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歇
望闻问歇
关注数: 0
粉丝数: 105
发帖数: 4,098
关注贴吧数: 6
晨光里 起舞弄清影,舒身逗红颜。
红颜在侧,绿精灵舞姿曼妙。
劳动节快乐! 壶不太行,茶还不错。
繁荣而不混乱。
说落寞,引烙馍。 听音是落寞,内容还不一定是什么(见《沏茶夜读集》第61楼) 读书。偶尔又看到汉字拼音化(或叫字母化?)的观点。不知道英语等字母化的外语,有没有、有多少音同意不同的单词或词组?如果有,听到时该怎样判断其真实意思? 只知道,汉语中有许多同音字、词,意思完全不同,所代表的情绪或引起的反应天壤之别,字母化了会很麻烦。不信?试活试活到是很好玩。 [图片] 比如说:落寞。白字黑字,“落寞”,意思很清楚。 [图片] 字母化后成了“LUOMO”,来看看。 也别多看,有三个就够了: 当“LUOMO”是“落寞”。 萧条、潦倒、孤独、寂寞……是这样一种景象,为啥落寞?不必在意。总之是主角不爽,观众也不爽。当“LUOMO”是“烙馍”。[图片]炊烟、温暖、麦香、食欲……是这样一种景象。主角忙忙碌碌,配角饥肠辘辘,大致算物质的满足。 当“LUOMO”是“裸模”。香艳、刺激、咽口水、闪光灯……是这样一种景象。也许是高雅的艺术,也许是奢靡的色情,满足的都是精神需求。这样看来,“LUOMO”之路虽然既能满足物质需求,也能满足精神需求,可一不留神,您得到的可能却只是不爽。
最后时刻,无关紧要的一票。重在参与。 如题。
龙抬头 一枝独秀龙抬头。
新茶来袭 壶儿暂时靠边站。
主角?配角!
沏茶夜读/品味品位 (本篇见《沏茶夜读集》第60楼) 品味品位吧里的大佬们发了许多藏壶,方圆素花,工艺各异、形态各异,各自彰显着独特的品位。 小白没好壶可发。不过据说,从读书内容也能推测出人的品位。这篇就自省,以长期订阅的两本杂志为例,品味品味自己的品位。 《读书》。创办30多年,大概能算三联的品牌之一,高雅的读物,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俺当初读它的心态就是四个字“附庸风雅”,可读着读着,就成了俺必备的具提神和催眠双重功效之良药。因为这书吧,每期俺总有1/3到2/3的篇幅看不懂。于是,能看懂的有文采、有思想、有趣味的篇章就成了提神的风油精;看不懂的有观点、有考据、有字母的篇章就成了催眠的瞌睡虫。不爽的是,它一路从一本5元涨到了15元,不知道这涨幅算不算猛? 《随笔》。“随笔”作为一种文体,正应了随意的“随”字,至今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概念。说是由法国人蒙田所创,可在他300多年前,中国就有洪迈的《容斋随笔》。敢以“随笔”为刊名,可见《随笔》创办者们的舒旷飘逸。实符其名!《随笔》里的文章,也无愧于“不拘”,啥事都敢写、啥话都敢说、啥形都敢用。读来常有醍醐灌顶兼束缚尽除的感觉。只有一点不爽:《随笔》是双月刊,而有些长文又分(上)、(下)甚至(上)(中)(下)。读书人都能想象,那种读了一半意犹未尽却不得不等两个月、心痒难耐抓耳挠腮想骂娘的感觉。
主角。
标记升级 拾遗,纪11。
一主一仆,红颜蓝颜。 随手拍两张,顺便混三分。
沏茶夜读\春来茶管够 (见《沏茶夜读集》第58楼) 讲个故事: 有哥俩儿,皆好茶,常相约去茶馆喝茶,久而默契。电话一通,主叫方直接一句“春来茶馆”,被叫方应一声洋文“go!” 先讲这个故事,是因为题目“春来茶管够”,容易被误认为是茶商或茶馆推销广告。“春来茶管够”其实是春来茶馆、go! 春节了、壶吧里,拿“春来”开篇,正逢其时;以“茶馆”说事,正适其境。 要说哪个茶馆最有名?现在的,不好说。上些年纪不知道“春来茶馆”的,估计不多。“春来茶馆”老板娘,明面上的经营理念,有几句唱词阐明: “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套到吧里用用,不知合适不合适?“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进吧的不管是卖家、买家还是玩家,大都是壶友。但也有极个别的是忽悠?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和气生财,互讲信誉,不事后疑神疑鬼。 “人一走,茶就凉。”凉茶伤胃,烂壶伤心。人走茶凉是自然现象,老友重归和新人初到一样----新鲜的热茶奉上。 顺祝:砂生好壶买卖好,春来新吧气象新。
沏茶夜读/向茶学习 (见《沏茶夜读集》第57楼) 历风霜雨雪, 经曝炒揉搓, 却姿色不改、本香不失。 引众口一辞:“好茶!”
沏茶夜读/饮热茶、蹭热度、吟歪诗 (见《沏茶夜读集》第56楼) 都说是 诗意浅浅 却原来 庭塬深深 不信 你去探探
紫砂周边/酒器茶用 自古混搭出绝配!
沏茶夜读/闲扯西游·(三)问题 (此篇见《沏茶夜读集》第55楼)问:什么问题是重要问题? 答:经常强调的问题。 说:不对! 说“不对”的不是俺,是它。 它叫做“噤若寒蝉”。 以为然----能让人噤若寒蝉的问题,不但是重要问题,简直就是严重问题。 比如,“悟空”和“八戒”。 悟空是什么问题?是造反问题。八戒是什么问题?是作风问题。与造反相比,作风问题根本不算问题。 之所以叫你“八戒”,就是表面上随时提醒你要牢记历史错误,其实是随时告诉看官:哈哈,这家伙曾有作风问题。 所以,“八戒”之名,就是强调个“勿忘历史”。悟空不一样。反上天庭的曾经辉煌,想都不敢想,还能经常提?所以,你就别回忆过往,也别展望未来,悟空吧!“悟空”与“八戒”,看来是称呼问题,其实不仅仅是称呼问题。 (闲扯西游,三篇完。更多精彩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望闻印记”)
沏茶夜读/闲扯西游·(二)结果 (见《沏茶夜读集》第54楼)取经结束,修成正果,论功行赏,分封命名…… 悟空、八戒、沙和尚各叫啥? 俺真没记住,也懒得查资料;查了回头还是忘,相信也没几个看官记得。 记得的,是过程中的悟空、八戒、沙和尚;不记得的,是结果中的啥啥啥佛。 许多时候,过程真的比结果重要! (玩儿紫砂壶是不是也这样?)
沏茶夜读/立春扯西游 (本篇见《沏茶夜读集》第53楼,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望闻印记”) 立春扯西游·(一)称呼《西游记》,中国人大概都知道。 没读过全本的,也能说出几个人物、几段故事。 今天正好立春,闲扯一点读后感,就叫“立春扯西游”吧。 (一)称呼 想想西游记里人物的称呼,好玩。 捡典型的说,唐僧的三个徒弟:悟空、八戒、沙和尚。这三位,从出场到谢幕,称呼很多,但看客熟记的,大抵就是上列。 悟空,算是官名。其实他还有一个规格更高的官名,命名者说起来吓死人。“齐天大圣”,声名也很响,可终究敌不过“悟空”。甚至许多人说起“齐天大圣”便会不由自主的加个后缀“孙悟空”,两衔儿合一。 八戒,不是官名,算小名吧。八戒和悟空相似,官名也至少有两个,层次高的叫“天蓬元帅”,低点的叫“悟能”。但这两个官名的知晓率和“八戒”一比,真正“无能”。 沙和尚,也不是官名,官名叫“悟净”。这个官名知晓率低到啥程度?说来您也许不信,搜狗输入法翻半天才显示----俺刚发现的。 这么多层次、结构的称呼,流传开来的却各不相同,啥原因?随便想想,挺有意思的。
沏茶夜读/音享印记·《回家》 (见《沏茶夜读集》第52楼)初听萨克斯曲《回家》,是许多年前。 正是无忧少虑大大咧咧的年华。 开始,并不晓得曲名。只听得悠扬清亮的萨克斯,曲调婉转缠绵,缥缈中渗着些许惆怅。伴奏的锤鼓等打击乐,或轻或重、或密或稀,仿佛心情的忐忑和脚步的徘徊。 好听!待知道曲名,不解。 回家的心情,不应该是“漫卷诗书喜欲狂”吗? 回家的场面,不应该是这样吗?至少也应该是这样吧?现在重听《回家》,已不单纯是欣赏旋律,而能感觉到更丰富的内容。 就像原来早就背熟的诗句,其中流露的情感、宣泄的情绪,随着阅历,慢慢才算有所体会。贺知章回家,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宋之问回家,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普通人的回家,也各有不同。 一年辛苦总算没白费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勉强保本的。早出晚归的。回去也是冰锅冷灶的。到家就有热乎饭的。即使同是英雄回家,也会有很剧烈的情感波动。 荣耀。欣喜。悲壮。还有一类回家,另类! 不知这些“红通”听《回家》会是什么感受?
沏茶夜读/酒后吐真言 (见《沏茶夜读集》第51楼)要说汉字的传神,有时候真是值得咂摸。 其典型代表,就是所谓“诗眼”。一字或一词,足以使整句整篇神采奕奕、流传千古。许多俗语,虽算不上诗词,同样出彩。 比如耳熟能详的“酒后吐真言”,妙处并不在“真”,而在“吐”。吐,双音字。tu,声母韵母相同,差别只在声调:三声和四声。 声调的差别仅在毫厘,意思的差别更微妙(友情提示:下图牌子上是以,不是一)。同样是出“货”。 只不过,三声的时候是完全主动的,比如吐气(自行脑补瑜伽画外音:吸气......吐气......)。四声的时候不由自主(或者说被动),比如吐血。说回到“酒后吐真言”的“吐”,应该是几声? 按照标准教材,是三声。酒后吐真言,字面就是吐露心声的行为和举动。如果是填空考试,您一定要选“三声”,不然不得分。可要是醉眼看花花,就酒桌(席)上的实际呈现,另有说道:三声吐的,八成不是“真言”。或酒壮怂人胆大言不惭、或借酒遮脸装疯卖傻,经过谋划和选择,吐出来的,硬要算真言也是掺了水分的真言(甚至是披着真言外衣的高档假言)。四声吐的,“真言”成色足。脑筋失控、门户大开,平常深藏不示人的思想、观点、看法、诉求......喷涌而出,虽语无伦次,确是真真的真言。人,优点在于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社会。 人,缺点在于太控制自己的思想以委曲求全。要我说,“酒后吐真言”的“吐”,应该读四声。
紫砂周边/请教 此刻如何?
沏茶夜读/说一说“讨论” (见《沏茶夜读集第50楼》) 吧龄才一两年,逛过的吧也不多,却有感于一种普遍的现状: 吧里火的多是掐架贴------始于名称、器型、花色、材质、价格之争,终于对对方十八代祖宗的问候。这些,除了个别起哄架秧子或因利益故意胡搅蛮缠的,大多是因为没能好好“讨论”。正常的讨论,首先要围绕共同的主题,跑题必然跑偏;其次要有明确的概念,鹿是鹿马是马,定义清楚;三是要讲相匹配的因素和条件;最重要的,要尽量保持平和与理性。好的讨论,不是最终非得形成一致的结论;而是通过讨论,使参与者明确概念、丰富见识、有所收获。
沏茶夜读/玩儿物誌 (见《沏茶夜读集》第49楼) 玩儿物,不论是陶瓷盏壶还是玉石手串,都免不了“入坑深似海,私房总清零”。究其竟,分述如下: 甲:知易行难----忍不住。媒人展示给你明眸皓齿、乌发雪肌的图像,相亲时真身如是吗? 所以,很羡慕那些能实体选货的买家。 “多看少买”的忠告,理论接受,实操太难。 因为,不买,你根本“看”不到“货”。 (上手后,方知图、像比实物艳丽许多,少有例外。)乙:天下没有免费的学堂----摸不透。一分钱一分货,那是起步价。三分钱一分货也不稀奇。 捡漏?那是睡着了吃米饭。吃药,区别只在剂量大小。 听说也有大神一分钱当一分三甚至一分五花。可行家的一分钱和俗家的一分钱不是一回事----其中包含着眼光、见识、渠道、砍价技巧,还有:人脉交情。成交价都是自己认可的。药苦不苦,吃了就知道。 了解一些,会发现不知道的更多。丙:爱在半梦半醒才甜蜜----玩不起?世上可玩之事之物,数不胜数。 为何玩“这一种”?唯爱耳! 所谓“爱玩”是也。 玩心一起,只论取舍,无关对错。 有闲钱、闲情、闲心,就买买买。 没闲钱了,就歇会儿,保留闲情闲心,望着、闻着、问着,等私房满血复活。 痛并快乐着!痛的过程若带来快乐的结果,为什么不继续呢? 只不过是从头再买!
请教各位,这壶是什么泥料?
沏上一壶(盏、杯、碗) 茶也罢、花也罢 夜静人闲时 读点啥吧
紫砂周边,从头再来。 壶——紫砂壶——宜兴紫砂壶。 料——型——工——韵——魂。 从一无所知和一无所有开始。 不着急,慢慢来。 感谢吧主们及彩虹1等先前的指教。
一入盏坑深似海,从此私房永清零。 接触建盏几个月了,有点儿浅悟...... 帖题和ID是总括。 ID说全了应该是“望闻问买歇”。 隐去“买”,一因读着拗口,二因想来闹心。 分述如下: 甲:知易行难----忍不住。 媒人展示给你明眸皓齿、乌发雪肌的图像,相亲时真身如是吗? 所以,我很羡慕那些能实体选盏的买家。 “多看少买”的忠告,我接受,可实操太难。 因为,不买,我根本“看”不到“盏”。 (我上手的盏,图、像比实物艳丽许多,无一例外。) 乙:天下没有免费的学堂----摸不透。 一分钱一分货,那是起步价。三分钱一分货也不稀奇。 捡漏?那是睡着了吃米饭。吃药,区别只在剂量大小。 听说也有大神一分钱当一分三甚至一分五花。可人家的一分钱和咱家的一分钱不是一回事----其中包含着眼光、见识、渠道、砍价技巧,还有:人脉交情。 成交价都是自己认可的。药苦不苦,吃了就知道。 了解一些,会发现不知道的更多。 丙:爱在半梦半醒才甜蜜----玩不起? 世上可玩之事之物,数不胜数。 为何玩盏?唯爱耳! 所谓“爱玩”是也。 玩心一起,只论取舍,无关对错。 有闲钱、闲情、闲心,就买买买。 没闲钱了,就歇会儿,保留闲情闲心,望着、闻着、问着,等私房满血复活。 痛并快乐着!痛的过程若带来快乐的结果,为什么不继续呢? 只不过是从头再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