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资410639810 小资410639810
关注数: 157 粉丝数: 131 发帖数: 6,720 关注贴吧数: 20
酷车,张姿势,吧友福利贴 一,购买电动车根据需求确定 1.代步工具:从电动车大品牌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既可,可根据自己每天使用的频率,公里数选择电池容量,大的电池新车是跑的远但后期维修更换成本高,所以合适最重要 2.代步兼个性:可以考虑大品牌的酷车,但和真正的酷车是无法比拟的,主要是外观酷,使用成本一般还能接受 3.纯粹玩车:越酷越好,选择电机功率一千瓦以上的,64V20A以上的电池,真正的酷车实际功率要达到二千瓦以上,因为要飙车,漂移,旋转等,那些车主要部件一般保修半年,因为确实不耐用,这是有钱人的玩意 二、关于品牌与杂牌 1.可以问度娘,了解到真正的品牌和杂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2.简单的说看广告,连广告都做不起的企业何谈品牌 ? 3.是否全国范围内都有专卖店,没专卖店就没渠道,没有渠道肯定没有销量 三、关于品质与服务 1.经常做广告的为什么?因为为了卖车,所以都会对品牌,品质,服务较为重视 2.我相信只有大企业才能做好品质,因为他有规模优势,人才,技术,资金等 3.我们领导长说的一句话:看到我们一条十五秒的广告一辆凯美瑞送出去了,出现一点负面信息可能导致几辆凯美瑞白丢了,不知。所以服务一定要做好,哪怕处理投诉公司亏一点也无所谓,第一不是每个用户都难缠,都投诉,第二投诉我们的用户是珍视我们的用户,如果是我,以后不来了,这才是最可怕的 手机写信息好累,就此结束
孟非曰 孟非说: 若爱,请深爱; 若弃,请彻底。 不要暧昧,伤人伤己。 孟非说: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 轻易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 固执的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孟非说: 既然爱, 为什么不说出口, 有些东西失去了, 不会再回来。 孟非说: 有些失去是注定的, 有些缘分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 爱一个人不一定会拥有, 若是拥有了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的爱她。 孟非说: 我们的生活有太多的无奈, 我们无法改变, 也无力去改变, 更糟的是, 我们失去了改变的想法。 孟非说: 人生不止,寂寞不已。 寂寞人生爱无休, 寂寞是爱永远的主题。 孟非说: 时间会慢慢沉淀, 有些人会在你的心底慢慢模糊, 学会放手,你的幸福需要自己成全。 孟非说: 人生短短几十年, 不要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 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该爱的时候就去爱, 无谓压抑自己。 人生的苦闷有二: 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 二是它被满足了。 孟非说: 走在一起是缘分, 一直在走是幸福。 孟非说: 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 是因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 十年之后我发现, 不是小鸟飞不过沧海, 而是沧海的那一头, 早已没有了等待。 致自己: 再难也要坚持。 再好也要淡泊。 再差也要自信。 再多也要节省。 再冷也要热情。 记住这么一句话: 昨天,删去。 今天,留给回忆。 明天,争取。 对的,坚持。 错的,放弃” 自己再优秀也会有人不屑一顾, 自己再不堪也会有人视若生命。 所以, 牛逼时不要得瑟, 落魄时不要堕落~ 就算自己瘦了, 变好看了, 什么都好了, 不爱自己的人还是不爱。 即使自己再胖, 再难看, 再怎么不好, 爱自己的人永远不会嫌弃。 谁若用真心对我, 我便拿命去珍惜, 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期。 我只会对值得我付出的人付出, 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 我有我风格, 我有我要求, 我就是我, 不容复制, 亦无可代替。 再差, 世上也只有唯一的一个我。 生活中,我们不能明心见性, 是因为我们也放不下, 我们的观念,我们的习惯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为别人着想,一定就有人想着自己,这就是因果,这就是规律
交通事故原因 最近,一个好久不见的大学同学车祸去世,他的小孩才3岁。参加完葬礼,想起小孩子挂满泪珠的小脸,彻夜难寐。 上网一搜索,发现中国的车祸死亡率已经连续1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我们以世界3%的汽车保有量,制造了全球16%的死亡人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开车最危险的地方。 大多数网友都把车祸多的原因归咎为中国司机素质低,开车不规矩。 我强烈反对这种”素质论”。 本人在中国出生、长大,大学毕业后去美国读硕士,在美国考的车牌,后由于工作原因跑了不少国家,在香港、日本、意大利、墨西哥、泰国、菲律宾都开过车。 我认为中国的车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整个交通管理的理念落后。 我从来不觉得美国人的素质比中国人高很多。你看过新奥尔良风灾的照片吗?美国的大兵是带着冲锋枪去灾区救援的。如果他们不带枪,当地就会有人打砸抢。汶川地震时解放军有带枪吗? 我国城市每万辆车死亡率是美国的17.8倍,我们的素质会比他们差17.8倍吗?“素质论”掩盖了车祸多的真正原因,也撇清了交管部门的责任。 要拯救我们身边将要在车祸中丧生或受伤的亲人和朋友,最可行和最快的方法是改革中国的交通管理的理念和体系。 交通管理和工厂管理一样,本质上是一门科学。 中国的工厂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为什么交通管理不能引进别人的经验? 以下是我在国外和国内开车的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1) 在美国学车的时候,教车师傅第一课就告诉我,后方45度左右的地方是左右后视镜的盲点。如果超车后换线,必须要略转一下头,以眼角的余光确保盲点位置没有车才能换线。如果你跟在别人的车后面,最好不要长时间呆在前车的盲区,以免对方看不见你而突然转向。 这个盲,所有欧美国家的司机都知道。 我问过南美和东南亚等所谓”第三世界国家”的朋友,他们也都知道,并且很惊讶我问他们这个问题。 在他们看来这就跟天是蓝的,草是绿的一样,每个人都应该知道。 在中国,我们交学费去驾校学车,教车师傅有教过你盲点吗? 没有,因为他们的师傅也没有教过他们。 我们只能自己从车祸中以血的代价来领会。 2) 中国的交通要改善,驾校是第一个要动刀的地方。我再说两个例子: a. 在美国超车后换线,师傅会告诉你,在后视镜中看到了后车的前轮才可以换线。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很强。但在中国没有人教这个,偶而有师傅教的话也只是说50米或60米。在后视镜中你怎么能知道50米有多远呢? b. 关于远光灯,所有的美国司机都知道,起雾时不要打远光灯,因为反而看不清楚;另外,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乱开远光灯,如果你干扰了对面车司机的视线,撞到你了是自己倒霉。 中国的教车师傅不教这些,他们老是强调要眼明手快,好像只有反应快才能在路上活下来。 基本的安全知识反而不教。 3)在美国,如果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交警至少在200米以外就在地上放置冷光蜡烛(防风)提醒你换线,冷光蜡烛连成一条长长的火光斜线,后方的司机有非常足够的时间避开故障区。 而在中国,交警顶多在几十米开外放一个荧光的警示牌,等你看到了,离故障车也就剩下几秒钟的反应时间。 三角标志和雪糕筒都是很不科学的装备,天黑的时候不够显眼,体积又太大,交警和司机都不可能带太多。直接放在路中间的话容易造成车祸,放在路边又容易被忽视。强烈建议中国的交管部门研究和引进西方的冷光蜡烛。体积小,不占地方,使用方便,直接扔在路上就行,万一不小心碾过了一两个也不用刹车。 如果我们也采取欧美一样的故障警示方式,每年能救下多少人命?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在广东,这几年仅在京珠高速和虎门大桥上因为故障处理车追尾就牺牲了5位交警。 4)在中国,交管部门喜欢在车道中的隔离带建花坛,有些地方甚至连高速公路的隔离带也有花坛。这种做法全世界只有中国有。为什么别的国家不搞? 别人是有道理的。花坛建在路中间容易让司机分神,用隔离栏最实用,还便宜。另外,花坛需要定时修剪和浇水。在维护的时候,停在路边的园林车,还有缓慢行驶的洒水车都很容易造成追尾。要美化市容,花坛可以建在路边。如果中间一定要种花草,能不能采用不需修剪和免浇水的品种? 5)我回国已经10年了,在国内也开了10年车。我跟普通的中国司机一样,偶尔图方便也会犯犯规,比如双黄线左转等等。但在国外就不敢。我觉得我的个人素质没变(普通人一个),之所以在国内乱开车,在国外小心谨慎,是因为国外违规的成本远比国内高。以我在美国开车的经验为例,感觉上每违规10次,至少会被交警逮到1次。有一次在三藩市郊外,凌晨两点在65英里的高速上开到80英里也被警车拦住罚款。美国的交警大都是流动执法,会从任何一个地方冒出来,让你不敢心存侥幸。反观国内,我们的交警很喜欢呆在十字路口。很多地方还让交警站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我一直没想明白,路口不是有交通灯吗?红灯停,绿灯走,清楚直白,为什么还要交警做复杂的动作去发相同的指示?中国交警编制增加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车辆,有限的警力还是应该用在刀刃上,十字路口还是交给红绿灯吧。 6)最后我想强调一个观点,交通管理和其他领域的管理一样,是一门科学,政府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美国有科研人员研究了全美事故率最高的10个十字路口,发现了一个普遍问题,这些十字路口的交通灯都不够高,不够多。如果前面是个货车,跟在后面的车就看不见交通灯变化,容易造成追尾。按他们的研究对交通灯进行改良后,发现第二年事故减少了15%。如果这个研究结果正确的话,90%的中国红绿灯都有改善的空间,而且一改马上就能见效。这样每年能挽救多少人命,减少多少损失?这些成果别人都已经研究好了,都是公开发表的,不用专利费,我们只要拿来就可以了,为什么不做?国家每年这么多代表团出访,每年花这么多钱去引进技术,比如高铁。为什么没有人肯花时间去研究别人交通管理的先进经验?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的专业和工作和交通没有半点关系。我对交通管理的理解是一个普通驾驶者的粗浅理解。但我强烈反对以司机“素质差”来解释中国交通管理的落后。素质差的是我们交通的管理者,差的是管理的理念,而不是司机。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认为中国的司机素质低,该死,政府就没有做好工作的压力。驾校发财了,交通局子升官了,我们自己很开心地给自己扣上“素质低”的帽子,最后还要把自己的命搭上。 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一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