南梦想之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纪念白居易诞辰1240周年座谈会”在古都洛阳举行。原洛阳市常务副市长白光第、洛阳市文联党组书记刘红旗、洛阳市社科联副主席蔡幼斌、著名学者叶鹏、王铎、余扶危、郭绍林等以及洛阳白居易研究会会长白振修、副会长白高来、副会长兼秘书长白剑、洛阳市文学艺术研究会执行会长乔仁卯、河南梦想之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道刚以及洛阳市60多位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出席了座谈会。 座谈会由乔仁卯先生主持,洛阳白居易研究会会长白振修,河南梦想之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道刚分别致欢迎词,洛阳市原常务副市长白光第,洛阳市文联党组书记刘红旗,洛阳市社科联副主席蔡幼鹏分别讲话,专家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谈话。 此次座谈会,围绕“白居易与洛阳建设国际旅游文化名城”这一议题展开研讨,专家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仅追忆了白居易在文学、政治、思想上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与时俱进的与文化、旅游等新兴事物相结合,更对洛阳建设旅游文化名城的明天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展望。白居易的成就和影响是深远的,是时代的标志,向我们展现了文化产生的价值。白居易不仅是洛阳的,也是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旅游是载体,而白居易就好像洛阳这座城市的名片,更好地向世人介绍这座古城。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利用现有资源,更好的呈现历史,弘扬河洛文化,向世界展现洛阳。这是热爱洛阳,热爱河洛文化的广大民众一致的心愿,也是梦想之旅为之努力的目标。 (李文清)
2011年国际白氏寻根祭祖大会 2011年11月1-2日,“2011年国际白氏寻根祭祖大会”在中国陕西西安、咸阳、渭南三地举行。来自中国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湖北、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甘肃、辽宁十七个省市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的白氏宗亲代表130人参加。 11月1日上午10时,白起墓揭碑仪式在陕西咸阳市隆重举行,世界白氏宗亲会常务副会长白锦成致欢迎词,世界白氏宗亲会秘书长白剑介绍立碑过程。中国白氏联谊会会长白世勋,中华白氏商会会长白学文,马来西亚白氏公会会长白鸿、新加坡白氏代表白仕斌等分别讲话,揭碑仪式后,海内外白氏宗亲集体参拜了白起墓。 11月2日上午10时,白居易先茔参拜仪式在陕西渭南举行。世界白氏宗亲会秘书长白剑先生主持参拜仪式,渭南市原政协副主席白浪先生致欢迎词,渭南市原文物局长、渭南白居易唐文化研究会会长田耀亭先生讲话,世界白氏宗亲会常务副会长白锦成先生恭读祭文。 此次大会受到当地政府和宗亲的热情接待,宗亲代表们兴致勃勃的参观了陕西著名旅游景点--兵马俑。在西安阳光丽都大剧院,宗亲们品尝到了陕西风味饺子宴,观赏了大唐盛世歌舞演出。丰富多彩的联欢宴会使宗亲们体会到了白氏大家庭的温暖。 以下是此次活动的掠影:
回忆过去 展望未来 -- 白剑 回 忆 过 去 展 望 未 来 世界白氏宗亲会秘书长 白 剑 新年伊始,回忆我从事白氏家族事业二十年的历程,感慨万千! 二十年,我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献给了白氏家族,献给了白氏先人! 二十年,我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无数次的磨难,无数次的苦辣酸楚! 然而,我无怨无悔!因为有诸多宗亲的支持,是他们给了我无穷无尽力量! 现将二十年来我为白氏家族所做出的业绩向各位宗亲汇报如下: 1992年:主编《白居易家谱》洛阳地区合谱卷,历时五年完成,全书150万字。白居易后裔主要分布在洛阳六区九县,散居河洛大地100多个村镇,自古各承一脉,各修支谱。这此合谱共续入洛阳地区16个分支,在谱35000人。 1996年:组织重修陕西下邽白居易先茔。先茔位于渭南渭河北岸,是白居易当年亲手选址并修建。由于年代久远,世事沧桑巨变,原茔毁圯。经多方努力,租用当地农民土地18亩,计划在此基础上扩建为“白氏陵园”,陵园建成后,将成为宣传白居易文化的重要基地,也将成为陕西渭南的一处人文旅游景点。 1998年:沿白居易生前足迹采访,奔赴河南、陕西、山西、湖北、安徽、江西、四川、浙江、江苏等九省,完成大型摄影图片集《白居易》,该集收录白居易遗址图片200余幅,现已被中国十余家知名图书馆及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大东文化大学图书馆、东方学会图书馆、名古屋中央图书馆收藏。
十八集电视连续剧《白居易》 剧 情 介 绍 十八集电视连续剧《白居易》,从诗人少年时期避乱越中写起,沿着他留下的历史踪迹演义,前后时间跨度六十余年,力图形象地再现白居易在诗坛、政界以及爱情等坎坷非凡的一生。 少年的白居易怀抱“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志,只身飘零越中,饱经患乱,矢志通过科场,步入仕途。在徐州符离,他不遑寝思,发奋苦读,以至于手肘成胝,口舌成疮,可谓艰苦备尝。其间和女友湘灵的初恋、热恋,却在诗人枯寂的精神生活中,出现了一片绚丽明媚的美好天地。然而森冷的门阀观念,撕碎了两个年轻人用圣洁情感编织的爱情花环。 唐贞元十六年,白居易考中进士,步入京都长安。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居易和诗人元稹结识,二人志同道合、壮志不凡,决心为大唐中兴鞠躬尽瘁,一展抱负。三年谏官,谏策千万言,不畏强权,刚直不阿,和以宦官吐突承璀为代表的恶势力屡屡争斗,遭遇贬谪,使他的报国之志,刚直之气再三受挫,厌倦了官场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决意激流勇退,由“兼济”走向“独善”;诗作也由“讽谕”变为“闲适”,寄情山水,力求解脱,从释道中寻求精神安慰。 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白居易,政坛上失意,正好造就了他诗坛上的的辉煌。连续剧艺术地再现《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不朽之作的创作情绪与背景。形象地说明了白居易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也是世界文坛的一颗巨星。
武安君白公庙记 (唐)张师厚 唐宣徽修造使准勅重□秦将武安君白公庙记。窃以武安君威灵振古,术略超时,播千载之英风,当六雄之鲸敌。庙虽存于近县,詹圣上思甍巳甚于荒凉。念道纵□□□令当司见葺冀存,□美不泯,岁时寂裳,□□剑佩严整,倬尔□迹,感发宸聪。剞谗施堂于光粲,兴功□毕禋祀。备周刊石贞珉,用资不朽。共所添置物色具列于后:舍大小共五十二间并□□□堂三间,五架,覆堦三间三面行墙,舍三十五间,独间门屋一□。南行眺子舍一十间,盖顶木帐一所,并堂前面沙子三间,及散博□□。并创置武安君捏塑,重修装饰,及创置□一颜,并紫衣一□,四事□铜腰带、鱼袋、并□裙褥一副。生铜香炉一枚,木合一具。夫人捏塑,重修装饰及创置锦衣一幅,四事并朝花。侍从二人捏塑,并重修装饰壁画武安君夫人并侍从。两面音乐引队,军将鞍马等,并重修饰南面创画。土番、蛮奴各一人,□堂门外捏塑军将二人,□画捉生官□及戟架弓箭器械,并创置南廊下石押□影,并□□并重修画堂两面栽竹各一藂,并创置□西水巷道,创置零星门并缫钥八株,旧有□□十三株,新栽庙内柏树九十一株□。 乾符五年(878)岁次戊戍十二月一日记 监修承旨文林郎行内侍省掖□局丞外置同正员上柱国张师厚 使太中大夫行内侍省内侍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田献铢 注:庙在今咸阳东古杜邮起惨刻独有将略耳亦祀至今何也壁间记唐乾符五年重修事正书遒劲亦有欧法知唐世官牒无不作佳书也记中所列添置物色有眺子舍一十间厦子三间□一颜石押衙影等皆不可晓(王昶)
秦武安君白公懿行碑记(草稿),请各位修改一下... 秦武安君白公懿行碑记 战国时期,群雄争霸,烽火连天,大秦帝国富国强兵,傲然于列国。秦昭王慧眼,武安君马首是瞻,攻韩灭楚,伐魏拒赵,歼诸国百万之兵,若风卷残云,所向披靡,六国似惊弓之鸟,闻武安君不寒而栗,人称“常胜将军”。公讳起,楚公族白公胜九世孙。先是,公胜血溅荆山,子孙四散,后至秦之眉,代为秦将。公事昭王,自行伍屡迁,建功无数。昭王十三年,公为左庶长,与韩战于新城。韩王恃新城壁垒森严,藐公远道之疲,殊不知,公兵贵神速,自咸阳偃旗,悄然越函谷,渡洛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歼新城韩军。明年,韩不甘心新城之败,约魏拒秦,联军集于伊阙,欲与秦决一雌雄。昭王任公为左更,率军东进。伊阙一役,魏韩溃不成军,俘魏将公孙喜,斩首二十四万,拔魏韩五城。列国恐,公之威名远扬。公迁国尉,率军渡河,下韩之安邑以东广袤之地,直至乾河。明年,公为大良造,出函谷越虎牢,陷大梁,拔六十一城,后六年,公率军伐赵,拔光狼城,重创赵军。公胜曾遗言:后代为之复仇,此训世代相传,公亦铭记。后八年,公率部击楚之北陲,拔鄢、邓等五城。次年公率军越秦岭,沿汉水直下,其势如破竹,楚王走陈,公拔郢,烧夷陵,至荆山祭公胜,告慰先祖。又奉王命定巫、黔中郡。昭王以郢为南郡,封公为武安君。楚遂一蹶不振。昭王三十四年,公伐魏,拔华阳,斩首十三万,魏将芒卯不战而遁。又与赵将贾偃战,破其军,沉其卒二万于河。昭王四十三年,公攻韩之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攻韩之太行,绝韩赵之途。四十五年,佯攻韩,以震赵国,拔韩之野王。昭王四十七年,王命公为上将军,王龁为尉裨将,悄然至赵之长平。赵将括初不识公,一战,公佯败而退,括以为秦怯战,乘胜直追。公出奇兵二万绝赵军之后路,又命五千精骑将赵军分为二,断其粮道。赵括战不利,躲于壁垒,以守待援,至九日,赵军不得日近五十日,皆内阴相杀食。无奈,赵括出锐卒白搏,公命人射杀括,赵军溃,四十万卒遂降,公计曰:“前秦已拔上党,其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敌。”乃挟诈,尽坑杀之,前后斩首四十五万,赵王惊,列国为之大震。昭王四十九年,王使五大夫王陵攻赵之邯郸,时公有疾不任行。陵攻邯郸数日未果,且兵亡五校。时公病甚,王命公代陵,公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晚矣虽破长平,而秦卒亦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以破我军。王命不行,又使应侯察往,公曰:邯郸难拔,称病不肯行。昭王使王龁代陵,攻邯郸数日不能拔,楚使春申君、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多亡失。公闻之曰:“王不听臣计,今如何?”昭王怒,命公出征,公称病,应侯又请之,亦称病。王命夺公之爵,降为士伍,迁于阴密,不得留于咸阳。公病甚未成行。居三月,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却,使者日至。王使人遣公出咸阳。出咸阳十里至杜邮,应侯与群臣奏昭王:白起虽行,其竟怏怏,是不服也,当有余言。王怒,使使者赐之剑,命公自裁。公引剑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曰:“我固当死,长平之役赵卒降者数十万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刎,时为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非其罪,国人怜之,皆祭祀焉,今眉县公之故乡尚有其祠,白氏后人代祀不绝。公之雄才大略,身经百战,无往不胜,六国虽存,犹为累卵。至秦王政,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王念及公之勋,封其子仲于太原,以慰公灵。公之墓尚存,墓偈荡然,今立其石,彰其功德,后世不忘,是为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