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嘎嘎的魂 天才嘎嘎的魂
关注数: 0 粉丝数: 0 发帖数: 533 关注贴吧数: 0
日本赵本山作客东南卫视 神秘腹语表演惊四座 你见过能用肚子说话的人吗?你听过用肚子发出来的声音吗?他是金庸笔下的武林高手?还是《悲惨世界》中会用肚子说话的强盗?都不是!他是一位来自日本的腹语大师! 9月9日晚上,日本腹语大师一石堂将在东南卫视《超级明星之天生我才》为全国观众带来神秘的腹语表演。日本家喻户晓的腹语大师一石堂素来有日本“赵本山”的美誉,他此次来榕挑战《超级明星之天生我才》,是由日本东京电视台牵的线,目的是想通过日本明星的视角,了解世界各地的电视综艺节目和日本人在世界各地的适应能力。在节目的录制现场,我们见到了神秘的一石堂。据他介绍,腹语表演起源于古埃及,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说话间,一石堂从一个大箱子中取出一个老人,一只小猴子,突然一种尖细的似乎是孩子的说话声传来,然后是一位老人的声音,吐字发声十分清晰。细看一石堂,紧闭着嘴,脸上肌肉纹丝不动,唯有嘴唇显得有一丝的紧张,但再怎么细看也看不出丝毫说话的痕迹。而他手中的木偶却是十分的忙碌,眼珠转来转去,嘴巴一张一合,好像真的在说话似的。据了解,一石堂1963年出生于冲绳,29岁学习腹语并开始舞台生涯,曾参加过日本文艺界最为关注的“红白歌星对抗赛”,2000年应邀参加了拉斯维加斯举办的“世界腹语艺术节”开幕式演出。精湛的腹语术使其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腹语大师。据日方人员介绍,日本东京电视台拟定九月推出一档《艺行全球•挑战自我》的特别节目,并派出三位著名演员分别到中国、英国、芬兰,通过体验,用世界标尺检验日本人的艺术、体力、耐性等能力。一石堂正是被派往中国的演员。一石堂说:“我这次来到中国,东京电视台的编导之所以选中东南卫视,一方面觉得该台的制作水准能够代表中国电视才艺(绝活)表演类节目的水平,另一方面觉得福建跟日本的习性有点相似。普通腹语表演都是操纵一具木偶,而我不但能操纵两具木偶,还能用英语、法语、德语、菲律宾语说话。我能将人们平时生活中的趣事,运用幽默有趣的声带模仿,给观众带来欢笑。”面对一石堂的挑战,《超级明星》派出了信封里的秘密、旋转的阿姨、胆大的油漆工、钢琴王子以及上期擂主嘴上的平衡等。他们神秘的名字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绝技呢?一石堂能否挑战成功当上擂主?更多精彩,更多欢笑,尽在9月9日晚8:20的东南卫视《超级明星之天生我才》!
[转帖]专家批赵本山缺乏喜剧精神 是小品“暴发户” 昨天(23日),在南京大学举行的“话剧与启蒙高层论坛”上,国家话剧院编剧李龙云,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著名编剧赵耀民和南京前线文工团著名编剧姚远,话剧大师陈白尘的三位高足,和南大董健教授一起纵论百年话剧的得与失。在就话剧的一种类型,喜剧创作进行反思研讨时,赵本山成为缺乏喜剧精神的反面教材,被指为小品“暴发户”。说起喜剧,许多人也许首先想到的是周星驰电影、赵本山小品,大概不会想到陈白尘的《升官图》,或者是其他一些讽刺喜剧作品。有人会把“喜剧艺术大师”之类的称号放在赵本山头上吗?在昨天论坛上的嘉宾们肯定不同意这么干。在中国的喜剧产品这么稀缺的情况下,给中国人带来不少欢乐的本山大叔不幸成了“靶子”,成为喜剧精神缺失的“活教材”,遭到专家的大加挞伐。当时董健提出一个问题,赵本山在国内大行其道,却在美国遇冷,为什么美国人不喜欢赵本山的幽默?赵耀民说,赵本山这个人有“手艺”,但是不代表他有喜剧精神,他有不少作品是垃圾。其实在东北很多人说话都很逗,也有这门“手艺”,赵本山的运气好倒是真的。李龙云则认为,赵本山塑造的农民小人物形象很成功,像他的《过年》,像极了契诃夫笔下的戏剧人物,但未必是艺术化的处理,可能只是生活经验的本能反映。董健教授则犀利地指出,赵本山还只是一个笑匠,小品“暴发户”。他选择去美国演出,是一种决策上的失误。到美国演出失败是必然的,因为靠讥讽残疾人搞笑,远不是一种健康的笑,美国人当然不买账。总结而言,董健不无尖锐地说,“牺牲了整个中国文化,却成全了一个赵本山”。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场对本山大叔的“批斗会”,是精英艺术对于草根文化流行,一种充满了“醋意”的批判,其实这是建立在话剧人的自我批判的基础上的。写过不少喜剧作品的编剧赵耀民在话剧百年“检讨”说,常有人会直接将喜剧与搞笑划等号。大家对喜剧认识不够,问题不在于不少观众没有喜剧能力,而在于喜剧创作的缺乏。真正的喜剧作家其实并不搞笑,因为作家要将自己“拔”出来,充满距离感地藏在喜剧人物的背后,关照人物如何搞笑,又是如何在搞笑背后蕴含着悲剧意识。真正好的喜剧总是少不了悲剧内核。以一个优秀剧作家的苛刻眼光来考量话剧百年,赵耀民遗憾地说,留下来的成果很少。在他看来,仅仅保留于教科书,并不是一种充分的肯定。许多经典剧目只是一个空洞的名词,人们无法在话剧舞台亲眼目睹它们的光彩。目前只有曹禺的话剧《雷雨》做得比较好,被作为经典保留剧目经常上演。让普通人亲近话剧经典,甚至很轻松地拿到国外去交流,是话剧人心中的期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