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的水 潜水的水
关注数: 0 粉丝数: 1 发帖数: 391 关注贴吧数: 2
史铁生百日祭地坛举行 雕像落户计划推进中 史铁生百日祭地坛举行 雕像落户计划推进中(图)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gmw.cn%2F&urlrefer=ca5ed791be156bafbaa1d4352d79d47d   2011-04-12 08:08:47   来源:新京报      史铁生纪念朗诵会上,十多位史铁生的同学、友人、知己、读者选读了史铁生的散文和诗歌,借此表达对史铁生的哀思。图为诗人黄亚洲朗诵专为此次活动创作的纪念诗歌。     (记者张弘 武云溥实习生高建荣)昨天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去世满100天,下午,“我与地坛”史铁生纪念朗诵会在地坛公园方泽坛举行。十多位史铁生的同学、友人、知己、读者选读了史铁生的散文和诗歌,借此表达对史铁生的哀思。      朗诵会由央视主持人张越主持,她也是史铁生生前好友。“每当冬天过去,史铁生就开始寻思去哪里玩玩,今天在这个普通的春日,我们纪念史铁生。”作家祝勇选读了《我的梦想》片段,诗人黄亚洲朗诵了专门为此次纪念活动创作的诗歌。这场纯属公益性质的朗诵会,吸引了数百名观众参加。      另据《天涯》杂志主编李少君介绍,史铁生去世后,关于其雕像能否落户地坛公园的事情也有了新进展。李少君说,《天涯》杂志之前发出为史铁生雕像捐款的倡议,获得中国作协和文学界许多作家朋友的支持,已收到捐款两万余元。后来北京有位企业家表示,可以承担雕像所需的剩余费用。现在此事已通过中国作家协会交由下属的中华文学基金会负责落实。记者随后致电询问中华文学基金会秘书长李小慧,她表示已经收到作协转来的作家捐款,史铁生雕像相关事宜正在积极推进中,但目前不方便透露具体进展。      记者另外获悉,2011年北京春季书市将于4月15日至25日在地坛公园举办。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ulture.gmw.cn%2F2011-04%2F12%2Fcontent_1816036.htm&urlrefer=56855d59fc378f03015557a765598d98
史铁生之后——谈生是奢侈,谈死是矫情    在与病魔斗争了30多年后,著名作家史铁生因脑溢血发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在宣武医院离开人世去往天国。这是2010年最后一日,本来再过四天,就是他60岁的寿辰,但他已来不及接受亲友们的生日祝福。依据史铁生生前多次重申的意愿,他的部分器官已经捐赠,且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捐赠肝脏移植给另一病人      史铁生家住朝阳区金台路,作为他的邻居、好友,作家王耀平见证其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王耀平说,前天(12月30日)早晨9时,自己给住在对面楼房的史铁生发短信说去看望他,到了后两人聊了一小时,当时史铁生的身体状况还不错。“11时左右,他按正常规律去医院做透析,并没什么问题,但有点头晕,拉回家后感到头晕得特别厉害。家人马上叫救护车送往朝阳医院,下午他已经昏迷过去,被确认为脑溢血。”王耀平说,医生说要开颅吸血,但实际上史铁生已经不行了。      当晚8时多,从宣武医院来了一位医生,史铁生生前跟医生有一个约定,也就是死后将捐献出自己的器官。“从朝阳医院转移到宣武医院抢救,戴上呼吸机维持生命,最后在昨日凌晨3时多去世。”王耀平说,之后史铁生被转往另一家医院,捐献出肝脏,据称已确定一位病人进行器官移植手术。“根据史铁生的心愿,还要捐出眼角膜、心脏,但因为他长期透析,这两个器官已经受损不能移植了。”      “我们聊天的时候曾经常谈到死亡,史铁生说不喜欢搞遗体告别仪式,他的爱人陈希米也倾向于不搞仪式,家中也不设灵堂。”王耀平说,史铁生很乐观,对生死早已看得很透。离史铁生60寿辰还有四天,王耀平特意提前准备了一件礼物“拉子”,可让他带在身边听蛐蛐叫。在史铁生弥留之际,他把这件礼物塞到了自己称为“铁哥”的手里。“这是他唯一的生日礼物。”王耀平声音哽咽。
作家史铁生逝世捐献肝脏 “生死观”发人深省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摘自《我与地坛》      作家史铁生与2010年一起离我们远去了。昨日3点46分,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史铁生因脑溢血突发抢救无效在北京辞世,而再过4天就是他60岁的生日。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其名作《我与地坛》里,史铁生曾这样写道。依史铁生生前多次重申的意愿,将不举行遗体告别,北京作协可能举办追思会。      捐献肝脏,延续生命      与史铁生相交多年的记者何东向我们描述了史铁生临走前的状况:30日下午4时左右,史铁生在朝阳医院透析后回家,感觉头越来越疼,家人赶紧叫来救护车送到朝阳医院。此时,他的神志已经不清了。何东说:“我得到消息后,赶紧给曾经救治过凤凰台主持人刘海若的宣武医院凌峰教授发短信。我在赶往朝阳医院的路上,凌峰就到了。因为史铁生生前说过,一旦自己病重,失去救治意义的时候就放弃,别拖。这个事情总得有一个人判断,凌峰教授判断,手术意义不大。”      据何东介绍,因为史铁生生前多次表达过想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的愿望。在将史铁生送往宣武医院的路上,凌峰教授就给天津红十字会打电话,让他们来人。因为遗体捐献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手续,到宣武医院后,一边实施保守抢救,与此同时,天津红十字会就和史铁生的爱人陈希米商量,只要有用的器官,能救别人,就全部拿走。当时估计,角膜、心脏还有肝可能都可以捐出来。但是,宣武医院不具备摘取人体器官的资质和设备,于是再度转到中国**总院,此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多。      “经过化验监测以后,他的呼吸一停止,肝脏就被摘取,送往天津,那里一个病人正等待移植。按照凌峰教授的说法,史铁生又把他的生命传递给另外一个人了。”      昨日5时34分,何东率先在博客公布了史铁生去世的消息,他同时透露,陈希米表示之后会在适当时间,以适当的形式对史铁生的离开表达追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何东称,追思会的形式和时间还得跟作协和残联等单位商定。
韩浩月:史铁生去世,“心灵写作”恐成绝响 韩浩月 媒体人 2011年01月01日07:58 新京报   “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我与地坛》中如是写过的史铁生,于2010年的最后一天去世,对于一个生前寂寞的人来说,在人们沉浸于新旧交替的欢乐气氛时转身离去,也省却了身后繁华带来的拖累。   史铁生的离去,引发了读者对他作品无限的怀念与记忆,《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命若琴弦》等名作被频繁提起,尤其被他的作品深深影响过的人,更是再次发现了他文字中蕴涵的宁静的力量。与他相关的纪念文字,并无太多的悲伤,他和他的读者们这么些年来已经隔空约定:生命是旅程,会有终点,告别时甚至无须说再见。   有些读者读史铁生早期的作品,会感觉字里行间有浓重的消极情绪,文坛也曾对史铁生是否迷恋描写生命的“阴暗面”有过争论。其实完整地读史铁生,会发现他心灵的成长轨迹,会看到他内心如何走出灰暗、沮丧变得饱满、丰沛的。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读者接受不了史铁生的文字,不是觉得他的文字不好,而是担心被卷入由文字制造的情绪漩涡当中不能自拔,“不敢读史铁生”让史铁生的文字价值没有得到更广范围的承认。   史铁生是中国作家中少数坚持写实写作的人,他的文本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存体验之上,他对哲学的思考带来了精神空间的高度开阔,现实生活中史铁生有着疲累的肉身,而在写作时他拥有了自由丅行走的能力。深沉、阴郁、真实,同时又拥有悲悯、通透和哲思,史铁生和后来失明的图书馆长博尔赫斯一样,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王国,在他们的作品里,都一样能读到诸多静止的、无限的主观感受,他们写的是自己,但却让人感到每个字都与读者有关。   在轻阅读流行的年代,史铁生注定是一位畅销不起来的作家,即便在他最具盛名的年代,他也从未走上最受关注作家的行列,这是因为,在苦难的时代读史铁生会愈加沉重,在泛娱乐的时代读史铁生是自讨苦吃。但也因此史铁生成为一位最与众不同的中国作家,他的独特在于他的不变,他的写作一直是遵循内心的指引在进行,而不像其他作家一样,用被挤压变形的文字来表达思想,用荒诞的想象制造语言的狂欢。史铁生的去世让中国的心灵写作成为了绝响,没有继承人才是他去世留下的最大悲哀。   上帝、佛、残疾、黑夜……极致的光明和极致的黑暗交织成了史铁生的文字世界,他和他的作品让我认识到,人的坚强只是被用来抵御悲伤的武器,人的坚强也是脆弱的一种外在体现,他是在用自己的坚强,撰写了一本本脆弱的书。史铁生之于读者的价值,要高于之于文学史的价值,他的作品是浇给灼热时代的一瓢冷水,重读史铁生,会帮助我们对信仰、对生命的存在意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史铁生病中闲谈:我并不关心我是不是小说家 前好几年,就动过要认真访谈史铁生一次的念头,当时把题目想得很大,叫作《史铁生一百问》。随后和史铁生一说,他就笑了:“聊天就说聊天,别一弄题目就听着那么吓人。” 随后两年,铁生不紧不慢地想着、改着他刚写完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则忙着另一些其它很“务实”的杂七糟八事儿。“一百问”自然就被撂到了一边。1998年元旦一过,史铁生的肾病不断加重并开始接受透析。 现在,他每个星期差不多都要拿出两天或三天时间到医院去透析,为了集中所有治疗之外的精力投入写作,铁生几乎谢绝了所有媒体采访及其它不必要的社会活动,所以原先我想用一次完成“一百问”的方式就显然更不合适了。今年3月20日,有“田径之王”之称的美国著名的运动员卡尔·刘易斯来到中国,他一到北京当天,就打听史铁生在哪儿,次日上午10点,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刘易斯亲手将一个镶着他参加百米短跑雄姿的精制镜框和一双按他的鞋号定做的耐克跑鞋,亲手赠予史铁生。当天晚上,我找到铁生家中,于是话题首先从他和刘易斯见面开始说,随后又谈及他近几年都在写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一,奥运口号应当在“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再加上“更美” 何东(以下简称何):和刘易斯这次会面,应当算圆了你十多年来一个梦吧?你们当时都聊了些什么? 史铁生(以下简称史):当时旁边人挺多的,也来不及多说什么。大屏幕上先放当年他在洛杉矶奥运会破世界纪录的录像;后来我担心场面尴尬,就先跟他说:我1997年去洛杉矶特意去加洲大学体育场(第23届奥运会的主会场)摇着轮椅转了几圈。我还跟他说:跑百米的运动员有很多,后来也有比你跑得快的,也有破你纪录的,但在我看过的百米比赛之中,你是跑得最美的。刘易斯也对我说,跑的过程才是他最大的享受,那比纪录更重要。 何:从你写《我的梦想》到现在也有十几年了吧? 史:那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后写的。那天约翰逊把刘易斯赢了,整个下午我眼前就老翻腾着电视上那个场面:所有的人都涌向约翰逊,刘易斯当时也过去和他握手,约翰逊却带搭不理的。哎哟!那时我心里真是难受。可第二天,刘易斯在跳远决赛中跳出八米七二,他历史的最好成绩,拿了冠军。我当时就想,这哥们儿他成!   何: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我的梦想》的最后一段:“后来得知,约翰逊跑出了九秒七九是因为服用了兴奋剂。对此我们该说什么呢?我在报纸上见了这样一个消息,他的牙买加故乡的人们说:‘约翰逊什么时候愿意回来,我们都会欢迎他,不管他做错了什么事,他都是牙买加的儿子。’这几句话让我感动至深。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比对肢体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史:是。我觉得牙买加人这种精神真是太棒了!所以,我说在奥运口号“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应该再加上“更美”。如果光是强调“更快、更高、更强”,就难免会追求出兴奋剂或暴力甚至其它更不好的东西来。这“ 更美”,并不仅仅就是指姿态的优美,更是指精神的美丽。这就是说,在比赛中,赢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有了一个向自身极限的挑战的机会。我想那些最优秀的运动员,心里肯定都明白这个。荷兰足球巨星博格坎普曾经批评一些球队说:“他们是在为结果踢球”,言外之意,他看重的是过程。更“美”是全息,它包含了“真”与“善”。比如说因为足球而赌博而杀人,你说他们违反了“ 更快、更高、更强”吗?可能并不违反,但他们绝对违反了“更美”。在“更美 ”之中,还包含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神的关系。依我看,这才是真正的奥运精神,是体育可以作为一种信仰的原因。 所以相比起来,我还是更爱看田径比赛。其它像球类、拳击、摔跤,还是人战胜人的一种方式和象征,惟独田径,是人向上帝规定的困境或极限挑战。你看跳高,最后总是人在一个自然高度前以失败而告终,并且在失败之中,又让人能体会到人自己的处境、人的意志、人对美的欣赏。本来嘛,人输了还谈什么“更强”?但在跳高比赛中,人却输得很美很漂亮。二,“病隙碎笔”怎么写也离不了题
穆克宏: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赏析       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赏析 ��� 郁郁涧底松①,离离山上苗②。以彼径寸茎③,荫此百尺条④。世胄蹑高位⑤,英俊沉下僚⑥。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⑦。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⑧。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⑨。�【注释】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涧:两山之间。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②离离:下垂的样子。苗:初生的草木。山上苗:山上小树。 ③彼:指山上苗。径:直径。径寸:直径一寸。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④荫:遮蔽。此:指涧底松。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⑤胃:长子。世胄:世家子弟。蹑(niě聂):履、登。 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⑦这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⑧金:指汉金日,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七叶:七代。珥(ěr耳):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⑨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伟:奇。招:招见。不见招:不被进用。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1 下一页